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多个印刷介质上并行地印刷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能够对于多个印刷介质以并行的方式同时地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印刷装置(喷墨记录装置),包括:供给印刷介质(纸张)的多个供给辊,对于从各个供给辊供给的印刷介质同时地进行印刷。该印刷装置可以在1根轴(shaft)上放置多个卷纸(供给辊),通过输送辊与夹持辊(夹送辊),将各个卷纸输送至印刷区域(打印区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26781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印刷装置(喷墨记录装置)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即使对多个卷纸用同一个输送系统(输送辊及夹持辊(夹送辊))同样地进行输送,各个卷纸的输送量(进给量)也可能会不同。即,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有时对多个印刷介质的输送精度产生差异。其结果,有时会导致在各个卷纸上印刷的图像质量产生差异,或者对于各个卷纸无法实现最优的画质。
相对于输送系统的驱动(输送),卷纸的进给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例如当所放置的多个卷纸的种类不同时,由于卷纸的正面规格或厚度存在差异、或者伴随卷纸消耗导致的卷纸直径的变化,从而导致在张力方面产生差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做出的,可以作为以下应用例或实施方式来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涉及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送出部,支撑将印刷介质缠成卷状的多个卷体,并送出多个所述印刷介质;输送部,向被送出的所述印刷介质赋予输送力,输送所述印刷介质;印刷部,在被输送的所述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以及张力赋予部,将与所述输送力相对的张力单独地赋予多个所述印刷介质。
本应用例的印刷装置包括:送出部,支撑将印刷介质缠成卷状的多个卷体,并送出多个印刷介质;输送部,向被送出的印刷介质赋予输送力,输送印刷介质;以及印刷部,在被输送的所述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也就是说,根据本应用例的印刷装置,能够对由卷体供给的多个印刷介质,并行地进行印刷。另外,印刷装置包括将赋予到印刷介质的输送力所对应的张力,单独地向多个印刷介质赋予的张力赋予部。因此,由于被输送的印刷介质,而导致赋予规定输送力后的输送量(进给量)产生差异的情况下,通过对各个印刷介质单独控制并赋予作用在输送力上的张力,可以校正输送量(进给量)的差异。其结果,由于可以进一步提高对于多个印刷介质的输送精度,从而能够抑制印刷的图像质量产生差异。
[应用例2]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部具有共同的输送辊,并排地输送多个所述印刷介质,所述印刷部具有共同的印刷头,在多个所述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
根据本应用例,输送部具有并行地输送多个印刷介质的共同的输送辊,印刷部具有在多个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的共同的印刷头。也就是说,可对卷体所供给的多个印刷介质并行地印刷的印刷装置能够以更简单的机构来构成。但是,通过共同的输送辊输送多个印刷介质的情况下,由于印刷介质的种类(材质或宽度等的不同),可能会导致滑动量不同的情况,其结果,可能会导致对于印刷介质相对于共同印刷头的输送精度产生差异。对此,根据本应用例,如上所述,印刷装置包括将赋予到印刷介质的输送力所对应的张力单独地向多个印刷介质赋予的张力赋予部,因此,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对各个印刷介质单独控制并赋予作用在输送力上的张力,从而能够校正输送量(进给量)的差异。即,即使在这种简单的构成中,由于能够抑制对于多个印刷介质的输送精度的降低,从而能够进行更高质量的印刷。
[应用例3]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赋予部将基于所述印刷介质的种类而设定的大小的所述张力,单独地赋予所对应的所述印刷介质。
根据本应用例,张力赋予部将基于印刷介质的种类而设定的大小的张力,单独地赋予所对应的印刷介质。因此,由于印刷介质的种类(材质或宽度等的不同),导致输送部输送的滑动量不同的情况下,可进行更适当的校正。
[应用例4]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介质识别部,对所述印刷介质的种类进行识别,所述张力赋予部将基于所识别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种类而设定的大小的所述张力,单独地赋予所对应的所述印刷介质。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包括识别印刷介质的种类的印刷介质识别部,每当变更印刷介质时,无需向印刷装置输入印刷介质的种类。另外,由于张力赋予部将基于所识别的印刷介质的种类而设定的大小的张力,单独地赋予所对应的印刷介质,因此,由于印刷介质的种类(材质或宽度等的不同)而导致输送部输送的滑动量不同的情况下,可进行更适当的校正。
[应用例5]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宽度检测部,对所述印刷介质的宽度进行检测,所述张力赋予部将基于所检测到的所述印刷介质的宽度而设定的大小的所述张力,单独地赋予所对应的所述印刷介质。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包括检测印刷介质的宽度的宽度检测部,因而每当变更印刷介质时,无需向印刷装置输入印刷介质的宽度信息。另外,由于张力赋予部将基于所检测的印刷介质的宽度而设定的大小的张力,单独地赋予所对应的印刷介质,因此,由于印刷介质的宽度导致输送部输送的滑动量不同的情况下,可进行更适当的校正。
