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碳纤维带的电梯承载端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0945发布日期:2019-03-22 20:53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用于碳纤维带的电梯承载端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文中公开的主题涉及电梯系统。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电梯系统的悬挂构件的端接。

典型的电梯系统包括沿着井道移动的电梯轿厢,该电梯轿厢由通常为绳索或带的一个或多个悬挂构件悬挂。悬挂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张力构件并且在一个或多个绳轮上行进,其中一个绳轮(也被称为驱动绳轮)可操作地连接到机器。机器经由驱动绳轮与悬挂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驱动电梯轿厢的移动。电梯系统通常还包括与悬挂构件相互作用的配重。悬挂构件的端部中的一个或多个端部端接于或保持在井道中。

电梯绳索或带端接通常依赖于将绳索或带缠绕在楔形件周围的能力,或者将绳索的各个钢丝铺开并且通过将铺开的钢丝放置在承窝中并用诸如巴氏合金或基于环氧树脂的灌封化合物进行灌封来形成旋钮。这些典型的方法对于利用由刚性基体中的单向纤维形成或包括所述单向纤维的张力构件的悬挂构件不起作用。在这样的布置中,如果围绕典型的楔形半径弯曲,那么张力构件将断裂,并且纤维无法铺开并弯曲以用在灌封布置中。不需要此类变形的端接悬挂构件的方法会占用大量的空间并且需要相对高的夹紧力来保持悬挂构件。此类方法容易出现固定不足,从而导致悬挂构件滑移。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一种用于电梯系统的悬挂构件的端接装置包括端接壳体和位于端接壳体中的两个楔形组件。所述楔形组件与定位在所述两个楔形组件之间的悬挂构件端部相互作用,以响应于作用在所述悬挂构件端部上的轴向负载而向所述悬挂构件端部施加夹紧力。每个楔形组件包括楔形件和偏置元件,所述偏置元件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楔形件以使所述楔形件的位置沿着悬挂构件轴线方向偏置。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方案中,端接壳体包括朝向悬挂构件向内逐渐减小的壳体内表面,其中与悬挂构件端部的距离增大。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方案中,楔形件包括:楔形外表面,其邻接壳体内表面并且具有与壳体内表面互补的锥形;以及楔形内表面,其被配置成邻接悬挂构件端部。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方案中,端接壳体包括两个相对的面板和附连到面板的两个相对的侧板,每个侧板限定壳体内表面。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方案中,一个或多个板突片位于每个侧板中,并且一个或多个板开口位于每个面板中。一个或多个板突片可插入一个或多个板开口中,以形成端接壳体。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方案中,两个面板经由焊接固定到两个侧板。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方案中,偏置元件是可操作地连接到楔形件并且连接到端接壳体的弹簧。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方案中,弹簧在安装于端接壳体中的保持杆与楔形件之间延伸。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方案中,保持杆延伸穿过端接壳体的面板。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一种电梯系统包括井道、位于井道中的电梯轿厢,以及悬挂构件,所述悬挂构件可操作地连接到电梯轿厢以沿着井道悬挂和/或驱动电梯轿厢。端接装置位于井道中并且可操作地连接到悬挂构件的悬挂构件端部。端接装置包括端接壳体和位于端接壳体中的两个楔形组件。楔形组件与位于两个楔形组件之间的悬挂构件端部相互作用,以响应于作用在悬挂构件端部上的轴向负载而向悬挂构件施加夹紧力。每个楔形组件包括楔形件和偏置元件,所述偏置元件可操作地连接到楔形件以沿着悬挂构件轴线方向来偏置楔形件的位置。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方案中,端接壳体包括朝向悬挂构件向内逐渐减小的壳体内表面,其中与悬挂构件端部的距离增大。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方案中,楔形件包括:楔形外表面,其邻接壳体内表面并且具有与壳体内表面互补的锥形;以及楔形内表面,其被配置成邻接悬挂构件端部。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方案中,端接壳体包括两个相对的面板和附连到面板的两个相对的侧板,每个侧板限定壳体内表面。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方案中,一个或多个板突片定位在每个侧板中,并且一个或多个板开口定位在每个面板中。一个或多个板突片可插入一个或多个板开口中,以形成端接壳体。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方案中,两个面板经由焊接固定到两个侧板。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方案中,偏置元件是可操作地连接到楔形件并且连接到壳体的弹簧。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方案中,弹簧在安装于壳体中的保持杆与楔形件之间延伸。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方案中,保持杆延伸穿过壳体的面板。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方案中,悬挂构件包括沿着悬挂构件的长度延伸的多个张力构件,每个张力元件包括沿着悬挂构件的长度延伸的粘结到聚合物基体中的多根纤维。夹套基本上保持多个张力元件。

另外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方案中,多根纤维由碳、玻璃、聚酯、尼龙或芳族聚酰胺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

附图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结束处具体指出并明确要求保护本主题。根据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

图1是示例性电梯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电梯系统的带的实施方案的剖视图;

图3示出用于电梯系统的带的张力元件的实施方案;

图4示出用于电梯系统的带的端接件的透视图;以及

图5是端接件的实施方案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示例性牵引电梯系统10的示意图。本文中并未论述对于理解本发明而言不必要的电梯系统10的特征(诸如,导轨、安全装置等)。电梯系统10包括电梯轿厢12,所述电梯轿厢利用一个或多个带16操作性地悬挂或支撑在井道14中。一个或多个带16与一个或多个绳轮18相互作用,以便围绕电梯系统10的各种部件行进。一个或多个带16还可以连接到配重22,所述配重用来帮助平衡电梯系统10以及在操作期间减少牵引绳轮两侧上的带张力差异。

