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到标签带基准给送位置的方法和为容器贴标签的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30541发布日期:2019-03-16 01:0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移动到标签带基准给送位置的方法和为容器贴标签的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到标签带基准给送位置的方法和为容器贴标签的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容器的贴标签,已知的是,在容器的区域中绕着剥离器(dispensingedge)引导标签带,在标签带中自粘标签彼此以等间隔配置于衬底上,使得在剥离器处能够将标签从衬底分离并转移到容器。为此,在转盘上或者沿着贴标签机的线性输送器部分运输容器。优选地,剥离器配置于悬臂的自由端处,该悬臂能够枢转于容器上以较灵活地定位,参见例如ep2177020。

通常通过拉辊系统在剥离器上方运输标签带,该拉辊系统将剥离器的下游的衬底卷绕起。用于剥离器的上游的标签带的各种引导装置在标签带中产生适当的张力,用于给送标签带。根据ep2464671a1,还能够通过驱动器在剥离器的上游调节带张力,该驱动器在输入侧将标签带解绕。

在供给辊与剥离器之间优选地存在用于标签带的循环缓冲器(loopbuffer),该循环缓冲器借助于弹簧拉力在剥离器的上游产生期望的带张力。

参见例如ep1218171a1和ep1763891b1,通过剥离器的上游的传感器能够确定标签带的给送位置。以这种方式,还能够确定标签带的基准给送位置,用于开始贴标签处理。然后,标签带在贴标签之前被移动到该基准给送位置并保持在该位置中直到开始贴标签。

能够通过将标签带从其供给辊上解绕并监控标签带的给送位置而到达基准给送位置。当标签带到达预期的基准给送位置时,停止标签带的给送。然而,直到到达基准给送位置,至少一个标签在剥离器上方被引导并被至少部分地从标签的衬底分离。然后,标签在剥离器处必须由手移除或者不可控地落下。

替代地,还可以通过使用直接位于剥离臂或剥离器前方的单独的辊系统将标签带缩回来执行基准给送位置。这种辊系统作为推进式辊系统以贴标签模式操作,并且辊系统能够在相反方向上被驱动以移动到基准给送位置。

然而,缺点是这种推进式辊系统必须被准确地调节到待运输的标签带的厚度和/或材料。因此,这种运输系统仅有条件地适于利用不同的标签带柔性贴标签。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存在对于用于移动到标签带的基准给送位置的过程进行改善以及用于利用标签带为容器贴标签的装置进行能够对应地改善的需要。

该目的通过如下的方法解决。该方法用于相对于容器贴标签机的剥离器将标签带移动到标签带的基准给送位置。根据本发明,标签带首先通过被重新卷绕到其供给辊而被拉回超过基准给送位置,然后标签带在正常给送方向上被输送到基准给送位置,并且特别地停止于基准给送位置。

特别地,标签带被卷绕回超过基准给送位置,然后运动方向被反转并且最终通过拉辊系统在剥离器上方拉标签带,同时标签带在前进方向上移动到基准给送位置并停在基准给送位置。

当通过将标签带从其供给辊解绕而移动到基准给送位置时,这消除了在剥离器处对标签的繁琐的处理。另外,能够将不同厚度的标签带和/或具有不同机械性能的标签带容易地卷绕回其供给辊,然后在张紧状态下移动到基准给送位置。特别地,供给辊与剥离器之间不需要主动驱动的输送器辊系统来移动到基准给送位置。

优选地,标签带首先被储存在布置于供给辊与剥离器之间的循环缓冲器外,直到通过重新卷绕到达缓冲量(buffersize)的下调节极限,然后标签带通过进一步重新卷绕而缩回到循环缓冲器与剥离器之间。

在到达调节极限之后,供给辊与剥离器之间的输送距离具有恒定的长度。换言之,在设定基准给送位置时,输送器部分的长度不能被循环缓冲量的不期望的变化改变。在缓冲量的下调节极限处,供给辊与剥离器之间的输送距离通过设计已知。这简化了标签带的精确定位。

优选地,通过传感器监控标签带的实际给送位置,并且一旦标签带的至少一个标签的实际给送位置与基准给送位置匹配,先前重新卷绕超过所述基准给送位置的输送在随后在所述正常给送方向上给送时就自动中断。这允许完全自动地并精确地移动到基准给送位置。

优选地,然后在剥离器与循环缓冲器之间监控实际给送位置。这能够特别精确地确定实际给送位置以及对应地精确移动到基准给送位置。原则上,还能够想到在循环缓冲器与供给辊之间对实际给送位置的替代的或者补充的传感监控。

优选地,循环缓冲器的至少一个可动缓冲辊在缓冲器被释放时抵抗弹性预紧力地移位和/或旋转到调节极限。在贴标签操作中,弹性预紧力用作在剥离器的上游产生预定的带张力。在将缓冲辊移动和/或旋转到调节极限之后,在剥离器的上游能够产生比使用弹性预紧力的正常贴标签操作中可能的带张力大的带张力。另外,在到达下调节极限之后,在循环缓冲器中标签带的长度是恒定的并且通过设计已知。

