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供给单元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71972发布日期:2019-01-02 23:1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片材供给单元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向设备供应的纸张等片材进行供给的片材供给单元、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送出片材的拾取辊的按压力的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供纸盒在以复印机、打印机为代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被用作单页纸(日文:カットペーパー)等的供纸用途。该供纸盒预先贮存多张印刷前的纸张,并通过设置在供纸盒附近的供纸单元,从堆积在盒内的成叠纸张的最上层,将纸张一张一张地分离并进行供给。

在供纸单元上附设有供纸辊、拾取辊等消耗品,因此在对这些消耗品进行维护、更换时,能够使供纸单元容易地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进行装卸。

另外,有的供纸盒具备在上表面载置纸张的片材积载板。片材积载板在盒主体的底面内侧以供纸方向上游侧的端部作为摆动支点被支承,并以供纸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作为摆动端进行升降。片材积载板的摆动端通过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升降电动机等驱动机构被向上方抬起。由此,将载置在片材积载板上的纸张的下游端与配置于供纸单元的拾取辊压接进行供纸。这里,为了避免纸张的未送、重送而实现稳定的供纸,拾取辊对于载置在片材积载板上的纸张的上表面的压接力非常重要。

该拾取辊的压接力的适当值会因所供给的纸张的种类、尺寸等而不同,因此需要按照纸张的种类、尺寸等来调整拾取辊的压接力。例如已知一种供纸装置,其具有基于片材尺寸检测单元的片材尺寸检测信号来选择设定多个可变按压力的按压力设定表,并基于按压力设定表来变更按压机构的按压力。

另外,已知一种片材材的输送机构,其是通过从扭转部突出的卡合臂部与设臵在辊保持器侧的第一、第二限位件的卡合来调整对辊保持轴进行按压的扭力弹簧的线圈部的扭转度,从而调整辊的按压力。此外,已知一种供纸装臵,其具备供纸压调整单元,该供纸压调整单元具有供纸压弹簧、滑动器以及供纸压变更电动机,滑动器通过供纸压变更电动机的驱动而移动,从而使供纸压弹簧的拉伸长度变更来施加供纸压。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材供给单元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臵,该片材供给单元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臵主体进行装卸,且无论是否安装于装臵主体都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来调整拾取辊的压接力。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结构的片材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单元框体,其能够相对于装臵主体进行装卸;

辊保持器,其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被所述单元框体支承;

拾取辊,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所述辊保持器的摆动端支承,且与载臵在能够相对于所述装臵主体进行装卸的片材供给盒的片材积载板上的片材的上表面抵接并旋转,从而送出所述片材;

进给辊,其相对于片材供给方向而配臵在所述拾取辊的下游侧;以及

分离部件,其与所述进给辊一起形成辊隙,并一张一张地分拣并供给由所述拾取辊送出的所述片材,

在所述片材供给单元中,具备:按压机构和按压力调整机构,

所述按压机构具有:

按压部件,其将所述辊保持器的摆动端向下方按压;

连接部件,其顶端部与所述按压部件抵接的;以及

第一施力部件,其使所述连接部件朝向所述按压部件施力,

所述按压力调整机构具有:

臂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单元框体以能够沿与所述片材供给方向正交的片材宽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支承,并将所述连接部件以能够沿所述片材宽度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以及

操作拨盘,其使所述臂部件往复移动,

所述按压力调整机构通过按照所述臂部件的移动量使由所述第一施力部件通过所述连接部件作用于所述按压部件的施加力变化,来调整所述拾取辊对于载置在所述片材积载板上的片材的上表面的按压力。

另外,本发明是搭载有上述结构的片材供给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结构,通过在片材供给单元内设置对拾取辊的按压力进行调整的按压力调整机构,能够在将片材供给单元从装置主体抽出的状态下对拾取辊的按压力进行调整。因此,在将片材供给单元抽出进行维护时,能够与对附着于拾取辊、进给辊的纸粉进行清扫一起进行拾取辊的按压力调整。另外,能够在大范围内对整拾取辊的按压力进行调整,且可进行微调,因此能够对于各种厚度的纸张适当地设定拾取辊的按压力。

另外,由于具备上述结构的片材供给单元,从而能够使拾取辊送出片材的送出状态稳定,获得片材供给性能优异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有本发明的供纸单元117a、117b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的侧视截面图。

