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0426发布日期:2019-04-03 03:5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装载托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装载托盘,更具体地,涉及具有连接结构的装载托盘,在该连接结构中,邻近的框架由组装连接支架进行连接,从而保证耐久性、容易组装和拆卸框架主体,并且允许框架主体构成各种形状。



背景技术:

通常,托盘用于有效地运送诸如零件或产品的货物。为了形成货物的装载空间,托盘配置成使得附加的部件通过连接框架而联接至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的框架主体。

例如,为了有效地利用通过连接框架形成的框架主体的内部空间,以其中将用于将框架主体分成多个层的部件或用于在运输期间防止货物分离的诸如侧保护器的部件联接至框架主体的形式来使用托盘。

上述托盘应具有能够保持强度以支承几吨货物的重量且同时降低其空负载的结构。因此,近来,广泛地使用具有由轻量型钢框架或铝框架组成的框架主体的托盘。

然而,为了使铁框架或铝框架彼此连接,通常在组装操作中使用繁琐的焊接或铆接,并且当产生损坏部分时,需要更换整个托盘。

第10-1214792号韩国专利注册公开了用于装载货物的预制托盘。然而,该公开的托盘不具有各种连接形式,该各种连接形式诸如为“杆形连接”、“t形连接”以及“正号形连接”。因而,该公开托盘在框架主体的尺寸或结构的设计收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涉及装载托盘,更具体地,涉及具有连接结构的装载托盘,在该连接结构中,邻近的框架由组装连接支架进行连接,从而保证耐久性、容易组装和拆卸框架主体,并且允许框架主体构成各种形状。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根据本发明的装载托盘包括通过连接框架而组装的框架主体,其中,该框架具有矩形截面,以及彼此邻近地聚集的该框架包括通过联接连接支架来组装的连接单元。

根据依照本发明的装载托盘,连接单元包括t形连接单元,在该t形连接单元处,一对t形连接支架位于部分的两个表面上,其中,在该部分处,第二框架的端部靠近第一框架的一个侧表面定位,并且以t形聚集,并且该对t形连接支架覆盖该部分,在该部分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聚集成使得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彼此连接,其中,t形连接支架中的每个均包括第一把紧部、第一侧把紧部、第二把紧部、第二侧把紧部和联接部,其中,第一把紧部在部分处位于第一框架的一个表面上,其中,在该部分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聚集,第一侧把紧部在第一把紧部的端部边缘处以直角弯曲,并且放置成覆盖第一框架的一个侧表面,该第一框架的该一个侧表面在该第一框架的另一侧表面的对面,该第一框架的该另一侧表面定位在侧部处,在该侧部处第二框架的端部聚集,第二把紧部在部分处位于第二框架的一个表面上,其中,在该部分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聚集,第二侧把紧部在第二把紧部的每个边缘处以直角弯曲,并且放置成覆盖第二框架的每个侧表面,联接部位于第一把紧部与第二把紧部之间,并且具有螺栓孔,其中,联接螺栓插至入该螺栓孔中,以及其中,当该对t形连接支架在部分处重叠以彼此面对时,在该部分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聚集,并且该对t形连接支架通过将联接螺母联接至插入螺栓孔的联接螺栓而彼此联接,第一框架由第一把紧部和第一侧把紧部把紧,以及第二框架由第二把紧部和第二侧把紧部把紧。

有益效果

由于上述配置,根据本发明的装载托盘具有连接结构,在该连接结构中,邻近的框架通过组装连接支架来连接,从而保证耐久性、容易地组装和拆卸框架主体,并且允许框架主体构成各种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立体图。

图2a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t形连接单元的立体图。

图2b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t形连接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2c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在t形连接单元中使用的t形连接支架的立体图。

图2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t形连接单元的侧视图。

图2e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t形连接单元的联接状态的前视图。

图2f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在t形连接单元中使用的t形连接支架的另一应用示例的立体图。

图2g和图2h是示出图2f中示出的t形连接支架的结构和操作的侧视图和前视图。

图3a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l形连接单元的立体图。

图3b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l形连接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c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在l形连接单元中使用的外l形连接支架的立体图。

图3d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在l形连接单元中使用的内l形连接支架的立体图。

图3e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l形连接单元的侧视图。

图3f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l形连接单元的联接状态的侧视图。

图3g和图3h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l形连接单元的另一应用示例的立体图和分解立体图。

图3i和图3j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在l形连接单元中使用的外l形连接支架和内l形连接支架的另一应用示例的立体图。

图3k是示出在图3i和图3j中示出的外l形连接支架和内l形连接支架的结构和操作的侧视图。

图4a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i形连接单元的立体图。

图4b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i形连接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c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在i形连接单元中使用的i形连接支架的立体图。

图4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i形连接单元的侧视图。

图4e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在i形连接单元的另一应用示例中使用的i形连接支架的立体图。

图4f是示出在图4e中示出的i形连接支架的结构和操作的侧视图。

图5a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l-i形连接单元的立体图。

图5b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l-i形连接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在l-i形连接单元的另一应用示例中使用的l形支架和i形连接支架的结构和操作的侧视图。

图6a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脚轮连接单元的立体图。

图6b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脚轮连接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6c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在脚轮连接单元中使用的脚轮连接支架的立体图。

图6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脚轮连接单元的侧视图。

图7a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立体图。

图7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状态的立体图,其中,在该状态下框架组件由转动连接单元部转动。

图7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中的转动连接单元的立体图。

图7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分解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中的转动连接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7e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中的构成转动连接单元的第一转动连接支架的立体图。