优选地,缓冲辊的调节运动在调节极限的区域中被弹性地阻尼。这意味着承载缓冲辊的臂或滑架的冲击在调节极限处被弹性地阻尼。替代地,缓冲辊能够是可弹性变形的,例如由弹性材料制成或者被弹性地支撑。这防止了在到达调节极限时带张力的突然变化。这在到达下调节极限之前和之后都保护了标签带并促进了标签带的连续重新卷绕。

优选地,基准给送位置为用于随后的使用标签带贴标签的开始给送位置,或者基准给送位置与开始给送位置相差预定的给送差,特别地给送差为标签带上的标签距离的整数倍。这意味着在移动到基准给送位置之后,通过再次从前进辊滚动标签带,能够基于已知的标签间隔将标签带移动到适当的开始给送位置。

给定的目的还通过如下装置解决。因此,该装置用于借助于标签带为容器贴标签并且包括:剥离器,其用于从衬底移除标签;辊系统,其配置于剥离器的下游用于在贴标签期间输送标签带;以及供给辊,其用于标签带,供给辊配置于剥离器的上游。根据本发明,用于将标签带重新卷绕的供给辊的驱动方向能够被电子控制地至少反转到基准给送位置。特别地,控制器被设置为用于控制供给辊的驱动器使得驱动器将标签带重新卷绕回供给辊超过基准给送位置,以及用于控制辊系统使得辊系统随后在正常给送方向上将标签带拉到基准给送位置。优选地,当到达基准给送位置时停止辊系统。

因此,为了在贴标签期间正常运输带并且为了移动到基准给送位置,仅需要辊系统在张紧状态下贴标签期间操作以及需要供给辊在张紧状态下在重新卷绕超过基准给送位置期间操作。特别地,不需要附加推力辊系统。

优选地,装置还包括循环缓冲器,循环缓冲器配置于剥离器与供给辊之间,以在贴标签期间当标签带被给送时保持预定的带张力。循环缓冲器能够补偿带张力的变化和/或在贴标签操作中供给辊的解绕速度的改变。

优选地,循环缓冲器包括被弹性预紧的调节机构和缓冲量的下调节极限,调节机构用于移动和/或枢转缓冲辊以便张紧标签带。在正常的贴标签操作中,循环缓冲器例如借助于弹簧力通过将预定的弹性预紧力施加到运输带而基本上被动地操作。

通过增加带张力,为了在随后接近基准给送位置时产生较大的带张力以及为了防止在重新卷绕标签带时缓冲量的随后改变,于是能够将缓冲辊移动抵靠缓冲量的下调节极限。这提供了用于标签带在基准给送位置处的准确定位的简单的机构。

优选地,调节机构和/或下调节极限互相弹性阻尼。例如,在调节机构处和/或在调节极限处设置弹性板、弹簧等。例如,调节机构为旋转臂和/或滑架,供缓冲辊能够大致垂直于缓冲辊的转动轴线沿着曲线或直线路径移动以改变缓冲量。另外地或替代地,缓冲辊能够具有径向弹性套管和/或径向弹性轴承。

优选地,缓冲辊仅被弹性预紧使得当标签带被卷绕回供给辊时,循环缓冲器首先被减小到缓冲量的下调节极限,然后标签带被拉回剥离器与循环缓冲器之间。这使得易于控制重新卷绕。然而,还能够想到的是,在循环缓冲器减小期间、即在到达下调节极限之前,剥离器与循环缓冲器之间的标签带已经被拉回。

优选地,装置还包括给送传感器,给送传感器用于监控标签带的实际给送位置,特别地,给送传感器配置于循环缓冲器与剥离器之间。这里,能够特别精确地确定实际给送位置。然而,原则上,还能够想到的是位于循环缓冲器与供给辊之间的给送传感器。

优选地,装置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适于比较实际给送位置与基准给送位置,控制器用于控制辊系统在正常给送方向上输送,并且当用于标签带的至少一个标签的实际给送位置与基准给送位置匹配或者与基准给送位置相差标签带上的标签距离的整数倍时停止辊系统。

这能够实现在基准给送位置处完全自动地定位标签带。控制器能够将标签带从基准给送位置移动到适当的开始给送位置,用于随后为容器贴标签。

设定的目的还通过容器贴标签机实现,该容器贴标签机包括用于运输容器的可连续转动的转盘以及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装置。

附图说明

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唯一的附图、图1示出了对应的贴标签机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唯一的附图、图1示出了用于利用标签带3为容器2贴标签的贴标签机1,为了该目的,贴标签机1包括用于标签带3的至少一个供给辊4和配置于悬臂(boom)5的自由端处的剥离器6,在剥离器6处存在于标签带3上的标签3a(仅示出在悬臂5的区域中)被分离并转移到容器2。

在剥离器6的下游,辊系统7被设计用于在剥离器6周围沿正常给送方向17拉标签带3。因此,标签带3的衬底3b在张紧状态下行进通过辊系统7并以常用的方式在辊系统7之后卷绕以待处理。