[应用例6]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量检测部,对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量进行检测,所述张力赋予部将基于所检测到的所述输送量而设定的大小的所述张力,单独地赋予所对应的所述印刷介质。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包括检测印刷介质的输送量的输送量检测部,由此能够检测相对于想要输送的规定输送量的实际输送量(即输送中的滑动量(输送误差))。另外,由于张力赋予部将基于所检测的输送量而设定的大小的张力单独地赋予所对应的所述印刷介质,因此,因印刷介质而导致输送部输送的滑动量(输送误差)不同的情况下,可进行更适当的校正。
[应用例7]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部,输入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特性,所述张力赋予部将基于所输入的所述输送特性而设定的大小的所述张力,单独地赋予所对应的所述印刷介质。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包括输入印刷介质的输送特性的输入部,因此能够预先针对印刷介质的各个种类实施滑动量(输送误差)等输送特性的评价,并且使印刷装置识别该输送特性。由于张力赋予部将基于所输入的输送特性而设定的大小的张力单独地赋予所对应的印刷介质,因此,因印刷介质导致输送部输送的输送特性不同的情况下,可进行更适当的校正。
[应用例8]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赋予部具有旋转驱动部,在所述送出部中对所述卷体进行旋转驱动,所述张力赋予部通过控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驱动部的驱动力矩,对单独地赋予给多个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张力进行控制。
根据本应用例,张力赋予部具有旋转驱动部,在送出部中对卷体进行旋转驱动,张力赋予部通过控制驱动旋转驱动部的驱动力矩,控制对多个印刷介质单独地赋予的张力。即,张力赋予部一边通过旋转驱动部执行向印刷部送出印刷介质的送出部中的送出动作(或者增减送出负荷的动作),一边控制旋转驱动部的驱动力矩,由此控制对多个印刷介质单独地赋予的张力。
通过这种构成,由于张力赋予部能够构成为送出部的功能的一部分,换言之,由于能够使用送出部的功能构成张力赋予部,因此,在能够对多个印刷介质进行并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中,可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印刷,并且能够合理地构成装置。
[应用例9]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赋予部在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路径中,设置于所述输送部的上游侧。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张力赋予部在输送印刷介质的输送路径中设置于输送部的上游侧,因此,张力赋予部能够对印刷介质施加与输送部所赋予的输送力相反方向的张力。也就是,输送部输送多个印刷介质时的滑动量(输送误差)在多个印刷介质之间不同的情况下,通过以使输送部中的滑动量(输送误差)变为相同的方式对各个印刷介质单独地施加与输送力相反方向的张力,由此能够执行该校正。
[应用例10]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印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赋予部在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路径中设置于所述输送部的上游侧,并具有伴随着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所述张力赋予部通过控制赋予给所述从动辊的旋转负荷,对单独地赋予给多个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张力进行控制。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张力赋予部在输送印刷介质的输送路径中设置于输送部的上游侧,与上述同样地,在输送部输送的滑动量(输送误差)在多个印刷介质之间不同的情况下,张力赋予部通过在与输送部赋予的输送力相反的方向上对印刷介质赋予张力,从而能够进行该校正。
另外,张力赋予部具有伴随印刷介质的输送进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通过控制赋予到从动辊的旋转负荷,控制单独向多个印刷介质赋予的张力。例如设置与从动辊的旋转部件抵接的滑动部件,通过按压该滑动部件,由此能够容易地将赋予到从动辊的旋转负荷作为滑动阻力施加。因此,通过单独控制滑动部件的按压力、或按压面积等,由此能够容易地对多个印刷介质单独地赋予的张力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构成的侧剖视图。
图3是示出送出部的构成的后视图。
图4是示出卷绕部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5是示出从送出部送出的卷纸通过输送部进行输送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变形例1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构成的侧剖视图。