图2是从前面侧上方观察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供纸盒1a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117a的立体图。

图4是设置于供纸单元117a的按压机构50、按压力调整机构51以及退避机构60的立体图。

图5是从上方观察按压机构50与辊保持器31的接触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从下方观察按压机构50与辊保持器31的接触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从与单元框体40相对的腹板面70a侧观察第一齿轮70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一齿轮70的第一棘齿73a与单元框体40侧的第二棘齿73b啮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是表示搭载有本发明的供纸单元117a、117b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的侧视截面图。此外,图中的实线箭头表示纸张的输送路径、以及输送方向。

在图1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下部配置有盒式供纸部101。在盒式供纸部101中具备两个供纸盒1a、1b。在该供纸盒1a、1b的内部积载收容有印刷前的单页纸等成叠纸张p,并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装置主体120所具备的供纸单元117a、117b从成叠纸张p中一张一张地分离并送出纸张。供纸单元117a、117b分别具备:拾取辊29a、进给辊30a以及延迟辊30b。拾取辊29a与成叠纸张p的上表面抵接并旋转,从而由成叠纸张p中送出一张至多张纸张。进给辊30a与延迟辊30b一起形成辊隙,对由拾取辊29a送出的纸张一张一张地进行分拣并供给。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右侧面上部的外部具备手动供纸部102。在手动供纸部102可载置尺寸、厚度与盒式供纸部101不同的纸张、或是像ohp片材、信封、明信片、单据等这样一张一张地送入的片材。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配置有纸张输送部103。纸张输送部103相对于盒式供纸部101位于供纸方向下游侧的右方。纸张输送部103相对于手动供纸部102位于供纸方向下游侧的左方。从盒式供纸部101送出的纸张通过纸张输送部103被沿着装置主体120的侧面向垂直上方输送。从手动供纸部102送出的纸张p通过纸张输送部103被水平地输送。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上表面配置有原稿输送装置104,在原稿输送装置104的下方配置有图像读取部105。使用者对原稿进行复印时,将描绘有文字、图形、图案等图像的多张原稿积载于原稿输送装置104。原稿在原稿输送装置104中被一张一张地分离并送出,其图像数据通过图像读取部105被读取。

在纸张输送部103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且图像读取部105的下方,配置有图像形成部106以及转印部107。在图像形成部106中,基于通过图像读取部105读取的图像数据形成原稿图像的静电潜像,并使该静电潜像被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像。另一方面,与图像形成部106中的调色剂像的形成时机同步地,将纸张p从盒式供纸部101通过纸张供给部103向转印部107输送。在图像形成部106中所形成的调色剂像在转印部107中被转印到纸张p上。

在转印部107的下游侧配置有定影部108。在转印部107中转印了未定影调色剂像的纸张p被输送至定影部108。纸张p通过由加热辊和加压辊组成的定影辊对的辊隙部,由此使纸张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像被定影而成为永久像。

在定影部108的下游侧且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左侧面附近,配置有排出/分歧部109。从定影部108排出的纸张在不进行双面印刷的情况下,从排出/分歧部109排出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左侧面外侧的纸张排出托盘111。

在从图像形成部106到排出/分歧部109的部分的下方且盒式供纸部101的上方,配置有双面印刷用单元110。在进行双面印刷时,从定影部108排出的纸张通过排出/分歧部109被向双面印刷用单元110供给。被送至双面印刷用单元110的纸张通过翻转路径(日文:スイッチバック)进行正反翻转,再次通过纸张输送部103以未形成图像的面朝上的方式被输送至转印部107。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配置有操作部112以及控制部113。在操作部112设置有液晶显示部、led,能够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状态、图像形成状况、印刷份数。另外,在操作部112设置有:供用户指示开始图像形成的开始按钮、在中止图像形成时等情况下使用的停止/取消按钮、在使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种设定为默认状态时使用的重置按钮等。控制部113对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各装置进行控制信号或是输入信号的发送接收。

接着,使用图1、图2对以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装卸的方式使用的供纸盒1a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从前面侧上方观察供纸盒1a的外观立体图。此外,虽然在这里是对供纸盒1a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是供纸盒1b也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

