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车回转平台、公铁联运的单元化物流作业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65971发布日期:2018-09-18 19:2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棚车回转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供棚车(610)停靠的回转上平台(620)、平台轨道(621)和用于驱动所述回转上平台(620)转动的驱动组件,平台轨道(621)铺设在所述回转上平台(620)上,驱动组件与所述回转上平台(62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棚车回转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转限位装置(623)和固定限位装置(6230),所述回转限位装置(623)固定在所述回转上平台(620)上,对应所述回转限位装置(623)在所述回转上平台(620)外围的地面设有固定限位装置(6230),所述回转上平台(620)转动时,通过所述回转限位装置(623)和固定限位装置(6230)的相互配合,使所述回转上平台(620)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并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棚车回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轨道(62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棚车(610)的定位装置(6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棚车回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轨道(621)的两端固定有用于连接其他轨道的接轨装置(6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棚车回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平台基架(625)、轨轮(627)和带制动功能的轨轮驱动装置(628),所述回转上平台(620)固定在所述平台基架(625)上,平台基架(625)与所述轨轮驱动装置(628)固定连接,轨轮驱动装置(628)与所述轨轮(627)固定连接。

6.一种用于公铁联运的单元化物流作业的转运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棚车回转平台(62)、装卸线(61)和装卸月台(63),所述棚车回转平台(62)串联到装卸线(61)上,所述棚车回转平台(62)的一侧或两侧设有所述装卸月台(63);所述棚车回转平台(62)包括用于供棚车(610)停靠的回转上平台(620)、平台轨道(621)和用于驱动所述回转上平台(620)转动的驱动组件,平台轨道(621)铺设在所述回转上平台(620)上,驱动组件与所述回转上平台(620)固定连接。

7.一种用于公铁联运的单元化物流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转运中心(600)外、铁路作业线(60)和单式对称道岔(601),所述铁路作业线(60)通过所述单式对称道岔(601)与所述转运中心(60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公铁联运的单元化物流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棚车列车和用于对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进行换位的具有货物换位叉具(31)的叉车(30),所述棚车列车包括至少一辆棚车(610),所述棚车(610)在车厢的一端设置纵开车门(4)。

9.一种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进行棚车列车装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公铁联运的单元化物流作业系统,对进行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进行运输卡车与火车棚车衔接的装卸作业,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棚车列车从铁路作业线(60)经过单式对称道岔(601)行驶至装卸线(61);

S2、将所述棚车(610)分别停靠在多个棚车回转平台(62)上,并通过定位装置(624)使所述棚车(610)与所述棚车回转平台(62)一一定位,将相邻所述棚车(610)解挂,打开接轨装置(622),转动所述棚车回转平台(62),在回转限位装置(623)和固定限位装置(6230)的作用下,使所述棚车(610)设有纵开车门(4)的一端与装卸月台(63)对应衔接并被固定;

S3、将经打包暂存在所述装卸月台(63)的堆垛平面上的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利用具有货物换位叉具(31)的叉车(30)从所述装卸月台(63)的堆垛平面上经所述纵开车门(4)装入所述棚车(610)内,或将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从所述棚车(610)经所述纵开车门(4)卸载到所述装卸月台(63)的堆垛平面上暂存;

S4、解除所述回转平台(62)在固定限位装置(6230)上的固定,转动所述棚车回转平台(62),使多辆所述棚车(610)首尾相连,将所述棚车回转平台(62)与所述装卸线(61)重新连接,并重新插接接轨装置(622),使所述平台轨道(621)与装卸线(61)的轨道进行精确对接并定位,解除所述棚车(610)在所述棚车回转平台(62)上的定位,并使所述棚车(610)依次首尾连接重新形成所述棚车列车;

S5、将所述棚车列车从装卸线(61)经过单式对称道岔(601)行驶至铁路作业线(6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进行棚车列车装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在进行步骤S3之前先进行作业迎面底边角护角条打包作业,所述护角条所在单元货物作业迎面的货物的水平宽度与所述棚车(610)车厢的内宽度相关,同时护角条所在单元货物作业迎面的货物的水平深度与所述运输卡车(3)车厢的内宽度相关。

11.一种用于公铁联运的单元化物流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转运中心(600)、铁路作业线(60)、单式对称道岔(601)、棚车列车和用于对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进行换位的具有货物换位叉具(31)的叉车(30),所述铁路作业线(60)通过所述单式对称道岔(601)与所述转运中心(600)连接;棚车列车包括至少一辆棚车(610),所述棚车(610)在车厢的一端设置纵开车门(4)。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公铁联运的单元化物流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运输卡车(3),所述运输卡车(3)可采用两种结构的车厢进行装卸运输:采用具有纵向垂直中隔板装置的翼开式卡车进行装卸运输或采用无纵向垂直中隔板装置的翼开式卡车进行装卸运输,并使用所述具有货物换位叉具(31)的叉车(30),在车厢两侧对不带托盘的单元货物进行装卸作业。

13.一种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进行棚车列车装卸的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1或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公铁联运的单元化物流作业系统,对进行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进行卡车与火车棚车衔接的装卸作业,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棚车列车从铁路作业线(60)经过单式对称道岔(601)行驶至装卸线(61);

