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排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95702发布日期:2019-05-07 19:2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介质排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介质排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提出了通过从液体排出部的喷嘴向记录介质喷射墨水来进行记录处理(印刷)的喷墨式的记录装置,并实用化。若使用这样的记录装置进行记录处理,则有如下情况:记录介质的记录面由于吸收墨水而膨胀,实施了记录处理的记录介质在被排出辊排出而载置于排纸盘时,记录介质以与记录面相反的面(未被喷出墨水的面)凹陷的方式卷曲。

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提出了如下技术:在将实施了记录处理的记录介质排出的排出部中,设有使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比中央部靠铅垂方向下方位移而使记录介质弯曲部件、以及维持该弯曲状态的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若采用该技术,则能够抑制记录介质在排纸盘上卷曲而使堆叠性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6182号公报

然而,若使用喷墨式的记录装置对多张记录介质连续地进行记录处理,则有如下情况:第二张之后的记录介质(后续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端与在先载置于排纸盘上的记录介质(在先介质)的上表面抵接,后续介质的下游端向下方弯折。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对多个记录介质实施装订处理等而生成介质摞的后处理装置被使用,也产生了后续排出的介质摞的下游端抵接于先载置在排纸盘上的介质摞的上表面而弯折这一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种以往的技术中,未考虑到这样的问题,期待有效的对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该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后续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端抵接于排纸盘上的在先介质的上表面而弯折的介质排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介质排出装置为,接收通过处理装置的排出辊排出的介质,并具备:排纸盘,配置于比所述排出辊的高度位置靠下方处,并具有供通过所述排出辊排出的所述介质载置的载置面;以及支承部件,能够在所述排出辊与所述载置面之间的空间,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退避位置与下游侧的推进位置之间进退,所述支承部件的上表面的摩擦系数设定为所述载置面的摩擦系数以下,在介质排出方向上,与无所述支承部件的情况下排出的所述介质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最初接触先载置在所述载置面上的所述介质的上表面的位置相比,位于所述推进位置的所述支承部件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的位置配置于靠下游侧处。

若采用该结构,支承部件构成为能够在排出辊与排纸盘的载置面之间的空间中,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退避位置与下游侧的推进位置之间进退,支承部件的上表面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载置面的摩擦系数以下,与无支承部件的情况下排出的介质(后续介质)的下游端最初接触在先介质(先载置在排纸盘的载置面上的介质)的上表面的位置相比,位于推进位置的支承部件的下游端的位置配置于靠下游侧处,因此能够使后续介质的下游端先于在先介质的上表面地接触具有相对较小的摩擦系数的支承部件的上表面。因而,能够防止后续介质的下游端抵接于在先介质的上表面而向下方弯折。

在本发明的第一介质排出装置中,也可以是,接收通过处理装置的排出辊排出的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排出装置具备:排纸盘,配置于比所述排出辊的高度位置靠下方处,并具有供通过所述排出辊排出的所述介质载置的载置面;以及支承部件,能够在所述排出辊与所述载置面之间的空间,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退避位置与下游侧的推进位置之间进退,所述支承部件的上表面的摩擦系数设定为所述载置面的摩擦系数以下,在介质排出方向上,与无所述支承部件的情况下排出的所述介质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最初接触先载置在所述载置面上的所述介质的上表面的位置相比,位于所述推进位置的所述支承部件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的位置配置于靠下游侧处。

若采用该结构,由于排出的介质(后续介质)的下游端与位于推进位置的支承部件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比无支承部件的情况下排出的介质(后续介质)的下游端与在先介质(先载置在排纸盘的载置面上的介质)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小,因此能够使后续介质的下游端相比于接触在先介质的上表面的情况、更加以锐角接触支承部件的上表面。因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后续介质的下游端的向下方的弯折。

在本发明的第一介质排出装置中,也可以是,在通过所述排出辊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下游端被排出时,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推进位置推进。另外,也可以是,所述介质排出装置在所述排出辊的下游还具备介质检测器,所述介质检测器检测排出的所述介质,在所述介质检测器检测到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下游端之后,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推进位置推进。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介质检测器检测到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下游端之后且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下游端接触于所述支承部件的上表面之前,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推进位置推进。