供纸盒1a以能够插入、抽出的方式被图1所示的装置主体120侧的盒式供纸部101收容。盒主体10构成为在底面的四方的周缘部直立设置壁部10a~10d且上表面开口的平坦的箱状,从其上表面方向积载并收容成叠纸张p(参照图1)。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在位于供纸盒1a的上方且盒主体10的供纸方向(箭头a方向)下游侧的壁部10b的外侧配置有供纸单元117a(参照图1),可将从成叠纸张p中一张一张地被分离的纸张沿着图2的箭头a方向供给。

在与供纸盒1a的插入或是抽出方向(箭头bb′方向)平行的壁部10b、10c的外侧附设有一对导轨11。在盒式供纸部101设置有将导轨11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支承的一对轨道支承部(未图示),且通过使导轨11沿着轨道支承部滑动,能够使供纸盒1a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插入及抽出。

在盒主体10的底面内侧具备片材积载板20。片材积载板20以供纸方向上游侧的凸起部20a作为摆动支点而被盒主体10的壁部10a、10d支承,并以供纸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作为摆动端20b而能够上下摆动。通过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侧的升降电动机35a连结的升降机构(未图示),使片材积载板20的摆动端20b上下升降。

另外,在片材积载板20的摆动端20b,附设有将片材积载板20固定于盒主体10的底面的锁销21。锁销21防止在供纸盒进行供给时因片材积载板20的摆动所导致的噪音、片材积载板20的破损。在使用供纸盒1a时以取下了锁销21的状态将成叠纸张p积载到片材积载板20上。

在盒主体10的内部,具备沿着供纸方向(箭头a方向)直立设置的一对宽度限制导板(日文:カーソル)24。宽度限制导板24从与供纸方向呈直角的纸张宽度方向的两侧与成叠纸张p的侧面抵接,进行成叠纸张p的宽度方向的定位,以使成叠纸张p位于通过供纸单元117a进行供纸的供纸位置。宽度限制导板24能够沿着设置在盒主体10的底面内侧的沿纸张宽度方向延伸的导板移动槽(未图示)移动。此外,若一对宽度限制导板24由于设置在其下方的齿条/齿轮机构(未图示)而使其中一方移动,则另一方也会与连动地移动。这时,一对宽度限制导板24相对于成叠纸张p的宽度方向中心线左右对称地移动。

图3是从上方观察供纸单元117a的立体图。此外,供纸单元117b也具有与图3所示的供纸单元117a完全相同的结构。供纸单元117a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被单元插入部(未图示)支承,该单元插入部形成在与装置主体120的背面侧及正面侧相对配置的一对侧面框架之间。

在供纸单元117a中,将辊保持器31能够以进给辊30a(参照图2)的旋转轴41为支轴摆动地支承于单元框体40。在旋转轴41的顶端部附设有驱动输入接头41a,该驱动输入接头41a与盒式供纸部101(参照图1)侧的驱动输出接头(未图示)啮合。拾取辊29(参照图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辊保持器31的摆动端31c(参照图5)。拾取辊29与进给辊30a通过齿轮系(未图示)连结,拾取辊29及进给辊30a因旋转轴41的旋转而同方向地(向供纸方向)旋转。在辊保持器31的摆动端31c设置有限制片31d。限制片31d在片材积载板20(参照图2)下降时与单元框体40抵接而限制辊保持器31向下方的摆动。

输送辊33的旋转轴43与旋转轴41平行地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单元框体40。在旋转轴43的一端部附设有驱动输入接头43a,该驱动输入接头43a与盒式供纸部101侧的驱动输出接头(未图示)啮合。在旋转轴43的另一端部通过齿轮系连结有手柄45,该手柄45用于手动地使输送辊33向供纸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在纸张在供纸单元117a发生卡纸的情况下,可通过向规定方向旋转手柄45而使输送辊33旋转来除去纸张。在手柄45附近设置有杆47,该杆47用于将延迟辊30b(参照图1)相对于进给辊30a进行按压或是解除按压。

在辊保持器31附近配置有上表面检测传感器35。上表面检测传感器35是具备包括发光部和受光部的检测部的pi(photointerrupter:光电断路器)传感器,并通过形成于辊保持器31的遮光板31b(参照图4)来遮断或开放上表面检测传感器35的检测部的光路。在片材积载板20(参照图2)未上升的非供纸时,遮光板31b从上表面检测传感器35的检测部退避至下方,且检测部的受光信号电平为high状态。

