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中心线标记的塑料托板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86751发布日期:2019-07-17 05:23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具中心线标记的塑料托板及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托板领域,更特别地,涉及一种与叉车设备使用的塑料托板。

发明背景

托板习惯被使用于运输和储存货物。托板典型地包含由支撑块分开的顶甲板和底甲板。托板传统上由木材制成。虽然在成本方面是有利的,但是木材托板具有许多缺点。例如,它们易于断裂并且因此只能在短时间周期内再使用。木制托板也难以在洁净条件下维护,从而限制了它们在洁净为重要的应用中的可用性,像是在食品处理应用中。

随着塑料工业的成长,广泛种类的塑料已被调查以确定它们对于生产托板中使用的适用性。塑料托板可以轻易地被成模,并且比木制托板更坚固和更轻量。它们也可以由可回收材料制成。

塑料托板一般比木制托板更耐用。尽管如此,分开顶和底甲板的支撑块受到在托板上任何部位的最强烈磨损,因为它们与叉车或托板起重器的尖锐金属齿部重复接触。

此外,如果托板起重器的齿部在顶甲板和底甲板之间插入得太深使得托板起重器的轮子停置在底甲板上,则当齿部被举升时,顶甲板会变得与底甲板分离。从顶甲板与底甲板分离所造成的损坏需要更换顶甲板,并且如果损坏太大,则更换整个托板。

如果只有支撑块被托板起重器损坏,则它们可以以远小于更换整个托板的成本来更换。例如,美国专利no.5,413,052公开了一种具有顶甲板和底甲板的塑料托板,在其间具有可更换的支撑块。支撑块包含八边形支柱,其具有置于顶甲板的加强部分下方的支撑构件壁。所述支柱还具有套筒,该套筒具有平行于支撑构件壁的中心螺栓孔。底甲板在凹入的袋部中接收支撑块。塑料螺栓被插入穿过顶甲板、每个支柱和底甲板。塑料t型螺母被使用于将螺栓固持到位。

在美国专利no.4,843,976中,塑料托板包含由支撑块互连的相同的顶和底甲板。每个支撑块包含中心核心和由轮辐互连的环绕套管。核心具有挠性凸部,其延伸穿过套筒的对立端部并锁定于顶和底甲板上。

美国专利no.5,791,261中公开的塑料托板也公开了挠性凸部用于将顶甲板和底甲板一起固持的使用。特别地,塑料托板包含顶和底板之间的支撑块,并且上部和下部弹簧锁组件从分别的顶和底甲板延伸穿过支撑块,用于彼此互锁。

虽然塑料托板提供优于木材托板的若干优点,但仍有需要增加塑料托板的耐用性和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托板包含具有矩形形状的顶甲板、具有矩形形状的底甲板、以及被耦接在顶甲板和底甲板之间并形成用于接收举升构件的间隙的多个间隔开的角部支撑块和多个中间支撑块。中心线标记可以由顶甲板、底甲板和多个角部和中间支撑块中的至少一个携带。

中心线标记有利地为叉车的操作者提供视觉辅助,例如,更顺利看到塑料托板的顶和底甲板之间的间隙或开口。因此,托板上的视觉辅助有助于减少与叉车齿部的冲击。

每个中心线标记可以包括例如反射材料、贴胶带的中心线标记,涂漆的中心线标记或垫印刷中心线标记。

替换地,每个中心线标记可以包括具有由具有第二颜色的模制塑料包围的第一颜色的预模制塑料,第一颜色比第二颜色较浅。

每个中心线标记可以相对于顶甲板、底甲板和具有中心线标记的多个中间和角部支撑块中的至少一个上的安装表面凹入。

顶和底甲板每个具有外部暴露边缘,并且中心线标记可以包括在外部边缘上的中心线标记,中心线标记在角部支撑块和中间支撑块之间的外部边缘上延伸。在角部支撑块和中间支撑块之间延伸的每个中心线标记可以包含与角部支撑块和中间支撑块之间的中心对应的间隙。

每个角部和中间支撑块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对的相对的暴露支撑块侧表面,以及在第一对暴露支撑块侧表面中的暴露支撑块侧表面和在第二对暴露支撑块侧表面中的相邻暴露支撑块侧表面之间延伸的分别的暴露支撑块角部表面。中心线标记可以包括由每个暴露支撑块角部表面携带的中心线标记。

每个角部和中间支撑块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对的相对的暴露支撑块侧表面,每个暴露支撑块侧表面具有在其中形成的袋部,用于接收举升构件的端部,以便允许托板被转向。

