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及其轿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0612发布日期:2018-08-07 16:06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及其轿厢。



背景技术:

为了调节电梯轿厢的重量平衡,通常在轿厢的轿架下梁安装有平衡块。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13-173609号公开了一种安装平衡块的结构。首先,该公报作为背景技术,在图4和图5介绍了一种现有的平衡块的安装方式。该安装方式将平衡块3挂在轿架下梁2,用支持部件10覆盖平衡块3和轿架下梁2,从而限制平衡块3前后方向(垂直于轿架下梁2的长度方向的方向)的移动。但是,由于支持部件10是通过螺栓13和夹子14固定在轿架下梁2的上面部2a(参见该公报图5),所以需要增加轿架下梁2与轿厢体1之间的间距,以便装配。

另外,在平衡块3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部件11和12。固定部件11以及12通过螺栓13和夹子14固定在轿架下梁2的下面部2b,限制平衡块3左右方向(轿架下梁2的长度方向)的移动(参见上述公报0002到0006段的记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螺栓13和夹子14发生松动,固定部件11(或12)就可能发生移动甚至脱落,所以平衡块3也会在左右方向发生移动甚至脱落,导致轿厢失去重量平衡。

前述专利公报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利用第1锁定具4和第2锁定具5(参见上述公报的图1至3)虽然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问题,但是为了固定第1锁定具4和第2锁定具5需要在轿架下梁2加工很多的孔7。这不仅增加了加工轿架下梁2的负担,也会减弱轿架下梁2的强度。另外,为了将第1锁定具4的突起部4b(或者第2锁定具5的突起部5b)插入轿架下梁2的孔7,需要在轿架下梁2和轿厢体1之间留有较大的间距(参见上述公报的图3),从而使轿厢整体的纵向尺寸加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其能够有效地防止平衡块的移动和脱落。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轿厢具有:轿厢体;承载所述轿厢体,具有上面部、侧面部和下面部,横断面为“匚”字形的轿架下梁;挂在所述轿架下梁的所述下面部,用以调节所述轿厢的重量平衡的平衡块;限制所述平衡块左右方向移动的固定架;以及,限制所述平衡块前后方向移动的挡板。所述固定架具有可以套挂在所述轿架下梁外围的匚形部,所述匚形部的下边部的端部设有连接部。两个所述固定架分别设置在所述平衡块的两侧,所述下边部延伸到所述平衡块的侧面,并固定在所述轿架下梁的所述下面部,从而限制所述平衡块左右方向移动。所述挡板挡在所述平衡块的前端面处,与两个所述固定架的所述连接部相连接,从而限制所述平衡块前后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轿厢的电梯。

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轿厢能够有效地防止平衡块的移动和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电梯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轿厢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轿架下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A方向的投影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

100-电梯、102-井道、104-轿厢、106-对重、108-曳引绳、110-机房、112-曳引机、202-轿厢体、204-轿架下梁、204a-上面部、204b-侧面部、204c-下面部、206-平衡块、206a-钩部、206b-前端面、208-挡板、208a-螺栓孔、210-固定架、210a-上边部、210b-侧边部、210c-下边部、210d-连接部、212-夹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电梯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梯100包括井道102、轿厢104、对重106等。井道102的上方设有机房110。机房110内设有曳引机112。轿厢104和对重106通过曳引绳108相连接,曳引绳108绕在曳引机112的曳引轮上。曳引机112通过曳引绳108驱动轿厢104和对重106升降于井道102。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轿厢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一个立体图。如图2所示,轿厢104包括轿厢体202、轿架下梁204、平衡块206、固定架210以及挡板208。轿厢体202是承载乘客、货物等运输对象的部分。为了使平衡块206周围的结构看得更清楚,图中只用双点划线表示了轿厢体202的位置。轿架下梁204设置在轿厢体202的下方,用于承载轿厢体202。

如图2所示,在轿架下梁204有4处固定有平衡块206,用以调节轿厢104的重量平衡。其中,在图中左前方的轿架下梁204有2处,在图中右后方的轿架下梁204有2处。在图2中的每个固定平衡块的位置都固定有复数个平衡块206,而每个位置平衡块206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调节重量平衡的需要而定。每个位置的平衡块206由两个固定架210和一个挡板208固定其位置。

图3是图2所示左前方轿架下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A方向的投影示意图。如图4所示,轿架下梁204具有上面部204a、侧面部204b和下面部204c,其横断面为“匚”字形。平衡块206在其上方具有钩部206a。平衡块206通过其钩部206a挂在轿架下梁204的下面部204c。在平衡块206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架210。

为了便于说明,在图3及图4中,将轿架下梁204的匚字形的开口所朝的方向作为“前”,与其相反的方向作为“后”,并将轿架下梁204的长度方向作为“左右方向”。但是,这些表述都是表示图中各组成部分的相对的位置、方向。除在本说明书中记载有明确的注释或限定之外,这些表述不表示绝对的位置、方向。例如,图2中的右后方的轿架下梁204,其匚字形的开口的朝向正好与图3所示的轿架下梁204相反,根据上述的定义这个轿架下梁204的“前后左右”方向正好与图3所示的相反。

如图3及图4所示,固定架210具有上边部210a、侧边部210b以及下边部210c。上边部210a、侧边部210b以及下边部210c构成可以套挂在轿架下梁204外围的匚形部。在下边部210c设有螺栓孔。下边部210c的端部设有连接部210d。两个固定架210分别设置在平衡块206的两侧。固定架210的下边部210c延伸到平衡块206的侧面,并通过夹子212以及螺栓螺母固定在轿架下梁204的下面部204c,从而限制平衡块206左右方向的移动。

挡板208挡在平衡块206的前端面206b处,与两个固定架210的连接部210d相连接,从而限制平衡块206前后方向的移动。具体地讲,在挡板208沿平衡块206排列的方向(即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开设有多个螺栓孔208a。在固定架210的连接部210d也设有螺栓孔。挡板208通过螺栓孔208a以及连接部210d的螺栓孔用螺栓螺母与连接部210d相连接。螺栓孔208a的间距对应于每个平衡块206的厚度。根据平衡块206的个数,可以选择对应的螺栓孔208a,使用螺栓螺母将挡板208和固定架210的连接部210d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平衡块206的左右出现多余的空隙,提高固定平衡块206的可靠性。

如图4所示,由于挡板208和固定架210以前后夹持的方式将轿架下梁204和平衡块206的钩部206a固定在一起,所以大幅度提高了固定平衡块206的可靠性。尤其挡板208和固定架210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可以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因此,即使在使用过程中夹子212发生松动,在挡板208的牵制下固定架210也不会发生移动,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平衡块206的移动、脱落。

另外,由于固定架210具有可以套挂在轿架下梁204外围的匚形部,不仅提高了固定架210的稳定性,也为装配提供了方便。例如,在装配固定架210时,可以先将固定架210套挂在轿架下梁204外围,然后腾出手安装螺栓螺母。而且,不需要为了将固定架210固定在轿架下梁204而增加轿架下梁204与轿厢体202之间的间距。

此外,由于安装挡板208的螺栓螺母的位置不是在轿架下梁204的上面部204a处,而是在平衡块206的前端面206b处,所以不仅安装操作方便,而且不需要为安装挡板208而增加轿架下梁204与轿厢体202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其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是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于具有所有上述组成部分的实施例中。另外,可以将某实施例的部分技术特征置换为其他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还可以将某实施例的部分组成追加到其他的实施例中。此外,对每个实施例的组成的局部,可以用其他技术特征进行追加、置换,或者将其删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