若在供纸动作时片材积载板20的摆动端20b上升,则积载于片材积载板20上的成叠纸张p的上表面(在未积载成叠纸张p的状态下为片材积载板20)与拾取辊29抵接,拾取辊29与辊保持器31一起被抬起,形成于辊保持器31的遮光板31b也向上方移动。其结果为,由于遮光板31b遮断上表面检测传感器35的检测部的光路,检测部的受光信号电平从high切换为low,能够检测拾取辊29的高度,即成叠纸张p的上表面位置。

另外,在供纸单元117a设置有检测在片材积载板20上有无纸张的pe检测致动器37。在将片材积载板20上载置有成叠纸张p的供纸盒1a插入后,若使片材载置板20上升规定量,则pe检测致动器37摆动,设置在盒式供纸部101侧的pe检测传感器(未图示)的受光信号电平从low切换为high。

在片材载置板20形成有pe检测致动器37能够通过的狭缝20c(参照图2)。若随着印刷动作而供纸盒1a内的纸张减少,则片材积载板20会相应地上升,因此pe检测致动器37的角度保持恒定。若供纸盒1a内的纸张用尽,则pe检测致动器37会通过片材积载板20的狭缝20c,且pe检测致动器37旋转。其结果为,pe检测传感器的受光信号电平再次切换为low,检测到供纸盒1a内的纸张用尽。

另外,供纸单元117a具备:将拾取辊29向积载于片材积载板20上的成叠纸张p的上表面按压的按压机构50、调整拾取辊29的按压力的按压力调整机构51、以及在进行供纸盒1a的插入及抽出时使拾取辊29退避的退避机构60。

图4是设置于供纸单元117a的按压机构50、按压力调整机构51以及退避机构60的立体图,图5及图6分别是从上方及下方观察按压机构50与辊保持器31的接触部分的放大图。此外,在图5及图6中示出了:拾取辊29(辊保持器31)配置在被向上方抬起的位置(后述的退避位置)的状态。按压机构50具备:连接部件53、按压部件55以及第一螺旋弹簧(第一施力部件)57。按压力调整机构51具备:臂部件52、第一齿轮70以及第二齿轮71。

臂部件52以能够沿箭头bb′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被单元框体40(参照图3)支承。连接部件53为截面呈圆形的杆状,以能够沿箭头bb′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被形成于臂部件52的一端侧(辊保持器31侧)的引导部52a支承。

按压部件55是俯视观察呈三角形状的部件,其能够以设置于三角形的第一顶点v1的旋转轴55a为支点进行旋转地被单元框体40支承。连接部件53的顶端与从旋转轴55a向上方延伸的被按压面55b(第一边)抵接。在从第一顶点v1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下表面55d(第二边)的端部的第二顶点v2形成有对辊保持器31的按压片31a进行按压的按压部55c。此外,在拾取辊29下降而配置于后述的片材供给位置时,按压部55c与按压片31a抵接,从而限制按压部件55的旋转。

第一螺旋弹簧57外套于连接部件53。第一螺旋弹簧57的一端侧(按压部件55侧)被形成于引导部52a的一端侧(按压部件55侧)的第一卡止部52c卡止,而另一端侧则被形成于连接部件53的第二卡止部53a卡止。由此,连接部件53通过第一螺旋弹簧57的施加力(收缩力)被向接近按压部件55的方向(箭头b方向)施力。

第一齿轮70及第二齿轮71在形成于外周面的齿轮互相啮合的位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单元框体40支承。第二齿轮71的齿轮齿与形成于臂部件52的齿条齿52b啮合。另外,第一齿轮7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从形成于单元框体40的插入方向上游侧(图3的右侧、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面侧)的开口部40a露出至供纸单元117a的外部。

退避机构60具有:保持器支承部件61、抵接杆(抵接部件)63、以及第二螺旋弹簧(第二施力部件)65。保持器支承部件61相对于单元框体40以能够沿供纸盒1a的插入及抽出方向(箭头bb′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配置。抵接杆63从支轴63a向下方延伸,该支轴63a自单元框体40向与供纸盒1a的插入方向(箭头b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保持器支承部件61与抵接杆63通过齿条/齿轮机构(未图示)连结,该齿条/齿轮机构由安装于支轴63a的小齿轮和形成于保持器支承部件61上表面的齿条构成,且抵接杆63沿着箭头bb′方向摆动,由此保持器支承部件61也沿着箭头bb′方向往复移动。第二螺旋弹簧65在单元框体40的弹簧收纳部40b内沿箭头bb′方向配置,并对保持器支承部件61向箭头b′方向施力。