在本发明的第一介质排出装置中,也可以是,在介质排出方向上,与被排出而向所述排纸盘落下的所述介质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上游端的位置相比,位于所述退避位置的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下游端的位置配置于靠上游侧处。

若采用该结构,位于退避位置的支承部件的下游端的位置配置于比排出而向排纸盘落下的介质的上游端的位置靠上游侧处,因此介质向排纸盘的落下不会被支承部件妨碍。

在本发明的第一介质排出装置中,也可以是,在通过所述排出辊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上游端被排出时,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退避位置退避。另外,也可以是,所述介质排出装置在所述排出辊的下游还具备介质检测器,所述介质检测器检测排出的所述介质,在所述介质检测器检测到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上游端之后,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退避位置退避。另外,也可以是,在介质检测器检测检测到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上游端之后且排出的所述介质向所述载置面落下之前,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退避位置退避。另外,也可以是,在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下游端开始在所述支承部件上向介质排出方向的下游侧移动之后且排出的所述介质向所述载置面落下之前,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退避位置退避。

在本发明的第一介质排出装置中,作为排出的介质,也可以采用多个介质摞成的介质摞。在该情况下,排出辊能够排出介质摞。

在本发明的第一介质排出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支承部件在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配置有多个,与配置于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所述支承部件所进退的铅垂方向上高度位置相比,配置于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中心侧的所述支承部件所进退的铅垂方向上高度位置配置于靠上方处。

若采用该结构,由于将配置于介质的宽度方向中心侧的支承部件所进退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位置,相比于配置于介质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支承部件所进退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位置,配置于介质的宽度方向中心侧的支承部件所进退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位置位于靠铅垂方向上方处,因此即使在被实施了印刷的介质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部分以向上方抬起的方式弯曲了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这种弯曲,能够抑制后续介质接触在先介质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部分。

在本发明的第一介质排出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支承部件是片状的片材部件,配置于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中心侧的所述支承部件的宽度大于配置于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所述支承部件的宽度。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支承部件是片状的片材部件,配置于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中心侧的所述支承部件的厚度大于配置于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所述支承部件的厚度。

若采用该结构,由于加宽了配置于介质的宽度方向中心侧的支承部件的宽度(加厚了厚度),因此能够以相对较高的强度支承介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介质的下游端的向下方的弯折。

在本发明的第一介质排出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介质排出装置还具备介质面检测器,所述介质面检测器对载置于所述载置面的所述介质的上表面位置进行检测,所述排纸盘基于所述介质面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上表面位置而进行升降,从而使位于所述推进位置的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下游端位于比载置于所述载置面的所述介质的上表面靠上方处。

若采用该结构,即使在例如排纸盘的载置面上层叠了很多介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基于介质的上表面位置使排纸盘下降,使位于推进位置的支承部件的下游端始终位于比载置于载置面的介质的上表面靠上方处。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介质排出装置,能够采用从向介质喷出液体的处理装置排出介质的装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向介质喷出的液体的量为预定量以上时使支承部件向推进位置推进。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介质排出装置为,接收通过处理装置的排出辊排出的介质,并具备:排纸盘,配置于铅垂方向上比所述排出辊的高度位置靠下方处,并具有供通过所述排出辊排出的所述介质载置的载置面;以及支承部件,能够在所述排出辊与所述载置面之间的空间,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退避位置与下游侧的推进位置之间进退,所述支承部件的上表面的摩擦系数设定为所述载置面的摩擦系数以下,排出的所述介质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与位于所述推进位置的所述支承部件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小于,无所述支承部件的情况下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下游端与先载置在所述载置面上的所述介质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

