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举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1431发布日期:2018-09-05 00:4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维修及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举升设备。



背景技术:

在汽车维修及装配过程中,需要举升机将轮胎、转向器、空气压缩机等重物举升到一定的高度,方便维修人员对车辆进行装配及维修更换。

现有的举升机包括立柱及设置在立柱上的托举平台,托举平台的中心设置有电子水平仪,通过升降机构调节托举平台的高度以及电子水平仪调整托举平台的平衡来实现重物的水平举升。

在汽车的维修及装配过程中,将重物举升到一定高度后,需要人工操作将重物搬离托举平台进行调整以使其准确地到达安装位置,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举升机将重物举升到一定高度后,需要人工操作将重物搬离托举平台进行调整以使其准确地到达安装位置导致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移动举升设备。

本文所指的X向表示的是移动举升设备正常使用时的前后方向,Y向表示的是移动举升设备正常使用时的左右方向,Z向表示的是移动举升设备正常使用时的上下方向,如图1所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举升设备,包括车架、托架、移动平台、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车架包括底座及竖直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Z向导轨及第二Z向导轨;

所述托架包括滑移架及连接在所述滑移架同一侧的第一托臂及第二托臂,所述滑移架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Z向导轨与第二Z向导轨之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滑移架上下移动;

所述移动平台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托臂及第二托臂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平台前后移动。

可选地,所述移动举升设备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移动平台包括X向移动平台及滑动连接在所述X向移动平台上的Y向移动平台,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Y向移动平台左右移动。

可选地,所述滑移架包括水平板、第一竖直导向板、第一竖直连接板、第二竖直导向板及第二竖直连接板,所述第一竖直导向板连接在所述水平板的一端,且所述第一竖直导向板背离所述水平板的一侧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一Z向导轨上滑动的第一Z向滑块,所述第二竖直导向板连接在所述水平板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竖直导向板背离所述水平板的一侧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二Z向导轨上滑动的第二Z向滑块;

所述第一竖直连接板与所述第二竖直连接板连接在所述水平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竖直连接板通过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托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直连接板通过第二连接块与所述第二托臂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及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缸筒及第二液压缸的缸筒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及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在所述水平板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托臂上设置有第一X向导轨,所述第二托臂上设置有第二X向导轨,所述X向移动平台的下方设置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可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一X向导轨及第二X向导轨前后移动。

可选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X向移动平台下方的传动轴、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轴一端的第一滚轮及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轴另一端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位于所述第一X向导轨内,所述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二X向导轨内;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X向移动平台下方的X向驱动电机、连接在所述X向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主动齿轮及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同轴地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上。

可选地,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Y向驱动电机、蜗杆、蜗轮及Y向滑块,所述Y向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X向移动平台的下方,所述蜗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Y向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蜗杆的另一端转动支撑在所述X向移动平台的下方,所述Y向滑块套设在所述蜗杆上,所述蜗轮转动支撑在所述Y向滑块上并与所述蜗杆啮合;

所述X向移动平台上设置有沿Y向延伸的导孔,所述Y向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孔内,且所述Y向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Y向移动平台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X向移动平台上设置有第一Y向导轨及第二Y向导轨,所述第一Y向导轨及第二Y向导轨设置在所述导孔的两侧,所述第一Y向导轨及第二Y向导轨内设置有多个滑轮,所述Y向移动平台的下表面与多个所述滑轮滑动接触。

可选地,所述移动举升设备还包括放置在所述Y向移动平台上的轮胎放置装置,所述轮胎放置装置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第一梯形块、第二梯形块、第一导柱、第二导柱、把手及螺栓,所述第一梯形块及第二梯形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且固定在所述第一挡板上,所述第一导柱及第二导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挡板上,所述第一导柱及第二导柱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挡板上,所述第二挡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柱及第二导柱上;

