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3525发布日期:2018-11-16 23:39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充电桩,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充电桩是电动汽车的电站,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每个充电桩都装有充电插头,充电桩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车充电。电动汽车充电桩采用的是交、直流供电方式,需要特制的充电卡刷卡使用,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充电桩造价比较高昂,一般一个充电桩的售价为几万甚至十几万,主要安装在停车场。

现有的电动车充电桩经常充电线缠绕一起并随地放置着,经常会被踩到并会绊倒人,因此亟需研发一种使用便捷且安全的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电动车充电桩经常充电线缠绕一起并随地放置着,经常会被踩到并会绊倒人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便捷且安全的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包括有盖板、第一连接杆、转杆、手提机构、固定机构、调节机构、绕线机构、蓄电机构、第一滑轨、第一安装板、第一滑块、第二安装板、第二滑块、充电头、充电线、第二滑轨、蓄电池和地面;地面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滑轨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凹槽内侧壁,第二滑轨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凹槽远离第一滑轨的内侧壁,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第二安装板固接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的端部;固定机构固接于第二凹槽内侧壁,且与第二安装板铰接;第一安装板沿竖直方向固接于固定机构顶部,手提机构固接于第一安装板顶部,第二凹槽内侧壁上方开设有第一凹槽,转杆铰接于第二凹槽;第一连接杆一端固接于转杆,另一端固接于盖板;绕线机构固接于第一安装板前部;调节机构固接于第一安装板前部,且位于绕线机构上方;蓄电机构固接于调节机构输出端;蓄电池固接于第一安装板前部,且位于绕线机构、调节机构之间;蓄电机构与蓄电池电连接;充电线一端与充电头固接,另一端绕在绕线机构并与蓄电池电连接。

优选地,手提机构包括有第四安装板、第一手柄、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五安装板、第二手柄、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第四安装板固接于第一安装板顶部,第四安装板顶部开设有第四凹槽,第五安装板固接于第四凹槽内底部,第二固定杆铰接于第五安装板前部,第一固定杆铰接于第五安装板前部,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关于第五安装板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第三固定杆铰接于第五安装板后部,第四固定杆铰接于第五安装板后部,第三固定杆、第四固定杆关于第五安装板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第一手柄固接于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二手柄固接于第二固定杆、第三固定杆。

优选地,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板、第一插杆、第一圆板、第二插杆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圆板铰接于第二安装板顶部,第一插杆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一圆板侧部,第二插杆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一圆板远离第一插杆的侧部,第一固定板固接于第二凹槽内侧壁,第一固定板开设有供第一插杆插入的第一插槽,第二固定板固接于第二凹槽远离第一固定板的内侧壁,第二固定板开设有供第二插杆插入的第二插槽,第一安装板固接于第一圆板顶部。

优选地,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三滑轨、第一连接板、螺栓、第三滑块、螺母和第二连接板;第三滑轨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板前部,第三滑块与第三滑轨滑动连接,第三滑块侧部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连接板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板前部,第二连接板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板前部,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关于第三滑轨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第一连接板侧部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连接板侧部开设有第三通孔,螺栓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与螺母螺接。

优选地,绕线机构包括有第三固定板、转轴、第一平面涡卷弹簧、转筒、第二平面涡卷弹簧和第四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固接于第一安装板前部,第四固定板固接于第一安装板前部,第三固定板、第四固定板关于第一安装板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第一平面涡卷弹簧固接于第三固定板,第二平面涡卷弹簧固接于第四固定板;转轴一端与第一平面涡卷弹簧输出端固接,另一端与第二平面涡卷弹簧输出端固接;转筒固接于转轴,充电线绕在转筒上。

优选地,蓄电机构包括有光伏电板、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五固定板、第六固定板、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第五固定板固接于第三滑块前部,第六固定板固接于第三滑块前部,第五固定板、第六固定板关于第三滑块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第三连接杆与第五固定板铰接,第四连接杆与第六固定板铰接;第二连接杆一端与第三连接杆远离第五固定板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第六连接杆靠近第二连接杆的侧部铰接;第五连接杆一端与第四连接杆远离第六固定板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第六连接杆靠近第五连接杆的侧部铰接;光伏电板固接于第六连接杆顶部。

优选地,该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还包括有第三安装板和弹性件;盖板底部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安装板通过多个弹性件固接于第三凹槽内顶部。