在供纸盒1a未插入时,保持器支承部件61通过第二螺旋弹簧65的施加力被插入到辊保持器31的下方,且在被单元框体40的限制部(未图示)按压的状态下定位。另外,辊保持器31通过保持器支承部件61以克服自重及按压部件55的按压力被向上方抬起的状态(退避位置)被支承。由此,可在将供纸盒1a插入盒式供纸部101时避免盒主体10与拾取辊29的干涉。

若供纸盒1a被插入到盒式供纸部101的规定位置,则插入方向下游侧的壁部10d(参照图2)会按压抵接杆63,抵接杆63则克服第二螺旋弹簧65的施加力而向箭头b方向旋转。其结果为,保持器支承部件61从辊保持器31的下方退避,辊保持器31因自重以及按压部件55的按压力而下降,进而配置到与成叠纸张p的上表面接触的片材供给位置。

另外,按压机构50的按压部件55对辊保持器31的按压位置(按压片31a)、和退避机构60的保持器支承部件61对辊保持器31的支承位置,与辊保持器31的摆动支点(旋转轴41)的距离大致相等。

接着,对调整按压力调整机构51对拾取辊29的按压力的过程进行说明。如上所述,连接部件53被臂部件52的引导部52a支承,且第一螺旋弹簧57的箭头b方向的端部被引导部52a卡止,而第一螺旋弹簧57的箭头b′方向的端部被连接部件53卡止。另外,在除了维护时之外的通常使用时(片材供给时),连接部件53的顶端与按压部件55的被按压面55b抵接。若使第一齿轮70向箭头c方向旋转,则驱动力通过第二齿轮71被传递至臂部件52的齿条齿52b,臂部件52向箭头b方向移动。若臂部件52向箭头b方向移动,则会使将两端部固定于臂部件52及连接部件53的第一螺旋弹簧57拉伸。

其结果为,第一螺旋弹簧57的收缩力(恢复力)被传递至连接部件53,连接部件53对按压部件55的被按压面55b进行按压的力会变强,因此按压部55c对辊保持器31的按压片31a进行按压的力也变强。由此,在辊保持器31上除了自重以外还会较强地作用有来自按压部件55的按压力,因此会使拾取辊29对片材积载板20上的成叠纸张p的上表面的按压力变强。

另一方面,若使第一齿轮70向箭头c′方向旋转,则驱动力通过第二齿轮71被传递至臂部件52的齿条齿52b,臂部件52向箭头b′方向移动。随之,第一螺旋弹簧57的拉伸长度会变短,因此被传递至连接部件53的第一螺旋弹簧57的收缩力(恢复力)也变弱。其结果为,连接部件53对按压部件55的被按压面55b进行按压的力会变弱,因此按压部55c对辊保持器31的按压片31a进行按压的力也变弱。由此,拾取辊29对片材积载板20上的成叠纸张p的上表面的按压力会变弱。由于第一螺旋弹簧57的拉伸长度与臂部件52的移动距离成比例,因此第一螺旋弹簧57的恢复力及按压部件55的按压力也与臂部件52的移动距离成比例。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对拾取辊29的按压力进行调整。

图7是从与单元框体40相对的腹板面70a侧观察第一齿轮70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第一齿轮70的第一棘齿37a与单元框体40侧的第二棘齿37b啮合的状态的侧视图。在第一齿轮70与单元框体40的相对面即腹板面70a上形成有第一棘齿73a,且在单元框体40上形成有与第一棘齿73a啮合的第二棘齿73b。另外,在第一齿轮70的凸起部70b外套有按压弹簧75(第三施力部件),该按压弹簧75将第一齿轮70向单元框体40侧按压。

通过按压弹簧75的按压力可保持第一棘齿73a、第二棘齿73b的啮合状态,因此可限制第一齿轮70的旋转。另外,若克服按压弹簧75的按压力而使第一齿轮70旋转,则第一棘齿73a会越过第二棘齿73b而移动,且第一棘齿73a与第二棘齿73b的啮合位置会变化。由此,能够在任意的位置使第一齿轮70的旋转停止,并能够限制臂部件52通过第一螺旋弹簧57的施加力进行的移动,从而防止拾取辊29的按压力的变动。另外,能够获得使第一齿轮70旋转时的操作感(触击感)。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供纸单元117a内设置对拾取辊29的按压力进行调整的按压力调整机构51,从而能够在将供纸单元117a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盒式供纸部101抽出的状态下调整拾取辊29的按压力。因此,在将供纸单元117a抽出进行维护时,能够与对附着于拾取辊29、进给辊30a的纸粉进行清扫一起进行拾取辊29的按压力调整。