图7是示出变形例4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构成的侧剖视图。
图8是示出变形例5涉及的印刷装置所包括的张力赋予部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变形例6涉及的送出部的构成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印刷装置;20…壳体;30…壳体支撑部;31…第一脚部;32…第二脚部;33…连结轴;34…延伸部;40…送出部;40a…送出部;41…导轴;42…保持部;43…载置部;44…第一保持部;45…第二保持部;46…中间保持部;50…介质支撑部;51…第一介质支撑部;52…第二介质支撑部;53…第三介质支撑部;60…输送部;61…驱动辊;62…从动辊;70…印刷部;71…印刷头;72…滑架;73…引导轴;80…卷绕部;81…导轴;82…保持部;83…载置部;84…第一保持部;85…第二保持部;86…中间保持部;87…导杆;90…操作部;100…控制部;200…印刷介质识别部;201…摄像装置;202…图像处理部;300…宽度检测部;301…光接收发射部;302…检测处理部;400…输送量检测部;401…摄像装置;402…图像处理部;440…张力赋予部;441…第一旋转体;442…第一电机;451…第二旋转体;452…第二电机;461…第一中间旋转体;462…第二中间旋转体;500…张力赋予部;501、502…从动辊;503…制动部;504…滑动部件;505…按压部;841…第一旋转体;842…第一电机;851…第二旋转体;852…第二电机;861…第一中间旋转体;862…第二中间旋转体;900…主轴;910…轴承板;911…轴承;920…旋转体;93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使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发明。此外,在以下的各附图中,为了使说明便于理解,有时会以与实际不同的比例进行描述。另外,在附图所标注的坐标中,z轴方向为上下方向,+z方向为上方向,y轴方向为前后方向,+y方向为前侧方向,x轴方向为左右方向或宽度方向,+x方向为左方向,x-y平面为水平面。另外,也将x轴方向上的-x侧的一端称作“第一端”,+x侧端的另一端称作“第二端”。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印刷装置10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该侧剖视图。
印刷装置10是在作为“印刷介质”的以卷成卷状的状态(卷体)供给的长条状卷纸m上印刷所期望图像的喷墨打印机。
印刷装置10包括:形成为箱状的壳体20;以及支撑壳体20的壳体支撑部30。另外,如图2所示,印刷装置10包括:送出部40,沿卷纸m的输送方向a,将卷缠在卷体ra上的卷纸m送出;介质支撑部50,支撑卷纸m;输送部60,对卷纸m赋予输送力进行输送;印刷部70,在卷纸m上进行印刷;以及卷绕部80,将卷纸m卷绕在卷体rb上。进而,印刷装置10包括:由用户(印刷装置10的操作者)进行操作的操作部90;以及对印刷装置10进行统一控制的控制部100。
如图1及图2所示,壳体支撑部30包括:以y轴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第一脚部31;从第一脚部31朝上方延伸设置的第二脚部32;在x轴方向上连结第二脚部32的连结轴33;以及从第二脚部32朝后方延伸设置的延伸部34。第一脚部31及第二脚部32在x轴方向上成对设置。另外,在第二脚部32中,与第一脚部31连结的下端部相反的一侧的上端部连结于壳体20。
图3是示出从印刷装置10的背面(-y侧)观察送出部40的送出部40的构成的后视图。
如图2及图3所示,送出部40在壳体20的后方下侧,支撑于壳体支撑部30的延伸部34,在输送卷纸m的输送路径中,设置于输送部60的上游侧的位置。送出部40包括:以x轴方向为长边方向架设于延伸部34的2个导轴41;保持部42,可旋转地对将卷纸m缠成圆筒状的多个(图3所示的例子中为两个)卷体ra进行保持;以及装卸卷体ra时临时放置该卷体ra的载置部43。
如图3所示,保持部42具有:设置于x轴方向上的第一端的第一保持部44;设置于x轴方向上的第二端的第二保持部45;以及在x轴方向上可装卸地设置于第一保持部44及第二保持部45之间的中间保持部46。第一保持部44、第二保持部45及中间保持部46相对于导轴41滑动并可移动地被支撑。
第一保持部44具有:第一旋转体441,通过卡合到卷体ra的第一端,从而能够与该卷体ra一体旋转;第一电机442,对第一旋转体441进行旋转驱动;以及固定螺钉(未图示),容许或限制第一保持部44相对于导轴41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另外,第二保持部45具有:第二旋转体451,通过卡合到卷体ra的第二端,从而能够与该卷体ra一体旋转;第二电机452,对第二旋转体451进行旋转驱动;以及固定螺钉(未图示),容许或限制第二保持部45相对于导轴41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机442及第二电机452相当于在送出部40中对卷体ra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部”的一例。另外,第一电机442及第二电机452也可以借助减速机对第一旋转体441及第二旋转体451进行驱动。
中间保持部46包括:第一中间旋转体461,通过与第一端和第一旋转体441卡合的卷体ra的第二端卡合,从而能够与该卷体ra一体旋转;第二中间旋转体462,通过与第二端和第二旋转体451卡合的卷体ra的第一端卡合,从而能够与该卷体ra一体旋转。另外,中间保持部46包括固定螺钉(未图示),容许或限制中间保持部46相对于导轴41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
中间保持部46的第一中间旋转体461及第二中间旋转体462与第一保持部44及第二保持部45的第一旋转体441及第二旋转体451不同,不是驱动旋转而仅是从动旋转。另外,第一中间旋转体461及第二中间旋转体462设为能够以不同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
