一种电梯机械阻止装置及其复位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4861发布日期:2018-07-04 10:4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机械阻止装置及其复位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的安全防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梯机械阻止装置及其复位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别墅区越来越多,基于住户需求,安装在别墅内的家用电梯也会越来越多。但是,别墅里面的电梯井道大都十分狭小,井道底坑深度也相对较浅,这就造成了底坑检修困难。而在维修保养过程中对维修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非常重要,根据GB/T21739-2008《家用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的要求,当家用电梯的顶层和底坑空间不能确保维保人员的生命安全时,需要装设机械阻止装置作为辅助设备来保证安全空间。

现有的家用电梯机械阻止装置通常是整体式结构。例如,申请日为2012年4月28日、申请号为201220191942.9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电梯底坑安全防护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在底坑的固定座、一端铰接安装在固定座上的支撑杆,支撑杆具有立放的阻止状态和平放的收起状态,固定座上设有与阻止状态的支撑杆挡止配合的挡止结构,固定座和支撑杆之间还设有使支撑杆在立放时压向挡止结构的弹性件。当电梯需要检修时,需要人员先进入底坑中,然后直接操作支撑杆使其立起,立起后的支撑杆触发安全保护开关进行动作,电梯由正常运行状态切换至检修状态。在井道过小的情况下,这种装置不便操作。

申请日为2016年12月27日、申请号为201621448651.8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位于井道外的家用电梯机械阻止装置,其包括安装在底坑内固定座上的支撑杆、位于井道外的定位架和设置在定位架上的绳轮,绳轮通过牵引绳连接支撑杆,通过绳轮对牵引绳的收放使支撑杆立起或放下,底坑内还设有与支撑杆相接触形成安全回路的接触开关,支撑杆立起过程中脱离接触开关而将电梯安全回路断开。该装置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在固定座和在井道外的定位架之间设牵引绳,占用井道外空间,牵引绳外套设绳套,固定座上需要设置过线板来引导牵引绳,且容易出现绳索缠绕打结的问题,影响使用可靠性。另外,如果支撑杆与接触开关处出现故障,人员进入井道后的检修过程中仍存在安全隐患,其安全保障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省空间、便于操作且能够提高作业安全系数的电梯机械阻止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该电梯机械阻止装置的复位组件。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电梯机械阻止装置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梯机械阻止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井道内的固定座和铰接在固定座上的支撑杆,支撑杆具有立放的阻止状态和平放的收起状态,固定座上设有在支撑杆位于阻止状态时断开安全回路的安全保护开关,所述机械阻止装置还包括设在支撑杆的靠近厅门口一侧的复位组件,复位组件包括用于安装在井道内的开关支座和可拆装配在开关支座上的复位杆,复位杆包括用于驱动支撑杆转动至阻止状态的操作部和用于与开关支座插接配合的插接件,插接件与开关支座插配后形成用于接通安全回路的复位安全开关。

所述操作部固定在复位杆的一端,操作部为钩形折板结构。

钩形折板的钩底处设有用于将复位杆固定在井道壁上的挂孔。

所述插接件为插针,开关支座包括与插针对应的插座和用于安装在井道壁上的安装座。

所述插针与复位杆平行设置。

所述支撑杆通过铰轴铰接在固定座上,铰轴上设有与支撑杆同步转动的转动轮,转动轮上设有缺口,当支撑杆转至阻止状态时,转动轮上的缺口对准安全保护开关,使开关自动复位,断开安全回路。

固定座上设有挡止结构,挡止结构上设有供支撑杆转动进入的开槽,开槽的槽底与立放的支撑杆挡止配合,固定座和支撑杆之间还设有使支撑杆在立放时压向挡止结构的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电梯机械阻止装置的复位组件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梯机械阻止装置的复位组件,包括用于安装在井道内的开关支座和可拆装配在开关支座上的复位杆,复位杆包括用于驱动支撑杆到达阻止状态的操作部和用于与开关支座插接配合的插接件,插接件与开关支座插配后形成用于接通安全回路的复位安全开关。

所述操作部固定在复位杆的一端,操作部为钩形折板结构,钩形折板的钩底处设有用于将复位杆固定在井道壁上的挂孔。

所述插接件为插针,开关支座包括与插针对应的插座和用于安装在井道壁上的安装座,所述插针与复位杆平行设置。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梯机械阻止装置在使用时,将复位杆从开关支座上取下,复位杆上的插接件脱离开关支座,使得复位安全开关断开,然后可手持复位杆,通过复位杆上的操作部将支撑杆驱动到达立放的阻止状态,此时安全保护开关也断开,这样两个开关动作后,电梯进入较为安全的检修状态;检修完毕,将支撑杆收起,安全保护开关闭合,检修人员离开,将复位杆放回开关支座,复位安全开关闭合,电梯安全回路接通,电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其中,取放复位杆时,人员可站在井道外的厅门口处进行操作,能够满足GB/T21739-2008中的相应要求。较于现有技术,操作方便,采用双重开关保护,且复位安全开关是先断开、后闭合,大大增加了检修时的安全系数。装置位于井道内侧,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节省空间。