对于与顶和底甲板的相邻外部边缘对齐的每个暴露支撑块侧表面,在暴露支撑块侧表面中的对应袋部可以从相邻的外部边缘凹入。

具有在其中形成的袋部的每个暴露支撑块侧表面块可以包含包围袋部的外部暴露壁,并且其中袋部可以包含底表面和相邻的侧表面,相邻的侧表面相对于外部暴露壁和底表面为非正交。

另一方面指向一种用于制造如上所述的托板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形成具有矩形形状的顶甲板、形成具有矩形形状的底甲板、以及耦接在顶和底甲板之间的多个间隔开的角部支撑块和多个中间支撑块并且在其间形成间隙,用于接收举升构件。中心线标记被附加到顶甲板、底甲板和多个角部和中间支撑块中的至少一个,以便为举升构件的操作者提供视觉辅助。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支撑块的塑料托板的透视图,该支撑块具有用于销转动的袋部。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角部支撑块的放大透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中间支撑块的放大透视图。

图4-6是图1中所示的角部支撑块的不同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7是图1中所示的底甲板的角部的放大透视图。

图8是图1中所示的角部支撑块的放大透视图。

图9是图1中所示的塑料托板的透视图,其具有中心线标记。

图10是图1中所示的角部支撑块的上部透视图,其具有从其延伸的上部塔。

图11是图1中所示的顶甲板的角部的放大透视图,其具有于其中的上部塔开口。

图12是图1中所示的角部支撑块的下部透视图,其具有从其延伸的成对突起。

图13是图1中所示的底甲板的角部的放大透视图,其具有于其中的成对突起开口。

图14是图1中所示的塑料托板的下侧的放大透视图。

图15是图1所示的塑料托板中所使用的卡扣销的透视图。

图16是图1中所示的塑料托板的局部剖切透视图,其具有在顶甲板中的管状插件。

图17是图1中所示的塑料托板的角部的截面图,其暴露在顶甲板中管状插件。

图18是图1中所示的支撑块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其具有内部及外部块。

图19是图18中所示的支撑块的上部透视图,其具有结合在一起的上部及下部块。

图20是图18中所示的支撑块的下部透视图,其具有结合在一起的上部及下部块。

图21是图1中所示的支撑块的另一实施例的上部透视图,其具有上部塔及下部塔。

图22是图21中所示具有支撑块的托板的截面图。

图23是图22中所示的托板的角部的透视图,不具有支撑块以示出延伸穿过支撑块的互锁塔组合件。

图24是图22中所示的互锁塔组合件完全就位的截面图。

图25-27是图22中所示的互锁塔组合件在未完全就位的不同阶段的截面图。

详细说明

本发明现在将在本文及下文参考附图被更充分地描述,其中较佳实施方式被示出。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方式。而是,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使得本公开为彻底和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同样的数字始终指同样的元素。

首先参见图1-2。塑料托板20包含具有矩形形状的顶甲板30、具有矩形形状的底甲板40、以及被耦接在顶和底甲板的角部之间并在其间形成间隙以接收举升构件的多个间隔开的角部支撑块50。举升构件可以是叉车或托板起重器的金属齿部。顶甲板30也称为货物层,以及底甲板40也称为基层。塑料托板20还包含被耦接在顶和底甲板30,40的中间区之间的中间支撑块80。

每个角部支撑块50包括一对暴露支撑块侧表面52,54,其与托板20的分别的角部对齐。每个暴露支撑块侧表面52,54具有在其中形成用于接收举升构件的端部的袋部(pocket)60,以允许托板20当在地面上时被转向。

每个角部支撑块50的剩余暴露支撑块侧表面也具有在其中形成的分别的袋部60。结果,每个角部支撑块50的暴露侧相对于它们的相对侧为对称。在所示实施例中,每个角部支撑块50是矩形形状,其中暴露支撑块侧表面54的长度比另一个暴露支撑块侧表面52的长度较长。在其他实施例中,暴露支撑块侧表面52,54的长度为相等,使得角部支撑块50是方形形状。

例如,塑料托板20可以具有40英寸乘以48英寸的尺寸。有时,在托板20上的负载物可能悬伸在托板的侧面上。例如,当这种托板20被装载到96英寸宽的拖车上时,一些托板20将需要由叉车操作员转动或旋转90度,使得两个托板可以比邻配合。