此外,第一旋转体441、第二旋转体451以及第一中间旋转体461和第二中间旋转体462以插入卷体ra的芯管(例如纸管)端部中的状态嵌合(卡合),从而与该卷体ra一体旋转。因此,第一旋转体441、第二旋转体451以及第一中间旋转体461和第二中间旋转体462以从基端朝向前端变尖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锥台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中间保持部46相对于送出部40可装卸,因而在送出部40没有设置中间保持部46的情况下,第一保持部44的第一旋转体441及第二保持部45的第二旋转体451与卷体ra的两端卡合。而且,这种情况下,送出部40通过使卷体ra旋转,由此将一个卷体ra上所卷缠的一个卷纸m送出。
另一方面,在送出部40设置中间保持部46的情况下,第一保持部44的第一旋转体441及中间保持部46的第一中间旋转体461与一个卷体ra的两端卡合,并且第二保持部45的第二旋转体451及中间保持部46的第二中间旋转体462与另一个卷体ra的两端卡合。而且,这种情况下,送出部40通过使一个卷体ra及另一个卷体ra旋转,由此将一个卷体ra及另一个卷体ra上所卷缠的两个卷纸m送出。
此外,在之后的说明中,上述一个卷体ra也称作“卷体ra1”,上述另一个卷体ra也称作“卷体ra2”。另外,从卷体ra1送出的卷纸m也称作“卷纸m1”,从卷体ra2送出的卷纸m也称作“卷纸m2”。
如图2所示,介质支撑部50具有:第一介质支撑部51,以从壳体20的后方下侧朝向壳体20的内部的方式而形成;第二介质支撑部52,在壳体20的内部中以朝向前方的方式而形成;以及第三介质支撑部53,以从壳体20朝向该壳体20的前方下侧的方式而形成。这样,介质支撑部50形成为将从送出部40送出的卷纸m朝向卷绕部80引导的输送路径,并且支撑该卷纸m。
此外,根据印刷装置10的印刷方法,在印刷前后需要加热卷纸m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介质支撑部50的内部内置用于加热卷纸m的加热器。
如图2所示,输送部60包括:与卷纸m的背面接触并旋转的驱动辊61;以及与卷纸m的正面接触并旋转的从动辊62。而且,输送部60在用驱动辊61及从动辊62夹持卷纸m的状态下,通过使驱动辊61驱动,对卷纸m赋予输送力,将从送出部40送出的卷纸m朝着输送方向a输送。此外,在之后的说明中,输送部60将卷纸m沿着输送方向a输送规定量的动作也称作“输送动作”。另外,当执行输送动作时,利用送出部40的卷纸m的送出、以及利用卷绕部80的卷纸m的卷绕大致同时执行。
如图2所示,印刷部70包括:喷出油墨的印刷头71;保持(搭载)印刷头71的滑架72;以及支撑滑架72的以x轴方向为长边方向的引导轴73。接着,印刷部70使滑架72朝着引导轴73的长边方向、即x轴方向移动,并且执行从印刷头71朝着卷纸m喷出油墨的“喷出动作”,由此执行1次扫描(1pass量)的印刷。
图4是示出从印刷装置10的前表面(+y侧)观察卷绕部80的卷绕部80的构成的主视图。
如图2及图4所示,卷绕部80在壳体支撑部30的第二脚部32的前方支撑于第一脚部31。卷绕部80包括:以x轴方向为长边方向架设于第一脚部31的2个导轴81;保持部82,可旋转地对将卷纸m缠成圆筒状的卷体rb进行保持;以及装卸卷体rb时临时放置该卷体rb的载置部83。
保持部82具有:设置于x轴方向上的第一端的第一保持部84;设置于x轴方向上的第二端的第二保持部85;以及在x轴方向上可装卸地设置于第一保持部84及第二保持部85之间的中间保持部86。第一保持部84、第二保持部85及中间保持部86相对于导轴81滑动并可移动地被支撑。
第一保持部84具有:第一旋转体841,通过卡合到卷体rb的第一端,从而能够与该卷体rb一体旋转;第一电机842,对第一旋转体841进行旋转驱动;以及固定螺钉(未图示),容许或限制第一保持部84相对于导轴81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另外,第二保持部85具有:第二旋转体851,通过卡合到卷体rb的第二端,从而能够与该卷体rb一体旋转;第二电机852,对第二旋转体851进行旋转驱动;以及固定螺钉(未图示),容许或限制第二保持部85相对于导轴81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
中间保持部86包括:第一中间旋转体861,通过与第一端和第一旋转体841卡合的卷体rb的第二端卡合,从而能够与该卷体rb一体旋转;以第二中间旋转体862,通过与第二端和第二旋转体851卡合的卷体rb的第一端卡合,从而与该卷体rb一体旋转。另外,中间保持部86包括固定螺钉(未图示),容许或限制中间保持部86相对于导轴81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
中间保持部86的第一中间旋转体861及第二中间旋转体862与第一保持部84及第二保持部85的第一旋转体841及第二旋转体851不同,不是驱动旋转而仅是从动旋转。另外,第一中间旋转体861及第二中间旋转体862设为能够以不同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
此外,第一旋转体841、第二旋转体851以及第一中间旋转体861和第二中间旋转体862以插入卷体rb的芯管(例如纸管)端部中的状态嵌合(卡合),从而与该卷体rb一体旋转。因此,第一旋转体841、第二旋转体851以及第一中间旋转体861及第二中间旋转体862以从基端朝向前端变尖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锥台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中间保持部86相对于卷绕部80可装卸,因而在卷绕部80没有设置中间保持部86的情况下,第一保持部84的第一旋转体841及第二保持部85的第二旋转体851与卷体rb的两端卡合。而且,这种情况下,卷绕部80通过使卷体rb旋转,在卷体rb上卷绕卷纸m。
另一方面,在卷绕部80设置中间保持部86的情况下,第一保持部84的第一旋转体841及中间保持部86的第一中间旋转体861与一个卷体rb的两端卡合,并且第二保持部85的第二旋转体851及中间保持部86的第二中间旋转体862与另一个卷体rb的两端卡合。而且,这种情况下,卷绕部80通过使一个卷体rb及另一个卷体rb旋转,由此在一个卷体rb及另一个卷体rb上卷绕卷纸m。
