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打包机的气缸顶升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0499发布日期:2018-09-01 02:5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包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打包机的气缸顶升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打包机又称捆包机、打带机或捆扎机,是使用捆扎带捆扎产品或包装件,然后收紧并将两端通过发热烫头热融粘接方式结合。打包机的功能是加固包装物品的,使物品在搬运过程中、贮存中不因捆扎不牢而散落,同时还应捆扎整齐美观。

现有的只能对一个方向进行捆扎,如果需要对第二个方向进行捆扎则需要人力进行旋转,当需要旋转的箱体较大时,需要多个人协同合作完成,这样不仅耗费人力资源而且效率低,而且当带人为进行箱体的旋转时由于人的视觉会有偏差导致旋转的角度发生偏差进而导致捆扎时打包带的方向出现偏差,导致捆扎不牢易散落,如果单纯增加旋转装置会占用更多的空间这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打包机的气缸顶升转向装置,它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利用空间且能够进行多方向自动进行旋转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打包机的气缸顶升转向装置,包括机架、传输装置和控制电机,所述传输装置包括辊筒、电机和带动辊筒转动的链条,还包括顶升转向装置和支撑板,所述顶升转向装置包括置物板、旋转电机、升降板和气缸,所述气缸位于升降板下方,所述旋转电机放置在升降板上,所述置物板的中心设有与旋转电机卡接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辊筒包括第一辊筒、第二辊筒、第三辊筒和第四辊筒,所述第二辊筒包括第二左辊筒和第二右辊筒,所述第三辊筒包括第三左辊筒和第三右辊筒,所述置物板包括第一置物板、第二置物板、第三置物板和第四置物板,所述第一置物板位于第二左辊筒和第二右辊筒之间,所述第二置物板位于第二右辊筒和第三右辊筒之间,所述第三置物板位于第三左辊筒和第三右辊筒之间,所述第四置物板位于第二左辊筒和第三左辊筒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第二左辊筒与第二右辊筒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第三左辊筒与第三右辊筒之间,所述第二左辊筒与第二右辊筒通过第一转轴相连,所述第三左辊筒与第三右辊筒通过第二转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置物板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置物板的呈“十”’字型。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下方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放置设有可锁的万向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申请的顶升转向装置包括置物板、旋转电机、升降板和气缸,其中气缸位于升降板下方这样能够通过气缸实现升降板的升降,其中旋转电机放置在升降板上这样当升降板进行升降时能带动旋转电机跟着进行升降;其中置物板的中心设有与旋转电机卡接的卡槽用于与旋转电机卡接当旋转电机转动时带动置物板转动,其中卡槽位于置物板的中心这样能避免放置在置物板上的箱体发生倾斜导致箱体和置物板损坏,延长使用寿命,其中旋转电机可以进行360度旋转这样能更好的满足旋转各种角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顶升转向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见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打包机的气缸顶升转向装置,包括机架10、传输装置和控制电机,其中传输装置包括辊筒、电机和带动辊筒转动的链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升转向装置和支撑板,其中顶升转向装置包括置物板40、旋转电机61、升降板62和气缸63,其中气缸63位于升降板62下方这样能够通过气缸63实现升降板62的升降,其中旋转电机61放置在升降板62上这样当升降板62进行升降时能带动旋转电机61跟着进行升降,其中置物板40的中心设有与旋转电机61卡接的卡槽用于与旋转电机61卡接当旋转电机61转动时带动置物板40转动,其中卡槽位于置物板40的中心这样能避免放置在置物板40上的箱体发生倾斜导致箱体和置物板40损坏,延长使用寿命。采用上述结构在初始状态时置物板40不高于辊筒,当箱体传输至置物板40的上方时,控制电机控制气缸63使气缸63上的活塞向上运动带动升降板62向上运动进而带动旋转电机61和置物板40向上运动,当上升至指定高度时旋转电机61进行旋转进而带动置物板40旋转至指定角度然后停止旋转,接着气缸63的活塞向下运动,直至回到初始状态,然后箱体接着进行传输进入到打包机构进行捆扎。其中辊筒包括第一辊筒21、第二辊筒、第三辊筒和第四辊筒24,其中第二辊筒包括第二左辊筒221和第二右辊筒222,其中第三辊筒包括第三左辊筒231和第三右辊筒232,其中置物板40包括第一置物板41、第二置物板42、第三置物板43和第四置物板44,其中第一置物板41位于第二左辊筒221和第二右辊筒222之间,其中第二置物板42位于第二右辊筒222和第三右辊筒232之间,其中第三置物板43位于第三左辊筒231和第三右辊筒232之间,其中第四置物板44位于第二左辊筒221和第三左辊筒231之间,其中置物板40的呈“十”’字型,这样能更合理的利用辊筒之间的空隙避免增加不必要的面积。其中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在第一支撑板31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在第二支撑板32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孔;其中第一支撑板31位于第二左辊筒221与第二右辊筒222之间这样能更好的对第二左辊筒221与第二右辊筒222起支撑作用保证第二左辊筒221与第二右辊筒222正常转动;其中第二支撑板32位于第三左辊筒231与第三右辊筒232之间,这样能更好的对第三左辊筒231与第三右辊筒232起支撑作用保证第三左辊筒231与第三右辊筒232正常转动;其中第二左辊筒221与第二右辊筒222通过第一转轴相连这样能确保第二左辊筒221与第二右辊筒222同步转动,其中第三左辊筒231与第三右辊筒232通过第二转轴相连这样能确保第三左辊筒231与第三右辊筒232同步转动。其中置物板40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方这样避免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阻碍置物板40上升。在机架10下方设有支撑杆50能避免机架10底部直接与地面接触,在支撑杆50下放设有可锁的万向轮51这样便于进行水平移动。

打包机目前已广泛使用,其它结构和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