图7f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中的构成转动连接单元的第二转动连接支架的立体图。

图7g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中的构成转动连接单元部分的铰接件的立体图。

图7h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中的转动连接单元的侧视图。

图8a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中的倾斜连接单元的立体图。

图8b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分解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中的倾斜连接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8c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中的构成倾斜连接单元的第一倾斜连接支架的立体图。

图8d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中的构成倾斜连接单元的第二倾斜连接支架的立体图。

图8e是详细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中的倾斜连接单元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对根据本发明的装载托盘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立体图。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包括框架主体1和连接单元j1、连接单元j2、连接单元j2’、连接单元j3、连接单元j4和连接单元jc,其中,框架主体1具有由连接框架f形成的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在连接单元j1、连接单元j2、连接单元j2’、连接单元j3、连接单元j4和连接单元jc中,使框架f彼此邻近地聚集的部分由联接支架连接。

侧板(未在附图中示出)联接至框架主体1,以防止装载物落下或保护装载物,或诸如脚轮的轮子附接至框架主体1的下部,以便于移动。

框架f可由树脂材料以及金属材料制成,其中,树脂材料具有足够的刚度,金属材料为诸如具有包括矩形截面的结构的钢或铝。在附图中示出了示例,在该示例中,框架f制造为具有中空轻量型结构的矩形截面钢框架。

连接单元j1、连接单元j2、连接单元j2’、连接单元j3、连接单元j4和连接单元jc包括t形连接单元j1、l形连接单元j2和l形连接单元j2’、i形连接单元j3、混合的l-i形连接单元j4以及脚轮连接单元jc,其中,在t形连接单元j1处,框架f以t形进行连接,在l形连接单元j2和l形连接单元j2’处,框架f以l形进行连接,在i形连接单元j3处,框架f以i形进行连接,在混合的l-i形连接单元j4处,框架f在多个方向上竖直地连接。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连接单元j1、连接单元j2、连接单元j2’、连接单元j3、连接单元j4和连接单元jc中的每个。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框架主体1包括t形连接单元j1,在t形连接单元j1处,框架f以t形进行连接。

参考图2a至图2e,t形连接单元j1具有结构,在该结构中,一对t形连接支架t置于部分的两个表面上,在该部分处,第二框架j1-f2的端部靠近第一框架j1-f1的一个侧表面进行定位,以便以t形聚集,该对t形连接支架t覆盖该部分,在该部分处,第一框架j1-f1与第二框架j1-f2聚集,以及因而第一框架j1-f1与第二框架j1-f2彼此连接。

t形连接支架t可由各种材料制成。为了保证足够的刚度,t形连接支架t可通过冲压铁板形成。t形连接支架t中的每个均包括第一把紧部t1、第二把紧部t2、第一侧把紧部t3、第二侧把紧部t4和联接部t5。

第一把紧部t1是置于第一框架j1-f1的一个表面上的部分,并且在该部分处垂直地把紧第一框架j1-f1,其中,在该部分处第一框架j1-f1与第二框架j1-f2聚集。

第一侧把紧部t3是横向把紧第一框架j1-f1的部分。第一侧把紧部t3在把紧部t1的端部边缘处以直角弯曲,并且放置成覆盖第一框架j1-f1的一个侧表面,该第一框架j1-f1的该侧表面与第一框架j1-f1的另一侧表面相对,该第一框架j1-f1的另一侧表面位于与第二框架j1-f2的端部聚集处的侧部处。因而,第一侧把紧部t3把紧第一框架j1-f1的另一侧部。

另一方面,在t形连接支架t的第一侧配合把紧部t3处形成彼此接合的配合凸部t31与配合凹部t32。参考附图,该对t形连接支架t在第一框架j1-f1与第二框架j1-f2彼此接触的部分处重叠以彼此面对,在该对t形连接支架t中,一个t形连接支架的配合凸部t31插入另一t形连接支架的配合凹部t32,以及另一t形连接支架的配合凸部t31插入一个t形连接支架的配合凹部t32,并且因而,第一侧把紧部t3彼此进入配合。

第二把紧部t2位于第二框架j1-f2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在该部分处竖直地把紧第二框架j1-f2的端部,其中,在该部分处第一框架j1-f1与第二框架j1-f2聚集。

第二侧把紧部t4在第二把紧部t2的两个边缘处以直角弯曲,并且放置成覆盖第二框架j1-f2的两个侧部,并且横向地把紧第二框架j1-f2的端部。第二侧把紧部t4延伸至联接部t5,并且其端部与第一框架j1-f1的另一侧表面接触,以横向地支承第一框架j1-f1。

联接部t5是当放置成彼此面对的该对t形连接支架t彼此联接时,联接螺栓b与联接螺母n联接以把紧第一框架j1-f1与第二框架j1-f2的部分。联接部t5位于第一把紧部t1与第二把紧部t2之间,以连接第一把紧部t1与第二把紧部t2。插入联接螺栓b的螺栓孔t52形成在联接部t5中。安装部t51围绕螺栓孔t52形成,以便从联接部t5的外侧凹进,并且朝向联接部t5的内侧凸出。联接螺栓b的头部与联接螺母n安装在安装部t51中。

加固珠状件t6形成在t形连接支架t的第一把紧部t1和联接部t5上,使得第一把紧部t1与联接部t5之间的连接部不由于联接螺栓b与联接螺母n的联接而弯曲和变形。

在拐角处形成用于防止应力集中的切口t7,在该拐角处,t形连接支架t的第二侧把紧部t4的边缘聚集。在附图中,第二侧把紧部t4延伸至联接部t5,并且因而,切口t7形成在拐角处,在该拐角处,第二侧把紧部t4与联接部t5的边缘聚集。然而,当第二侧把紧部t4位于第二把紧部t2内时,切口t7形成在拐角处,在该拐角处第二把紧部t4与第二把紧部t2的边缘聚集。