由叉车操作员旋转托板20被称为销转动(pinwheeling)。为了销转动一个托板20,叉车的操作者使用叉车的尖锐金属齿部中的一个来接触角部支撑块50的暴露侧表面的袋部60中的一个。袋部60有利地允许齿部抓住托板为了让它被旋转90度。若没有袋部,齿部可能挖入暴露支撑块侧表面52,54中的一个,从而导致对于角部支撑块50的损坏。

每个袋部60从顶甲板30的分别的相邻外部边缘32,34以及从底甲板40的分别的相邻外部边缘42,44凹入。具有在其中形成的袋部60的每个角部支撑块50的暴露支撑块侧表面52,54包含围绕袋部的外部暴露壁62。袋部60包含底表面64和相邻的侧表面66,而相邻的侧表面相对于外暴露壁62和底表面是非正交的或成斜角的。替换地,相邻的侧表面66可以相对于外部暴露壁62和底表面64成正交的或垂直的。

每个角部支撑块50包括在一对暴露支撑块侧表面52,54之间延伸的暴露支撑块角部表面70。每个角部支撑块50因此具有八边形形状。暴露支撑块角部表面70可以是直的或圆形的,以匹配在顶和底甲板30,40中的对应的暴露角部表面35,45。

类似地,每个中间支撑块80包含多个暴露支撑块侧表面82,而每个暴露支撑块侧表面具有在其中形成的袋部90,如图3所示。暴露支撑块侧表面82中的一个与顶和底甲板30,40的外部边缘32,34对齐。

每个中间支撑块80也包含在任意相邻两对的暴露支撑块侧表面82之间延伸的暴露支撑块角部表面86。中间支撑块80中的袋部90类似于角部支撑块50中的袋部60。

具有用于销转动的袋部60,90的角部和中间支撑块50,80不限于图1-3中所示的实施例。图4中示出的角部支撑块100例如,是由与托板的角部对齐的单个柱102、以及与从围绕在角部支撑块100的周边的单个柱的每侧所延伸的上部突架104和下部突架所定义。在上部突出和下部突架104,106之间延伸的暴露支撑块侧表面108形成袋部110。单柱102和暴露支撑块侧表面108以及上部和下部突架104,106之间的过渡是弯曲的。现在参考图5,角部支撑块120是由四个柱122连同延伸在任何两个相邻柱之间的暴露支撑块侧表面124所定义。柱122中的一个与托板的角部对齐。每个暴露支撑块侧表面124相对于其相邻的柱122形成袋部130。每个柱122和暴露支撑块侧表面124之间的过渡是弯曲的。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每个角部支撑块140是由四个柱142连同延伸在任何两个相邻柱之间的暴露支撑块侧表面144所定义,如图6所示。每个暴露支撑块侧表面144相对于其相邻的柱142形成袋部150。在此实施例中,角部支撑块140被定位成使得袋部150与托板的角部对齐。另外,角部支撑块140是方形的,使得在每个柱142和暴露支撑块侧表面144之间的过渡为显着弯曲的。

现在参考图2、7和8,所示托板20的另一个方面指向具有角部防护器或挡块齿170的每个角部支撑块50,以保护底甲板40的角部免于叉车或托板起重器的齿部冲击。

如上所述,底甲板40的每个角部具有一对暴露底甲板侧表面42,44,以及在一对暴露底甲板侧表面之间延伸的暴露底甲板角部表面45。

与分别的角部对齐的每个暴露支撑块侧表面52,54具有下端区150以及在下端区之间延伸的下端中间区152。下端中间区152相对于下端区150凹入。在一对暴露支撑块侧表面52,54之间延伸的暴露支撑块角部表面70具有与相邻的暴露支撑块侧表面52,54中的下端区150对齐的下端角部区172,以保护底甲板40的角部。

底甲板40还包含相邻于每个角部的一对升高的外部脊162。每个升高的外部脊162接触暴露支撑块侧表面52,54的对应的下端中间区152。

相邻每个角部的暴露底甲板侧表面42中的一个包含接触暴露支撑块侧表面52中的一个的内部的内部后挡172。如果角部支撑块50在暴露支撑块侧表面52上受到叉车随着次数的冲击,则内部后挡172有助于吸收一些冲击。内部后挡172位于角部支撑块50的短侧。