若采用该结构,支承部件构成为能够在排出辊与排纸盘的载置面之间的空间中,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退避位置与下游侧的推进位置之间进退,支承部件的上表面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载置面的摩擦系数以下,排出的介质(后续介质)的下游端与位于推进位置的支承部件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比无支承部件的情况下排出的介质(后续介质)的下游端与在先介质(先载置在排纸盘的载置面上的介质)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小,因此能够使后续介质的下游端相比于接触在先介质的上表面的情况、更加以锐角接触支承部件的上表面。因而,相比于使后续介质的下游端接触在先介质的上表面的情况,能够缓和摩擦,因此能够防止后续介质的下游端的向下方的弯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印刷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3是示出中间输送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后处理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5是用于说明后处理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后处理装置的片材部件的周边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7是后处理装置的片材部件位于退避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8是后处理装置的片材部件位于推进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9是从输送方向下游侧观察后处理装置的片材部件的周边的图。

图10是从输送方向下游侧观察将后处理装置的片材部件驱动的牵引单元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11是从输送方向上游侧观察对后处理装置的片材部件进行驱动的牵引单元时的立体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后处理装置的片材部件的更换方法的说明图((a)是取下更换用罩之前的图,(b)是取下了更换用罩的状态的图,(c)是取下了片材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3是示出印刷装置的控制部的一部分结构的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后处理装置的片材部件的进退控制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图像形成装置(处理装置);300…后处理装置(介质排出装置);329…排出辊对;329c…纸张检测器(介质检测器);331…排纸盘;331a…载置面;331b…纸面检测器(介质面检测器);340、341、342…片材部件(支承部件);m…纸张(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制。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具备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间输送装置200以及后处理装置300。另外,印刷装置1具备统一地控制各机构的驱动的控制部10(参照图13)。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对作为介质的纸张m(参照图2)形成图像的装置,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处理装置。后处理装置300是进行利用订书(钉)将形成有图像的多个纸张m进行装订的装订处理等后处理的装置,相当于本发明中的介质排出装置。而且,中间输送装置200是将利用图像形成装置100形成了图像的纸张m向后处理装置300输送的装置。中间输送装置200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与后处理装置300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作为上游侧输送路径的第三排出路径153与中间输送装置200的中间输送路径218连接,中间输送路径218与后处理装置300的下游侧输送路径319连接。而且,由第三排出路径153、中间输送路径218以及下游侧输送路径319,构成了从作为纸张m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经由中间输送装置200延续至后处理装置300的输送路径(图1中的双点划线)。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是通过使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附着于作为介质的一例的纸张m来记录文字、图形、照片等图像的喷墨打印机,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记录装置侧壳体101。在记录装置侧壳体101的上部安装有用于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种操作的操作部102。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铅垂方向z上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中央部遍及至下部地设有纸张盒103。在本实施方式中,纸张盒103在铅垂方向z上排列配置有4个。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记录的纸张m以层叠状态收容于各纸张盒103。另外,在各纸张盒103形成有用户能够把持的把持部103a。而且,纸张盒103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记录装置侧壳体101进行装拆。需要说明的是,收容于各纸张盒103的纸张m可以分别是不同的种类,也可以是相同的种类。

在铅垂方向z上的最上段的纸张盒103的上方设有矩形的前板罩104。前板罩104设为能够以与纸张盒103相邻的长边作为基端而转动,并构成为在成为与基端相反的一侧的前端侧离开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打开位置、以及构成记录装置侧壳体101的一部分的关闭位置这两个位置之间转动自如。

另外,如图2所示,在记录装置侧壳体101的中间输送装置200侧的一部分形成有供纸张m排出的排出口108。而且,能够进一步在排出口108的下方根据需要安装从记录装置侧壳体101向中间输送装置200侧延伸的排纸盘109。即,经由排出口108排出的纸张m载置于排纸盘109。需要说明的是,该排纸盘109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记录装置侧壳体101进行装拆,具有随着从连接于记录装置侧壳体101的基端朝向成为与基端相反的一侧的前端而朝上倾斜的上坡(图2中左上)。

如图2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0所具有的记录装置侧壳体101内设有从铅垂方向z的上侧对纸张m进行记录的记录部110、以及将纸张m沿装置内输送路径120输送的输送部130。装置内输送路径120形成为,在以沿着前后方向y的方向作为纸张m的宽度方向时,以与该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为输送方向来输送纸张m。