此外,在之后的说明中,上述一个卷体rb也称作“卷体rb1”,上述另一个卷体rb也称作“卷体rb2”。即,在卷体rb1上卷绕卷纸m1,在卷体rb2卷绕卷纸m2。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卷绕部80包括导杆87,当在卷体rb上卷绕卷纸m时,在输送路径中对该卷纸m进行引导。导杆87以支沿着卷纸m的整个宽度方向被支撑的方式,沿x轴方向延伸。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操作部90设置于印刷装置10的上表面。在执行印刷装置10的各种设定、或者指示印刷装置10执行印刷的情况下,由用户对操作部90进行操作。因此,操作部90优选为例如具有多个按钮或液晶显示器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90是“输入部”的一例。
控制部100是具有cpu、存储介质(rom及ram等存储器)等的所谓微型计算机。控制部100例如根据加载到印刷装置10的印刷任务,通过控制各构成的驱动,交替进行输送动作与喷出动作,在卷纸m进行印刷。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两个卷纸m1、m2进行并行印刷时的输送动作中,输送部60对两个卷纸m1、m2执行同样的动作。另外,在对两个卷纸m1、m2进行并行印刷时的喷出动作中,滑架72以沿着两个卷纸m1、m2的整个宽度方向(x轴方向)横切的方式移动,从滑架72上所搭载的印刷头71,对于两个卷纸m1、m2喷出油墨。
即,输送部60具有并排输送多个卷纸m(卷纸m1、m2)的共同的输送辊(驱动辊61及从动辊62),印刷部70具有在多个卷纸m上进行印刷的共同的印刷头71。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从送出部40送出的两个卷纸m1、m2通过输送部60沿着输送方向a进行输送的情形的示意图。
对两个卷纸m1、m2进行并行印刷的情况下,输送部60、也就是驱动辊61及从动辊62对两个卷纸m1、m2执行同样的动作。但是,由于两个卷纸m1、m2的规格或卷体ra1、ra2的余量,有时输送量(进给量)也会产生差异。具体而言,卷纸m1、m2的宽度不同的情况,正面规格(摩擦系数)或厚度不同的情况,卷纸m1、m2是同一种类而作为卷体ra1、ra2的余量(惯性力矩)有差异等情况下,卷纸m1、m2各自与驱动辊61之间产生的少些滑动量产生差异,结果导致输送部60进行输送的滑动量(输送误差)不同。其结果,可能会导致对于各个卷纸m印刷的图像质量产生差异,或者对于各个卷纸m无法实现最优画质。
对此,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包括张力赋予部440,将输送部60赋予卷纸m的输送力所对应的张力,单独地赋予多个卷纸m(卷纸m1、m2)。通过张力赋予部440赋予的张力,校正上述输送误差。
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张力赋予部440构成为包括,作为在送出部40中对卷体ra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部”的第一电机442、第二电机452。另外,旋转驱动部的控制由控制它们的控制部100(参照图2)执行。
第一电机442及第二电机452分别对在送出部40中可旋转地保持卷体ra1、ra2的第一保持部44及第二保持部45进行旋转驱动,执行从卷体ra1、ra2送出卷纸m1、m2的动作,或者执行增减送出时的送出负荷的动作。增加送出时的送出负荷的动作是相对于输送力增加卷纸m1、m2的张力的动作,减少送出负荷的动作是相对于输送力减少张力的动作。
控制部100通过控制供给到第一电机442及第二电机452的电流,由此控制驱动力矩,并控制送出负荷的增减。控制部100通过对第一电机442及第二电机452独立地进行该电流控制,从而控制成对由输送部60牵引的卷纸m1、m2分别赋予规定张力。
对卷纸m1、m2分别独立地赋予的规定张力(图5所示的fb1、fb2)是指,以使输送部60中的卷纸m1、m2各自的滑动量作为规定量变为相同或相等的方式预先设定大小的张力(反张力)。
印刷装置10在控制部100所具有的存储器中,将预先设定的规定张力作为条件表存储,印刷时,控制部100参照该条件表,由此执行赋予适当张力的控制。
条件表根据由印刷装置10假设为印刷目标的卷纸m的各个种类,预先进行充分评价创建而成。具体而言,在赋予一定张力(反张力)的同时进行相同的输送动作,并且针对每个卷纸m测定相对于设定输送量的实际输送长度。例如,对卷纸m施加在输送路径中不担心产生褶皱的程度的一定(卷纸m间为相同)反张力,同时印刷具有刻度的图像(例如间隔1mm刻度的图像),实际测定所印刷的刻度(例如500mm的刻度),并根据该差异计算滑动量。接着,针对每个卷纸m,评价并求出使得所有目标卷纸m的滑动量与具有最大滑动量的卷纸m变为相同或相等的大小的张力(反张力)。条件表是根据卷纸m的各个种类而求出的该张力(反张力)值的表格。
此外,卷纸m的种类是指,例如根据卷纸m的产品型号或材质以及厚度或宽度等尺寸规格进行分类的种类。
另外,相同卷纸m但由于作为卷体ra1、ra2的余量导致滑动量产生差异的情况下,同样地,在预先评价的基础上,事先求出卷体ra1、ra2的余量所对应的校正值(或者基于校正值的张力(反张力)值)作为条件表。
印刷装置10的用户(操作者)在执行印刷时,从作为“输入部”的操作部90(参照图1、2)指定卷纸m的种类,控制部100从条件表中获取与所输入的卷纸m的种类相对应的张力,执行赋予对应张力的控制。即,张力赋予部440向对应的卷纸m单独地赋予基于卷纸m的种类而设定的大小的张力。
需要进行与卷体ra1、ra2的余量相对应的校正时,由于控制部100根据已执行的印刷量,可以掌握卷体ra1、ra2的余量,从而能够向对应的卷纸m单独地赋予进行了适当校正的张力。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可获得以下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包括:送出部40,对将卷纸m缠成卷状的多个卷体ra进行支撑,送出多个卷纸m;输送部60,对被送出的卷纸m赋予输送力,输送卷纸m;以及印刷部70,在输送的卷纸m上进行印刷。也就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能够对由卷体ra供给的多个卷纸m,进行并行印刷。
