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料自动裁断下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7892发布日期:2018-10-30 15:47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面料裁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料自动裁断下料机。



背景技术: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

目前面料的裁切大多还是由人工手动完成,其操作起来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下;少数裁切后的面料需要工作人员去拾取,自动化程度不高,还是存在生产效率低下以及操作不便的缺陷,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面料自动裁断下料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目前面料的裁切大多还是由人工手动完成,其操作起来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下;少数裁切后的面料需要工作人员去拾取,自动化程度不高,还是存在生产效率低下以及操作不便的缺陷,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面料自动裁断下料机,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上左右对称固定有两个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座之间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位于左侧的固定座转动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固定座靠近第一转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一伺服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绕布辊,所述加工台上方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口,所述加工台靠近绕布辊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座和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一安装座与第二伺服电机对称安装在加工台上,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驱动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远离第二伺服电机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座靠近第二伺服电机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加工台的下方远离第一安装座的一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安装座,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设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安装座相对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靠近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之间通过第一传送带连接,所述加工台内对称设有安装腔,两个所述安装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所述加工台的上方对称开设有两个滑口,两个所述滑口分别与两个安装腔连通,两个所述滑口内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环,两个所述滑口内均滑动连接有滑环,所述固定环位于第三伺服电机和滑环之间,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驱动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与安装腔远离第三伺服电机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环上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螺纹杆穿过开口,所述滑环上开设有用于配合第一螺纹杆的第一螺纹口,两个所述固定环相对的一侧、两个所述滑环相对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驱动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顶板,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设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位于第二夹板的下方,所述第二螺纹杆上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外螺纹位于第二螺纹杆的下侧,所述第二外螺纹位于第二螺纹杆的上侧,所述第一夹板上开设有用于配合第一外螺纹的第二螺纹口,所述第二夹板上开设有用于配合第二外螺纹的第三螺纹口。

优选的,所述加工台的下方对称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支撑柱,所述加工台远离绕布辊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安装口内设有第三传送轴,所述第三传送轴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口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口一侧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第三传送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加工台的下方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支撑柱,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转动环,两个所述转动环之间设有第四传动轴,所述第四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轴和第三传送轴之间通过第二传送带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工台左右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上方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柱,两个所述安装柱上方的一端通过安装箱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箱内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五伺服电机,所述第五伺服电机的驱动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远离第五伺服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远离第二转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转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安装箱的下方设有与放置腔连通的滑口,所述套环位于安装箱外,所述安装箱的下方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上方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杆,所述套环与第二限位杆滑动连接且套环可以以第二限位杆为轴心转动,所述安装环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上下对称设有两个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右侧的一端均与空腔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空腔一侧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五伺服电机,位于上方的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五伺服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与靠近第五伺服电机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上均固定安装有链轮,两个所述链轮通过链条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上均固定连接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位于链条的一侧,所述放置盒远离第五伺服电机的一侧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内固定安装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所述第二刀片位于第一刀片的一侧,所述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的一端位于放置盒外,所述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的另一端位于空腔内,所述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位于空腔内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挤压板,两个所述挤压板相背的一侧分别与两个偏心轮相对的一侧相抵。

优选的,两个所述安装柱之间固定安装有套杆,所述套杆位于安装箱的下方,所述套杆与偏心轮滑动连接,所述放置盒位于左侧滑口的外侧的上方位置,所述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位于空腔内的部分通过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下方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顶板,两个所述顶板的另一端均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均对称开设有两个用于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杆的限位口,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均有防滑垫,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杆分别位于第四伺服电机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方放置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位于第二支撑柱的一侧,所述收集盒位于第二安装口的斜下方,所述收集盒的一侧位于第四传动轴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加工台上方靠近第一安装口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位于第一传送带和固定环之间。

优选的,所述加工台上方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挡板,两个所述挡板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口的左右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固定座、第一伺服电机、第一转轴、绕布辊、第二伺服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第一传送带实现了绕布辊上面料的间歇性自动传送,通过第三伺服电机、第一螺纹杆、固定环、滑环、连接柱、第四伺服电机、第二螺纹杆、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防滑垫实现了对面料送至指定切割位置过程、以及裁切过程的夹持,使得裁切过程更稳定,通过第五伺服电机、第二转轴、转动盘、固定轴、连接件、套环、第二限位杆、安装环和套杆实现了对放置盒周期性得左右平移的控制,从而配合放置盒内的第五伺服电机、转动杆、偏心轮、挤压板、开口、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和弹簧,实现对面料进行自动剪切工作,通过第二安装口、第四传动轴、第三传送轴、第二传送带、底座和收集盒实现了对剪切后面料的收集。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的同时,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小,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提高企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面料自动裁断下料机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面料自动裁断下料机安装箱内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面料自动裁断下料机滑口内部的侧面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面料自动裁断下料机底板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面料自动裁断下料机第二安装口内部侧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的b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的c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工台、2挡板、3固定座、4第一转轴、5绕布辊、6第一伺服电机、7第二伺服电机、8第一传动轴、9第一安装座、10第一传送带、11套环、12第二安装座、13第二传动轴、14第一安装口、15导向板、16固定板、17安装柱、18安装箱、19滑口、20第二安装口、21第二传送带、22第一螺纹杆、23套杆、24放置盒、25第五伺服电机、26链轮、27链条、28转动杆、29偏心轮、30挤压板、31固定环、32滑环、33第三伺服电机、34连接柱、35底板、36第四伺服电机、37第一夹板、38第二螺纹杆、39防滑垫、40第二夹板、41第一限位杆、42顶板、43收集盒、44底座、45第二支撑柱、46第四传动轴、47转动环、48第一支撑柱、49第三传送轴、50第一刀片、51安装轴、52弹簧、53第二刀片、54开口、55固定轴、56连接件、57第二限位杆、58滑槽、59安装环、60转动盘、61第五伺服电机、62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8,一种面料自动裁断下料机,包括加工台1,加工台1上左右对称固定有两个固定座3,两个固定座3之间设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的一端与位于左侧的固定座3转动连接,位于右侧的固定座3靠近第一转轴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6,第一转轴4的另一端与第一伺服电机6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第一转轴4上固定安装有绕布辊5。