记录部110具备能够遍及纸张m的宽度方向上大致整个区域地同时喷出墨水的线性喷墨头型的记录头111。记录部110通过使从记录头111喷出的墨水附着于纸张m中与记录头111相对的记录面(印刷图像的面),从而在纸张m上形成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设有对喷出到纸张m的墨水的量(喷出量)进行检测的喷出量传感器112(参照图13)。喷出量传感器112的检测结果的信号被发送给控制部10(参照图13),用于后述的后处理装置300的片材部件340的进退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10对后述的牵引单元360(参照图10及图11)进行控制,以使得仅在由喷出量传感器112检测出的喷出量为预定量以上时使片材部件340推进“推进位置”。

输送部130具有沿装置内输送路径120配置并由输送驱动马达(未图示)驱动的多个输送辊对131、以及设于记录部110的正下方的带输送部132。即,从记录头111向由带输送部132输送的纸张m喷出墨水从而进行记录。

带输送部132具有配置于比记录头111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驱动辊133、配置于比记录头111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从动辊134、以及挂于这些各辊133、134的呈环形的环状的带135。通过驱动辊133进行驱动旋转,带135回绕,利用该回绕的带135使纸张m向下游侧输送。即,带135的外周面作为对进行记录的纸张m进行支承的支承面而发挥功能。

装置内输送路径120具有朝向记录部110输送纸张m的供给路径140、将通过记录部110进行记录并结束了记录的纸张m输送的排出路径150、以及在分支机构147分支的分支路径160。

供给路径140具有第一供给路径141、第二供给路径142、以及第三供给路径143。在第一供给路径141中,从通过打开设置于记录装置侧壳体101的右侧面的罩141a而露出的插入口141b插入的纸张m被向记录部110输送。即,从插入口141b插入的纸张m通过第一驱动辊对144的旋转驱动而向记录部110直线输送。

在第二供给路径142中,在铅垂方向z上,设置于记录装置侧壳体101的下部的纸张盒103中分别收容的纸张m被向记录部110输送。即,对于以层叠状态收容于纸张盒103的纸张m,最上位的纸张m被拾取辊142a送出,在分离辊对145被一张一张分离,之后,一边将铅垂方向z上的姿势反转,一边通过第二驱动辊对146的旋转驱动而向记录部110输送。

在第三供给路径143中,在对纸张m进行在两面记录图像的双面印刷的情况下,通过记录部110而单面完成记录的纸张m被再次向记录部110输送。即,在比记录部110靠输送方向下游侧设有从排出路径150分支的分支路径160。即,在进行双面印刷时,纸张m通过设于排出路径150的中途的分支机构147的动作而向分支路径160输送。另外,在分支路径160中,在比分支机构147靠下游侧设有能够进行正转与反转这两种旋转的分支路径辊对161。

在进行双面印刷时,一面印刷过的纸张m被分支机构147暂时向该分支路径160引导,通过正转的分支路径辊对161在分支路径160内向下游侧输送。之后,向分支路径160输送了的纸张m通过反转的分支路径辊对161而在分支路径160内从下游侧向上游侧反向输送。即,在分支路径160中输送的纸张m的输送朝向被反转。

从分支路径160反向输送的纸张m被向第三供给路径143输送,通过多个输送辊对131而向记录部110输送。通过在第三供给路径143中输送,纸张m以未被印刷的另一面与记录部110相对的方式被反转,并通过第三驱动辊对148的旋转驱动而向记录部110输送。即,第三供给路径143作为一边使铅垂方向z上的纸张m的姿势反转一边进行输送的反转输送路径而发挥功能。

各供给路径141、142、143中的第二供给路径142及第三供给路径143在一边在铅垂方向z上使纸张m的姿势弯曲一边朝向记录部110输送纸张m。另一方面,与第二供给路径142及第三供给路径143相比,第一供给路径141以不大幅度弯曲纸张m的姿势的方式朝向记录部110输送纸张m。