暴露底甲板侧表面42,44和暴露底甲板角部表面45的分别的部分182,184,185相对于底甲板的底表面为倾斜的或成斜角的。

另一方面指向一种用于制造具有如上所述的袋部60的托板20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形成具有矩形形状的顶甲板30、形成具有矩形形状的底甲板40、以及形成被耦接在顶和底甲板之角部间并在其间形成间隙以用于接收举升构件的多个间隔开的角部支撑块50。每个角部支撑块50包含与分别的角部对齐的一对暴露支撑块侧表面52,54,而每个暴露支撑块侧表面具有在其中形成的袋部60,用于接收举升构件的端部以允许托板被转向。

现在将参考图9讨论具有中心线标记180,182,184的塑料托板20。中心线标记180,182,184有利地为叉车的操作者提供视觉辅助,例如,以更顺利看到塑料托板20的顶和底甲板30,40之间的间隙或开口。因此,在塑料托板20上的视觉辅助有助于减少叉车齿部的冲击。

托板20包含具有暴露外部边缘32,34的具有矩形形状的顶甲板30、以及具有暴露外部边缘42,44的具有矩形形状的底甲板40。间隔开的角部支撑块50被耦接在顶和底甲板30,40的角部之间并且在其间形成间隙。塑料托板20还包含被耦接在顶和底甲板30,40的中间区之间的中间支撑块80。

在所示实施例中,顶甲板30具有中心线标记180,底甲板40具有中心线标记182,并且每个角部支撑块50具有中心线标记184。此外,每个中间支撑块80具有中心线标记186。

在其他实施例中,塑料托板20可以包含中心线标记180,182,184,186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如此领域中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例如,中心线标记184,186为在中间和角部支撑块80,50上,而不在顶和底甲板30,40上。替换地,作为另一个范例,中心线标记180,182为在顶和底甲板30,40上。而不是在中间和角部支撑块80,50上。

中心线标记180~186优选地包括反射且耐用的材料。中心线标记180~186可以以多种不同方式应用。例如,中心线标记180~186可以是涂漆的、它们可以是垫印刷的、或者它们可以是胶带或贴纸的形式。在一些应用中,接收中心线标记180~186的托板20的表面是凹入的,以增加耐用性。中心线标记180~186也可以于在线(in-line)模制过程中施加。中心线标记180~186用较浅颜色的塑料预先模制。然后,当顶和底甲板30,40以及中间和角部支撑块80,50用较深颜色的塑料形成时,将预先模制的中心线标记180~186放置在分别的模具中。较深颜色塑料与预先模制的中心线标记180~186的较浅颜色塑料形成对比。

在所示的顶甲板30的实施例中,暴露外部边缘32,34具有中心线标记180。类似地,底甲板40的暴露外部边缘42,44具有中心线标记182。如图所示,分别的中心线标记在每个角部支撑块50和中间支撑块80之间延伸。也如所示,在中心线标记180,182中存在间隙或断线,以指示相邻角部支撑块50和中间支撑块80之间的间隙的中心。

替换地,中心线标记180,182可以是连续的,以至于不包含这样的间隙。此外,中心线标记180,182可以是连续的,以便延伸横跨托板20的宽度,亦即在角部支撑块50之间。

关于角部支撑块50,中心线标记186由在一对暴露侧表面52,54之间延伸的暴露角部表面170携带。如所示。中心线标记186可以被置于在暴露角部的中心。替换地,中心线标记186可以沿着暴露角部表面170的长度或高度为连续的。连续的中心线标记还可以包含间隙或断线以指示角部支撑块50的中心。

中间支撑块80上的中心线标记184类似于在角部支撑块50上的中心线标记。在中间支撑块80上的每个中心线标记184由暴露支撑块角部表面86携带。

另一方面指向一种用于制造具有如上所述的中心线标记180,182,184,186的托板20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形成具有矩形形状的顶甲板30、形成具有矩形形状的底甲板40、以及在顶和底甲板之间耦接多个间隔开的角部支撑块50和多个中间支撑块80并形成在其间用于接收举升构件的间隙。中心线标记180,182,184,186附加到顶甲板30、底甲板40、以及多个角部和中间支撑块50,80中的至少一个,以便为举升构件的操作者提供视觉辅助。

现在参考图10和11,塑料托板20的另一方面指向角部支撑块50,每个角部支撑块50具有上部塔210,所述上部塔210由顶甲板30中的对应的上部塔开口220接收。上部塔210在用叉车或托板起重器的齿部冲击时有利地提供剪切负荷移转。同样地,中间支撑块80也具有上部塔。用于角部支撑块50的上部塔210的讨论也适用于中间支撑块80。

