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梯壁面装饰板材的固定装置,具体地涉及如下的电梯壁面装饰板材的固定装置,即,通过使向多个装饰板材之间露出的结合部的厚度最小化来提高美感,并且通过减少材料的量来节减成本。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的韩国实用新型授权第268199号及第300353号为使多个内公框架相互扣合来简单地设置电梯的装饰板材的装置。
图1为示出利用这种装置设置多个装饰板材的状态的电梯内部的立体图,图2为示出多个装饰板材的结合方式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2个装饰板材1之间与结合装置的内公框架相结合,2个露出部4露出2条。若如此露出2条,则多个装饰板材之间的露出部的厚度较大,因此,严重破坏作为设置装饰板材的目的的审美性外观。并且,具有用于结合的部件数量多的问题。
优选地,若要改善审美性外观,则要减少多个装饰板材之间的间隔,即,露出部的厚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考虑到以往的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相比于以往,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个装饰板材之间的露出部的厚度,提高作为装饰板材的目的的审美性外观的同时,减少材料的量来节减成本。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电梯壁面装饰板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母框架10,呈长方形板形态,包括呈长方形板形态的底面部位12、垂直壁14及第一支撑部16,上述底面部位12通过包括螺钉在内的紧固件或粘结剂附着固定于壁面,上述母框架10的垂直壁14从上述底面部位12以遍及底面部位的全长的方式朝向上侧延伸,上述第一支撑部16从上述母框架10的垂直壁14的上端部以遍及垂直壁的全长的方式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在与底面部位之间形成第一槽15,并在上部面借助紧固件或粘结剂3固定有装饰板材1;公框架20,呈长方形板形态,包括呈长方形板形态的结合部22、垂直壁24及第二支撑部26,上述结合部22与上述母框架10的槽15扣合,在一端部形成有与槽15的内侧端部匹配的形状的凸台21,上述公框架20的垂直壁24与上述结合部的另一端部相连接,上述第二支撑部26在上述公框架20的垂直壁24的一端部朝向该垂直壁的两侧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在与结合部22之间形成第二槽25,在上部面借助紧固件或粘结剂固定有另一装饰板材;副框30,包括与上述公框架20的第二槽25相结合的长方形板形态的卡定部32及在上述卡定部32的一端部以直角延伸的垂直壁34。
在此情况下,还可形成有支撑架36,上述支撑架36以朝向副框30的垂直壁34一端部的两侧突出的方式沿着垂直壁的全长沿着水平方向形成,分别在两侧支撑装饰板材且向外部露出。
本发明的电梯壁面装饰板材固定装置还可包括:边角用公框架40,设置于电梯的边角的壁面,截面呈z字形;边角用母框架50,与上述边角用公框架40啮合,支撑装饰板材,截面呈倒卧的“u”字形;以及装饰罩60,与上述边角用母框架50相结合来覆盖装饰板材的边缘,截面呈“匚”字形或倒l形。
并且,在本发明中,在副框30的垂直壁34的一侧或两侧形成有槽,装饰板材的边缘插入于上述槽。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将多个装饰板材之间的露出部由2条减少至1条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厚度,从而提高装饰板材的审美性外观且减少所投入的材料的量来节减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利用以往的装置设置多个装饰板材的状态的电梯内部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多个图1的装饰板材结合的方式的剖视图。
图3为示出利用本发明的结合装置与装饰板材相结合的状态的电梯内部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iv-iv线剖视图。
图5为图3的v-v线剖视图。
图6为放大图5的圆形部分来示出结合关系的剖视图。
图7为图5的左侧边角部分的分离剖视图。
图8为示出副框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9为示出副框的另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为示出利用本发明的结合装置与装饰板材1相结合的状态的电梯内部的立体图,图4为图3的iv-iv线剖视图,图5为图3的v-v线剖视图,图6为放大图5的圆形部分来示出结合关系的剖视图。
虽在后述内容中进行详细说明,但根据本发明,如图3所示,装饰板材1之间的结合装置的露出部形成1条来使露出部的厚度最小化,因此,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因装饰板材所带来的审美感。
如图6所详细示出,本发明的装饰板材的结合装置大致由3部分,即,由母框架10、公框架20及副框30形成。
母框架10呈长方形板形态,包括:底面部位12,呈长方形板形态,通过螺钉等的紧固件或粘结剂附着固定于壁面;垂直壁14,在底面部位12以遍及底面部位的全长的方式朝向上侧延伸;以及第一支撑部16,从在垂直壁14的上端部以遍及垂直壁的全长的方式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在与底面部位之间形成第一槽15,并在上部面借助紧固件或粘结剂3固定装饰板材1。
公框架20为与母框架10相结合的要素。公框架呈长方形板形态,包括:结合部22,呈长方形板形态,与母框架10的槽15扣合,在一端部形成有与槽15的内侧端部匹配的形状的凸台21;垂直壁24,与结合部的另一端部相连接;以及第二支撑部26,在垂直壁24的一端部朝向垂直壁的两侧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在与结合部22之间形成第二槽25,在上部面借助紧固件或粘结剂固定有另一装饰板材。
副框30为使装饰板材1以两侧啮合的同时固定于公框架20的要素。副框30包括:卡定部32,呈长方形板形态,与公框架20的第二槽25相结合;垂直壁34,在卡定部32的一端部以直角延伸;以及支撑架36,以朝向垂直壁34一端部的两侧突出的方式沿着垂直壁的全长沿着水平方向形成,分别在两侧支撑装饰板材且朝向外部露出。
在将副框30的卡定部32插入于公框架20的第二槽25且将装饰板材1插入于一侧支撑架36的状态下沿着箭头a方向使公框架20与母框架10相结合,此时,若使相反侧装饰板材1与副框30的相反侧支撑架36相结合,则成为与图3的中间部分相同的结合状态。
图7为图5的左侧边角部分的分离剖视图。
上述部分为设置于电梯的边角壁面的部分,由边角用公框架40、母框架50及装饰罩60形成。
边角用公框架40为截面呈之字形的长板型要素。由于是z字形,在两侧的上下侧形成有结合用槽。
边角用母框架50与边角用公框架40,具体地,与边角用公框架40和壁面之间的槽相结合,边角用公框架40的突出部与边角用母框架50的槽啮合。边角用母框架50用于支撑装饰板材,截面呈倒u形。
装饰罩60与边角用母框架50相结合来覆盖装饰板材的边缘,截面呈“匚”字形。若使3要素沿着以箭头标记的方向相结合,则成为与图5的左侧部分相同的结合状态。另一方面,装饰罩60的形状还可呈倒l形。在此情况下,可进一步减少向外侧露出的部分的厚度。
图8为示出副框30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如图8所示,装饰板材1的边缘相比于公框架20的边缘更加突出,为了应对这种突出状况,在副框30的垂直壁34的一侧或两侧形成槽。而且,可使装饰板材所突出的边缘沿着箭头方向与上述槽插入结合。
图9为示出副框30的另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在副框30可去除上述支撑架36。在此情况下,具有向多个装饰板材之间露出的露出部的厚度进一步减少的效果,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