该对t形连接支架t在部分处重叠以彼此面对,其中,在该部分处,第一框架j1-f1与第二框架j1-f2聚集,并且通过将联接螺母n联接至插入螺栓孔t52中的联接螺栓b而彼此联接。当该对t形连接支架t联接时,第一框架j1-f1由第一把紧部t1和第一侧把紧部t3把紧,以及第二框架j1-f2由第二把紧部t2和第二侧把紧部t4把紧。因此,第一框架j1-f1和第二框架j1-f2相遇,并且以t形彼此联接。

参考图2f至图2h,如图2a至图2g中示出的t形连接支架t一样,示出的t形连接支架t’包括第一把紧部t1’、第二把紧部t2’、第一侧把紧部t3’、第二侧把紧部t4’和联接部t5’。

一对t形连接支架t’在部分处重叠以彼此面对,在该部分处,第一框架j1-f1与第二框架j1-f2聚集,并且通过将联接螺母联接至插至螺栓孔t52’中的联接螺栓b而彼此联接。

在t形连接支架t’中,在第二侧把紧部t4’中形成用作杠杆的支承点的支承部t42’。第二侧把紧部t4’朝向第一把紧部t1’延伸超过联接部t5’的螺栓孔t52’。支承部t42’位于螺栓孔t52’与第一把紧部t1’之间,并且形成为从第二侧把紧部t4’向下凸出。在由于联接螺栓b与联接螺母n的联接而彼此面对的该对t形连接支架之中,一个t形连接支架的支承部t42’与另一t形连接支架的支承部t42’接触。因而,当第二把紧部t2’在把紧方向f1上转动时,第二框架j-f2由第二把紧部t2’更有力地把紧,其中,第二把紧部t2’相对于螺栓孔t52’位于彼此接触的支承部t42’的对面。位置p2用作杠杆的支承点,并且因而,在第二把紧部t2’中生成强把紧力,其中,支承部t42’在位置p2彼此接触,第二把紧部t2’比位置p1更远离位置p2,联接螺栓b在位置p1进行联接。

t形连接支架t’形成为使得配合凸部t31’与配合凹部t32’彼此接合,以便即使当在方向f2上施加力时彼此不相对滑动,其中,在方向f2上第一把紧部t1’远离彼此移动。水平配合部t34’水平地形成在配合凸部t31’与配合凹部t32’之间。水平配合部t34’垂直于在方向f2上施加的力,因而防止滑动,其中,第一把紧部t1’在方向f2上远离彼此移动。

在t形连接支架t’中,在配合凹部t32’面向配合凸部t31’的内侧上凹进地形成干涉规避凹部t33’,其中,当配合凸部t31’插入配合凹部t32’并且与配合凹部t32’接合时,干涉规避凹部t33’允许配合凸部t31’的端部在其中通过而不被卡住。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框架主体1包括l形连接单元j2和l形连接单元j2’,在l形连接单元j2和l形连接单元j2’处,框架f以l形连接。在附图中,示例为由附图标记“j2”表示的l形连接单元,在该示例中,仅第三框架j2-f3的端部插入联接至l形连接单元,以及由附图标记“j2’”表示的l形连接单元是一个示例,在该示例中,第三框架j2-f3完全地插入联接至l形连接单元。

图3a至图3f示出了根据示例的l形连接单元j2,在该示例中,仅第三框架j2-f3的端部插入联接至l形连接单元j2。

参考图3a至图3e,l形连接单元j2配置成使得外l形连接支架lo位于部分的外侧,其中,在该部分处,第一框架j2-f1的端部和第二框架j2-f2的端部彼此靠近地定位,并且以l形聚集,以及内l形连接支架li位于聚集部分的内侧,以覆盖该部分,在该部分处,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聚集,以及因而,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以l形彼此连接。另外,在l形连接单元j2中,第三框架j2-f3在部分处垂直地立起,在该部分处,第二框架j2-f2以l形连接至第一框架j2-f1,以及第三框架j2-f3的端部联接至该部分。

外l形连接支架lo和内l形连接支架li可由各种材料制成。为了保证足够的刚度,外l形连接支架lo和内l形连接支架li可通过冲压铁板形成。

外l形连接支架lo配置成与内l形连接支架li一起连接第一框架j2-f1、第二框架j2-f2和第三框架j2-f3。外l形连接支架lo具有以l形弯曲的整体形状。外l形连接支架lo形成为包括一对第一把紧部lo1、一对第二把紧部lo2、一对联接部lo3和侧把紧部lo4。

该对第一把紧部lo1形成在位置处,该位置在l形外连接支架lo的端部处是对称的。该对第一把紧部lo1位于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的外表面上,以从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的外侧向其内侧把紧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的端部。

该对第二把紧部lo2以直角弯曲,并且以l形彼此连接,以便把紧第三框架j2-f3的端部的外侧。

该对联接部lo3是联接螺栓b和联接螺母n在其中联接的部分。该对联接部lo3中的每个均定位在第一把紧部lo1与第二把紧部lo2之间,并且整体地连接至第一把紧部lo1和第二把紧部lo2。在联接部lo3中的每个中均形成螺栓孔lo31,其中,联接螺栓b插入螺栓孔lo31中。

在外l形连接支架lo的第二把紧部lo2和联接部lo3上形成加固珠状件lo5,以加强外l形连接支架lo的刚度。

侧把紧部lo4是设置在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的两个侧面上,并且横向地把紧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的侧表面的部分。

