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接头输送带式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2326发布日期:2018-09-01 03:11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接头输送带式输送机。



背景技术:

移动式输送机分为带式移动输送机和斗式移动输送机,输送机底部安装有万向轮,可以根据物料的堆放位置随意移动。移动式带式输送机在输送倾斜角度较小的环境下使用;移动式斗式输送机在输送倾斜角度较大的环境下使用,移动式斗式输送机,输送带上安装有小型斗子,在输送倾角较大时物料不会出现回落现象。

带式移动输送机是一种工效高、机动性好的连续输送装卸设备,用以短途运输及装卸散料,主要用于装卸地点经常变动的场所,如:港口、码头、车站、煤场、仓库、建筑工地、沙石料场、农场等。

现有的带式移动输送机,其机架一般采用钢管或角钢焊接而成,焊接点多,质量难以控制,机架制作周期长,制作成本高。并且由于机架各部位通过焊接焊死,因而只能通过现场胶水搭接或机械连接输送带,输送带的连接处为整个输送带的薄弱位置,该连接处质量不易控制,容易脱开和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接头输送带式输送机,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输送带接头处易断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至少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无接头输送带、用以架设所述输送带并将所述输送带的两端分别张紧的第一张紧轮和第二张紧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张紧轮上侧和所述第二张紧轮上侧之间用以承托所述输送带的多组托辊组件、用以驱使所述输送带转动的主动辊以及用以对所述输送带进行改向的改向辊,所述第一张紧轮、多组所述托辊组件、所述第二张紧轮、所述主动辊以及所述改向辊分别与所述输送带相贴触并构成所述输送带的传输路径,所述第一张紧轮、所述第二张紧轮、所述主动辊以及所述改向辊其各自的轴承座分别与所述机架可拆卸的相连接,所述托辊组件与所述机架可拆卸的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底部设有便于所述机架移动的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所述机架还包括用以调整其自身俯仰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张紧轮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机架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下两侧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张紧轮内侧的第一连接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外侧的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上下相对的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内侧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外侧端部分别与所述机架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张紧轮设置的第一螺杆,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螺杆的进给量调整所述第一张紧轮的位置从而将套设于所述第一张紧轮上的所述输送带张紧或放松。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张紧轮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机架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下两侧之间且位于所述二张紧轮内侧的第二连接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外侧的第三连接座和第四连接座,所述第三连接座和所述第四连接座上下相对的设置,所述第三连接座的内侧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第三连接座和所述第四连接座的外侧端部设有封板,所述第三连接座、所述第四连接座以及所述封板与所述机架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张紧轮设置的第二螺杆,通过调节所述第二螺杆的进给量调整所述第二张紧轮的位置从而将套设于所述第二张紧轮上的所述输送带张紧或放松。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辊的轴承座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机架相连,所述改向辊的轴承座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机架相连。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托辊组件包括托辊基座以及设于所述托辊基座上的由多个托辊构成的托辊组,所述托辊组为开口向上的U字型,所述输送带架设于所述托辊组的内凹部,多组所述托辊组件中的所述托辊组间隔排布形成用以承托所述输送带的轨道,所述托辊基座与所述机架可拆卸的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包括移动架以及可沿所述移动架伸进或伸出的伸缩架,所述移动架包括上支架以及位于所述上支架底部用以支撑所述伸缩架且供所述伸缩架滑动的底支撑部,所述第一张紧轮设于所述移动架的外侧端部,所述第二张紧轮设于所述伸缩架的外侧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带与所述底支撑部之间还设有用以支撑所述输送带防止所述输送带贴触所述底支撑部的下托辊,所述下托辊具有多个,多个所述下托辊沿所述输送带的传输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下托辊设于下托辊基座上,所述下托辊基座与所述底支撑部可拆卸的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架靠近所述移动架的后侧端部设有用以对所述输送带进行改向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设置在所述伸缩架上,所述第二滚轮设置在所述底支撑部上,所述第一滚轮的轴承座与所述伸缩架的后侧端部通过紧固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移动架通过第三连接组件相连,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包括设于所述上支架和所述底支撑部之间的第五连接座,所述第五连接座与所述移动架可拆卸的相连接,所述第二滚轮的轴承座与所述第五连接座可拆卸的相连,所述第五连接座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滚轮设置的第三螺杆,通过调节所述第三螺杆的进给量调整所述第二滚轮的位置从而当所述伸缩架伸进或伸出时将套设于所述第二滚轮上的所述输送带张紧或放松。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结构简单,安装无接头输送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拼接式输送带所导致的接头处易脱开或断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的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3为附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4为附图1中c处和d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5为附图1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附图6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8为附图6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9为附图6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10为附图6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11为附图6中j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12为附图6中k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机架;101、移动架;1011、上支架;1012、底支撑部;102、伸缩架;2、第一张紧轮;3、第二张紧轮;4、托辊组件;401、托辊基座;402、托辊;5、主动辊;6、改向辊;7、第一行走轮;8、第二行走轮;9、角度调节机构;10、第一连接板;11、第一连接座;12、第二连接座;13、第一螺杆;14、连杆;15、第二连接板;16、第三连接座;17、第四连接座;18、封板;19、第二螺杆;20、下托辊基座;21、第一滚轮;22、第二滚轮;23、第五连接座;24、第三螺杆。