另外,印刷装置10中,作为将赋予到卷纸m的输送力所对应的张力,单独向多个卷纸m赋予的张力赋予部440,包括旋转驱动部(第一电机442、第二电机452)。因此,由于输送的卷纸m,而导致赋予规定输送力后的输送量(进给量)产生差异的情况下,通过对各个卷纸m单独控制并赋予作用在输送力上的张力,可以校正输送量(进给量)的差异。其结果,由于可以进一步提高对于多个卷纸m的输送精度,从而能够抑制印刷的图像质量产生差异。
另外,输送部60具有并行输送多个卷纸m的共同的输送辊(驱动辊61及从动辊62),印刷部70具有在多个卷纸m上进行印刷的共同的印刷头71。也就是说,可对卷体ra所供给的多个卷纸m并行印刷的印刷装置10能够以更简单的机构来构成。在这种简单的构成中,如上所述,印刷装置10包括将赋予到卷纸m的输送力所对应的张力单独向多个卷纸m赋予的张力赋予部440,因此能够抑制对于多个卷纸m的输送精度的降低,从而能够进行更高质量的印刷。
另外,张力赋予部440向对应的卷纸m赋予基于卷纸m的种类而设定的大小的张力。因此,由于卷纸m的种类(材质或宽度等的不同),导致输送部60输送的滑动量不同的情况下,可进行更适当的校正。
另外,张力赋予部440具有旋转驱动部(第一电机442、第二电机452),在送出部40中对卷体ra进行旋转驱动,张力赋予部440通过控制驱动旋转驱动部的驱动力矩,控制对多个卷纸m单独地赋予的张力。即,张力赋予部440一边通过旋转驱动部执行向印刷部70送出卷纸m的送出部40的送出动作(或者增减送出负荷的动作),一边控制旋转驱动部的驱动力矩,由此控制对多个卷纸m单独地赋予的张力。
通过这种构成,由于张力赋予部440能够构成为送出部40的功能的一部分,换言之,由于能够使用送出部40的功能构成张力赋予部440,因此,在能够对多个卷纸m进行并行印刷的印刷装置10中,可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印刷,并且能够合理地构成装置。
另外,由于张力赋予部440(第一电机442、第二电机452)在输送卷纸m的输送路径中设置于输送部60的上游侧,因此,张力赋予部440能够对卷纸m施加与输送部60所赋予的输送力相反方向的张力。也就是,输送部60输送多个卷纸m时的滑动量(输送误差)在多个卷纸m之间不同的情况下,通过以使输送部60中的滑动量(输送误差)变为相同的方式对各个卷纸m单独地施加与输送力相反方向的张力,由此能够执行该校正。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更和改进等。以下说明变形例。此处,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位,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变形例1)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执行印刷时,印刷装置10的用户(操作者)从输入部(操作部90)指定卷纸m的种类,控制部100从条件表中获取与所输入卷纸m的种类相对应的张力,执行赋予对应张力的控制,但是印刷装置10也可以不限于上述构成或方法。例如,印刷装置10也可以构成为:包括识别卷纸m的种类的单元,张力赋予部440将基于所识别的卷纸m的种类而设定的大小的张力,单独地赋予相对应的卷纸m。
图6是示出变形例1涉及的印刷装置10的构成的侧剖视图。
本变形例的印刷装置10在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10的基础上,进而包括印刷介质识别部200。印刷介质识别部200由拍摄所输送卷纸m的正面状态的摄像装置201、以及能够识别摄像装置201所拍摄的图像并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202等构成。
摄像装置201设置于滑架72的背面(-y侧侧面),能够拍摄在输送路径中朝着由第二介质支撑部52支撑的位置输送而来的卷纸m的正面状态。摄像装置201通过在滑架72的整个x轴方向上的移动,当放置有多个卷纸m的情况下,一边识别该宽度方向的端部,一边识别所放置的各个卷纸m的宽度,另外,拍摄各个卷纸m的正面,将拍摄的图像发送到控制部100。
图像处理部202作为控制部100的功能部(软件)包括于控制部100中,可以识别所接收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判断卷纸m的类型(构成材质的种类)。卷纸m的类型的判断(识别)例如可以通过与预先登记的多个卷纸m的正面图像的比对(凹凸程度的比对)等来进行。
另外,控制部100中,作为控制张力赋予部440的条件表,具有对根据卷纸m的类型及宽度分类的卷纸m的各个种类赋予的适当张力(反张力)值。
印刷时,控制部100对滑架72及摄像装置201进行驱动控制,了解(识别)被放置的卷纸m的类型及宽度。
控制部100从条件表中获取所识别的卷纸m的种类相对应的张力,执行赋予对应张力的控制。
即,本变形例的印刷装置包括识别卷纸m的种类的印刷介质识别部200,张力赋予部440将基于所识别的卷纸m的种类而设定的大小的张力,单独地赋予相对应的卷纸m。
根据本变形例涉及的印刷装置,由于作为识别卷纸m的种类的印刷介质识别部200,包括拍摄所输送卷纸m的正面状态的摄像装置201、以及能够识别摄像装置201所拍摄的图像并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202,因而每当变更卷纸m时,无需向印刷装置10输入卷纸m的种类(包括基于宽度的分类)。另外,由于张力赋予部440将基于所识别的卷纸m的种类而设定的大小的张力,单独地赋予相对应的卷纸m,因此,由于卷纸m的种类(材质或宽度等的不同),导致输送部60输送的滑动量不同的情况下,可进行更适当的校正。
(变形例2)
变形例2涉及的印刷装置10的特征在于,在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10的基础上,包括用于检测所放置卷纸m的宽度的宽度检测部300。
本变形例的印刷装置10适用于所使用的卷纸m的种类(类型)数有限,对不同宽度的卷纸m的变更以外再无变更的情况、或者卷纸m的类型变更的频率少的情况。