优选地,转筒上开设有槽。

(3)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手提机构能够便捷地拉出或收回充电桩;通过固定机构能够便捷地固定或不固定第一安装板;通过调节机构能够便捷地调节蓄电机构的高度;通过绕线机构能够便捷地绕起充电线,进而充电线不会缠绕在一起;通过蓄电机构能够便捷地调节光伏电板的位置,以便于能够更好的接收光照;本发明能够便捷地把充电线绕线,且可以收入地底,从而达到了使用便捷且安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手提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手提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调节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绕线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蓄电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盖板,2-第一连接杆,3-转杆,4-第一凹槽,5-手提机构,51-第四安装板,52-第四凹槽,53-第一手柄,54-第一固定杆,55-第二固定杆,56-第五安装板,57-第二手柄,58-第三固定杆,59-第四固定杆,6-固定机构,61-第一固定板,62-第一插槽,63-第一插杆,64-第一圆板,65-第二插杆,66-第二插槽,67-第二固定板,7-调节机构,71-第三滑轨,72-第一连接板,73-第一通孔,74-螺栓,75-第二通孔,76-第三滑块,77-螺母,78-第三通孔,79-第二连接板,8-绕线机构,81-第三固定板,82-转轴,83-第一平面涡卷弹簧,84-转筒,85-第二平面涡卷弹簧,86-第四固定板,9-蓄电机构,91-光伏电板,92-第二连接杆,93-第三连接杆,94-第五固定板,95-第六固定板,96-第四连接杆,97-第五连接杆,98-第六连接杆,10-第一滑轨,11-第一安装板,12-第一滑块,13-第二安装板,14-第二滑块,15-充电头,16-充电线,17-第二滑轨,18-蓄电池,19-第二凹槽,20-地面,21-第三安装板,22-弹性件,23-第三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便于绕起充电线的电动车充电桩,如图1-9所示,包括有盖板1、第一连接杆2、转杆3、手提机构5、固定机构6、调节机构7、绕线机构8、蓄电机构9、第一滑轨10、第一安装板11、第一滑块12、第二安装板13、第二滑块14、充电头15、充电线16、第二滑轨17、蓄电池18和地面20;地面20开设有第二凹槽19,第一滑轨10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凹槽19内侧壁,第二滑轨17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二凹槽19远离第一滑轨10的内侧壁,第一滑块12与第一滑轨10滑动连接,第二滑块14与第二滑轨17滑动连接,第二安装板13固接于第一滑块12、第二滑块14的端部;固定机构6固接于第二凹槽19内侧壁,且与第二安装板13铰接;第一安装板11沿竖直方向固接于固定机构6顶部,手提机构5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1顶部,第二凹槽19内侧壁上方开设有第一凹槽4,转杆3铰接于第二凹槽19;第一连接杆2一端固接于转杆3,另一端固接于盖板1;绕线机构8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1前部;调节机构7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1前部,且位于绕线机构8上方;蓄电机构9固接于调节机构7输出端;蓄电池18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1前部,且位于绕线机构8、调节机构7之间;蓄电机构9与蓄电池18电连接;充电线16一端与充电头15固接,另一端绕在绕线机构8并与蓄电池18电连接。

当需要对电动车进行充电时,掀开盖板1,接着控制手提机构5运转带动第一安装板11及第一安装板11上的调节机构7、蓄电机构9、绕线机构8往上移动,第一安装板11往上移动带动固定机构6往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安装板13往上移动,第二安装板13往上移动带动第一滑块12、第二滑块14沿着第一滑轨10、第二滑轨17的轨迹往上移动,固定机构6往上移动到指定位置后控制固定机构6运转固定住第一安装板11,如此能够便捷地固定住第一安装板11,接着控制调节机构7运转进而调节蓄电机构9的高度,然后控制蓄电机构9运转对蓄电池18进行蓄电,再拉动充电头15、充电线16,进而驱动绕线机构8运转,当不需要对电动车进行充电时,松开充电头15、充电线16,绕线机构8运转绕起充电线16,然后控制蓄电机构9运转回初始位置,接着控制调节机构7运转回初始位置,再控制固定机构6运转不再固定住第一安装板11,接着控制手提机构5驱动第一安装板11及第一安装板11上的调节机构7、蓄电机构9、绕线机构8往下移动回初始位置,盖上盖板1,如此能够便捷地把充电桩收起。

进一步,手提机构5包括有第四安装板51、第一手柄53、第一固定杆54、第二固定杆55、第五安装板56、第二手柄57、第三固定杆58和第四固定杆59;第四安装板51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1顶部,第四安装板51顶部开设有第四凹槽52,第五安装板56固接于第四凹槽52内底部,第二固定杆55铰接于第五安装板56前部,第一固定杆54铰接于第五安装板56前部,第一固定杆54、第二固定杆55关于第五安装板56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第三固定杆58铰接于第五安装板56后部,第四固定杆59铰接于第五安装板56后部,第三固定杆58、第四固定杆59关于第五安装板56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第一手柄53固接于第一固定杆54、第二固定杆55,第二手柄57固接于第二固定杆55、第三固定杆58;所以当需要拉出充电桩时,掰出第一手柄53、第二手柄57,然后控制第一手柄53、第二手柄57驱动第四安装板51往上移动,进而拉出充电桩,充电桩使用完毕后,控制第一手柄53、第二手柄57驱动第四安装板51往下移动,进而收回充电桩,收回第一手柄53、第二手柄57,如此能够便捷地拉出或收回充电桩。

