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送带转角倒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8824发布日期:2018-06-22 23:05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送带转角倒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传送带转角倒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流水线上,必须要用到传送带来完成工件在各加工设备之间的传送,在传送线路的设计过程中,难免需要弯折传送带以实现更方便的传送。现有的传送带转角倒流装置,往往只是在转角处简单的将两块直线型的传送带拼凑在一起,传送带之间会形成缝隙,在传送过程中容易出现卡带甚至掉落等情况;有些现有技术中,在两块传送带的转角处设置硬质板作为过渡,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过渡作用,但是在转弯时碰撞、堆积现象严重,不能很高效的实现工件在传输中的转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送带转角倒流装置,转弯时不碰撞、不出现堆积现象,能高效的实现工件在传输中的转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传送带转角倒流装置,包括传送带一和传送带二,所述传送带一和所述传送带二相互垂直设置且有一端彼此靠近,所述传送带一和所述传送带二彼此靠近的端部处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竖直向上设置,所述电机轴的顶部与圆盘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圆盘在所述电机轴的带动下水平转动,所述圆盘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传送带二的一侧的地面上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高度可调节的压下装置,所述压下装置用于将所述圆盘靠近所述传送带一和所述传送带二的一侧压至倾斜,所述圆盘被压至倾斜的部分的上方还设有用于引导工件的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位置可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传送带端部设有可旋转的圆盘,使得工件从直接碰撞墙壁变成由圆盘旋转90°,圆盘靠近传送带二的一侧倾斜设置,使得工件自然的落入到传送带二上,引导装置使得工件能顺利的被引导到传送带二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圆盘的底面与所述传送带一的间隙在0.4-1.2mm之间,所述圆盘倾斜段靠近所述所述传送带二的边缘处和所述传送带二的间隙在 0.4-1.2mm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盘覆盖了所述传送带一和所述传送带二的端部,可使得工件能够从传送带一滚到圆盘,再由圆盘滚到传送带二,间隙均在0.4-1.2mm可以使工件顺利的从传送带一滚到圆盘,再由圆盘滚到传送带二,又能不妨碍传送带一、传送带二和圆盘各自的转动。

进一步,所述立柱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横梁,所述压下装置包括滚轮和滚轮连杆,所述滚轮连杆的顶端穿过所述横梁,所述滚轮连杆的底端滚动连接所述滚轮,所述滚轮连杆可沿竖直方向移动并定位,调节所述滚轮连杆的高度,所述滚轮可将所述圆盘压倾斜,所述滚轮与圆盘保持抵接并滚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滚轮与圆盘保持抵接并滚动,可使圆盘保持倾斜的状态,滚轮可使圆盘转动顺畅,滚轮连杆可带动滚轮沿竖直方向移动并定位以适应不同工件的工艺参数。

进一步,所述滚轮连杆的上部设有螺纹,所述滚轮连杆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一和锁紧螺母二,所述锁紧螺母一和所述锁紧螺母二分别位于所述横梁上方和下方以使所述滚轮连杆和所述横梁锁紧定位。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用上下双螺纹锁紧的结构使所述滚轮连杆和所述横梁锁紧定位,稳定可靠,高度调节准确。

进一步,所述引导装置包括导板、导板连杆一和导板连杆二,所述导板连杆一的一端与所述立柱铰接,所述导板连杆一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板连杆二的一端铰接,所述导板连杆二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板铰接,所述导板连杆一和所述导板连杆二可配合转动并调节所述导板的位置和角度以使所述导板与所述圆盘的倾斜段的间隙在0.4-1.2mm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导板连杆一和导板连杆二相互配合转动可调节所述导板的位置,导板连杆二与导板相互转动可调节导板的角度,以适应不同工件的工艺参数,间隙在0.4-1.2mm之间即可使工件不从导板和圆盘的间隙中滑落,又能使导板不影响圆盘的转动。