a1、a2:a处的拆装位置;

b1:b处的拆装位置;

c1:c处的拆装位置;

d1、d2:d处的拆装位置;

e1、e2:e处的拆装位置;

f1、f2:f处的拆装位置;

g1:g处的拆装位置;

h1:h处的拆装位置;

i1:i处的拆装位置;

j1:j处的拆装位置;

k1:k处的拆装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无接头输送带式输送机,至少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无接头输送带、用以架设输送带并将输送带的两端分别张紧的第一张紧轮2和第二张紧轮3、设置于第一张紧轮2上侧和第二张紧轮3上侧之间用以承托输送带的多组托辊组件4、用以驱使输送带转动的主动辊5以及用以对输送带进行改向的改向辊6,第一张紧轮2、多组托辊组件4、第二张紧轮3、主动辊5以及改向辊6分别与输送带相贴触并构成输送带的传输路径,第一张紧轮2、第二张紧轮3、主动辊5以及改向辊6其各自的轴承座与机架1可拆卸的相连接,托辊组件4与机架1可拆卸的相连接。

机架1的底部设有第一行走轮7和第二行走轮8,第一行走轮7和第二行走轮8使得机架1可以移动。第二行走轮8与机架1之间通过连杆14相连。机架1底部还设有用以对机架1的俯仰角度进行调节的角度调节机构9。

在输送机上安装无接头输送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第一张紧轮2、第二张紧轮3、主动辊5以及改向辊6其中一侧的轴承座从机架1上拆除,将所有的托辊组件4从机架1上拆除;

(b)将输送带从机架1的一侧套设于第一张紧轮2、第二张紧轮3、主动辊5以及改向辊6上;

(c)将轴承座和托辊组件4安装于机架1上;

(d)调整第一张紧轮2和第二张紧轮3之间的间距使输送带张紧。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输送机,其拆装部位主要分为a处、b处、c处、d处和e处。具体如下:

如图2所示为a处的拆装位置结构示意图,第一张紧轮2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与机架1相连,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设于机架1上下两侧之间且位于第一张紧轮2内侧的第一连接板10、以及位于第一连接板10外侧的第一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12,第一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12上下相对的设置,第一连接座11的内侧端部与第一连接板10通过紧固件相连,第一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12的外侧端部分别与机架1通过紧固件相连,第一连接板10上设有朝向第一张紧轮2设置的第一螺杆13,通过调节第一螺杆13的进给量调整第一张紧轮2的位置从而将套设于第一张紧轮2上的输送带张紧或放松。通过拆卸a1和a2处的紧固件,可将第一张紧轮2的轴承座从机架1上拆下。

如图3所示为b处的拆装位置结构示意图,每组托辊组件4包括托辊基座401以及设于托辊基座401上的由多个托辊402构成的托辊组,托辊组为开口向上的U字型,输送带架设于托辊组的内凹部,多组托辊组件4中的托辊组间隔排布形成用以承托输送带的轨道,托辊基座401与机架1可拆卸的相连。通过拆卸b1处的紧固件,可将托辊组件4从机架1上拆下。

