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室用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8406发布日期:2018-07-18 00:01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室医用品,具体说是一种手术室用于在手术过程中盛接手术清洗和组织液的桶。



背景技术:

手术室在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冲洗、组织剥离、吸引等操作,这些操作会排出大量血液、冲洗液和分离组织,需用专门的大容量容器。需要满足过滤分离组织,以备检测或留存;吸引器管头便于临时放置和沥水;清洗废水便于倾倒。但是目前的解决方式是使用容量较小的桶,多个更换,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手术室用桶,能够解决过滤分离组织;吸引器管头便于临时放置和沥水;清洗废水便于倾倒,在此基础上因此可以使用较大容量的容器。

所述手术室用桶,包括带侧壁和底板的桶体,桶体的底部设有带刹车装置的行走轮,其特征在于:在桶体的底板设有排水孔,在排水孔的下侧固定设有排水管连接端,排水管连接端连接有排水软管;

在桶口部靠近一侧内侧壁设有控制腔,控制腔深度4~7cm,控制腔内竖向设有穿出控制腔顶面的关阀键和开阀键,关阀键和开阀键与连杆固定连接或枢接,开阀键与关阀键之间的下方0.8~1.5cm处设有与连杆固定连接的转动轴或外凸弧面,垂直于关阀键和开阀键构成的平面,转动轴的两端与控制腔的侧壁枢接;

在关阀键下方的连杆底部连接一控制杆,控制杆的顶端与连杆为球面连接,所述控制杆穿过控制腔的底板,控制杆的底端连接有水阀,水阀正好可塞入所述排水孔内;

在控制腔下方0.5~5cm横向设有用于夹持过滤单的挡圈。

进一步地,在桶体的顶缘上方设有吸引头管卡,所述吸引头管卡的顶面设有竖向的卡槽,用于临时固定吸引器管末端,以便对吸引器管末端沥水。

作为实施例,所述吸引头管卡可沿桶体顶缘滑动地骑设于桶体的顶缘上方,吸引头管卡与桶体的横向重叠部分的侧壁垂直设有卡钉。

进一步地,所述挡圈上方活动设有独立的压圈。

优选地,紧贴压圈上方的桶体侧壁设有向内凸的点状或线状的挡突,挡突内凸的高度伸出压圈的外侧壁内侧1~3mm。

优选地,在筒体的内侧壁设有管状的控制杆腔,所述控制杆间隙设于所述控制杆腔内。

优选地,所述压圈的外径不小于挡圈的内径,压圈的内侧或上侧成对固定设有凸出的提压头。

优选地,所述水阀的外侧壁一体设有2圈或3圈凸出的橡胶凸圈。

优选地,所述排水软管的外端部固定设有挂圈,在排水软管一侧的桶体外侧壁固定设有与挂圈配套的挂钩。

一种实施例为,所述连杆为下凹的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术室用桶,可以实现一次盛装20升~50升的较大容量,且便于转运和排放;排放控制仅需要通过桶顶部的控制键即可。在手术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起到过滤截留手术分离组织的作用,并便于更换过滤单;还可以方便地将吸引器的头端临时固定在桶上的吸引头管卡上,便于沥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阀控制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4是压圈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挡突,2—桶体,3—吸引头管卡,4—压圈,5—提压头,6—控制腔,7—关阀键,8—连杆,9—开阀键,10—转动轴,11—挂钩,12—阀控制件,13—挡圈,14—过滤单,15—控制杆腔,16—控制杆,17—水阀,18—排水孔,19—行走轮,20—排水管连接端,21—排水软管,22—挂圈,23—限位槽,24—卡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2中所示手术室用桶,包括带侧壁和底板的桶体2,图中实施例的桶体为柱状的桶,也可以是顶面较大的圆台状或截面为方形的桶,桶体的底部设有带刹车装置的行走轮19。桶底直径30~50cm,高度45~51cm,容积30~100升。

在桶体2的底板设有排水孔18,从桶底部排水才能将桶内的水不需要倾倒地排尽,从桶侧排水无法做到排尽。但是,从桶底排水的阀门,且需要手动控制的,不适合设置在桶壁。

在排水孔的下侧固定设有排水管连接端20,排水管连接端20连接有排水软管21,排水软管可以拆卸地套接在排水管连接端外。通过排水软管可以将排水口延伸到附近的排水池。所述排水软管21的外端部固定设有挂圈22,挂圈设置在外端部的外侧,在排水软管一侧的桶体外侧壁固定设有与挂圈配套的挂钩11,排水软管21在不排水时可以挂在挂钩11上。