所述第二挡板背离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表面上固定有螺母,所述第三挡板上形成有与所述螺母同轴的通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螺栓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母内,所述螺栓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把手上。

可选地,所述移动举升设备还包括折弯板,所述折弯板包括水平连接板及连接在所述水平连接板一端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由所述水平连接板的一端向外且向下延伸,所述水平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X向移动平台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一定位销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以连接所述X向移动平台与所述水平连接板。

可选地,所述移动举升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下方的第一电机驱动轮、第二电机驱动轮、第一转动轮及第二转动轮,所述底座包括X向底板以及连接在所述X向底板同一侧的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托臂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托臂的正下方;

第一电机驱动轮设置在所述X向底板一端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轮设置在所述X向底板另一端的下方,所述第一转动轮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第二转动轮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方。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举升设备,滑移架滑动连接在第一Z向导轨与第二Z向导轨之间,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滑移架前后移动,这样可以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调整重物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移动平台滑动连接在第一托臂及第二托臂上,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移动平台前后移动,这样可以通过第二驱动机构调整重物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因此,在汽车的装配及维修更换过程中,当重物在移动举升设备上时,将重物上升到指定高度后,不需要搬动重物即可实现在前后方向上调整重物的位置以使其能够到达安装位置,代替了人工操作的调整,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力,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举升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举升设备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举升设备的透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举升设备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举升设备上放置有轮胎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举升设备上放置有轮胎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举升设备上放置有轮胎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举升设备上放置有轮胎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举升设备其Y向移动平台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举升设备其轮胎放置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举升设备其轮胎放置装置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举升设备其轮胎放置装置的左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举升设备其轮胎放置装置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举升设备其把手的示意图;

图16是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举升设备其折弯板的示意图;

图17是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举升设备其橡胶放置垫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车架;11、底座;111、X向底板;112、第一支撑板;113、第二支撑板;12、第一Z向导轨;13、第二Z向导轨;14、位置控制器;15、壳体;16、放置盒;17、无线控制手柄;

2、托架;21、滑移架;211、水平板;212、第一竖直导向板;213、第一竖直连接板;214、第二竖直导向板;215、第二竖直连接板;216、第一连接块;217、第二连接块;22、第一托臂;221、第一X向导轨;23、第二托臂;231、第二X向导轨;

3、移动平台;31、X向移动平台;311、导孔;312、第一Y向导轨;313、第二Y向导轨;314、滑轮;315、第一挡块;316、第二挡块;317、第二定位孔;32、Y向移动平台;331、传动轴;332、第一滚轮;333、第二滚轮;34、橡胶放置垫;341、空腔;

4、第一液压缸;

5、第二液压缸;

61、X向驱动电机;62、主动齿轮;63、从动齿轮;

71、Y向驱动电机;72、蜗杆;73、Y向滑块;

8、轮胎放置装置;81、第一挡板;82、第二挡板;821、螺母;83、第三挡板;84、第一梯形块;85、第二梯形块;86、第一导柱;87、第二导柱;88、把手;89、螺栓;

9、折弯板;91、水平连接板;911、第一定位孔;92、导向板;

