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栈板。
背景技术:
栈板是一种用于进行货物运输的运输工具,其形状一般为矩形。现有技术中的栈板大多只能起到支撑的作用,并未设置缓冲功能。当利用栈板进行体积较大的货物运输时,如果遇到较差的路况,很容易出现货物颠簸,更严重时,货物会从栈板上摔落,从而造成财产损失,因此,急需对现有技术中的栈板进行改进,使得其能够适用于路况差的环境,以减少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减震栈板,其结构简单,具有缓冲功能,且能够对待运输的货物进行固定,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减震栈板,包括顶板、底板、若干个减震块、限位件和L型固定片;
所述的顶板和底板平行设置,二者通过多个横向设置的连接组件相连,相邻连接组件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横木、缓冲层和垫木,所述缓冲层设于横木和垫木之间;
所述的若干个减震块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各顶角处,相邻减震块之间设有一限位件;
所述的L型固定片的数量与减震块的数量相同,单个L型固定片设于对应的减震块的顶面,且与减震块活动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板内部具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干燥剂,所述顶板的顶表面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板和底板上位于同一方向上的两端处均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延伸方向上设有多个贯穿缓冲层和垫木的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位于顶板和底板两端处的连接组件与其相邻连接组件之间形成的空腔的两端开口处均设有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L型固定片与所述减震块的顶面通过螺杆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为限位木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的长度小于其两侧的减震块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块为橡胶减震块,包括从上之下顺次设置的第一金属层、橡胶层和第二金属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减震栈板,其结构简单,设置了若干个缓冲垫,利用缓冲垫来与待运输货物相连,从而实现缓冲功能,并在相邻缓冲垫之间设置了限位件,能够对待运输的货物进行有效固定,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减震栈板,包括顶板1、底板2、若干个减震块3、限位件4和L型固定片(图中未示出);
所述的顶板1和底板2均为矩形,二者平行设置,且二者通过多个横向设置的连接组件相连5,相邻连接组件5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的连接组件5包括平行设置的横木、缓冲层和垫木,所述缓冲层设于横木和垫木之间;
所述的若干个减震块3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1的各顶角处,相邻减震块3之间设有一限位件4;所述减震块3为橡胶减震块3,包括从上之下顺次设置的第一金属层301、橡胶层302和第二金属层303;所述限位件4可以选用限位木条,且所述限位件4的长度小于其两侧的减震块3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L型固定片的数量与减震块3的数量相同,单个L型固定片设于对应的减震块3的顶面,且与减震块3活动相连,优选,所述L型固定片与所述减震块3的顶面通过螺杆相连,所述L型固定片用于与待包装的货物相连,实现货物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1和底板2上位于同一方向上的两端处均设有连接组件5,所述连接组件5的延伸方向上设有多个贯穿缓冲层和垫木的缺口501,能够有效降低该栈板的重量,便于运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位于顶板1和底板2两端处的连接组件与其相邻连接组件5之间形成的空腔的两端开口处均设有挡板502,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栈板的强度。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1内部具有空腔(图中未示出),空腔内设有干燥剂(图中未示出),所述顶板1的顶表面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通孔(图中未示出),能够有效除湿,可以在其顶部套设底部开口的箱体,形成运输箱,大大提高了其适用范围。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减震栈板,其结构简单,设置了若干个缓冲垫,利用缓冲垫来与待运输货物相连,从而实现缓冲功能,并在相邻缓冲垫之间设置了限位件,能够对待运输的货物进行有效固定,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