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1543发布日期:2018-10-31 00:06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行车。



背景技术:

行车和现在我们所称的起重机基本一样。行车驱动方式基本有两类:一为集中驱动,即用一台电动机带动长传动轴驱动两边的主动车轮;二为分别驱动,即两边的主动车轮各用一台电动机驱动。中、小型桥式起重机较多采用制动器、减速器和电动机组合成一体的“三合一”驱动方式,大起重量的普通桥式起重机为便于安装和调整,驱动装置常采用万向联轴器。现有的中小型行车中,其结构往往与大型行车雷同;所以在进行较为轻量的作业时,不够灵活,而且效率往往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灵活轻便,工作效率高,可双面作业,并能灵活转向的一种新型行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行车,包括吊臂组、侧架和连接梁,其中:吊臂组共有两个;侧架共有两个;两个侧架呈对称布置;侧架通过连接梁固定连接;两个吊臂组分别都与两个侧架固定连接;两个吊臂组呈上下错开的对称布置,位于侧架的前后两侧。

上述的一种新型行车,其中:吊臂组包括伸缩梁、水平横梁和电动葫芦;吊臂组通过两个伸缩梁与两个侧架固定连接;伸缩梁与水平面平行,并指向前后方向;伸缩梁可以控制伸缩以改变长短;两个伸缩梁通过尾端固定的水平横梁进行连接;水平横梁指向水平方向;水平横梁上连接有电动葫芦;电动葫芦可沿水平横梁左右移动。

上述的一种新型行车,其中:侧架包括伸缩梁连接体、支腿和行走轮;侧架通过伸缩梁连接体与吊臂组固定连接;伸缩梁连接体的下方设置有两个支腿;两个支腿呈人字形;支腿的下方通过旋转轴与行走轮连接;行走轮通过连接件与支腿的旋转轴连接。

上述的一种新型行车,其中:电动葫芦与水平横梁位于上方的连接处设置有重量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合理,使用灵活轻便,工作效率高,并可进行双面作业,并能完成灵活转向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吊臂组、101-伸缩梁、102-水平横梁、103-电动葫芦、2-侧架、 201-伸缩梁连接体、202-支腿、203-行走轮、3-连接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行车,包括吊臂组1、侧架2和连接梁3,其中:吊臂组1共有两个;侧架2共有两个;两个侧架2呈对称布置;侧架2 通过连接梁3固定连接;两个吊臂组1分别都与两个侧架2固定连接;两个吊臂组1呈上下错开的对称布置,位于侧架2的前后两侧;其中:吊臂组1包括伸缩梁101、水平横梁102和电动葫芦103;吊臂组1通过两个伸缩梁101与两个侧架2固定连接;伸缩梁101与水平面平行,并指向前后方向;伸缩梁101 可以控制伸缩以改变长短;两个伸缩梁101通过尾端固定的水平横梁102进行连接;水平横梁102指向水平方向;水平横梁102上连接有电动葫芦103;电动葫芦103可沿水平横梁左右移动;其中:侧架2包括伸缩梁连接体201、支腿 202和行走轮203;侧架2通过伸缩梁连接体201与吊臂组1固定连接;伸缩梁连接体201的下方设置有两个支腿202;两个支腿202呈人字形;支腿202的下方通过旋转轴与行走轮203连接;行走轮203通过连接件与支腿202的旋转轴连接;其中:电动葫芦103与水平横梁102位于上方的连接处设置有重量传感器。

工作时:行走轮203调整好行进方向后,行进至工作位置;然后行走轮203 进行锁死动作,使整台机器固定在原地;然后两面的伸缩梁101伸缩调整、电动葫芦103水平横移调整,直至到达合适的工位,再由电动葫芦103进行起重作业;作业的同时,电动葫芦103处设置的重力传感器即可对需要称重的物品进行称重,传感器所得到的数据通过线路传输收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