101、第一电机驱动轮;102、第二电机驱动轮;103、第一转动轮;104、第二转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举升设备,包括车架1、托架2、移动平台3、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车架1包括底座11及竖直固定在所述底座11上的第一Z向导轨12及第二Z向导轨13。所述托架2包括滑移架21及连接在所述滑移架21同一侧的第一托臂22及第二托臂23,所述滑移架21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Z向导轨12与所述第二Z向导轨13之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滑移架21上下移动。所述移动平台3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托臂22及第二托臂23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平台3前后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Z向导轨12上还设置有位置控制器14,可通过所述位置控制器14精确地控制所述滑移架21在所述第一Z向导轨12及第二Z向导轨13上的移动高度,并在所述滑移架21上升到指定高度后锁止,以防止所述滑移架21下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举升设备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移动平台3包括X向移动平台31及滑动连接在所述X向移动平台31上的Y向移动平台32,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Y向移动平台32左右移动。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滑移架21包括水平板211、第一竖直导向板212、第一竖直连接板213、第二竖直导向板214及第二竖直连接板215,所述第一竖直导向板212连接在所述水平板211的一端,且所述第一竖直导向板212背离所述水平板211的一侧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一Z向导轨12上滑动的第一Z向滑块(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竖直导向板214的顶端连接在所述水平板211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竖直导向板214背离所述水平板211的一侧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二Z向导轨13上滑动的第二Z向滑块(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竖直连接板213与所述第二竖直连接板215连接在所述水平板211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竖直连接板213通过第一连接块216与所述第一托臂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直连接板215通过第二连接块217与所述第二托臂23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4及第二液压缸5,所述第一液压缸4的缸筒及第二液压缸5的缸筒固定在所述底座11上,所述第一液压缸4的活塞杆及第二液压缸5的活塞杆连接在所述水平板211的下方。这样,活塞杆的伸缩带动所述第一Z向滑块沿所述第一Z向导轨12及所述第二Z向滑块沿所述第二Z向导轨13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托臂22及第二托臂23上下移动。

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可以是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缸筒及第二气缸的缸筒固定在底座11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在所述水平板211的下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托臂22上设置有第一X向导轨221,所述第二托臂23上设置有第二X向导轨231,所述X向移动平台31的下方设置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可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一X向导轨221及第二X向导轨231前后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X向移动平台31下方的传动轴331、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轴331一端的第一滚轮332及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轴331另一端的第二滚轮333,所述第一滚轮332位于所述第一X向导轨221内,所述第二滚轮333位于所述第二X向导轨231内。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X向移动平台31下方的X向驱动电机61、连接在所述X向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的主动齿轮62及与所述主动齿轮62啮合的从动齿轮63,所述从动齿轮63同轴地固定在所述传动轴331上。这样,当所述X向驱动电机61工作时,所述X向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驱动所述主动齿轮62转动,从而使啮合在所述主动齿轮62上的所述从动齿轮63转动,以带动固定在所述传动轴331上的所述第一滚轮332及第二滚轮333前后移动。