绳轮18各自具有直径20,所述直径可以与电梯系统10中的其他绳轮18的直径相同或不同。绳轮中的至少一个绳轮可以是牵引绳轮24。牵引绳轮24由机器26驱动。通过机器26使驱动绳轮移动会驱动、移动和/或推动(通过牵引力)一个或多个带16,所述带围绕牵引绳轮24行进。绳轮18中的至少一个绳轮可以是换向、导向或空转绳轮。换向、导向或空转绳轮不由机器26驱动,而是帮助引导一个或多个带16围绕电梯系统10的各种部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电梯系统10可以使用两个或更个带16,以用于悬挂和/或驱动电梯轿厢12。此外,电梯系统10可以具有各种配置,使得一个或多个带16的两侧均与一个或多个绳轮18接合,或者一个或多个带16的仅一侧与一个或多个绳轮18接合。图1的实施方案示出1:1挂绳布置,其中一个或多个带16端接于轿厢12和配重22处,而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利用其他挂绳布置。

带16被构造成具有足够的柔性,从而在经过一个或多个绳轮18时提供较低的弯曲应力,满足带寿命要求并且具有平稳的操作,同时足够强韧,从而能够满足悬挂和/或驱动电梯轿厢12的强度要求。

图2提供示例性带16构造或设计的截面示意图。带16包括沿着带16纵向延伸的多个张力元件28。尽管图2的实施方案中的张力元件28在截面上是矩形的,但应了解,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以利用其他截面形状,诸如圆形。张力元件28可以至少部分地被包在夹套44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夹套由聚合物材料诸如热塑性聚氨酯(tpu)制成。带16具有带宽度30和带厚度32,其中带宽度30与带厚度32的纵横比大于一。带16限定与牵引绳轮24相互作用的牵引侧34以及与牵引侧34相对的背侧36。带16还限定在牵引侧34与背侧36之间延伸的带边缘38。

现在参考图3,张力元件28包括多根纤维40,所述多根纤维粘结到聚合物基体42中以形成张力元件28。纤维40在带16长度上是连续或不连续的或者连续与不连续的组合,并且通常取向成使得纤维40长度沿着带16长度定向。纤维40由多种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诸如碳、玻璃、聚酯、尼龙、芳族聚酰胺或者其他聚酰亚胺材料。此外,纤维40可以组织成分组,诸如纺纱。基体42可以由例如热固性或热塑性材料形成。张力元件28还被配置成具有每单位体积30%至70%纤维40的纤维40密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纤维40可以在尺寸、长度或周长上变化,并且还可以有意变化以提供选择的最大纤维40密度。

现在参考图4,示出了端接件46的实施方案。带16的带端部48安装并保持在例如电梯轿厢12或配重22处的端接件46中,如图1所示。端接件46包括壳体50,其中壳体内表面52朝向带16向内逐渐变小且与带端部48的距离增大。两个楔形组件54安装在壳体50中在壳体内表面52与带16之间。

现在参考图5的分解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壳体50包括在焊接组件中接合的两个面板56和两个侧板58。侧板58中的每个侧板限定壳体内表面52。在诸如所示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每个侧板58具有多个板突片60,其中每个板突片60可插入面板56中的互补板开口62中,以形成壳体50。尽管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壳体50由焊接板组件形成,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可以利用其他壳体50配置。

第一楔形组件54安装在壳体内表面52与带16的牵引表面34之间,其中楔形组件54与牵引表面34相互作用。另外,第二楔形组件54安装在壳体内表面52与带16的背表面36之间,并且与背表面36相互作用。边缘楔形组件54包括楔形件64,所述楔形件包括楔形外表面66,所述楔形外表面邻接壳体内表面52并且具有与壳体内表面52互补的锥形。此外,每个楔形件64包括楔形内表面68,当带端部48安装到端接件46中时,所述楔形内表面邻接带16并且与所述带相互作用。

楔形件64经由杆和弹簧布置而保持在壳体50中。保持杆70通过例如延伸穿过面板56中的杆开口72而固定在壳体50中,并且通过例如焊接或另一保持方式而固定在适当位置。保持杆70连接到偏置元件,诸如弹簧74,所述偏置元件也连接到楔形件64并且使楔形件64在沿着带轴线76长度的方向上远离带端部48(在图4和图5中向下)偏置。

为了将带端部48安装到端接件46中,楔形件64沿着带轴线76推动以克服弹簧74的偏置,结果使楔形件64之间的间隙扩大,以允许在其间安装带端部48。带端部48随后插入楔形件64之间,并且释放楔形件,从而允许弹簧74的偏置使楔形件64沿着壳体内表面52推动,由此使楔形件64朝向带端部48推动。

当负载l沿着带轴线76施加时,楔形件64沿着带轴线76行进,并且由于壳体内表面52和互补楔形外表面66的锥形,朝向带16向内移动,由此向带16施加夹紧力f以将带16保持在端接件46处。随着负载l增大,夹紧力f类似地增加。

本文中公开的端接件允许在不使电梯带端部围绕楔形件弯曲或缠绕的情况下端接并限制电梯带端部,由此使得它有利于与具有复合张力构件的带一起使用。此外,相对于典型的端接组件而言,焊接的壳体构造降低制造成本。另外,包括偏置元件会保持楔形件和带端部安置在壳体内。

尽管只结合有限数量的实施方案详细描述了本公开,但应容易理解,本公开并不限于此类公开的实施方案。相反,可以更改本公开以并入在此之前并未描述但与在精神和范围上相符的任何数量的变化、修改、替换或等效布置。另外,尽管已描述了各种实施方案,但应理解,本公开的方面可以只包括所描述的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实施方案。因此,本公开不应被视为受限于前述描述,而只受限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