顶甲板30具有矩形形状,其具有间隔开的上和下表面。顶甲板30的下表面31具有于其中的多个上部塔开口220。

每个角部支撑块50包含围绕中心区域的外部壁51、以及在中心区域内具有矩形形状的核心结构200。核心结构200和外部壁51的上表面是共面的。

例如,上部塔210从核心结构200向外延伸并进入顶甲板30中对应的上部塔开口220,以便在与举升构件的冲击期间提供剪切负荷移转。核心结构200和上部塔210具有相同尺寸的矩形形状。此外,核心结构200的侧壁与上部塔210的侧壁对齐。每个支撑块50形成为整体形式或一体成型支撑块。

第一组肋202为在外部壁51和核心结构200之间。第二组肋204为在上部塔210的内部区域内。第一和第二组肋202,204对角部支撑块50提供强化以改善冲击性能。

现在将参考图12和13讨论角部支撑块50至底甲板40的界面。底甲板40具有间隔开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而上表面41具有在其中的多个成对的突起开口230。成对的突起开口230由底甲板40的上表面区域232的一部分分开。每个成对的突起开口230与顶甲板30中的对应的上部塔开口220对齐。

每个角部支撑块50还包含成对的突起53,成对的突起53从核心结构200的下表面延伸并进入底甲板40中的对应的成对的突起开口230。成对的突起53由核心结构200的底表面的区域一部分57分开。成对的突起53也在与叉车或托板起重器的齿部冲击期间有利地提供剪切负荷移转。

底甲板40中的成对突起开口230的部分234是锥形的。类似地,支撑块50上的成对突起53的部分55也是锥形的。成对的突起开口230的锥形部分234朝向核心结构200成斜角,并且成对的突起53的锥形部分55也朝向核心结构成斜角。锥形部分55,234允许成对的突起53更容易地插入成对的突起开口230。

一旦顶和底甲板30,40与角部和中间支撑块50,80结合,卡扣销250可以被使用于将托板20保持在一起,如图14-15所示。卡扣销250被插入穿过每个角部和中间支撑块50,80。卡扣销250的优点是,在顶和底甲板30,40之间施加过大的分离力的情境中,它们就作用为可熔的链接。

当托板起重器的轮子停置于底甲板40上时、并且从托板起重器延伸的齿部向上举升时,此种分离力可以被产生。这导致顶甲板30变得从下甲板40分离。当分离力变得过大时,卡扣销250将卡断或断裂。结果,并非更换整个顶甲板30,而是断裂的卡扣销250被更换。

顶甲板30具有延伸从其穿过的上部卡扣销开口260,如图11所示。底甲板40具有延伸从其穿过并与上部卡扣销开口260对齐的下部卡扣销开口262,如图13所示。更特别地,每个上部卡扣销开口260延伸穿过顶甲板30中对应的上部塔开口220。每个下部卡扣销开口262在底甲板40中对应的成对的突起开口230之间延伸。

每个角部支撑块50中的上部塔210包含延伸于其中穿过并且与顶和底甲板30,40中的分别的上部和下部卡扣销开口260,262对齐的卡扣销通道264。第二组肋204接触卡扣销通道264。用于角部支撑块50的卡扣销250的讨论也适用于中间支撑块80。

每个卡扣销250包括用于接合顶甲板30中的上卡扣销开口260的头端252、被耦接到头端并且在卡扣销通道264内延伸的本体254、以及被耦接到本体并且延伸穿过下部卡扣销开口262而用于弹性地接合底甲板40的下表面的一对间隔开的尖端256。

本体254包含一对凹口270,以有意地削弱卡扣销250,使得当在顶和底甲板30,40之间过大的分离力被施加时,本体卡断或断裂。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凹口270被定尺寸成使得本体254将在预定的破坏负荷时卡断或断裂。

每个卡扣销250的头端252可以是矩形形状的。上甲板30中的每个卡扣销开口260为对应地相同成形。这有助于将卡扣销250固持到位。在上和下甲板30,40已与角部和中间支撑块50,80被结合之后,卡扣销250典型地被插入托板20中。

每个卡扣销250的间隔开的尖端256可以为斜角的,以促进其通过卡扣销接收腔264的插入。每个尖端256具有分别的唇部258,用于接合底甲板40的后侧。

在底甲板40的后侧,下部卡扣销开口262是凹入的。这是为了允许尖端256上的唇部258的空间以通行并接合底甲板40的后侧而不延伸穿过底甲板的下表面,如图15所示。类似地,顶甲板30中的上部卡扣销开口260是凹入的。这允许用于每个卡扣销250的头部252的通行以与顶甲板30中的上部卡扣销开口260接合而不延伸穿过顶甲板的上表面,如图2所示。