把紧部lo4在第一把紧部lo1的两个侧面的边缘处以直角弯曲,并且放置成覆盖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的两个侧面,以便把紧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的侧表面。

在拐角处形成用于防止应力集中的切口lo6,在该拐角处,l形连接支架lo的侧把紧部lo4的边缘聚集。侧把紧部lo4延伸至联接部lo3,以及在拐角处形成切口lo6,在该拐角处,侧把紧部lo4的边缘和联接部lo3的边缘聚集。

内l形连接支架li配置成与外l形连接支架lo一起连接第一框架j2-f1、第二框架j2-f2和第三框架j2-f3。内l形连接支架li具有以l形弯曲的整体形状。内l形连接支架li形成为包括一对把紧部li1、一对联接部li2、侧把紧li3和弯曲部li4。

该对把紧部li1放置于由外l形连接支架lo的第一把紧部lo1把紧的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的内表面上,以从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的内侧向其外侧把紧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

该联接部li2是联接螺栓b与联接螺母n在其中联接的部分。联接部li2定位在把紧部li1与弯曲部li4之间,并且整体地连接至把紧部li1和弯曲部li4。螺栓孔li22形成在联接部li2中,其中,联接螺栓b插入至螺栓孔li22中。

侧把紧部li3是设置在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的两个侧面上,并且横向地把紧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的侧表面的部分。参考附图,侧把紧部li3在把紧部li1中的每个的两个边缘处以直角弯曲,并且放置成覆盖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的两个侧表面,以便把紧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的侧表面。侧把紧部li3延伸至联接部li2,并且具有结构,在该结构中,紧密接触部li31形成为从联接部li3的端部凸出。紧密接触部li31与第三框架j2-f3的内表面紧密接触,以支承第三框架j2-f3。

弯曲部li4以直角弯曲,并且以l形连接一对联接部li2。弯曲部li4支承第三框架j2-f3的内边缘,并且与外l形连接支架lo的第二把紧部lo2一起把紧第三框架j2-f3。该弯曲部li4是当联接螺栓b与联接螺母n联接时接收应力的部分。在弯曲部li4上可形成与弯曲方向相交的珠状部。在附图中示出了示例,在该示例中,从联接部li2至安装部li31连续地形成珠状部。

在一种状态下,外l形连接支架lo位于拐角的外侧,在拐角处,第一框架j2-f1与第二框架j2-f2以l形彼此相遇,以及内l形连接支架li位于拐角内侧,该拐角形成在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彼以l形彼此相遇处,在该状态下,联接螺母n联接至联接螺栓b,该联接螺栓b插入螺栓孔lo32和螺栓孔li22,以及因而,外l形连接支架lo与内l形连接支架li彼此联接。

由于外l形连接支架lo和内l形连接支架li联接,因而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以l形连接,以及同时,相对于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垂直地立起的第三框架j2-f3联接于此。在一种状态下,外l形连接支架lo和内l形连接支架l1联接,第三框架j2-f3插入通孔,该通孔由外l形连接支架lo的第二把紧部lo2与内l形连接支架li的弯曲部li4形成,以及因而第三框架j2-f3以直角联接至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当外l形连接支架lo的第二把紧部lo2位于第三框架j2-f3的外表面上时,第一框架j2-f3的内边缘与内l形连接支架li的弯曲部li4的边缘接触,并且联接螺母n联接至插入螺栓孔lo32和螺栓孔li22的联接螺栓b。因而,当外l形连接支架lo与内l形连接支架li彼此联接时,第三框架j2-f3由外l形连接支架lo的第二把紧部lo2和内l形连接支架li的弯曲部li4把紧。

紧密接触部li31形成为从内l形连接支架li的侧把紧部li3的端部突出,并且与第三框架j2-f3的内表面接触,以把紧第三框架j2-f3的内表面。因此,第三框架j2-f3通过紧密接触部l131与外l形连接支架lo的第二把紧部lo2和内l形连接支架li的弯曲部li4的边缘有力地把紧。

参考图3f,第三框架j2-f3的端部可从紧密接触部li31偏离,该紧密接触部li31在位置处与第二框架j2-f3的内表面接触,其中,在该位置处,紧密接触部li31的端部从第三框架j2-f3的端部由间隔t间隔开。为了避免偏差,紧密接触部li31可形成为从其连接至侧把紧部li3的部分向内倾斜。

安装部lo31围绕螺栓孔lo32形成,安装部li21围绕螺栓孔li22形成,其中,螺栓孔lo32在外l形连接支架lo的联接部lo3中,螺栓孔li22在内l形连接支架li的联接部li2中,以便安装部lo31从联接部lo3的外侧凹进且朝向联接部lo3内侧凸出,安装部li21从联接部li2外侧凹进且朝向联接部li2凸出。联接螺栓b和联接螺母n安装在安装部lo31和安装部li21中,以联接外l形连接支架lo和内l形连接支架li。

参考图3g至图3h,第三框架j2-f3完全地插入联接至l形连接单元j2’。

外l形连接支架lo’形成为包括一对第一把紧部lo1’、一对第二把紧部lo2’、一对联接部lo3’和侧把紧部lo4’。内l形连接单元li’形成为包括一对把紧部li1’、一对联接部li2’、侧把紧部li3’、弯曲部li4’和紧密接触部li31’。