在各供给路径141、142、143中输送的纸张m被输送至对齐辊对149,之后其前端抵接于停止了旋转的对齐辊对149,对齐辊对149布置于比记录部110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处。然后,纸张m通过这种抵接于对齐辊对149的状态来校正相对于输送方向的倾斜(消除偏斜)。然后,通过之后的对齐辊对149的旋转驱动,校正了倾斜的纸张m成为对齐状态而向记录部110输送。

利用记录部110对单面或双面进行记录且结束了记录的纸张m通过输送辊对131而沿着构成装置内输送路径120的下游部的排出路径150输送。排出路径150在比与分支路径160分支的位置靠下游的位置,分支为第一排出路径151、第二排出路径152、第三排出路径153。即,完成了记录的纸张m在构成排出路径150的上游部的共用排出路径(上游排出路径)154中输送之后,被设于共用排出路径154的下游端的引导机构(切换引导部)180引导至构成排出路径150的下游部的第一排出路径~第三排出路径151、152、153中的某一个路径。

第一排出路径(上方排出路径)151朝向记录装置侧壳体101的上方、并且以沿着分支路径160的方式弯曲地延伸设置。在第一排出路径151中输送的纸张m从排出口155排出,排出口155以成为第一排出路径151的终端的方式在记录装置侧壳体101的一部分开口。然后,从排出口155排出的纸张m向铅垂方向z的下侧落下,如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以层叠的状态向载置台156排纸。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配置于排出路径150的多个位置的输送辊对131,将纸张m从排出口155以单面印刷时的记录面在铅垂方向z上朝下的姿势向载置台156排纸。

载置台156具有随着朝向左右方向x上的右方向而向铅垂方向z的上侧上升的向上的倾斜形状,纸张m以层叠状态载置于该载置台156。此时,载置于载置台156的各纸张m沿载置台156的倾斜向左方向移动,接近设于记录装置侧壳体101的排出口155的下侧的纵侧壁157而被载置。

另外,第一排出路径151具有弯曲反转路径151a,在该弯曲反转路径151a中,在将通过记录部110进行了记录的纸张m输送至排出口155的期间使该纸张m的正反反转。即,弯曲反转路径151a以通过记录部110进行了记录的纸张m的记录面为内侧的方式使其弯曲,并且使纸张m从该纸张m的记录面在铅垂方向z上朝向铅垂方向z的上侧的状态反转成朝向铅垂方向z的下侧的状态。因此,在排出路径150中,纸张m通过该弯曲反转路径151a,成为单面印刷时的记录面与载置台156对置的状态而从排出口155排出。

第二排出路径152在比第一排出路径151靠铅垂方向z下侧处分支,从记录部110朝向中间输送装置200直线地(水平地)延伸。因此,在第二排出路径152中输送的纸张m并非以如第一排出路径151那样弯曲的姿势输送,在其姿势与通过记录部110时保持同样的状态下直线地输送,并从排出口108朝向排纸盘109而排出。即,第二排出路径152作为以不使纸张m的姿势反转的方式朝向排纸盘109输送纸张m的非反转排出路径而发挥功能。

第三排出路径153在比第二排出路径152靠铅垂方向z下侧处分支,并以朝向记录装置侧壳体101的下方的方式在铅垂方向z上朝向斜下侧延伸。而且,其下游端与中间输送装置200所具有的中间输送路径218连接。即,在第三排出路径153中输送的纸张m被向中间输送装置200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排出路径153设有能够检测纸张m的有无的输送检测部199。输送检测部199例如是光透过型或光反射型的光电断路器,具备发出光的发光部以及接收从发光部发出的光的光接收部。作为发光部的发光元件,例如可应用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元件、激光发光元件等。另外,光接收部由光电晶体管、光电ic等构成。利用发光部与光接收部能够检测纸张m的有无(光接收部中的光接收的on/off)。

输送检测部199连接于控制部10(参照图13),被基于预定的程序进行驱动控制。控制部10对输送检测部199进行驱动,将光接收部中的光的接收量与预先决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检测纸张m的有无。然后,当与输送辊对131的驱动同步地重复检测出纸张m的有和无时,判断为纸张m是正被正常地输送的状态。另一方面,在预定的定时或预定的时间内,当光接收部中的接收量没有变化的状态持续时,判断为处于异常状态(卡纸)。例如在因产生纸张m的输送不良而导致未从记录头111侧正常地输送纸张m时,判断为异常状态(卡纸)。