进一步,所述导板为弧形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导板的弧形形状使得工件可沿着导板的形状很顺畅的滑入传送带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传送带转角倒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传送带转角倒流装置的圆盘、导板、传送带一和传送带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圆盘,2、传送带一,3、传送带二,4、导板,5、电机,6、电机轴, 7、滚轮,8、导板连杆一,9、立柱,10、横梁,11、滚轮连杆,12、锁紧螺母一,13、锁紧螺母二,14、导板连杆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一种传送带转角倒流装置,包括传送带一2和传送带二3,所述传送带一2和所述传送带二3相互垂直设置且有一端彼此靠近,所述传送带一2和所述传送带二3彼此靠近的端部处设有电机5,所述电机 5的电机轴6竖直向上设置,所述电机轴6的顶部与圆盘1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圆盘1在所述电机轴6的带动下水平转动,所述圆盘1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传送带二3的一侧的地面上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立柱9,所述立柱9上设有高度可调节的压下装置,所述压下装置用于将所述圆盘1靠近所述传送带一2和所述传送带二3的一侧压至倾斜,所述圆盘1被压至倾斜的部分的上方还设有用于引导工件的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位置可调节。圆盘1的弹性材料可为橡胶、薄金属板等。

传送带二3的水平高度低于传送带一2,这样的高度差可以保证所述圆盘1的底面与所述传送带一2的间隙在0.4-1.2mm之间,所述圆盘1倾斜段靠近所述所述传送带二3的边缘处和所述传送带二3的间隙在0.4-1.2mm之间,从而保证工件能够顺利的从传送带一2到圆盘1再到传送带二3,不会掉进传送带一2或传送带二3与圆盘1的缝隙里。

所述立柱9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横梁10,所述压下装置包括滚轮7 和滚轮连杆11,所述滚轮连杆11的顶端穿过所述横梁10,所述滚轮连杆11 的底端滚动连接所述滚轮7,所述滚轮连杆11可沿竖直方向移动并定位,调节所述滚轮连杆11的高度,所述滚轮7可将所述圆盘1压倾斜,所述滚轮7 与圆盘1保持抵接并滚动。滚轮7与圆盘1保持抵接并滚动,可使圆盘1保持倾斜的状态,滚轮7可使圆盘1转动顺畅,滚轮连杆11可带动滚轮7沿竖直方向移动并定位以适应不同工件的工艺参数。

所述滚轮连杆11的上部设有螺纹,所述滚轮连杆11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一12和锁紧螺母二13,所述锁紧螺母一12和所述锁紧螺母二13分别位于所述横梁10上方和下方以使所述滚轮连杆11和所述横梁10锁紧定位。用上下双螺纹锁紧的结构使所述滚轮连杆11和所述横梁10锁紧定位,稳定可靠,高度调节准确。

所述引导装置包括导板4、导板连杆一8和导板连杆二14,所述导板连杆一8的一端与所述立柱9铰接,所述导板连杆一8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板连杆二14的一端铰接,所述导板连杆二14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板4铰接,所述导板连杆一8和所述导板连杆二14可配合转动并调节所述导板4的位置和角度以使所述导板4与所述圆盘1的倾斜段的间隙在0.4-1.2mm之间。

所述导板4为弧形板。导板4的弧形形状应符合工件随着圆盘1转动并滑落入传送带二3的运动轨迹。

所述圆盘1从上往下看沿顺时针转动,工件能够从传送带一2滚到圆盘 1,再随着圆盘1的转动方向滚到传送带二3,所述圆盘1的转速与所述传送带一2和所述传送带二3的速度均相适配。

工作原理:

工件在传送带一2的带动下沿着传送带一2向圆盘1的方向运动,运动至传送带一2和圆盘1的交界处,圆盘1覆盖了所述传送带一2和所述传送带二3的端部,另外,圆盘1与传送带一2和传送带二3间隙均在0.4-1.2mm,可使得工件能够从传送带一2滚到圆盘1,再随着圆盘1的转动方向滚到传送带二3,工件在传送带二3的带动下沿着传送带二3向远离圆盘1的方向运动,且不妨碍传送带一2、传送带二3和圆盘1各自的转动,个别不能一次性通过圆盘1的转动转移到传送带二3的工件,在导板4的引导下,最终能够落入到传送带二3上。

有益效果为:在传送带端部设有可旋转的圆盘1,使得工件从直接碰撞墙壁变成由圆盘1旋转90°,圆盘1靠近传送带二3的一侧倾斜设置,使得工件自然的落入到传送带二3上,引导装置使得工件能顺利的被引导到传送带二3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