外l形连接支架lo’和内l形连接支架li’配置成使得支承部lo41’形成在外l形连接支架lo’的支承部lo41’中,支承部li32’形成在内l形连接支架li’的侧把紧部li3’中,以作为杠杆的支承点。在外l形连接支架lo’中,其侧把紧部lo4’延伸超过外l形连接支架lo’的联接部lo3’的螺栓孔;在内l形连接支架li’中,其侧把紧部li3’延伸超过内l形连接支架li’的联接部li2’的螺栓孔。在外l形连接支架lo’中,部分形成为在螺栓孔与第二把紧部lo2’之间向下凸出,其中,在该部分中侧把紧部lo4’延伸超过螺栓孔,即,支承部lo41。另外,在内l形连接单元li中,部分形成为在螺栓孔与弯曲部li4’之间向下凸出,其中,在该部分中,把紧部li3’延伸超过螺栓孔,即,支承部li32’。外l形连接支架lo’和内l形连接支架li’在部分处重叠成彼此面对,其中,在该部分处,第一框架j2-f1、第二框架j2-f2和第三框架j2-f3聚集,并且通过将螺母联接至插入螺栓孔的联接螺栓b而彼此联接。外l形连接支架lo’的支承部lo41’和内l形连接支架li’的支承部li32’由于联接螺栓b和联接螺母的联接而彼此面对且彼此接触,以及外l形连接支架lo’的第一把紧部lo1’和内l形连接支架li’的把紧部li1’在方向f上转动,其中,在方向f上第一把紧部lo1’和把紧部li1’彼此把紧,第一把紧部lo1’相对于螺栓孔位于支承部lo41’的对面,把紧部li1’相对于螺栓孔位于支承部li32’的对面,支承部lo41’和支承部li32’彼此接触。因而,第一框架j2-f1和第二框架j2-f2通过外l形连接支架lo’的第一把紧部lo1’和内l形连接支架li’的把紧部li1’有力地把紧。在这种情况下,位置p2用作杠杆的支承点,其中,在位置p2处,支承部t42和支承部li32’彼此接触,并且因而,在第二把紧部lo1’和把紧部li1’中生成强把紧力,其中,第二把紧部lo1’和把紧部li1’距位置p2距位置p1更远,联接螺栓b在位置p1处进行联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托盘的框架主体1包括i形连接单元j3,框架f在i形连接单元j3处以“i”形进行连接。

参考图4a至图4d,框架主体1的连接单元包括i形连接单元,在i形连接单元处,一对i形连接支架i位于部分的两个表面上,在该部分处,框架j3-f1的端部和第二框架j3-f2的端部彼此靠近地定位,并且以i形聚集,该对i形连接支架i覆盖该部分,在该部分处,第一框架j3-f1和第二框架j3-f2聚集,以及因而,第一框架j3-f1和第二框架j3-f2彼此联接。另外,i形连接单元j3配置成使得对第一框架j3-f1和第二框架j3-f2正交地设置第三框架j3-f3,并且第三框架j3-f3连接至第一框架j3-f1和第二框架j3-f2。

i形连接支架i可由各种材料制成。为了保证足够的刚度,i形连接支架i可通过冲压铁板形成。

一对i形连接支架i配置成连接第一框架j2-f1、第二框架j2-f2和第三框架j2-f3。i形连接支架中的每个均具有整体i形。i形连接支架形成为包括第一把紧部i1、第二把紧部i2、一对联接部i3和侧把紧部i4。

该对第一把紧部i1定位在i形连接支架i的两个端部处,并且放置成把紧第一框架j3-f1和第二框架j3-f2的外侧表面。

第二把紧部i2定位在i形连接支架i的中央处,并且放置成把紧第三框架j3-f3的外表面。当该对i形连接支架彼此重叠地彼此面对时,通过第二把紧部i2形成通孔,以及第三框架j3-f3插入该通孔,从而以直角与第一框架f3-f1和第二框架j3-f2相交。i形连接支架i的第二把紧部i2位于第三框架j3-f3上,以及联接螺母n联接至插入螺栓孔i32的联接螺栓。因而,当该对i形连接支架i彼此联接时,第三框架j3-f3通过i形连接支架i的第二把紧部i2把紧。

联接部i3是联接螺栓b和联接螺母n在其中进行联接的部分。联接部i3定位在第一把紧部i1与第二把紧部i2之间,并且整体地连接至第一把紧部i1和第二把紧部i2。螺栓孔i32形成在联接部i3中,其中,联接螺栓b插入至螺栓孔i32中。安装部i31围绕螺栓孔32形成,以便从联接部i3的外侧凹进,并且朝向联接部i3的内侧突出。联接螺母n和联接螺栓b的头部安装在安装部i31中。

侧把紧部i4放置成覆盖且把紧第一框架j3-f1和第二框架j3-f2的两个侧表面。侧把紧部i4形成为在第一把紧部i1的两个边缘处以直角弯曲。i形连接支架i中的每个的侧把紧部i4均可形成为延伸至联接部i3。延伸至联接部的侧把紧部i4可配置成使得其端部与第三框架j3-f3的侧表面成支承接触。

用于加强的加固珠状件i5在i形连接支架i的第二把紧部i2和联接部i3上延伸。

用于防止应力集中的切口i6形成在拐角处,在该拐角处,侧把紧部i4和第一把紧部i的边缘聚集;或者形成在拐角处,在该拐角处,侧把紧部i4和联接部i3的边缘聚集。当侧把紧部i4延伸至联接部i3时,切口i6形成在拐角处,在该拐角处,侧把紧部lo4的边缘和联接部i3的边缘聚集。

当该对i形连接支架i在部分处重叠成彼此面对时,在该部分处,第一框架j3-f1和第二框架j3-j2聚集,以及联接螺母n联接至插入螺栓孔i32的联接螺栓b,i形连接支架i彼此联接,以及因而,第一框架j3-f1和第二框架j3-f2通过i形连接支架i的第一把紧部i1和侧把紧部i4把紧。