托板20还包含由顶甲板30携带的多个管状插入件300,如图16所示。管状插入件300为沿着顶甲板30的周边,并且被对角地置位在由周边围绕的区域内。管状插入件300是金属的,并且对顶甲板30增加强度和耐用性。虽然未示出,但底甲板40也包含管状插入件。

沿顶甲板30的周边的管状插入件300抵靠在角部和中间支撑块50,80中的上部塔210。顶甲板30以双片热成型过程形成并且具有热塑性上片31,其与热塑性下片33熔合,如图17所示。因此,上片31和下片33具有沿上甲板30的周边边缘的熔合接缝37。底甲板40也以双片热成型过程形成。

另一方面指向一种用于制造具有带有如上所述的上部塔210的支撑块50,80的托板20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形成具有矩形形状的顶甲板30,其具有间隔开的上和下表面(下表面31于其中有多个上部塔开口22031),以及形成具有矩形的底甲板40。所述方法还包含将在顶和底甲板30,40之间的多个间隔开的支撑块50,80耦接,并在其间形成间隙用于接收举升构件。每个支撑块50,80包含围绕中心区域的外部壁51、以及在中心区域内具有矩形形状的核心结构200,而核心组合件的上表面和外部壁为共面的。上部塔210从核心结构200向外延伸并进入顶甲板30中对应的上部塔开口220,以便在与举升构件冲击期间提供剪切负荷移转。第一肋202可以在外部壁51和核心结构200之间,以及第二肋204可以位于上部塔210的内部区域内。

现在参考图18-20,支撑块50,80的另一个实施例为基于包含可分离的内部和外部块360,380的每个支撑块350。如果支撑块350被来自叉车或托托板起重器的齿部的冲击而损坏,则内部块380或外部块350可以被更换,而无必要更换整个角部支撑块。

外部块360具有开放的顶部表面,其暴露在其中的内部块接收区域362,以及具有底表面364、以及由底表面携带的第一和第二对的相对的外部块侧表面366,368。每个相对的外部块侧表面366,368具有在其中袋部开口370,也用于暴露内部块接收区域362。

内部块380被插入外部块360的内部块接收区域362中。内部块380包含第一和第二对的相对的内部块侧表面382,384,而每个相对的内部块侧表面对齐在对应的外部块侧表面366,368中的袋部开口370,以便由涵盖袋部开口而形成袋部410。

外部和内部块360,380可以由热塑性塑料或其他聚合物材料(包含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以及其他聚合物材料)模制而成。如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除了其他特征,聚合物材料可以是填充的或未填充的和/或可以包含颗粒的或纤维的、天然的或合成的材料。例如,未填充的hdpe可以提供改善的冲击强度,具有强化剂(亦即,长玻璃纤维)的pp可以提供改善的结构性质,以及具有随机的共聚物的未填充的pp可以提供改善的增强的质量。

外部和内部块360,380中的每一个可以由相同的热塑性塑料或聚合物材料形成。替换地,外部块360可以由第一类型的热塑性塑料或聚合物材料形成,以及内部块380可以由第二类型的热塑性塑料或聚合物材料形成。

其他实施例支撑块,像是如上所述的角部支撑块50和中间支撑块80,以及卡扣销250,也可以使用热塑性塑料或其他聚合物材料形成。

每个内部块380的第一和第二对的相对的内部块侧表面382,384围绕中心区域。每个内部块380还包含在中心区域内具有矩形形状的核心结构390。

第一组肋392为在第一和第二对的相对的内部块侧表面外部382,384和核心结构390之间。第二组肋394为在核心结构390的内部区域内。

当内部块380和外部块360接合在一起时,第一组肋392延伸穿过第一和第二对的相对的内部块侧表面外部382,384,以便接触外部块360。更特别地,第一组肋392接触袋部410的相邻侧表面412。

顶甲板30具有间隔开的上和下表面,而下表面31具有在其中的多个上部塔开口220,如图11所示。每个内部块380还包含从核心结构390向外延伸并且进入顶甲板30中对应的上部塔开口220的上部塔400,以便在与举升构件冲击期间提供剪切负荷移转。

核心结构390和上部塔400具有相同尺寸的矩形形状。核心结构390的侧壁和上部塔400的侧壁对齐。

每个袋部410为从顶和底甲板的相邻外部边缘凹入。具有在其中形成袋部开口370的每个外部块侧表面366,368包含围绕袋部开口的外部暴露壁414、以及在外部暴露壁和袋部开口之间延伸的相邻侧表面412。与袋部开口370对准的内部块侧表面382,384形成袋部410的底表面,而相邻侧表面412相对于外部暴露壁414和底表面为不正交。