宽度检测部300包括:光接收发射部301,对输送路径上所输送的卷纸m照射光,并捕捉所照射光的反射光;以及检测处理部302,对接收的结果(光接收信号)进行处理。
光接收发射部301安装在与变形例1中说明的摄像装置201所安装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滑架72的背面(-y侧侧面)(参照图6)),将光接收信号发送到控制部100。
检测处理部302作为控制部100的功能部(软件)包括于控制部100,能够通过分析伴随滑架72的移动而来自光接收发射部301的光接收信号,检测卷纸m的宽度。
也就是说,宽度检测部300通过在朝着输送路径输送而来的卷纸m的整个宽度方向进行扫描,能够识别所放置的卷纸m的宽度。
控制部100中,作为控制张力赋予部440的条件表(印刷目标的卷纸m所对应的条件表),具有对卷纸m的每个宽度赋予的适当张力(反张力)值。
控制部100从条件表中获取所检测的卷纸m的宽度相对应的张力,执行赋予对应张力的控制。即,本变形例的印刷装置包括检测卷纸m的宽度的宽度检测部300,张力赋予部440将基于所检测的卷纸m的宽度而设定的大小的张力,单独地赋予相对应的卷纸m。
根据本变形例涉及的印刷装置,由于包括检测卷纸m的宽度的宽度检测部300,因而每当变更卷纸m时,无需向印刷装置10输入卷纸m的宽度信息。另外,由于张力赋予部440将基于所检测的卷纸m的宽度而设定的大小的张力,单独地赋予卷纸m,例如,当印刷装置10的目标卷纸m的种类受限,在多个不同宽度的卷纸m上进行并行印刷时,由于卷纸m的宽度导致输送部60输送的滑动量不同的情况下,可进行更适当的校正。
(变形例3)
在实施方式1中,为了对卷纸m的各个种类赋予用于校正输送误差的适当张力(反张力),说明了通过预先进行评价,事先创建卷纸m的种类与赋予张力值相对应的条件表。另外,印刷时,说明了印刷装置10的用户(操作者)从输入部(操作部90)指定卷纸m的种类,由此通过条件表设定对应的适当张力。但是,假设存在想要印刷的卷纸m的种类不明,或者预先准备的条件表中,没有该卷纸m的情况。
对此,在本变形例中,构成为:通过评价想要印刷的卷纸m的输送特性,并输入该评价结果,由此能够设定用于校正输送误差的适当张力。
即,本变形例的印刷装置包括作为输入卷纸m的输送特性的“输入部”的操作部90,张力赋予部440将基于所输入的输送特性而设定的大小的张力,单独地赋予相对应的卷纸m。
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本变形例的印刷装置10具有如下函数:通过对各种卷纸m进行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评价相同的评价(针对各个卷纸m测定所测定的相对于设定输送量的实际输送长度),结果是能够根据控制部100计算滑动量与用于校正因该滑动量而产生的输送误差的张力的关系。也就是,在充分评价的基础上,作为函数实现求出滑动量与用于校正因该滑动量而产生的输送误差的张力的关系。函数预先存储在控制部100所具有的存储器中。
另外,印刷装置10具有实用软件,能够进行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评价相同的评价。具体而言,例如是对卷纸m施加一定的反张力并且印刷具有刻度的图像(例如间隔1mm刻度的图像)的实用软件。用户(操作者)能够实际测定所印刷的刻度(例如500mm),并根据该差异计算滑动量。
用户(操作者)操作操作部90并启动该实用软件,从操作部90中输入作为评价结果的“输送特性”(也就是滑动量)。
控制部100根据上述函数,能够导出对应的适当张力。
根据本变形例,由于包括作为输入卷纸m的输送特性的“输入部”的操作部90,因此能够预先针对卷纸m的各个种类实施滑动量(输送误差)等输送特性的评价,并且使印刷装置10识别该输送特性(滑动量)。由于张力赋予部440将基于所输入的输送特性而设定的大小的张力单独地赋予相对应的卷纸m,因此,因卷纸m导致输输送部60输送的输送特性不同的情况下,可进行更适当的校正。
(变形例4)
图7是示出变形例4涉及的印刷装置10的构成的侧剖视图。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在为创建条件表而预先进行的评价中,测定相对于设定输送量的实际输送长度并求出滑动量。另外,说明了通过实际测定印刷刻度进行测定的例子。对此,变形例4涉及的印刷装置10的特征在于,在实施方式1的印刷装置10的基础上,包括检测卷纸m的输送量的输送量检测部400。另外,张力赋予部440将基于所检测的输送量而设定的大小的张力,单独地赋予相对应的卷纸m。
输送量检测部400由拍摄所输送卷纸m的正面状态的摄像装置401、以及能够识别摄像装置401所拍摄的图像并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402等构成。
摄像装置401设置于滑架72的正面(+y侧侧面),能够拍摄在输送路径中通过输送部60输送而来的卷纸m的正面状态。摄像装置401通过在滑架72的整个x轴方向上的移动,当放置有多个卷纸m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该宽度方向的任意位置的摄像。另外,拍摄各个卷纸m的正面,将拍摄的图像发送到控制部100。
图像处理部402作为控制部100的功能部(软件)包括于控制部100,可以识别所接收的图像,并检测卷纸m的移动量(也就是基于输送部60的输送量)。卷纸m的移动量的检测例如可以通过同一视野内移动前后的卷纸m的图像(正面的凹凸图像或者由印刷部70印刷的图案)的比较等来进行。
即,通过包括输送量检测部400,印刷装置10能够测定相对于设定输送量的实际输送长度,并且能够针对各个卷纸m获取输送部60所输送的滑动量(输送误差)信息。
在本变形例的印刷装置10中,执行印刷时,预先掌握各个卷纸m的滑动量(输送误差),张力赋予部440将用于校正所检测的滑动量(输送误差)的大小的张力,单独地赋予相对应的卷纸m。
根据本变形例,由于包括检测卷纸m的输送量的输送量检测部400,由此能够检测相对于想要输送的规定输送量的实际输送量(即能够检测输送中的滑动量(输送误差))。另外,由于张力赋予部440将基于所检测的输送量而设定的大小的张力单独地赋予相对应的卷纸m,因此,因卷纸m导致输输送部60输送的滑动量(输送误差)不同的情况下,可进行更适当的校正。
此外,印刷装置10也可以是以下方法:一边执行印刷,一边实时检测滑动量,将滑动量所对应的张力单独地赋予相对应的卷纸m。根据该方法,即使是相同卷纸m,滑动量存在变动的情况下,可进行更适当的校正。
