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货组件及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9769发布日期:2018-09-14 23:5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货组件及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短距离搬运货物时,操作人员通常使用叉车进行转运,特别是对于重量较大的货物,能够有效的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快搬运速度。

当需要将货物转运至叉车上时,操作人员通常先将货物搬运至承载盘上,随后启动叉车将叉车的货叉插入承载盘底部的凹槽中,最后由货叉带动承载盘进行移动,以实现货物的转运,但是采用这种承载盘进行货物转运时需要叉车与承载盘一一配合使用,加大了货叉不必要的承载,影响货物的转运效率。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减小货叉不必要的承载的装货组件及转运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货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承载盘加大了货叉不必要的承载的技术问题。另外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装货组件的转运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货组件,包括承载盘和货叉,所述承载盘包括承载组件和支架本体,其中:

所述承载组件用于承载货物,所述承载组件与所述支架本体的顶部连接,且与所述支架本体之间形成多个用于所述货叉直接提取货物的凹槽;

所述支架本体用于支撑所述承载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组件包括多根承载件,多根所述承载件在所述支架本体上均匀间隔设置,每相邻的两根所述承载件与所述支架本体之间形成一个所述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连接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于所述承载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之间,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连接组件之间形成多个用于所述货叉直接抬起所述连接组件的通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多根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承载件的延伸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根支撑件,每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连接组件之间形成一个所述通槽。

进一步地,所述货叉包括多个叉齿,所述叉齿的第一端部呈圆柱状结构,所述叉齿的第二端部呈扁平状结构。

进一步地,一个所述凹槽用于伸入一个所述叉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运装置,包括架体和上述方案所述的装货组件,所述货叉与所述架体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架体连接的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夹板组件,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夹板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夹板组件夹紧或释放货物。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固定导向件和滑动导向件,所述固定导向件与所述架体连接,所述滑动导向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导向件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导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板组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货组件及转运装置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在使用上述装货组件时,首先操作人员将货物放置在承载组件上方,放置完毕后,将货叉插入凹槽中,此时,货叉的上表面与承载组件的顶面共同形成用于承载货物的平台,随后将货叉抬起,使得货叉上表面高于承载组件的顶面,以使货叉能够抬起货物,最后货叉退出凹槽,实现货物的转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货组件中的承载组件与支架本体之间形成的凹槽能够实现货叉直接提取货物,在货物的转运过程中货叉无需带动承载组件和支架本体一起移动。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货组件能够避免货叉不必要的承载,提高货物的转运效率。并且当货叉抬起货物对货物进行转运时,操作人员可以继续向承载组件上方放置货物,以供下次货叉对货物的提取,大大加快了货物的转运效率,无需使用多个承载盘轮换使用。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运装置中的装货组件实现了转运装置直接对货物的提取,简化了转运操作过程,有效提高了货物的转运效率,能够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承载盘与货叉配合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承载盘与货叉配合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承载盘与货叉配合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承载盘;11-承载组件;111-承载件;12-支架本体;121-连接组件;1211-连接件;122-支撑组件;1221-支撑件;123-通槽;13-凹槽;2-货叉;21-叉齿;3-夹紧装置;31-驱动机构;32-夹板组件;33-导向机构;331-固定导向件;332-滑动导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承载盘与货叉配合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承载盘与货叉配合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承载盘与货叉配合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货组件,如图1至3所示,包括承载盘1和货叉2,承载盘1包括承载组件11和支架本体12,其中:承载组件11用于承载货物,承载组件11与支架本体12的顶部连接,且与支架本体12之间形成多个用于货叉2直接提取货物的凹槽13;支架本体12用于支撑承载组件11。

在使用上述装货组件时,首先操作人员将货物放置在承载组件11上方,放置完毕后,将货叉2插入凹槽13中,此时,货叉2的上表面与承载组件11的顶面共同形成用于承载货物的平台,随后将货叉2抬起,使得货叉2上表面高于承载组件11的顶面,以使货叉2能够抬起货物,最后货叉2退出凹槽13,实现货物的转运。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货组件中的承载组件11与支架本体12之间形成的凹槽13能够实现货叉2直接提取货物,在货物的转运过程中货叉2无需带动承载组件11和支架本体12一起移动。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装货组件能够避免货叉2不必要的承载,提高货物的转运效率。并且当货叉2抬起货物对货物进行转运时,操作人员可以继续向承载组件11上方放置货物,以供下次货叉2对货物的提取,大大加快了货物的转运效率,无需使用多个承载盘1轮换使用。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货叉2包括多个叉齿21,在货叉2抬起货物时,多个叉齿21能够共同对货物进行支撑,防止货物发生掉落,为了方便叉齿插入凹槽13中,叉齿21的第一端部呈圆柱状结构,叉齿21的第二端部呈扁平状结构,叉齿21可以轻易的伸入货物与支架本体12之间的凹槽13,也无需叉齿具有较高的对准精度。

叉齿也可以一端呈圆柱体结构,另一端为尖端,尖端呈圆锥形。需要说明的是,凡是能够方便叉齿21伸入货物与支架本体12之间的凹槽13的结构都可以是本实施例中叉齿21的结构,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具体地,为了使得货叉2能够对货物进行稳定的支撑,货叉2包括十二个叉齿21,十二个叉齿能够保证每相邻的两个叉齿21之间不会有过大的空隙,保证货物在叉齿21上的稳定性,特别是针对于较为零散的货物,比如袋装货物,一袋货物能够受到多根叉齿21的支撑,保证转运过程更加的稳定。