加工台1上方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口14,加工台1靠近绕布辊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座9和第二伺服电机7,第一安装座9与第二伺服电机7对称安装在加工台1上,第二伺服电机7的驱动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轴8,第一传动轴8远离第二伺服电机7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座9靠近第二伺服电机7的一侧转动连接。

加工台1的下方远离第一安装座9的一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安装座12,两个第二安装座12之间设有第二传动轴13,第二传动轴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安装座12相对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轴13靠近第一安装口14,第一传动轴8和第二传动轴13之间通过第一传送带10连接,加工台1上方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挡板2,两个挡板2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口14的左右两侧,通过挡板2对第一传送带10上的面料传送过程进行限位。

加工台1内对称设有安装腔,两个安装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33,加工台1的上方对称开设有两个滑口19,两个滑口19分别与两个安装腔连通,两个滑口19内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环31,加工台1上方靠近第一安装口14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导向板15,导向板15位于第一传送带10和固定环31之间,通过导向板15将第一传送带10上的面料导入位于固定环31和滑环32上的第一夹板37和第二夹板40之间,固定环31上的第一夹板37和第二夹板40分别位于滑环32上的第一夹板37和第二夹板40的斜上方位置。

两个滑口19内均滑动连接有滑环32,固定环31位于第三伺服电机33和滑环32之间,第三伺服电机33的驱动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杆22,第一螺纹杆22的另一端与安装腔远离第三伺服电机33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固定环31上开设有开口,第一螺纹杆22穿过开口,滑环32上开设有用于配合第一螺纹杆22的第一螺纹口。

两个固定环31相对的一侧、两个滑环3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柱34,连接柱3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底板35,底板35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第四伺服电机36,第四伺服电机36的驱动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螺纹杆38,第二螺纹杆3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顶板42,底板35和顶板42之间设有第一夹板37和第二夹板40,第一夹板37位于第二夹板40的下方。

第二螺纹杆38上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一外螺纹位于第二螺纹杆38的下侧,第二外螺纹位于第二螺纹杆38的上侧,第一夹板37上开设有用于配合第一外螺纹的第二螺纹口,第二夹板40上开设有用于配合第二外螺纹的第三螺纹口。

顶板42的下方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顶板42,两个顶板42的另一端均与底板35固定连接,第一夹板37和第二夹板40上均对称开设有两个用于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杆41的限位口,第一夹板37和第二夹板40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均有防滑垫39,两个第一限位杆41分别位于第四伺服电机36的两侧,通过第一限位杆41完成对顶板42的支撑,同时对第一夹板37和第二夹板40的滑动方向进行限位。

加工台1左右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16,两个固定板16的上方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柱17,两个安装柱17上方的一端通过安装箱18固定连接,安装箱18内设有放置腔,放置腔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五伺服电机61,第五伺服电机61的驱动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轴62。

第二转轴62远离第五伺服电机6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60,转动盘60远离第二转轴6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轴55,固定轴55上转动连接有连接件56,连接件5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环11,安装箱18的下方设有与放置腔连通的滑口19,套环11位于安装箱18外。

安装箱18的下方设有安装环59,安装环59的上方设有滑槽58,滑槽58内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杆57,套环11与第二限位杆57滑动连接且套环11可以以第二限位杆57为轴心转动,安装环59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放置盒24,放置盒24内设有空腔,空腔内上下对称设有两个转动杆28,两个转动杆28右侧的一端均与空腔内壁转动连接,空腔一侧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五伺服电机25,位于上方的转动杆28的另一端与第五伺服电机25的驱动端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转动杆28的另一端与靠近第五伺服电机25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

两个转动杆28上均固定安装有链轮26,两个链轮26通过链条27连接,两个转动杆28上均固定连接有偏心轮29,偏心轮29位于链条27的一侧,放置盒24远离第五伺服电机25的一侧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开口54,开口54内固定安装有安装轴51,安装轴5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刀片50和第二刀片53,第二刀片53位于第一刀片50的一侧。