另外,当该对i形连接支架i重叠成彼此面对时,通过第二把紧部分i2形成通孔,以及第三框架j3-f3插入该通孔,以与第一框架f3-f1和第二框架j3-f2以直角相交。在该状态下,当联接螺母n联接至插入螺栓孔i32的联接螺栓b且该对i形连接支架i彼此联接时,第三框架j3-f3通过i形连接支架i的第二把紧部i2把紧。

用于在i形连接单元j3处以i形来连接框架的i形连接支架可具有图4e和图4f中示出的形状。

参考图4e和图4f,i形连接支架i’具有整体i形,并且形成为包括一对第一把紧部i1’、第二把紧部i2’、一对联接部i3’和侧把紧部i4’,其中,每个侧把紧部i41’均具有用于支承第三框架j3-f3的侧表面的端部i41’。

i形连接支架i’配置成使得支承部i42’用作侧把紧部i4’中的杠杆的支承点。在i形连接支架i’中,侧把紧部i4’延伸超过联接部i3’的螺栓孔,以及支承部i42’形成为从侧把紧i4’的延伸部向下突出。一对i形连接支架i’在部分处重叠成彼此面对,且通过将联接螺母联接至插入螺栓孔的联接螺栓b而联接,在该部分处,第一框架j3-f1与第二框架j3-f2聚集。该对i形连接支架i’的支承部i42’彼此接触,其中,该对i形连接支架i’的支承部i42’由于联接螺栓b和联接螺母的联接而彼此面对,以及i形连接支架i’的第一把紧部i1’在方向f上转动,其中,该第一把紧部i1’相对于螺栓孔位于支承部i42’的对面,该支承部i42’彼此接触,在方向f上第一把紧部i1’彼此把紧。因而,第一框架j3-f1和第二框架j3-f2通过i形连接支架i’的第一把紧部i1’有力地把紧。位置p2用作杠杆的支承点,支承部i42’在位置p2彼此接触,并且因而,在第一把紧部t1’中生成强把紧力,其中,第一把紧部t1’距位置p2比距位置p1更远,联接螺栓b在位置p1进行联接。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载托盘的框架主体1包括l-i形连接单元j4,在l-i形连接单元j4处,框架f以“l”和“i”混合的形状进行连接。

即,框架主体1的连接单元包括由连接部组装的l-i形连接单元j4,在该连接部处,第一框架j4-f1的端部、第二框架j4-f2的端部和第三框架j4-f3的端部彼此靠近地聚集,使得第一框架j4-f1和第二框架j4-f2以i形布置,以及第三框架j4-f3布置成与第一框架j4-f1和第二框架j4-f2中的每个均形成l形。

参考图5a和图5b,l-i连接单元j4具有结构,在该结构中,在第一框架j4-f1、第二框架j4-f2和第三框架j4-f3聚集的部分处的部分由一对内l形连接支架li和一个i形连接支架i来连接。在l-i连接单元j4中,一个内l形连接支架li位于部分的内侧且覆盖该部分,并且把紧第一框架j4-f1和第三框架j4-f3的端部,其中,在该部分处,第一框架j4-f1和第三框架j4-f3以l形聚集,在该部分处第一框架j4-f1和第三框架j4-f3聚集。另一内l形连接支架li位于部分的内侧,且覆盖该部分,并且把紧第二框架j4-f2和第三框架j4-f3的端部,其中,在该部分处第二框架j4-f2和第三框架j4-f3以l形聚集,其中,在该部分处第二框架j4-f2和第三框架j4-f3聚集。一个内i形连接支架i位于部分的外侧,且覆盖该部分,并且把紧第一框架j4-f1和第二框架j4-f2的端部,其中,在该部分处,第一框架j4-f1和第二框架j4-f2以i形聚集,其中,在该部分处第一框架j4-f1和第二框架j4-f2聚集。

在l-i形连接单元j4中使用的该对内l形连接支架li具有与l形连接单元j2中使用的内l形连接支架li相同的结构和操作。另外,在l-i形连接单元j4中使用的i形连接支架i具有与i形连接单元j3中使用的内i形连接支架i相同的结构和操作。

l-i连接单元j4具有结构,在该结构中,第四框架j4-f4与彼此正交的第一框架j4-f1、第二框架j4-f2和第三框架j4-f3正交地连接。参考附图,第四框架j4-f4插入通孔,该通孔由内l形连接支架li的弯曲部和i形连接支架i的第二把紧部形成,并且因而联接成以直角与第一框架j4-f1、第二框架j4-f2和第三框架j4-f3相交。第四框架j4-f4的内边缘与内l形连接支架li的弯曲部的边缘接触,并且i形连接支架i的第二把紧部位于第四框架j4-f4上,以及联接螺母联接至插入螺栓孔的联接螺栓。因而,当该对内l形连接支架li与一个i形连接支架i彼此联接时,第四框架j4-f4由内l形连接支架li的弯曲部的边缘和i形连接支架i的第二把紧部把紧。

参考图5c,在内l形连接支架li’中,侧把紧部延伸超过联接部的螺栓孔,以及支承部li32’形成为从侧把紧部的延伸部向下突出。在i形连接支架i’中,每个侧把紧部均延伸超过联接部的螺栓孔,以及支承部i42’形成为从侧把紧部的延伸部向下延伸。