如图1和图3所示,承载组件11包括多根承载件111,多根承载件111在支架本体12上均匀间隔设置,每相邻的两根承载件111与支架本体12之间形成一个凹槽13。工人可直接将货物搬运至承载件111上,此时承载件的上表面构成用于承载货物的平面,当需要直接提取货物时,货叉2伸入凹槽13中将货物抬起,以实现货物的转运。

具体地,承载件111可以为空心方钢,降低承载件111重量的同时承载件111具有更强的承载能力,当然承载件111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如槽钢、实心钢体,等等。凡是能够承载货物且与支架本体12形成凹槽13的结构都可以是上述的承载件111,在本实施例中不再一一举例。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为了更加方便叉齿21伸入凹槽13,一个凹槽13用于伸入一个叉齿21,即承载组件11包括十三根承载件111。由于某些货物为袋装,因此当一个凹槽13的宽度能够容纳多个叉齿21时,将袋装的货物放置在承载组件11后货物容易下陷至凹槽13中,将不利于后续叉齿21伸入凹槽13中。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当货物的外形不易发生改变,为了降低叉齿21插入凹槽13时的难度,一个凹槽13也可以用于伸入多个叉齿21。

进一步地,如图1至3所示,为了使得支架本体12能够稳定的对承载组件11进行支撑,支架本体12包括连接组件121和支撑组件122,连接组件121设于承载组件11与支撑组件122之间,连接组件用于将多个承载件111连接起来。支撑组件122与连接组件121之间形成多个用于货叉2直接抬起连接组件121的通槽123。当操作人员不想直接提取货物,而是直接提取承载盘1时,可以将货叉2伸入通槽123中,此时,货叉2的上方是连接组件121,下方是地面,货叉2抬起时便能够带动承载盘1进行移动。

具体地,为了降低叉齿21插入通槽123时的难度,一个通槽123也可以用于伸入多个叉齿21。

需要说明的是,凡是能够将多个承载件111连接起来且能够与支撑组件122之间形成多个通槽123的结构都可以是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122。例如支撑板、框形支撑架,等等。

优选地,为了使得连接组件能够更好的对多个承载件111进行连接,连接组件121包括多根连接件1211,连接件121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承载件111的延伸方向,每一根连接件1211均与多个承载件111连接,多根连接件1211与多个承载件111呈网格状排布。

具体地,如图2所示,连接组件121包括四根连接件1211,能够减小支撑组件122不必要的承载的同时,能够保证承载组件11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地,连接件1211可以为空心方钢,降低连接件1211重量的同时连接件1211具有更强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地,如图1至3所示,为了使得支撑组件122能够有效的起到支撑作用,支撑组件122包括多根支撑件1221,每相邻的两根支撑件1221与连接组件121之间形成一个通槽123。多根支撑件1221能够稳定的对承载组件11、连接组件121以及货物进行支撑。

具体地,支撑组件122包括四根支撑件1221,沿着图1所示的方向,从左到右分别是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的左侧与连接组件121之间用于容纳一个叉齿21,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与连接组件121之间用于容纳三个叉齿21,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与连接组件121之间用于容纳四个叉齿21,第三支撑件、第四支撑件与连接组件121之间用于容纳三个叉齿21,第四支撑件的右侧与连接组件121之间用于容纳一个叉齿21。

具体地,支撑件1221可以为空心方钢、槽钢、实心钢体,等等,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221为槽钢。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运装置,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二提供的转运装置包括架体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装货组件,货叉2与架体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转运装置中的装货组件实现了转运装置直接对货物的提取,简化了转运操作过程,有效提高了货物的转运效率,能够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为了使得货叉2与架体之间更加牢固的链接,如图4所示,架体与货叉2之间设有加强筋,具体地,每相邻的两个叉齿21与架体之间设有一个加强筋,使得叉齿21能够牢固的与架体连接,延长货叉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货物更加稳定的进行转运,本实施例提供的转运装置还包括与架体连接的夹紧装置3,夹紧装置3包括驱动机构31和夹板组件32,驱动机构31与夹板组件32连接,以驱动夹板组件32夹紧或释放货物,夹紧装置3能够防止货物从转运装置的两侧掉落。当转运货物时,驱动机构31驱动夹板组件32夹紧货物;当卸货时,驱动机构31驱动夹板组件32释放货物。

具体地,夹板组件32可以包括左夹板和右夹板,左夹板和右夹板分别与驱动机构31连接,以用于夹紧货物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凡是能够驱动夹板组件32夹紧货物的机构都可以是本实施例所提及的驱动机构31,例如气压缸、液压缸、螺纹丝杠组件,等等。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1包括多个液压缸,液压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缸体与架体连接,活塞杆的一端与缸体滑动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与夹板组件连接。当活塞杆相对于缸体移动时,活塞杆推动夹板组件朝向或者背离货物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左夹板和右夹板移动过程更加的稳定,夹紧装置3还包括导向机构33,导向机构33包括固定导向件331和滑动导向件332,固定导向件331与架体连接,滑动导向件332的一端与固定导向件331滑动连接,滑动导向件332的另一端与夹板组件32连接。当驱动机构31带动左夹板和右夹板移动的过程中,滑动导向件332相对于固定导向件331滑动,固定导向件331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能够对左夹板和右夹板起到支撑作用。

具体地,固定导向件331包括壳体,壳体呈筒状结构,壳体的内壁形成一个导向孔,沿着壳体的延伸方向壳体上设有开口,开口形成一个导向槽。滑动导向件332包括与导向孔配合的滑柱、贯穿于导向槽的滑板和与夹板组件32连接的连接板,滑板的一侧与滑柱连接,滑板的另一侧与连接板连接。上述结构中导向孔和导向槽能够双重限定滑动导向件332的移动方向,有效避免夹板的移动方向发生偏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