在供给辊4与剥离器6之间配置有循环缓冲器8,并且在循环缓冲器8和剥离器6之间配置有给送传感器9,用于监控标签带3相对于剥离器6的实际给送位置vpi。

例如,给送传感器9为超声传感器、光学对比传感器、光学打印标记传感器、行扫描相机等。给送传感器9例如借助于标签带3上的分离打印标记和/或通过打印标签3a来检测各个标签3a的实际给送位置vpi。

循环缓冲器8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缓冲辊10和例如机械止动件形式的缓冲量的下调节极限11。在正常的贴标签操作中,借助于调节机构12通过在不抵接下调节极限11的情况下抵抗弹性预紧力13旋转可移动缓冲辊10和/或使可移动缓冲辊10移位而能够改变缓冲量。利用预紧器13的辅助以及如果必要的话利用设置于贴标签机1的用于标签带3的引导装置14,能够在供给辊4与剥离器6之间产生适合用于正常贴标签操作的标签带3中的带张力。

在下调节极限11处和/或在调节机构12处,止动阻尼15优选地被设计用于具有最小缓冲量的止动件,以避免标签带3中的突然的拉力峰值。

调节机构12包括例如用于旋转缓冲辊10的旋转臂12a(已示出)或用于将缓冲辊10向上移动到下调节极限11的线性滑动件(未示出)。

通过用于在正常给送方向17上从供给辊4受控地解绕标签带3的电子可控驱动器16来驱动供给辊4。辊系统7、供给辊4的驱动器16和给送传感器9电连接至控制器18。

为了依据给送传感器9的测量结果、特别地依据标签带3的测量到的实际给送位置vpi,控制器18能够特别地使给送方向17反转来将标签带3卷绕回其供给辊4和停止标签带3。

为此,在控制器18中电存储有基准给送位置vpr,当标签带3被卷回其供给辊4时,实际给送位置vpi与基准给送位置vpr进行比较。

原则上,基准给送位置vpr能够与用于随后为容器2贴标签的标签带3的开始给送位置vps相同。优选地,基准给送位置vpr与开始给送位置vps相差标签3a的标签间隔ea的整数倍。

在正常的贴标签操作中,能够通过控制器18以使驱动器16通过制动支持在剥离器6的上游产生适当的带张力的方式来控制供给辊4的驱动器16。

另外,附图示出了用于借助于节圆将容器运输到剥离器6的转盘19。于是,贴标签站1和转盘19以常见的方式成为容器贴标签机20的部件。

补充地或替代地,还能够想到的是,在循环缓冲器8的上游区域中监控实际给送位置vpi。然而,特别精确的是,在悬臂5的区域中监控实际给送位置vpi。

例如,能够利用贴标签机1进行如下作业。

原则上,必须在开始为容器2贴标签之前接近标签带3的基准给送位置vpr。为此,标签带3的正常给送方向17被反转并且标签带3被重新卷绕到其供给辊4。

利用给送传感器9,例如使用标签带3上的打印标记和/或标签带3上的各个标签3a的位置来监控标签带3的实际给送位置vpi,并将实际给送位置vpi传输到控制器18。

重新卷绕标签带3使得可移动缓冲辊10在朝向下调节极限11的方向上移动直到旋转臂12a或功能上类似的线性滑动件优选地以阻尼的方式抵接在调节极限11处。

然后,循环缓冲器8到达其下调节极限11处因而到达其最小缓冲量。于是,供给辊4与剥离器6之间的距离为最小并且在标签带3被卷回其供给辊4时保持恒定。此外,为了将标签带3可靠地重新卷绕超过基准给送位置vpr并且为了随后将标签带3精确地解绕到基准给送位置vpr,在重新卷绕时能够增大带张力超过预紧力13。

通过控制器18连续地比较实际给送位置vpi与指定的基准给送位置vpr。一旦实际给送位置vpi适当地位于特定的基准给送位置vpr的上游,就通过控制器18中断将标签带3重新卷绕到其供给辊4。

然后再次切换到正常给送方向17。一旦实际给送位置vpi与指定的基准给送位置vpr相同,就通过控制器18中断标签带3从其供给辊4的解绕。

为此,辊系统7被主动驱动以将标签带3相对于剥离器6从基准给送位置vpr拉到开始给送位置vps。

在剥离器6的下游的标签带3中以及在循环缓冲器8与剥离器6之间的标签带3中产生了适当的带张力,使得能够从基准给送位置vpr准确地接近开始给送位置vps。原则上,基准给送位置vpr也能够与开始给送位置vps相同。

通过在正常给送方向17上驱动供给辊4,能够借助于弹性预紧力13使循环缓冲器8从下调节极限11开始返回到适当的工作位置,使得在此基础上缓冲减小和缓冲放大两者都是可能的。

然后,贴标签站1准备好操作,并且通过以已知的方式、与转盘19同步地适当控制辊系统7和供给辊4,使贴标签站1能够投入随后利用标签3a为容器2贴标签的操作中。

术语“下游”和“上游”始终基于当前贴标签操作的正常给送方向1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