每个外部块360包含在第一对的相对的外部块侧表面中的外部块侧表面366和第二对的外部块侧中的相邻外部块侧表面368之间延伸的分别的暴露支撑块角部表面416。

底甲板40具有间隔开的上和下表面,而上表面41具有在其中凹入的多个成对的突起开口230。每个成对的突起开口230与顶甲板30中的对应的上部塔开口220对齐。每个支撑块还包含从核心结构390的下表面延伸并进入底甲板40中对应的成对的突起开口230的成对的突起420,如图13所示。

底甲板40中的成对突起开口230的部分234是锥形的,并且成对突起420的部分422是锥形的。成对的突起开口230的锥形部分234朝向核心结构390成斜角。类似地,成对的突起420的锥形部分422朝向核心结构390成斜角。

顶甲板30具有从多个塔组合件开口220延伸穿过的多个上部卡扣销开口260,如图11所示。类似地,底甲板40具有从其延伸穿过并与多个上部卡扣销开口260对齐的多个下部卡扣销开口262,如图13所示。每个支撑块350中的上部塔400包含延伸穿过其并与在顶和底甲板30,40中的分别的上部和下部卡扣销开口260,262对齐的卡扣销通道430。卡扣销250被插入如上所讨论的卡扣销通道430中。

另一方面指向一种用于制造具有包含如上所述的内部和外部块360,380的支撑块350的托板20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形成顶甲板30、形成底甲板40、以及耦接在顶和底甲板之间的多个间隔开的支撑块350并且在其间形成间隙以接收举升构件。每个支撑块350包含具有暴露在其中的内部块接收区域362的开放的顶部表面的外部块360、以及包含底表面364、及由底表面携带的第一和第二对的相对的外部块侧表面366,368。每个相对的外部块侧表面366,368具有在其中的袋部开口370,也用于暴露内部块接收区域。内部块380插入外部块360的内部块接收区域362中,并且包含第一和第二对的相对的内部块侧表面382,384。每个相对的内部块侧表面382,384与在对应的外部块侧表面366,368中的袋部开口对齐370,以便由涵盖袋部开口而形成袋部410。

上述托板20的另一个实施例现在将参考图21-27讨论。在此实施例中,塑料托板500包含具有上部和下部塔550,570的支撑块530、以及延伸穿过支撑块530的用于将顶和底甲板510,520耦接在一起的互锁塔部组合件590。

图22中提供了穿过支撑块530的中心的托板500的截面图。顶甲板510具有矩形形状,其具有间隔开的上和下表面,而下表面具有于其中凹入的多个上部塔开口512以及从其突起的多个阶梯形的上部突起514。每个阶梯形的上部突起514相邻于分别的上部塔开口512,以便形成顶甲板上部阶梯形的接口。

类似地,底甲板520具有矩形形状,其具有间隔开的上和下表面,而上表面具有于其中凹入的多个下部塔开口522以及从其突起的多个阶梯形的下部突起524。每个阶梯形的下部突起524相邻于分别的下部塔开口522,以便形成底甲板下部阶梯形的接口。

间隔开的支撑块530被耦接在顶和底甲板510,520之间,并且在其间形成间隙,用于接收举升构件。支撑块530可以被配置为角部支撑块或中间支撑块。每个支撑块530包含具有间隔开的上和下表面的中间区532。上部塔550从中间区532的上表面延伸。上表面具有相邻于上部塔550的阶梯形的上部突起凹槽534,以便形成支撑块上部阶梯形的接口。上部塔550被插入在顶甲板510中对应的上部塔凹槽512中,而阶梯形的上部塔突起凹槽534从顶甲板510接收对应的阶梯形的上部塔突起514,使得顶甲板上部阶梯形的接口接触支撑块上部阶梯形的接口,以便在与提升构件冲击期间提供剪切负荷移转。

下部塔570从中间区532的下表面延伸。下表面具有相邻于下部塔570的阶梯形的下部突出凹槽536,以便形成支撑块下部阶梯形的接口。下部塔570被插入在底甲板520中相应的下部塔凹槽522中,而阶梯形的下部塔突起凹槽536从底甲板520接收对应的阶梯形的下部塔突起524,使得底甲板下部阶梯形的接口接触支撑块下部阶梯形的接口,以便在与提升构件冲击期间提供剪切负荷移转。