一对内l形连接支架li’的支承部li32’彼此接触,其中,该对内l形连接支架li’的支承部li32’由于联接螺栓和联接螺母的联接而彼此面对,以及l形连接支架li’的把紧部在方向f上转动,其中,l形连接支架li’相对于螺栓孔定位在支承部的对面,支承部彼此接触,把紧部在方向f上彼此把紧。因而,第三框架j4-f3由该对内l形连接支架li’的把紧部把紧。另外,内l形连接支架li’的支承部li32’和i形连接支架i的支承部i42’彼此接触,其中,内l形连接支架li’的支承部li32’和i形连接支架i的支承部i42’由于联接螺栓与联接螺母的联接而彼此面对,以及l形连接支架li’的把紧部和i形连接支架i的第一把紧部在方向f上转动,其中,l形连接支架li’的把紧部相对于螺栓孔位于支承部li32’的对面,i形连接支架i的第一把紧部相对于螺栓孔位于支承部i42’的对面,支承部li32’和支承部i42’彼此接触,把紧部和第一把紧部在方向f上彼此把紧。因而,第一框架j4-f1和第二框架j2-f2通过内l形连接支架li’的把紧部’和i形连接支架i’的第一把紧部有力地把紧。

同时,为了便于运输,脚轮c附接至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框架主体1的下部。根据本发明的装载托盘的框架主体1包括用于容易和有力地安装脚轮c的脚轮连接单元jc。

参考图6a至图6d,框架主体1的连接单元包括脚轮连接单元c,其中,在脚轮连接单元c处,每个脚轮连接支架cb的两个端部均联接至第一框架c-f1和第二框架c-f2中相应的一个,其中,该第一框架c-f1和第二框架c-f2平行地布置在框架主体1的下部上,以及脚轮c附接至脚轮连接支架cb的下部。在附图中,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一对脚轮连接支架cb设置在脚轮连接单元c上,以便彼此邻近,以及脚轮c附接至该对连接支架cb的下部。

脚轮连接支架cb形成为包括联接部cb1和安装部cb2,其中,联接部cb1位于脚轮连接支架cb的两个端部处,安装部cb2位于联接部cb1之间,并且在其两个侧部处整体地连接至联接部cb1。螺栓孔cb21形成在用于与脚轮c连接的安装部cb2中,其中,联接螺栓b插入至螺栓孔cb21中。形成闩锁部cb3以便从安装部cb2的两个边缘向下弯曲。

脚轮连接支架cb的安装部cb2位于第一框架c-f1与第二框架c-f2之间的间隙中,并且因而,联接部cb1中的每个均联接至与第一框架c-f1和第二框架c-f2中相应的一个的上表面。为了将脚轮连接支架cb有力地固定在第一框架c-f1与第二框架c-f2之间,闩锁部cb3与第一框架c-f1和第二框架c-f2的内表面紧密接触。脚轮连接支架cb的闩锁部cb3进入第一框架c-f1与第二框架c-f2之间的间隙,并且闩锁部cb3的两个端部与第一框架c-f1和第二框架c-f2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因此,脚轮连接支架cb在第一框架c-f1与第二框架c-f2之间有力地联接。

脚轮c安装在脚轮连接支架cb上,该脚轮连接支架cb联接至第一框架c-f1和第二框架c-f2。在脚轮c位于脚轮连接支架cb的安装部cb2的下部上的状态下,联接螺栓b插入安装部cb2的螺栓孔和脚轮c的螺栓孔(在附图中未示出),以及联接螺母n联接至联接螺栓b,从而将脚轮c固定至安装部cb2。

根据本发明的装载托盘可配置成使得框架或框架组件连接至支承框架,以便能够相对于支承框架转动。

参考图7a至图7h,本发明的框架主体2的连接部包括转动连接单元jr,在该转动连接单元jr处,框架f或框架组件连接至支承框架jr-fp,以便能够相对于支承框架jr-fp转动。在附图中,在示出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t形连接支架t、以大致矩形形状连接框架f而形成的框架组件可转动地连接至支承框架jr-fp。

在转动连接单元jr中,铰接件jr-c的铰接轴jr-c2插入在第一转动连接支架ra和第二转动连接支架rb中形成的铰接孔,其中,铰接件jr-c的铰接轴jr-c2固定地插入框架f的端部或构成框架组件的框架的端部,第一转动连接支架ra和第二转动连接支架rb联接至支承框架jr-fp,并且因而,框架f或框架组件可转动地连接至支承框架jr-fp。

铰接件jr-c与第一转动连接支架ra一起铰接连接至支承框架jr-fp。第一转动连接支架ra包括把紧部ra1、侧把紧部ra2、联接部ra3和铰接部ra4,其中,把紧部ra1位于支承框架jr-fp的一个表面上,侧把紧部ra2在把紧部ra1的一个端部边缘处以直角弯曲,并且放置成覆盖支承框架jr-fp的一个侧表面,联接部ra3在与把紧部ra2相反的方向上从把紧部ra1延伸,并且具有螺栓孔ra31,其中,联接螺栓b插入该螺栓孔ra31,铰接部ra4从联接部ra3延伸,并且具有铰接孔,其中,铰接件jr-c的铰接轴jr-c2插入该铰接孔。联接部ra3和铰接部ra4的两个侧边缘以直角弯曲,以形成侧边缘部ra5,从而增加第一转动连接支架ra的刚度,并且覆盖联接至铰接轴jr-c2的铰接螺母hn,使得铰接螺母hn不暴露。