另外,由于兼作按压力调整机构51的操作拨盘的第一齿轮70从单元框体40的插入方向上游侧的端部露出至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面侧,因此即使在供纸单元117a被插入单元插入部的状态下,用户也能够仅通过开放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盖(未图示)并使第一齿轮70旋转来调整拾取辊29的按压力。另外,第一齿轮70即使在供纸盒1a被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状态下也能够在可操作的位置露出。即,能够与供纸盒1a处于被插入盒式供纸部101的状态还是处于被抽出的状态无关地调整拾取辊29的按压力,因此不需要在每次调整拾取辊29的按压力时抽出供纸盒1a,作业性提高。

另外,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力调整机构51,能够对整拾取辊29的按压力进行微调。例如,在以往的调整法中是变更对辊保持器31向按压方向施力的扭力弹簧的卡止位置,且卡止位置若为两处则仅能够进行两阶段的调整,若为三处则仅能够进行三阶段的调整。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则能够通过减小形成于第一齿轮70的腹板面70a的第一棘齿73a、以及形成于单元框体40的第二棘齿73b的间隔(齿距),来实现多阶段的调整。

另外,通过扩大臂部件52(连接部件53)的移动范围,并且使用具有适宜的弹簧常数的第一螺旋弹簧57,从而能够在大范围内调整拾取辊29的按压力。由此,从克数40g左右的薄纸到克数400g左右的厚纸,能够对于各种厚度的纸张设定适宜的拾取辊29的按压力。

此外,在通过退避机构60使拾取辊29退避的情况下,需要用比由按压机构50作用于辊保持器31的按压力和辊保持器31的自重的合力更大的力抬起辊保持器31。这里,在从旋转轴41到按压部件55对辊保持器31的按压力的作用点(按压位置)的距离,与从旋转轴41到保持器支承部件61的抬起力的作用点(支承位置)的距离不同的情况下,作用于辊保持器31的按压力和抬起力的矢量的方向不一致,按压力的平衡调整变难。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件55对辊保持器31的按压位置和保持器支承部件61对辊保持器31的支承位置与旋转轴41的距离大致相等,因此作用于辊保持器31的按压力与抬起力的矢量的方向呈180°相反方向。由此,按压力的平衡调整变得容易,能够提高调整精度。

进一步地,若能够按照所使用的纸张的种类来通知第一齿轮70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量,则能够进一步简化拾取辊29的按压力的调整,并提高调整精度。例如,若由操作部112(参照图1)选择纸张的种类,则选择的纸张信息(纸张的厚度以及尺寸信息)被发送至控制部113。控制部113基于发送的纸张信息,在操作部112的液晶显示部表示拾取辊29的按压力的调整信息(若开放外盖则能够调整第一齿轮70的指示、和与选择的纸张相应的第一齿轮70的旋转方向、旋转量等)。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通过手动地操作第一齿轮70来调整拾取辊29的按压力,但也可以设置驱动第一齿轮70以及第二齿轮71的电动机而自动调整拾取辊29的按压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第一齿轮70以及第二齿轮71使臂部件52往复移动,但也可以采用仅通过第一齿轮70使臂部件52往复移动的结构,或使用含有第一齿轮70以及第二齿轮71的三个以上的齿轮使臂部件52往复移动的结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进给辊30a以及延迟辊30b一张一张地分拣并供给由拾取辊29a送出的纸张,但也可以使用分离垫以取代延迟辊30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限制第一螺旋弹簧57的施加力所引起的第一齿轮70以及第二齿轮71的旋转的限制机构77,使用了第一棘齿73a、第二棘齿73b以及按压弹簧75,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结构来限制第一齿轮70以及第二齿轮71的旋转。

本发明可以利用于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片材供给单元。通过对本发明的利用,能够提供一种片材供给单元,其无论片材供给单元是否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都能够以简易的结构调整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进行装卸的片材供给单元的拾取辊的压接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