另外,摄像装置401不一定构成为设置于滑架72。也可以构成为:在能够分别拍摄所输送的多个卷纸m的正面状态的位置,设置多个(所放置的卷纸m的数量)摄像装置401。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二介质支撑部52设置多个摄像装置401。这种情况下,构成为:将摄像装置401设置于第二介质支撑部52的背面侧(下方),借助第二介质支撑部52上形成的摄像窗,能够分别拍摄所输送的多个卷纸m的背面状态。摄像装置401通过摄像窗,拍摄背面的凹凸图像或者预先形成的图案等,图像处理部402识别所接收的图像,检测各个卷纸m的移动量。
(变形例5)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张力赋予部440构成为包括,作为在送出部40中对卷体ra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部”的第一电机442、第二电机452,但是也不限定于该构成。例如,张力赋予部也可以是对在输送卷纸m的输送路径中设置于输送部60的上游侧的从动辊赋予旋转负荷的单元。
图8是示出变形例5涉及的印刷装置10所包括的张力赋予部500的构成的示意图。
张力赋予部500由从动辊对(从动辊501、502)、以及对从动辊对的一个从动辊501赋予旋转负荷的制动部503等构成,在输送卷纸m的输送路径中设置于输送部60的上游侧。
从动辊对(从动辊501、502)夹持通过输送部60输送的卷纸m,伴随卷纸m的移动进行从动旋转。
制动部503由与从动辊501的旋转部(旋转部件)抵接的滑动部件504、以及将滑动部件504相对于从动辊501的旋转部按压的按压部505等构成。
按压部505由控制部100控制,通过将滑动部件504相对于从动辊501的旋转部按压,能够对从动辊501的旋转赋予旋转负荷。对从动辊501赋予旋转负荷后,从动辊对(从动辊501、502)作为限制卷纸m的移动的制动器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从动辊对(从动辊501、502)的制动动作作为对输送部60赋予的输送力赋予张力的动作发挥作用。
控制部100通过控制按压部505的按压力,能够控制输送力所对应的张力大小。
根据本变形例,由于张力赋予部500在输送卷纸m的输送路径中设置于输送部60的上游侧,因此,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地,在输送部60输送的滑动量(输送误差)在多个卷纸m之间不同的情况下,张力赋予部500通过在与由输送部60赋予的输送力相反的方向上对卷纸m赋予张力,从而能够进行该校正。
另外,张力赋予部500具有伴随卷纸m的输送进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对(从动辊501、502),通过控制赋予到从动辊501的旋转负荷,控制单独向多个卷纸m赋予的张力。赋予到从动辊501的旋转负荷可以通过按压与从动辊501的旋转部抵接的滑动部件504,而容易地施加为滑动阻力。因此,通过单独控制滑动部件504的按压力,由此能够容易地对多个卷纸m单独地赋予的张力进行控制。
(变形例6)
图9是示出从印刷装置10的背面(-y侧)观察变形例6涉及的送出部40a的送出部40a的构成的后视图。图9示出了送出部40a的-x侧的一部分。
在实施方式1中,在送出部40的说明中,如图3所示,说明了使用在可旋转保持卷体ra的保持部42,以插入卷体ra的芯管端部的状态卡合,从而与卷体ra一体旋转的旋转体(第一旋转体441、第二旋转体451、中间旋转体461,462)的例子。
但是,卷体ra的宽度大、或者卷纸m的卷绕量多的情况下,由于卷体ra的重量变大,仅仅由卷体ra的两端支撑的构成中,存在卷体ra因自重而扭曲(挠曲)的问题。
对此,在变形例6涉及的送出部40a中,如图9所示,构成为卷体ra的中央部分也进行支撑。
在送出部40a中,构成为:使用轴承板910及旋转体920,贯穿轴承板910及旋转体920的中心,使游插于卷体ra的芯管的主轴900支撑在保持部42。
轴承板910是在卷体ra的芯管内部可旋转地支撑卷体ra的圆盘,具有:在其中心部使主轴900内接的轴承(未图示);以及在外周与卷体ra的芯管内接的轴承911。
另外,旋转体920是与卷体ra的芯管两端嵌合的旋转体,具有在其中心部使主轴900内接的轴承(未图示)。
在与放置在x轴方向上的-x侧的卷体ra1的芯管的第一端(-x侧的一端)相卡合的旋转体920,连接着对旋转体920进行旋转驱动的电机930。
在与放置在x轴方向上的+x侧的卷体ra2的芯管的第二端(+x侧的端)相卡合的旋转体920,连接着对旋转体920进行旋转驱动的电机930(未图示)。
在上述构成中,可以通过控制部100对电机930进行旋转驱动控制,从而对卷体ra1、ra2赋予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张力。
(变形例7)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均说明了张力赋予部在输送卷纸m的输送路径中设置于输送部60的上游侧的例子,但是张力赋予部也可以在输送路径中设置于输送部60的下游侧。
本变形例的印刷装置10将张力赋予部设置于卷绕部80。
具体而言,张力赋予部由在卷绕部80中对第一旋转体841进行旋转驱动的第一电机842、以及对第二旋转体851进行旋转驱动的第二电机852构成,构成为通过控制部100,对卷纸m1、m2单独地赋予前张力(拉伸张力)。
根据通过进行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评价相同的评价(针对各个卷纸m测定相对于设定输送量的实际输送长度的评价),结果获得的每个卷纸m的滑动量(输送误差),前张力的大小被控制为使滑动量变少、或卷纸m间的滑动量变为相同的程度。
这样,即使构成为将张力赋予部在输送路径中设置于输送部60的下游侧,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任一个中,优选为,基于赋予张力使得滑动量相同或大致相同并执行校正的状态,生成执行印刷的印刷数据以便执行期望印刷(即在输送方向上变为期望尺寸的图像),执行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