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还可以是可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一X向导轨221及第二X向导轨231前后移动的滑块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Y向驱动电机71、蜗杆72、蜗轮(图中未示出)及Y向滑块73,所述Y向驱动电机71固定在所述X向移动平台31的下方,所述蜗杆7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Y向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上,所述蜗杆72的另一端转动支撑在所述X向移动平台31的下方,所述Y向滑块73套设在所述蜗杆72上,所述蜗轮转动支撑在所述Y向滑块73上并与所述蜗杆72啮合。所述X向移动平台31上设置有沿Y向延伸的导孔311,所述Y向滑块73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孔311内,且所述Y向滑块7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Y向移动平台32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72的交错角是90度,这样,当所述Y向驱动电机71工作时,所述Y向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带动所述蜗杆72的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蜗轮在所述蜗杆72上的移动,所述蜗轮带动所述Y向滑块73在所述导孔311内移动,以实现所述Y向移动平台32的左右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X向移动平台31上设置有第一Y向导轨312及第二Y向导轨313,所述第一Y向导轨312及第二Y向导轨313设置在所述导孔311的两侧,所述第一Y向导轨312及第二Y向导轨313内设置有多个滑轮314,所述Y向移动平台32的下表面与多个所述滑轮314滑动接触。这样可以减小所述Y向滑块73在所述导孔311滑动的阻力。在所述Y向移动平台32左右移动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所述Y向移动平台32在前后方向上的偏差,在所述Y向移动平台32的前后方向的两侧设置第一挡块315,所述第一挡块315的内侧面抵接在所述X向移动平台31的外侧边缘。在所述第一Y向导轨312及第二Y向导轨313的两端设置第二挡块316,以防止所述Y向移动平台32脱离所述第一Y向导轨312及第二Y向导轨313。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举升设备还包括放置在所述Y向移动平台32上的轮胎放置装置8,所述轮胎放置装置8包括第一挡板81、第二挡板82、第三挡板83、第一梯形块84、第二梯形块85、第一导柱86、第二导柱87、把手88及螺栓89,所述第一梯形块84及第二梯形块85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81与所述第二挡板82之间且固定在所述第一挡板81上,所述第一导柱86及第二导柱87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挡板81上,所述第一导柱86及第二导柱87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挡板83上,所述第二挡板82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柱86及第二导柱87上,所述第二挡板82背离所述第一挡板81的一侧表面上固定有螺母821,所述第三挡板83上形成有所述螺母821同轴的通孔,所述螺栓89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螺栓89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母821内,所述螺栓89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把手88上。这样,可以通过把手88调整所述螺栓89与所述螺母821的连接位置以调整所述第一挡板81与所述第二挡板82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所述轮胎放置装置8的宽度。所述第一梯形块84及第二梯形块83用于配重,以使放置在所述轮胎放置装置8上的重物稳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Y向移动平台32上设置有橡胶放置垫34,所述橡胶放置垫34上形成有向下凹陷的空腔341,所述Y向移动平台32设置在所述空腔341内,以防止放置在所述Y向移动平台32上的重物脱落,所述橡胶放置垫34为偏软的三元乙丙橡胶,以保护重物不受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举升设备还包括折弯板9,所述折弯板9包括水平连接板91及连接在所述水平连接板91一端的导向板92,所述导向板92由所述水平连接板91的一端向外且向下延伸,所述水平连接板9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911,所述X向移动平台31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317,一定位销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911及第二定位孔317以连接所述X向移动平台31与所述水平连接板91。这样,重物可经所述导向板92推向所述Y向移动平台32,以减小搬重物的阻力,减少劳动强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第二定位孔317可设置在所述X向移动平台31的左右两端,这样所述折弯板9可以连接在所述X向移动平台31左右两端的任意一端,使重物经所述折弯板9从在所述移动举升设备的左右任意一侧推上所述Y向移动平台3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举升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下方的第一电机驱动轮101、第二电机驱动轮102、第一转动轮103及第二转动轮104,所述底座11包括X向底板111以及连接在所述X向底板111同一侧的第一支撑板112及第二支撑板113,所述第一支撑板112位于所述第一托臂22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支撑板113位于所述第二托臂23的正下方。第一电机驱动轮101设置在所述X向底板111一端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轮102设置在所述X向底板111另一端的下方,所述第一转动轮103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112的下方,所述第二转动轮104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112的下方,所述移动举升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轮101及第二电机驱动轮102的驱动下实现自由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X向底板111上位于所述第一Z向导轨12及第二Z向导轨13的后侧设置有壳体15,所述壳体15内设置有供所述X向驱动电机61、Y向驱动电机71、第一电机驱动轮101、第二电机驱动轮102及第一液压缸4及第二液压缸5工作的电池模组(图中未示出)。所述壳体15的外侧上外接有放置盒16,所述放置盒16内设置有无线控制手柄17,所述无线控制手柄17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通过所述无线控制手柄17即可实现所述移动举升设备在任意方向上的移动以及重物在上下、前后、左右方向上的移动。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移动举升设备,滑移架滑动连接在第一Z向导轨与第二Z向导轨之间,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滑移架前后移动,这样可以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调整重物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移动平台滑动连接在第一托臂及第二托臂上,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移动平台前后移动,这样可以通过第二驱动机构调整重物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因此,在汽车的装配及维修更换过程中,当重物在移动举升设备上时,将重物上升到指定高度后,不需要搬动重物即可实现在前后方向上调整重物的位置以使其能够到达安装位置,代替了人工操作的调整,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力,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