进一步地,复位杆上的操作部采用钩形折板,适用支撑杆的杆状外形,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进一步地,挂孔开设在操作部上凹陷的钩底处,使得复位杆的结构设计简单,易于实现在插接件与开关支座配合后复位杆的吊挂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梯机械阻止装置在电梯正常运行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支撑组件的另一视图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复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复位组件的复位安全开关在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电梯机械阻止装置在操作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7为电梯机械阻止装置在电梯处于检修状态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电梯机械阻止装置包括复位组件1和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2和固定座3,支撑杆2的一端通过铰轴铰接安装在固定座3上,支撑杆2具有立放的阻止状态和平放的收起状态,支撑杆2的另一端为用于支撑轿厢的支撑端。

如图2、图3所示,支撑杆2上的铰轴水平设置,铰轴的端部止转地设有转动轮7,在支撑杆2绕铰轴轴线转动的过程中,转动轮7同步转动,转动轮7上设有朝内凹陷的缺口,固定座3上还设有安全保护开关4,安全保护开关4为能够自动复位的UPS开关。在支撑杆2转至阻止状态时,转动轮7上的缺口刚好对准UPS开关从而让开,使开关动作实现自动复位,断开安全回路。在支撑杆2为收起状态时,转动轮7压紧安全保护开关而接通电路。固定座3上设有挡止结构5,挡止结构5为水平固设在固定座3顶部的平板,挡止结构5上设有供支撑杆2转动进入的开槽,开槽的槽底与立放的支撑杆2挡止配合。支撑杆2与固定座3之间设有弹性件6,弹性件6为拉伸弹簧,与挡止结构位于支撑杆2的同侧,拉伸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杆2上的铰轴附近,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座3上,在弹性件和挡止结构的作用下,支撑杆能够稳定地立放。固定座3包括底板和垂直固定于底板上的两平行的立板,底板上设有安装孔,固定座3通过穿过安装孔的胀栓固定在井道内底坑9的底面上。

如图4、图5所示,复位组件1包括可拆装配在一起的复位杆11和开关支座15,复位杆11的上端设有操作部12,操作部12为L形的钩形折板,能够钩挂着支撑杆从而驱动其转动,钩底开设有挂孔,挂孔为上小下大的葫芦形孔,通过该挂孔将复位杆吊挂固定在井道底坑的侧墙上,复位杆11的另一端设有插针13,插针13与复位杆11平行设置。开关支座15包括插座16和和安装在井道内侧壁上的安装座,安装座通过胀栓固定在底坑的侧墙上。复位杆11通过插针与开关支座15上的插座插接配合,形成连入安全回路的复位安全开关。复位杆11的吊挂位置能够保证下端的插针插入开关支座的插座中。复位组件1设在井道内支撑杆的靠近厅门口10的一侧,即位于支撑杆和厅门口之间的位置,人员站在井道外能够进行操作。

如图6、图7所示,当需要进入底坑检修时,检修人员站在厅门口,将复位杆从开关支座上取下,这样复位安全开关自动断开,电梯安全回路断开,电梯不能动作。然后用复位杆操作支撑杆,使支撑杆处于立放的阻止状态,支撑杆的安全保护开关动作,此时电梯处于检修状态,即当安全保护开关和复位安全开关全部动作后,电梯处于检修状态。

检修完毕后,可手动将支撑杆复位至收起状态,此时电梯仍处于检修状态,待检修人员安全离开井道后,再将复位杆放回开关支座上的初始位置,如图1所示,此时安全保护开关和复位安全开关两个开关全部处于闭合接通状态,电梯安全回路接通,电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本实施例中,机械阻止装置为装设在底坑的下机械阻止装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合适尺寸的上述机械阻止装置装设在轿顶或井道顶部作为上机械阻止装置使用。

在其他实施例中,安全保护开关也可以采用UKS开关或其他复位开关,相应的转动轮也可以替换为开关挡板或凸轮等,能够保证支撑杆位于阻止状态时开关将安全回路断开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杆的操作部还可以采用U形槽或叉形结构,保证人员手持复位杆能够驱动支撑杆转动到达阻止状态即可。复位杆上的挂孔也可以省去,插接处强度足够的情况下可通过开关支座直接将复位杆固定,也可在井道壁上设置固定扣或其他固定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杆上的插接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触头结构,或者插接件为插孔式的插座、开关支座上设置相应的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电梯机械阻止装置的复位组件的实施例中,复位组件的结构和上述电梯机械阻止装置的实施例中复位组件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