第一刀片50和第二刀片53的一端位于放置盒24外,第一刀片50和第二刀片53的另一端位于空腔内,第一刀片50和第二刀片53位于空腔内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挤压板30,两个挤压板30相背的一侧分别与两个偏心轮29相对的一侧相抵。

两个安装柱17之间固定安装有套杆23,套杆23位于安装箱18的下方,套杆23与偏心轮29滑动连接,放置盒24位于左侧滑口19的外侧的上方位置,第一刀片50和第二刀片53位于空腔内的部分通过52固定连接。

当第五伺服电机61间歇性带动第二转轴62和转动盘60转动时,可以带动连接件56在前后滑动的同时拉动安装环59在套杆23上左右滑动,第五伺服电机25带动转动杆28转动,通过两个偏心轮29较长的一侧挤压两个挤压板30,会使得第一刀片50和第二刀片53以弹簧52为轴心相向转动,从而使得放置盒24外的第一刀片50和第二刀片53进行剪切,当挤压板30较短的一侧转动至与两个挤压板30相抵时,此时52的弹力使得第一刀片50和第二刀片53分开,以此重复实现剪切工作。

加工台1的下方对称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支撑柱48,加工台1远离绕布辊5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口20,第二安装口20内设有第三传送轴49,第三传送轴49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口20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安装口20一侧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第三传送轴4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加工台1的下方设有底座44,底座44的上方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支撑柱45,两个第二支撑柱45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转动环47,两个转动环47之间设有第四传动轴46,第四传动轴4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环47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轴46和第三传送轴49之间通过第二传送带21连接。

底座44的上方放置有收集盒43,收集盒43位于第二支撑柱45的一侧,收集盒43位于第二安装口20的斜下方,收集盒43的一侧位于第四传动轴46的正下方,通过第一支撑柱48完成加工台1的支撑,剪切后的面料的大半部分位于第二安装口20的正上方,当第一夹板37和第二夹板40脱离对面料的夹持时,此时重力会使得面料坠下,较大部分位于第二安装口20内,从而使得面料顺着第二安装口20掉落至第二传送带21上,第二传送带21逆时针传动,从而使得面料从第二传送带21进入收集盒43内。

本发明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将需要剪切的面料缠绕在绕布辊5上,然后将面料的一端放置在第一传送带10上,开启第一伺服电机6的同时开启第二伺服电机7,使得面料经过第一传送带10传送至加工台1的上方,通过导向板15将面料送至固定环31和滑环32上的第一夹板37和第二夹板40之间,此时与滑环32连接底板35上方的第四伺服电机36开启,带动第二螺纹杆38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一夹板37和第二夹板40相向移动,配合防滑垫39将面料夹紧,然后第三伺服电机33开启,带动第一螺纹杆22顺时针转动,使得滑环32沿着滑口19朝着远离第三伺服电机33的方向滑动。

滑动至滑口19的一侧内壁相抵时,此时固定环31上的第四伺服电机36带动第二螺纹杆38顺时针转动,使得固定环31一侧的第一夹板37和第二夹板40也将面料夹紧,第五伺服电机61开启带动第二转轴62和转动盘60转动,带动连接件56在前后滑动的同时拉动安装环59在套杆23上左右滑动,第五伺服电机25带动转动杆28转动,通过两个偏心轮29较长的一侧挤压两个挤压板30,会使得第一刀片50和第二刀片53以弹簧52为轴心相向转动,从而使得放置盒24外的第一刀片50和第二刀片53进行剪切,当挤压板30较短的一侧转动至与两个挤压板30相抵时,此时52的弹力使得第一刀片50和第二刀片53分开,以此重复实现剪切工作。

剪切完成时,切割位置较靠近31,未被剪切的面料的一侧稍微突出31上的37和40,并且面料一侧的高度位置高于32上的40,被剪切的面料的大半部分位于第二安装口20的正上方,此时面料受到滑环32上第一夹板37和第二夹板40的夹持效果,此时滑环32上的第四伺服电机36开启,带动第二螺纹杆38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取消对面料的夹持效果,面料受到重力进入第二安装口20内,并通过第二安装口20掉落至第二传送带21上,通过第二传送带21将面料送至收集盒43内。

第三伺服电机33启动带动第一螺纹杆22逆时针转动,使得滑环32朝着靠近第三伺服电机33的方向滑动,当滑动至与固定环31相抵时,与此同时固定环31上的第四伺服电机36带动第二螺纹杆38逆时针转动,固定环31上的第一夹板37和第二夹板40分开,此时第一伺服电机6和第二伺服电机7再次工作,将面料送至加工台1的上方,此时面料经过固定环31、滑环32上的第一夹板37和第二夹板40,并与加工台1接触,此时第三伺服电机33再次带动第一螺纹杆22顺时针转动,滑环32滑动至相同位置,第四伺服电机36开启,带动滑环32上的第一夹板37和第二夹板40将面料夹住,同时安装箱18内的第五伺服电机61以及放置盒24内的第五伺服电机25再次工作对面料进行剪切,以此往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