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监护仪的线缆收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9011发布日期:2018-08-08 09:02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监护仪的线缆收集盒。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的市场在稳步增长,医疗监护仪也从过去主要用于危重病人的监护,发展到目前普通病房的监护,甚至基层医疗单位和社区医疗单位也提出了应用的需求。医疗监护仪是一种以测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参数,用于测量和监护生理参数以及监视和处理用药及手术前后的状况,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超标,可发出警报的装置或系统。监护仪24小时连续监护病人的生理参数,检出变化趋势,指出临危情况,供医生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并发症减到最少达到缓解并消除病情的目的。

由于监护仪必须24小时连续监护病人的生理参数,检出变化趋势,指出临危情况,供医生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并发症减到最少,达到缓解并消除病情为目的。所以监护仪自身有诸多线缆用于连接各类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类线缆繁多,经常缠绕在一起,整理时非常麻烦,尤其在对病人脱离危险撤掉监护仪时,收集整理线缆耗费大量的时间,非常不便,在仪器工作中多条线缆缠在一起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收集整理线缆的用于监护仪的线缆收集盒。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监护仪的线缆收集盒,包括盒体以及活动连接在盒体上部的端盖,盒体内设有若干个盘线装置,各个独立的盘线装置包括转轴,位于盒体内的转轴的两端均与设置在盒体上下内壁的轴座转动连接,在所述轴座之间的转轴上设有用于缠绕线缆的收集盘,伸出盒体外的转轴上连接手轮,在盒体的前后两个侧壁上均设有与盘线装置对应的线孔,所述线孔与盒体的前后两个侧壁上的线槽相通,线缆从线槽进入线孔。

作为进一步的设置,所述转轴与轴座的连接处设有轴承。

盒体1前后侧面上的两个线孔7之间存在高度差。

收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设有盘线装置,线缆可以方便的从线孔中进入线盒并缠绕在线盘上,设有多个独立的盘线装置,尤其适用于监护仪上同时带有多条线缆,避免各条线缆缠绕在一起,对医护过程中的安全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示标记,1、盒体,2、端盖,3、转轴,4、收集盒,5、手轮,6、轴座,7、线孔,8、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监护仪的线缆收集盒,包括盒体1以及活动连接在盒体1上部的端盖2,端盖2可以从盒体1上拆卸,方便线缆进入盒体1内。在盒体1内设有若干个盘线装置,各个独立的盘线装置包括转轴3,位于盒体1内的转轴3的两端均与设置在盒体1上下内壁的轴座6转动连接,轴座6设置在盒体1内位于下底面和端盖2上,轴座6为一圆柱状的突起,并在突起的中心向下凹槽呈一个圆形的轴孔,转轴3的两端分别穿入轴孔中,在所述轴座6之间的转轴3上设有用于缠绕线缆的收集盘4,收集盘4的两端均设有挡圈,挡圈之间的转轴3为可缠绕线缆的部分,在伸出盒体1外的转轴3上连接手轮5,通过手轮5对转轴3施加外力使得转轴3旋转,带动收集盘4收集线缆,在盒体1的前后侧壁上均设有与盘线装置对应的线孔7,所述线孔7与盒体1的前后两个侧壁上的线槽8相通,线缆从线槽8进入线孔7。

为了使得收集盘4上的线缆在正对线孔7部分缠绕过多,因此盒体1前后侧面上的两个线孔7存在高度差,这样使得线缆可以均匀的缠绕在收集盘4上。

此外,可以在所述转轴3与轴座6的连接处设有轴承,轴承嵌入轴孔中,转轴3与轴承配合,这样可以减小转轴3与轴座6之间的摩擦,省力,降低噪音,延长收集盒的使用寿命。

使用时,打开端盖2,将线缆从线槽8中放入线孔7,并在收集盘4上缠绕若干圈,盖上端盖2,当线缆长度不够使用时,用手向盒体1前后两侧面的反方向拉伸线缆,使得线缆从盒体1内抽出,当线缆长度过长时,转动手轮5,通过手轮5对转轴3施加外力使得转轴3旋转,带动收集盘4收集线缆,使得线缆从两个线孔7同时缠绕在收集盘4上。

本实用新型未叙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