第二转动连接支架rb包括把紧部rb1、第一侧把紧部rb2、第二侧把紧部rb3和联接部rb4,其中,把紧部rb1位于支承框架jr-fp的另一表面上,第一侧把紧部ra2在把紧部rb1的一个端部边缘处以直角弯曲,并且放置成覆盖支承框架jr-fp的一个侧表面,第二侧把紧部rb3在与第一侧把紧部rb2相反的方向上、在把紧部rb1的另一端部边缘处以直角弯曲,并且放置成覆盖支承框架jr-fp的另一侧表面,联接部rb4从第二侧把紧部rb3以直角弯曲,并且具有螺栓孔,其中,联接螺栓b插入该螺栓孔中。

第一转动连接支架ra和第二转动连接支架rb重叠以彼此面对,使得把紧部ra1与把紧部rb1彼此面对,以及联接螺母n联接至插入螺栓孔ra31的联接螺栓b。因而,当第一转动连接支架ra和第二转动连接支架rb联接时,支承框架jr-fp由第一转动连接支架ra的把紧部ra1和侧把紧部ra2以及第二转动连接支架rb的把紧部rb1和第一侧把紧部rb2和第二把紧部rb3把紧。

铰接件jr-c通过将衬套部jr-c1插入至框架组件的一个框架f的端部中而固定至框架f的端部,其中,框架组件通过使用t形连接支架t以大致矩形形状连接多个框架f而形成。铰接件jr-c的铰接轴jr-c2插入联接至支承框架jr-fp的第一转动连接支架ra的铰接孔,以及铰接螺母联接至铰接轴jr-c2,使得铰接轴jr-c2不从铰接孔偏离。因此,框架组件由支承框架jr-fp支承,以便能够相对于支承框架jr-fp相对转动,其中,铰接件jr-c固定至框架组件。

在附图中,在示出实施方式中,框架组件的一个侧部卡在阻挡器s上,使得框架组件的另一侧部不掉落,其中,框架组件的该一个侧部通过转动连接单元jr可转动地连接至支承框架jr-fp。

同时,根据本发明的装载托盘可配置成使得加固框架在部分处在对角线方向上连接,以加强拐角,其中,在该部分处,邻近的框架以l形连接,在该拐角处,框架以l形连接。

参考图8a至图8e,框架主体3包括配置成连接框架的连接单元,即,倾斜连接单元jh,在该倾斜连接单元jh处,加固框架fh的端部连接至第一框架f1和第二框架f2的特定位置,使得加固框架fh在部分处在对角线方向上连接在第一框架f1与第二框架f2之间,其中,在该部分处,第一框架f1和第二框架f2以l形连接。

倾斜连接单元jh配置成使得连接至加固框架fh的端部的一对第二倾斜连接支架hb铰接连接至一对第一倾斜连接支架ha,其中,该对第一倾斜连接支架ha在与第一框架f1和第二框架f2中的一个对应的特定位置处联接至第一框架f1和第二框架f2中的每个。根据本发明,第一倾斜连接支架ha和第二倾斜支架hb彼此铰接连接,使得加固框架fh以特定角度连接至第一框架f1和第二框架f2。

第一倾斜连接支架ha联接至第一框架f1或第二框架f2,以与第二倾斜连接支架hb一起使第一框架f1与加固框架fh连接,或使第二框架f2与加固框架fh连接。第一倾斜连接支架ha包括第一把紧部ha1、第二把紧部ha3和联接部ha2,其中,第一把紧部ha1在第一框架f1或第二框架f2的特定位置处位于第一框架f1或第二框架f2的侧表面上,第二把紧部ha3从第一把紧部ha1的后端部边缘弯曲,并且位于第一框架f1或第二框架f2的后表面上,联接部ha2从第一把紧部ha1的前端部延伸,并且具有螺栓孔。

连接至加固框架fh的端部并且铰接联接至第一倾斜连接支架ha的第二倾斜连接支架hb包括把紧部hb1、联接部hb2和联接部hb3,其中,把紧部hb1位于加固框架fh的每个端部的侧表面上,联接部hb2从把紧部hb1的一个端部延伸,并且具有螺栓孔,联接部hb3从联接部hb2延伸,并且具有螺栓孔。

第一倾斜连接支架ha和第二倾斜连接支架hb每个均联接至第一框架f1、第二框架f2和加固框架fh,并且如以下彼此联接。该对第一倾斜连接支架ha彼此面对,第一倾斜连接支架ha的第一把紧部ha1和第二把紧部ha3位于在第一框架f1或第二框架f2的两个侧表面和后表面上,以及第一倾斜连接支架ha定位在第一框架f1或第二框架f2的特定位置处,使得第一倾斜连接支架ha的联接部ha2彼此间隔开,以便彼此面对。该对第二倾斜连接支架hb彼此面对,第二倾斜连接支架hb的把紧部hb1位于加固框架fh的两个侧表面上。另外,在第二倾斜连接支架hb定位在加固框架fh的端部处,使得第二倾斜连接支架hb的联接部hb3彼此聚集的状态下,联接螺栓b插入形成在第二倾斜连接支架hb的联接部hb2中的螺栓孔,以及联接螺母n联接至联接螺栓b。因而,当该对倾斜连接支架hb彼此联接时,加固框架fh的端部通过第二倾斜连接支架hb的把紧部hb1把紧。第二倾斜连接支架hb的聚集的联接部hb3插入彼此面对的、第一倾斜连接支架ha的联接部ha2之间的间隙,联接螺栓b插入第一倾斜连接支架ha的联接部ha2的螺栓孔以及第二倾斜连接支架hb的联接部hb3的螺栓孔,以及联接螺母n联接至联接螺栓b。因而,第一倾斜连接支架ha和第二倾斜连接支架hb铰接连接。

如上所述和在附图中示出的装载托盘仅是实施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并且不可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技术精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确定,并且不脱离本发明的特征的实施方式的各种修改和改变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情况下,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