如图4所示为c处和d处的拆装位置结构示意图,主动辊5的轴承座通过紧固件与机架1相连,通过拆卸c1处的紧固件,可将主动辊5的轴承座从机架1上拆下。改向辊6的轴承座通过紧固件与机架1相连,通过拆卸d1和 d2处的紧固件,可将改向辊6的轴承座从机架1上拆下。

如图5所示为e处的拆装位置结构示意图,第二张紧轮3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机架1相连,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设于机架1上下两侧之间且位于二张紧轮内侧的第二连接板15、以及位于第二连接板15外侧的第三连接座16和第四连接座17,第三连接座16和第四连接座17上下相对的设置,第三连接座16的内侧端部与第二连接板15通过紧固件相连,第三连接座16和第四连接座17的外侧端部设有封板18,第三连接座16、第四连接座17以及封板18与机架1通过紧固件相连,第二连接板15上设有朝向第二张紧轮3设置的第二螺杆19,通过调节第二螺杆19的进给量调整第二张紧轮3的位置从而将套设于第二张紧轮3上的输送带张紧或放松。通过拆卸e1和e2处的紧固件,可将第二张紧轮3的轴承座从机架1上拆下。

作为其中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6所示,机架1包括移动架101以及可沿移动架101伸进或伸出的伸缩架102,移动架101包括上支架1011以及位于上支架1011底部用以支撑伸缩架102且供伸缩架102滑动的底支撑部1012,第一张紧轮2设于移动架101的外侧端部,第二张紧轮3设于伸缩架102的外侧端部。

其拆装部位主要分为f处、g处、h处、i处、j处和k处。具体如下:

如图7所示为f处的拆装位置结构示意图,f处的拆装结构与a处拆装结构的目的相同,通过拆卸f1和f2处的紧固件,将第一张紧轮2的轴承座从机架1上拆下。

如图8所示为g处的拆装位置结构示意图,g处的拆装结构与c处的拆装结构的目的相同,通过拆卸g1处的紧固件,将主动辊5的轴承座从机架1上拆下。

如图9所示为h处的拆装位置结构示意图,输送带与底支撑部1012之间还设有用以支撑输送带防止输送带贴触底支撑部1012的下托辊402,下托辊402具有多个,多个下托辊402沿输送带的传输方向间隔设置,下托辊402设于下托辊基座20上,下托辊基座20与底支撑部1012可拆卸的相连。通过拆卸h1处的紧固件,将下托辊402以及下托辊基座20从底支撑部1012拆下。

伸缩架102靠近移动架101的后侧端部设有用以对输送带进行改向的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第一滚轮21设置在伸缩架102上,第二滚轮22设置在底支撑部1012上,当伸缩架102伸进或伸出时,第一滚轮21跟随伸缩架102伸进或伸出,为保持整个输送带的张紧,第二滚轮22需要相应的调整位置。

如图10所示为i处的拆装位置结构示意图,第一滚轮21的轴承座与伸缩架102的后侧端部通过紧固件相连。通过拆卸i1处的紧固件,将第一滚轮21的轴承座从伸缩架102上拆下。

如图11所示为j处的拆装位置结构示意图,第二滚轮22与移动架101通过第三连接组件相连,第三连接组件包括设于上支架1011和底支撑部1012之间的第五连接座23,第五连接座23与移动架101可拆卸的相连接,第二滚轮22的轴承座与第五连接座23可拆卸的相连,第五连接座23上设有朝向第二滚轮22设置的第三螺杆24,通过调节第三螺杆24的进给量调整第二滚轮22的位置从而当伸缩架102伸进或伸出时将套设于第二滚轮22上的输送带张紧或放松。通过拆卸j1处的紧固件,将第二滚轮22的轴承座从移动架101上拆下。

如图12所示为k处的拆装位置结构示意图,k处的拆装结构与e处拆装结构的目的相同,通过拆卸k1处的紧固件,将第二张紧轮3的轴承座从伸缩架102上拆下。

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采用无接头输送带,从而可方便的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拼接式输送带所导致的接头处易脱开或断裂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