如图1,在桶口部靠近一侧内侧壁设有控制腔6,控制腔内设置水阀17操作部件。控制腔深度4~7cm,控制腔内竖向设有穿出控制腔顶面的关阀键7和开阀键9。关阀键7和开阀键9与连杆8固定枢接,控制腔六面设有壁板,顶面设有为穿过的关阀键7和开阀键9预留的孔,因此关阀键7和开阀键9可以保持向上的方向。连杆也可是板状或下边缘弧形。

一种实施例为,如图1,开阀键9与关阀键7之间的下方0.8~1.5cm处设有与连杆固定连接的转动轴10,转动轴10的两端与控制腔的侧壁枢接,所述转动轴10垂直于关阀键7和开阀键9构成的平面,因此转动轴作为关阀键7和开阀键9的杠杆支点。

在关阀键7正下方的连杆8底部连接一控制杆16,控制杆16的顶端与连杆8为球面连接,所述控制杆16穿过控制腔的底板,控制腔的底部穿孔直径比控制杆的直径大2~3倍。控制杆的底端连接有水阀17,水阀正好可塞入所述排水孔18内。所述水阀17的外侧壁一体设有2圈或3圈凸出的橡胶凸圈,增强密封水阀对排水孔的密封适应性能。

按下关阀键7时可以直接将水阀17下移塞入排水孔18内,转动轴作为支点,连杆8起到杠杆的作用,操作时只需按下即可实现开阀和关阀,且用力更加方便。

另一种实施例见图3所示,连杆底部为外凸的弧形,弧形的连杆底面与控制腔的底面为点或线接触,在关阀键7正下方的连杆8底部连接控制杆16,控制杆16的顶端与连杆8为球面连接,所述控制杆16穿过控制腔的底板,控制腔的底部穿孔直径比控制杆的直径大2~5倍,控制杆的底端连接有水阀17,水阀正好可塞入所述排水孔18内。弧形的连杆底面有着不同于固定杠杆支点的作用,尤其体现在开阀操作时,弧形的底面接触线随着控制杆的上移程度而移动位置,其作用是在开阀初始状态,连杆底面的接触线最接近控制杆,此时按下开阀键的杠杆为最省力状态,当控制杆上移时,连杆会随之转动角度,接触线向远离控制杆的方向移动,省力的比例逐渐变小,防止控制机构对周围结构件的冲击,且保证了开阀初始时的最省力开阀。在开阀保证的条件下,因此也保证了可以更加可靠的关阀。

在筒体的内侧壁设有管状的控制杆腔15,所述控制杆16间隙设于所述控制杆腔15内。控制杆腔15一方面可以限制控制杆的横向移动,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控制杆的移动对过滤单14的压力影响。

如图1、3,在桶体的顶缘上方设有吸引头管卡3,所述吸引头管卡3的顶面设有竖向的卡槽25,卡槽下端横向扩展,以便于将吸引管头固定,又便于取出,吸引器管末端在桶口的范围内,可以接住吸引器官滴出的液体。

优选地,所述吸引头管卡3的下部设有与桶缘弧度一致的卡槽,可沿桶体顶缘滑动地骑设于桶体的顶缘上方,使得吸引头管卡3可以沿着桶缘滑动到需要的位置,方便使用。

一种吸引头管卡3的移动控制方式的实施例为,吸引头管卡3与桶体嵌套部分的侧壁垂直设有卡钉24,卡钉24通过穿孔穿过吸引头管卡3的外侧,在卡钉的侧壁设有突起,突起与穿孔过盈配合,使卡钉保持顶在桶体侧壁的状态,由于卡钉与桶体侧壁的摩擦力使吸引头管卡3的位置相对稳定,需要移动时适当拔出吸引头管卡3即可。

如图1、3,在控制腔6下方0.5~5cm可以横向设置一张过滤单14,用于截留手术中脱离经过吸引器流出的人体组织。

过滤单14需要每次更换,为便于更换,所述过滤单14下方的桶体2侧壁设有一圈挡圈13,过滤单14上方设有压圈4。

紧贴压圈4上方的桶体侧壁设有向内凸的点状或线状的挡突1,挡突1内凸的高度伸出压圈4的外侧壁内侧1~3mm。所述压圈4的外径不小于挡圈13的内径,可以使压圈4保持对过滤单14的压紧状态,防止过滤单14脱出。压圈4的内侧或上侧成对固定设有凸出的提压头5。提压头5既可以方便压下压圈,又可以方便取出压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