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装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3805发布日期:2018-06-05 21:31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装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料装物料的装料装置,特别是一种集装箱装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集装箱在对散装物料进行装料时,由于颗粒状或散状物料的形状不确定性,需要通过输送带直接将装物料输送至集装箱内;因此,物料装卸十分不方便;再加上集装箱装载过程中体积过大,现有的输送带由于只能在输送框架的支承范围内作回转运动,而不能产生整体的左右或前后位移而受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散状物料装运集装箱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装箱装料装置,包括机架,行走装置,皮带输送装置,机架底部通过驱动轮装在行走导轨上,机架上通过支承轴装有皮带输送装置中的支承框架,支承框架下方设置有凹型框架,凹型框架内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装有主动链轮,主动链轮上装有驱动链条,驱动链条的两端分别置于支承框架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行走导轨能够带动机架整体实现前后移动,支承框架能够带动皮带输送装置实现左右移动,便于物料装在集装箱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主动链轮的两侧分别装有与凹型框架连接的左介链轮和右介链轮。

皮带输送装置中的其中一组托辊架底部装有落料称重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装在输送带后滚筒轴一侧并与后滚筒轴同轴联动。

行走导轨的两端装有限位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承框架与支承轴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集装箱装料装置,参见附图1至附图2,图中:机架1、电机2、驱动轮3、行走导轨4、凹型框架5、驱动电机6、左介链轮7、右介链轮8、主动链条9、支承轴10、左固定点11、支承板12、右固定点13、连接板14、防垂支承辊15、支承框架16、入料斗17、输送带驱动电机18、限位块19、输送带20、后滚筒轴21。

本实施例中,机架1呈框架形结构,机架1的底部通过支承板12装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上装有驱动轮3,驱动轮3装在行走导轨4上,行走导轨4的两端装有限位块19。

机架1上通过支承轴10装有皮带输送装置中的支承框架16,支承框架16下方设置有凹型框架5,凹型框架5焊接在机架1内部,凹型框架5内装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上装有主动链轮,主动链轮上装有驱动链条9,驱动链条9的两端分别置于支承框架16的左固定点11和右固定点13上;左固定点11和右固定点13分别位于靠近支承框架16两端的位置。

主动链轮的两侧分别装有与凹型框架5连接的左介链轮7和右介链轮8;

皮带输送装置中的其中一组托辊架底部装有落料称重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装在输送带20后滚筒轴21一侧并与后滚筒轴21同轴联动。

输送带20通过输送带驱动电机18驱动前、后滚筒作回转运动;落料称重传感器与速度传感器信号传到称重仪做运算,控制设定的物料重量装完自动停机。

位于皮带输送装置托辊下方的输送带20通过防垂支承辊15进行支承,防垂支承轴15通过连接板14与支承框架16连接。防垂支承辊15在支承框架16的长度方向上均布设置为五个。机架1上部装有入料斗17。

支承轴10的中部设置有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用于供主动链条9通过。

当物料落入入料斗17中时,通过输送带20的作用将物料向前输送,驱动电机6驱动主动链条9作往复直线运动的同时,带动支承框架16作直线运动,从而带动输送带20整体作直线运动,从而实现能将物料送至集装箱内部。当其中一个集装箱物料装满时,通过电机2驱动驱动轮3在行走导轨4上行走,从而实现带动机架1整体以及输送带20向前或向后移动一个工位,本实施例能够根据集装箱装卸工位的需要实现前、后和左、右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