托板500还包括在顶和底甲板510,520之间延伸并穿过支撑块530的互锁塔组合件590。每个互锁塔架组合件590包括由底甲板520携带并且具有接触顶甲板520的下表面的端部594的管状区592。端部594可以是直的、或如所示是扩口的。插入件602由顶甲板510携带并且具有被插入管状区592的端部594中的锥形端604。

管状区592包含偏置构件596,并且插入件602包含与偏置构件接合的掣子(catch)606。所示的偏置构件596是弹簧,并且掣子606是沿插入件602的侧壁的沟槽。弹簧596以预定负荷释放沟槽606

将顶和底甲板510,520耦接在一起的互锁塔组合件590在图23中示出,没有支撑块530到位。由顶甲板510携带的片金属511被使用于将插入件602固定到顶甲板510,并且由底甲板520携带的片金属511被使用于将管状区592固定到底甲板520,如图23和24所示。

如图24所示,插入件602被完全安置在管状区592中。当托板起重器的齿部插入在顶和底甲板510,520之间太深时,使得托板起重器的轮子停置在底甲板上,则当力被施加时,管状区中的偏置构件596开始与插入件602中的掣子606分离,如图25所示。

一旦偏置构件596使掣子606通行,则顶甲板510与底甲板520分离,如图26所示。为了重置连接,插入件602的锥形端部604被插入管状区592的扩口端部594,如图27所示。此配置有利地提供一致的重置。

每个支撑块532的中间区包含第一和第二对的相对的暴露支撑块侧表面610,620。每个暴露支撑块侧表面610,620具有在其中形成的袋部630,用于接收举升构件的端部,以便允许托板被转向。每个袋部630从顶和底甲板510,520的相邻外部边缘凹入。

具有在其中形成的袋部630的每个暴露支撑块侧表面610,620包含围绕袋部的外部暴露壁640。袋部630包含底表面642和相邻的侧表面644,相邻的侧表面相对于外部暴露壁和底表面为非不正交。

每个支撑块的中间区532包括在第一对暴露支撑块侧表面中的暴露支撑块侧表面610和在第二对暴露支撑块侧表面中的相邻的暴露支撑块侧表面620之间延伸的分别的暴露支撑块角部表面650。

托板500还包含由顶甲板510沿其外部边缘所携带的管状插入件660。每个管状插入件660抵靠至少一个上部塔550。

另一方面指向一种用于制造具有带有如上所述的上和下部塔550,570的支撑块530的托板20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形成具有矩形形状的顶甲板510以及形成具有矩形形状的底甲板520。顶甲板510包含间隔开的上和下表面,而下表面具有于其中凹入的多个上部塔开口512和从其突出的多个阶梯形的上部突起514。每个阶梯形的上部突起514包含相邻于分别的上部塔开口512,以便形成顶甲板上部阶梯形的接口。

底甲板520包含间隔开的上和下表面,而上表面具有于其中凹入的多个下部塔开口522和从其突出的多个阶梯形的下部突起524。每个阶梯形的下部突起524相邻于分别的下部塔开口522,以便形成底甲板下部阶梯形的接口。

所述方法还包含在顶和底部甲板510,520之间形成多个间隔开的支撑块530,并在其间形成间隙以接收举升构件。每个支撑块530包含具有间隔开的上和下表面的中间区532,以及从中间区532的上表面延伸的上部塔550。上表面可以具有相邻于上部塔550的阶梯形的上部突起开口534,以便形成支撑块上部阶梯形的接口。上部塔550可以被插入顶甲板510中对应的上部塔开口512,而阶梯形的上部塔突起开口534从顶甲板510接收对应的阶梯形的上部塔突起514,使得顶甲板上部阶梯形的接口接触支撑块上部阶梯形的接口,以便在与举升构件冲击期间提供剪切负荷移转。

下部塔570从中间区532的下表面延伸,并且下表面具有相邻于下部塔570的阶梯形的下突起开口536,以便形成支撑块下部阶梯形的接口。下部塔570被插入底甲板520中对应的下部塔开口522,而阶梯形的下部塔突起开口536从底甲板520接收对应的阶梯形的下部塔突起524,使得底甲板下部阶梯形的接口接触支撑块下部阶梯形的接口,以便在与举升构件冲击期间提供剪切负荷移转。

本发明的许多修改和其他实施例将会使因前面描述和相关附图中呈现的教导的受益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心领神会。因此,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并且旨在修改和本实施方式者皆被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