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结构的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4163发布日期:2018-11-23 21:17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结构的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垃圾桶,特别是一种改良结构的垃圾桶。



背景技术:

公共设施垃圾桶已成为城市环境清洁必需品,为了便于倾倒,垃圾桶往往会在底部设置滚轮,同时在垃圾桶的顶部后端设置推手,便于搬运和垃圾倾倒,但是也正因为推手设置在垃圾桶的后端,将垃圾桶向前或向侧部进行倾倒时都十分的不便,而且也仅能进行推拉操作,搬运时方向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良结构的垃圾桶,它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搬运和垃圾倾倒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良结构的垃圾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的后端具有用于推拉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的至少一侧侧部设置有提手。

本改良结构的垃圾桶在桶体的左侧部和/或右侧部设置提手,便于在垃圾桶的侧面对垃圾桶进行搬运,且当对垃圾桶进行向前垃圾倾倒时更易施力和保持桶体在倾倒时的稳定。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垃圾桶中,所述桶体的顶端具有一圈向外凸出的环形挡沿,所述提手固连在桶体的侧壁面上,且提手的上端固连在环形挡沿上。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垃圾桶中,所述提手包括提拉部、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所述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均固连在桶体的侧壁面上,且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的顶端均固连在环形挡沿上,所述提拉部位于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之间,且提拉部的两端分别与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相固连。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垃圾桶中,所述提拉部横向设置,且提拉部具有若干竖向且间隔设置的纵隔板。纵隔板既能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增强提拉部的结构强度,同时又能增加摩擦力,便于施力。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垃圾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纵隔板之间形成向下且向内敞口的空腔。搬运时,人手握持在提拉部上,手指位于空腔的向内及向下的敞口处,搬运时稳定性更好。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垃圾桶中,所述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结构相同,且均为向下敞口的中空结构,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通过外壁板相连,所述提拉部的端部固连在内侧板上,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均固连在桶体的侧壁面上,且内侧板和外侧板的顶端均固连在环形挡沿上。结构牢固,且用料更省。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垃圾桶中,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相互平行设置。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垃圾桶中,所述外侧板的底端具有向下延伸的加强板部。外侧板在增设加强板部的长度大于内侧板,能够进一步增加整个扶手的牢固度。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垃圾桶中,所述环形挡沿的底面具有向下敞口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具有加强筋。凹槽便于人手嵌入,搬运更加方便。

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垃圾桶中,所述提手和桶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提手在桶体塑料成型时一体制成,生产成本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垃圾桶在桶体的侧部设置提手,便于在垃圾桶的侧面对垃圾桶进行搬运,且当对垃圾桶进行向前垃圾倾倒时更易施力和保持桶体在倾倒时的稳定;

2、提手的提拉部上设置的若干纵隔板,既能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增强提拉部的结构强度,同时又能增加摩擦力,便于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图中,1、桶体;2、扶手;3、提手;4、环形挡沿;41、凹槽;42、加强筋;5、提拉部;51、纵隔板;52、空腔;6、连接部一;61、内侧板;62、外侧板;621、加强板部;63、外壁板;7、连接部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为一种改良结构的垃圾桶,包括桶体1,桶体1的顶端具有一圈向外凸出的环形挡沿4,环形挡沿4的后端具有用于推拉的扶手2,环形挡沿4的至少一侧侧部设置有提手3,提手3固连在桶体1的侧壁面上,且提手3的上端固连在环形挡沿4上。

具体结构如下,提手3包括提拉部5、连接部一6和连接部二7,连接部一6和连接部二7均固连在桶体1的侧壁面上,且连接部一6和连接部二7的顶端均固连在环形挡沿4上,提拉部5提拉部5横向设于连接部一6和连接部二7之间,且提拉部5的两端分别与连接部一6和连接部二7相固连。提拉部5具有若干竖向且间隔设置的纵隔板51,相邻的两个纵隔板51之间形成向下且向内敞口的空腔52。

连接部一6和连接部二7结构相同,且均为向下敞口的中空结构,连接部一6和连接部二7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内侧板61和外侧板62,内侧板61和外侧板62之间通过外壁板63相连,提拉部5的端部固连在内侧板61上,内侧板61和外侧板62均固连在桶体1的侧壁面上,且内侧板61和外侧板62的顶端均固连在环形挡沿4上,内侧板61和外侧板62相互平行设置,外侧板62的底端具有相对于内侧板61底端继续向下延伸的加强板部621。

环形挡沿4的底面具有向下敞口的凹槽41,凹槽41的底面具有加强筋42。凹槽便于人手嵌入,搬运更加方便,加强筋42能够增加整个环形挡沿4的结构强度。

提手3和桶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环形挡沿4、提手3的敞口均朝下设置,便于脱模。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