进一步,固定机构6包括有第一固定板61、第一插杆63、第一圆板64、第二插杆65和第二固定板67;第一圆板64铰接于第二安装板13顶部,第一插杆63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一圆板64侧部,第二插杆65沿水平方向固接于第一圆板64远离第一插杆63的侧部,第一固定板61固接于第二凹槽19内侧壁,第一固定板61开设有供第一插杆63插入的第一插槽62,第二固定板67固接于第二凹槽19远离第一固定板61的内侧壁,第二固定板67开设有供第二插杆65插入的第二插槽66,第一安装板11固接于第一圆板64顶部;所以当需要固定第一安装板11时,控制第一圆板64转动,第一圆板64转动能够带动第一插杆63、第二插杆65绕着第一圆板64转动,进而第一插杆63插入第一插槽62,第二插杆65插入第二插槽66,当不需要固定第一安装板11时,控制第一圆板64反向转动,第一圆板64反向转动能够带动第一插杆63、第二插杆65绕着第一圆板64反向转动吗,进而第一插杆63转出第一插槽62,第二插杆65转出第二插槽66,如此能够便捷地固定或不固定第一安装板11。

进一步,调节机构7包括有第三滑轨71、第一连接板72、螺栓74、第三滑块76、螺母77和第二连接板79;第三滑轨71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1前部,第三滑块76与第三滑轨71滑动连接,第三滑块76侧部开设有第二通孔75,第一连接板72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1前部,第二连接板79沿竖直方向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1前部,第一连接板72、第二连接板79关于第三滑轨71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第一连接板72侧部开设有第一通孔73,第二连接板79侧部开设有第三通孔78,螺栓74依次穿过第一通孔73、第二通孔75、第三通孔78与螺母77螺接;所以当需要调节蓄电机构9的高度时,转动螺母77,进而螺母77转出螺栓74,然后控制第三滑块76沿着第三滑轨71的轨迹往上移动,进而带动螺栓74及螺母77往上移动,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反向转动螺母77,进而螺母77转进螺栓74固定住第三滑块76,如此能够便捷地调节蓄电机构9的高度。

进一步,绕线机构8包括有第三固定板81、转轴82、第一平面涡卷弹簧83、转筒84、第二平面涡卷弹簧85和第四固定板86;第三固定板81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1前部,第四固定板86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1前部,第三固定板81、第四固定板86关于第一安装板11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第一平面涡卷弹簧83固接于第三固定板81,第二平面涡卷弹簧85固接于第四固定板86;转轴82一端与第一平面涡卷弹簧83输出端固接,另一端与第二平面涡卷弹簧85输出端固接;转筒84固接于转轴82,充电线16绕在转筒84上;所以当需要充电时,拉动充电线16,进而转筒84转动,转筒84转动带动转轴82转动,转轴82转动进而第一平面涡卷弹簧83、第二平面涡卷弹簧85被拉伸,松开充电线16,在第一平面涡卷弹簧83、第二平面涡卷弹簧85的弹力作用下,转轴82反向转动,进而带动转筒84反向转动,转筒84反向转动绕起充电线16,如此能够便捷地绕起充电线16,进而充电线16不会缠绕在一起。

进一步,蓄电机构9包括有光伏电板91、第二连接杆92、第三连接杆93、第五固定板94、第六固定板95、第四连接杆96、第五连接杆97和第六连接杆98;第五固定板94固接于第三滑块76前部,第六固定板95固接于第三滑块76前部,第五固定板94、第六固定板95关于第三滑块76竖直中轴线成轴对称,第三连接杆93与第五固定板94铰接,第四连接杆96与第六固定板95铰接;第二连接杆92一端与第三连接杆93远离第五固定板94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第六连接杆98靠近第二连接杆92的侧部铰接;第五连接杆97一端与第四连接杆96远离第六固定板95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第六连接杆98靠近第五连接杆97的侧部铰接;光伏电板91固接于第六连接杆98顶部;所以当需要蓄电时,把光伏电板91往外拔,进而第二连接杆92、第三连接杆93、第四连接杆96、第五连接杆97、第六连接杆98伸直,当不需要蓄电时,把光伏电板91往内按,进而第二连接杆92、第三连接杆93、第四连接杆96、第五连接杆97、第六连接杆98折叠起来,如此能够便捷地调节光伏电板91的位置,以便于能够更好的接收光照。

进一步,该便于绕起充电线16的电动车充电桩还包括有第三安装板21和弹性件22;盖板1底部开设有第三凹槽23,第三安装板21通过多个弹性件22固接于第三凹槽23内顶部;所以通过弹性件22的弹力作用能够对车辆的挤压力和撞击力进行缓冲。

进一步,转筒84上开设有槽;所以槽使得充电线16能够更好地绕在转筒84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