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输送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粮食输送机的轴辊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粮食输送机是一种移动转向式皮带输送机,主要用于平房仓的散装进仓作业。粮食输送机主要由输送部分,转向部分和行走部分组成。主要适用于大、中型粮食仓库的进仓作业,现有的粮食输送机的输送皮带通常采用轴辊进行支撑,输送皮带的振动直接传递到轴辊上,辊轴也叫罗拉,是指机器上能滚动的圆柱形机件的统称。
现有的粮食输送机的轴辊固定装置采用的是固定式结构进行安装,为保证轴辊安装的紧密型因而固定结构为轴辊安装提供的空间非常有限,使得轴辊安装和拆卸非常不方便,且固定式轴辊不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整来提高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粮食输送机的轴辊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粮食输送机的轴辊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架和轴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底座的中部嵌入安装有 MYT3-23液压推动器,所述MYT3-23液压推动器的端部连接有连接杆转动座,且连接杆转动连接座的上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之间和支撑架的上部均转动连接有轴辊转动连接座,所述轴辊转动连接座的内部均嵌入安装有轴承座,且轴承座上转动连接有轴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MYT3-23液压推动器的轴线与底座的端面垂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MYT3-23液压推动器的轴线与底座的端面垂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杆转动座上设置有四个耳座,且耳座之间相互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轴辊转动连接座的侧边对称设置有圆柱体凸块。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在支撑架的上部转动连接有轴辊转动连接座,同时在连接杆转动座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有相同的轴辊转动连接座,这样在安装轴辊的时候,只需要将轴辊的一端与支撑架或者连接杆上的轴辊转动连接座进行连接就能够实现轴辊的安装,相比传统固定式结构,这样安装结构更加灵活方便,大大提高轴辊安装拆卸速度;其次,在连接杆转动座的底部安装有与底座连接的MYT3-23液压推动器,这样操作者可以根据需要降低MYT3-23液压推动器的高度,使得轴辊的连接端向下沉降,以提高输送带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轴辊的运输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粮食输送机的轴辊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轴辊转动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转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支撑架、2-轴辊转动连接座、3-轴辊、4-底座、5-连接杆、6- 连接杆转动座、7-MYT3-23液压推动器、8-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粮食输送机的轴辊固定装置,包括底座4、支撑架1和轴辊3,底座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架1,底座4的中部嵌入安装有MYT3-23液压推动器7,MYT3-23液压推动器7的端部连接有连接杆转动座6,且连接杆转动座6的上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之间和支撑架1的上部均转动连接有轴辊转动连接座 2,轴辊转动连接座2的内部均嵌入安装有轴承座8,且轴承座8上转动连接有轴辊3。
MYT3-23液压推动器7的轴线与底座4的端面垂直,轴辊转动连接座2的侧边对称设置有圆柱体凸块,轴辊转动连接座2的轴线与轴辊3的轴线重合,连接杆转动座6上设置有四个耳座,且耳座之间相互对称。
支撑架1是对轴辊转动连接座2进行转动连接的,其中支撑架1 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相应的方型缺口,在缺口的侧壁上开设有相应的孔洞,通过这些孔洞与轴辊转动连接座2上的圆柱体凸块连接,实现轴辊转动连接座2的旋转。
底座4用来连接支撑架1,一个底座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间距相同的支撑架1,通过支撑架1上连接的轴辊3实现对其上部的输送带进行支撑架。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粮食输送机底座4中部的MYT3-23液压推动器7上端面上安装连接杆转动座6,使得连接杆转动座6的上端面与底座4的上端面平行,且连接杆转动座6上的耳座端面与支撑架 1的端面垂直,然后将连接杆5与连接杆转动座6连接,然后将同一侧的两个连接杆5与轴辊转动连接座2转动连接,然后将轴辊3的一端与连接杆5连接的轴辊转动连接座2上的轴承座8连接,连接完毕后再将轴辊3另一端与支撑架1上的轴辊转动连接座2上的轴承座8 连接,安装同样的方式将相对一侧的轴辊3安装在对应的轴辊转动连接座2上,当粮食输送机在输送粮食的时候,轴辊3起到对输送带进行支撑的作用,当需要提高粮食输送机的输送效率的时候,可以通过控制MYT3-23液压推动器7收缩,使得其轴辊3端部向内凹陷,这样对应位置的传动带向内凹陷承载能力相应得到提升,从而使得整个粮食输送机的运输效率得以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