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盘类机械式导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6901发布日期:2018-08-04 14:4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盘类机械式导绳装置,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卷盘是一种常用机械结构,流体、电气、机械领域中均应用较广,目前比较常见的卷盘类应用有行车、凿井绞车钢丝绳卷筒、电缆卷盘、消防卷盘等。卷盘类结构工作时,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其中卷盘内钢丝绳、电缆或水管在旋转缠绕时,容易发生挤压、跑偏、堆积、脱槽等现象,在重载或有换向需求时挤压会造成钢丝绳变形,影响使用应力及寿命;跑偏、堆积会造成卷盘局部应力集中,造成局部磨损严重;脱槽会造成整台设备损害,造成钢丝绳或电缆绞断、拉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卷盘类机械式导绳装置。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卷盘类机械式导绳装置,包括底座、轴承滑座、动力托辊装置和摆杆换向装置,所述底座安装在卷盘出绳口处,轴承滑座通过滑杆与底座连接,底座两侧铰接有摆动盘;所述动力托辊装置包括轴承座机构、主动托辊和从动托辊,所述轴承座机构连接在轴承滑座底部,主动托辊和从动托辊安装在轴承座机构上,绳缆穿过主动托辊和从动托辊之间;所述摆杆换向装置包括摆杆、左螺旋轴和右螺旋轴、大齿轮、小齿轮、凸轮和拨叉,所述摆杆设置在轴承滑座两侧,左螺旋轴和右螺旋轴分别安装在两侧摆杆上、其两端与摆动盘连接,大齿轮安装在摆杆上,凸轮通过连接杆与摆动盘连接,小齿轮和拨叉通过平键连接在主动托辊的轴端,在轴承座机构的两侧对称设置两组大齿轮和小齿轮。

所述轴承座机构包括轴承座、双侧轴承座和轴承盖,双侧轴承座的一侧安装主动托辊并与轴承盖连接,另一侧安装从动托辊并与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安装在轴承滑座底部。

所述轴承盖上安装有保护块。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能够避免卷绳排列不均造成压绳现象,提高安全性能及使用寿命,还可以多层均匀排绳自动换向,可以适应更大容量的绳或缆类卷盘,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为简单,维护方便,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护块、2轴承盖、3绳、4主动托辊、5从动托辊、6双侧轴承座、7轴承座、8小齿轮、9拨叉、10大齿轮、11螺旋轴(左旋、右旋各一根)、12凸轮、13连接杆、14摆杆、15轴承滑座、16摆动盘、17底座、18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描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7、轴承滑座15、动力托辊装置和摆杆换向装置。

所述底座17安装在卷盘出绳口处,轴承滑座15通过滑杆18与底座17连接,底座17两侧铰接有摆动盘16。

所述动力托辊装置包括轴承座机构、主动托辊4和从动托辊5,所述轴承座机构连接在轴承滑座15底部,主动托辊4和从动托辊5安装在轴承座机构上,绳缆3穿过主动托辊4和从动托辊5之间。

所述轴承座机构包括轴承座7、双侧轴承座6和轴承盖2,双侧轴承座6的一侧安装主动托辊4并与轴承盖2连接,另一侧安装从动托辊5并与轴承座7,所述轴承座7安装在轴承滑座15底部。

所述轴承盖2上安装有保护块1。

所述摆杆换向装置包括摆杆14、左螺旋轴11a和右螺旋轴11b、大齿轮10、小齿轮8、凸轮12和拨叉9,所述摆杆14设置在轴承滑座15两侧,左螺旋轴11a和右螺旋轴11b分别安装在两侧摆杆14上、其两端与摆动盘16连接,大齿轮10安装在摆杆14上,凸轮12通过连接杆13与摆动盘16连接,小齿轮8和拨叉9通过平键连接在主动托辊4的轴端,在轴承座机构的两侧对称设置两组大齿轮10和小齿轮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工作时,绳缆3向前运动,通过主动托辊4和从动托辊5作用夹紧绳缆3,将直线运动转化为小齿轮8的旋转运动,小齿轮8与大齿轮10啮合旋转,大齿轮10将旋转运动通过摆杆14和左螺旋轴11a或右螺旋轴11b变成摆杆14横向运动,摆杆14带动轴承滑座15横向运动,当横向运动接近一端时拨叉9旋转运动带动凸轮12通过连接杆13推动摆动盘16,摆动盘16摆动后另一侧小齿轮8与大齿轮10啮合,通过右螺旋轴11b或左螺旋轴11a带动轴承滑座15反向横移运动,完成换向。

本实用新型在重载或有换向需求时避免挤压造成的钢丝绳变形,影响使用应力,提高使用寿命;避免跑偏、堆积造成的卷盘局部应力集中,局部磨损严重,提高使用寿命;避免脱槽造成的整台设备损害,钢丝绳或电缆绞断、拉断,提高安全性能及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能够避免卷绳排列不均造成压绳现象,提高安全性能及使用寿命,还可以多层均匀排绳自动换向,可以适应更大容量的绳或缆类卷盘,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为简单,维护方便,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等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