S2、将所述棚车(610)分别停靠在多个棚车回转平台(62)上,并通过定位装置(624)使所述棚车(610)与所述棚车回转平台(62)一一定位,将相邻所述棚车(610)解挂,打开接轨装置(622),并转动所述棚车回转平台(62),在回转限位装置(623)和固定限位装置(6230)的作用下,使所述棚车(610)与装卸月台(63)对应衔接并被固定;

S3、使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通过具有货物换位叉具(31)的叉车(30)从运输卡车(3)两侧卸下、或从装卸月台(63)的堆垛平面上并经所述纵开车门(4)装入所述棚车(610)内,或使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通过具有货物换位叉具(31)的叉车(30)从所述棚车(610)内经所述纵开车门(4)卸载到所述运输卡车(3)上或装卸月台(63)的堆垛平面上;

S4、解除所述回转平台(62)在固定限位装置(6230)上的固定,转动所述棚车回转平台(62),使多辆所述棚车(610)首尾相连,通过接轨装置(622)重新插接,将所述棚车回转平台(62)的所述平台轨道(621)与所述装卸线(61)轨道进行精确对接并定位,解除所述棚车(610)在所述棚车回转平台(62)上的定位,并使所述棚车(610)依次首尾连接重新形成所述棚车列车;

S5、将所述棚车列车从装卸线(61)经过单式对称道岔(601)行驶至铁路作业线(6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进行棚车列车装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在进行步骤S3之前先进行作业迎面底边角护角条打包作业,所述护角条所在单元货物作业迎面的货物的水平宽度与所述棚车(610)车厢的内宽度相关,同时护角条所在单元货物作业迎面的货物的水平深度与所述运输卡车(3)车厢的内宽度相关。

15.一种用于公铁联运的单元化物流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转运中心(600)、铁路作业线(60)、单式对称道岔(601)、棚车列车、用于对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进行换位的具有货物换位叉具(31)的叉车(30)、运输卡车(3)和用于对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进行集合形成一整车集合单元货物后再进行整车装卸的集合装卸机组(8),所述铁路作业线(60)通过所述单式对称道岔(601)与所述转运中心(600)连接;棚车列车包括至少一辆棚车(610),所述棚车(610)在车厢的一端设置纵开车门(4)。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公铁联运的单元化物流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合装卸机组(8)包括集合装卸平台(80)、平台底盘(81)和交接平台(90),集合装卸平台(80)在所述平台底盘(81)上往复移动,所述交接平台(90)设置在平台底盘(81)后方。

17.一种不带托盘作业的公铁联运的单元化物流作业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公铁联运的单元化物流作业系统,对进行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进行运输卡车与火车棚车衔接的集合整车装卸的装卸作业,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棚车列车从铁路作业线(60)经过单式对称道岔(601)行驶至装卸线(61);

S2、将所述棚车(610)分别停靠在多个棚车回转平台(62)上,并通过定位装置(624)使所述棚车(610)与所述棚车回转平台(62)一一定位,将相邻所述棚车(610)解挂,打开接轨装置(622),并转动所述棚车回转平台(62),在回转限位装置(623)和固定限位装置(6230)的作用下,使所述棚车(610)设有纵开车门(4)的一端与装卸月台(63)对应衔接并被固定;

S3、使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通过具有货物换位叉具(31)的叉车(30)在所述集合装卸机组(8)的交接平台(90)上进行不带托盘单元货物的换位作业,将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从所述运输卡车(3)上或装卸月台(63)的平面货位上换位并集合到集合装卸机组(8)上,形成一整车集合单元货物,然后通过所述集合装卸机组(8),对所述棚车(610)纵向进行不带托盘的集合单元货物的一次性进入所述棚车(610)车厢的整车装车,或通过所述集合装卸机组(8),对所述棚车(610)纵向进行不带托盘的集合单元货物的一次性退出所述棚车(610)车厢的整车卸载,再使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通过具有货物换位叉具(31)的叉车(30)在交接平台(90)上进行不带托盘单元货物的换位作业,将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从所述集合装卸机组(8)换位到所述运输卡车(3)上或装卸月台(63)的平面货位上;

S4、解除所述棚车回转平台(62)在固定限位装置(6230)上的固定,转动所述棚车回转平台(62),使作业完毕的多辆所述棚车(610)首尾相连,通过接轨装置(622)将所述棚车回转平台(62)的所述平台轨道(621)与所述装卸线(61)的轨道重新精确连接并定位,解除所述棚车(610)在所述棚车回转平台(62)上的定位,并使所述棚车(610)依次首尾连接重新形成所述棚车列车;

S5、将所述棚车列车从装卸线(61)经过单式对称道岔(601)行驶至铁路作业线(60)。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不带托盘作业的公铁联运的单元化物流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带托盘作业的单元货物在进行作业前先进行作业迎面底边角护角条打包作业,所述护角条所在单元货物作业迎面的货物的水平宽度与所述棚车(610)车厢的内宽度相关,同时护角条所在单元货物作业迎面的货物的水平深度与所述运输卡车(3)车厢的内宽度相关。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