排出路径150的一部分以及分支路径160的一部分安装于设于记录装置侧壳体101的引出单元170。需要说明的是,引出单元170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记录装置侧壳体101进行装拆。

这里,可应用于印刷装置1的纸张m优选具有吸湿性及可挠性,例如,可列举电子照片复印纸张等普通纸、具有包含二氧化硅、氧化铝、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等的水溶性墨水吸收层的喷墨纸张等。另外,作为水溶性墨水的渗透速度相对较小的类型的吸收性被记录介质,一般可列举使用于胶版印刷的美工纸、涂布纸、铸涂纸等。

接下来,对中间输送装置20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中间输送装置200具备能够输送纸张m的中间输送部252。中间输送部252具备将输送的纸张m反转的至少一个反转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2个第一反转部241与第二反转部242)。第一反转部241以及第二反转部242在输送路径中位于比记录部110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处,将形成(印刷)有图像的纸张m反转。另外,中间输送装置200具备输送纸张m的中间输送路径218。因而,中间输送装置200具备使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形成了图像的纸张m一边输送一边干燥的干燥功能、以及使从图像形成装置100输送的纸张m反转的反转功能。

中间输送装置200的中间输送路径218连接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第三排出路径153。另外,中间输送路径218具有上游端与第三排出路径153连接的导入路径243、和在作为导入路径243的下游端的分支点a分支的第一分支路径244及第二分支路径245。即,在分支点a分别连接有导入路径243的下游端、第一分支路径244的上游端、以及第二分支路径245的上游端。而且,第一分支路径244与第二分支路径245在输送方向上的路径长度设为彼此大致相同的长度。

而且,中间输送路径218具有连接于作为第一分支路径244的下游端的第一连接点b的第一合流路径246、以及连接于作为第二分支路径245的下游端的第二连接点c的第二合流路径247。第一合流路径246与第二合流路径247在输送方向上的路径长度设为彼此大致相同的长度。

另外,在第一连接点b连接有第一反转部241所具有的第一反转路径248。另外,在第二连接点c连接有第二反转部242所具有的第二反转路径249。即,在第一连接点b连接有第一分支路径244的下游端、第一合流路径246的上游端、以及第一反转路径248的一端。另外,在第二连接点c连接有第二分支路径245的下游端、第二合流路径247的上游端、以及第二反转路径249的一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反转路径248以及第二反转路径249的路径长度在输送方向上被构成为由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形成(印刷)图像的纸张m的长度以上。

而且,中间输送路径218设有第一合流路径246与第二合流路径247合流的合流点d,并具有连接于合流点d的导出路径250。即,在合流点d连接有第一合流路径246的下游端、第二合流路径247的下游端、以及导出路径250的上游端。导出路径250朝向后处理装置300而朝下地延伸至第一反转路径248与第二反转路径249之间后,以绕过第一反转路径248的方式转弯,并朝上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导出路径250由配置于上游侧的第一导出路径250a和配置于第一导出路径250a的下游侧的第二导出路径250b构成。而且,第二导出路径250b的下游端连接于后处理装置300的下游侧输送路径319。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导入路径243、第一分支路径244、以及第二分支路径245构成了反转前路径218a,利用第一合流路径246、第二合流路径247、以及导出路径250构成了反转后路径218b。而且,反转前路径218a在输送方向上位于比第一反转部241或第二反转部242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处。而且,反转后路径218b在输送方向上位于比第一反转部241或第二反转部242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处。即,中间输送路径218具有位于比第一反转部241以及第二反转部242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处的反转前路径218a、和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反转后路径218b。

另外,如图3所示,中间输送装置200具备能够沿着中间输送路径218输送纸张m的中间输送部252。中间输送部252中的第一反转部241以及第二反转部242构成为能够将输送的纸张m反转。

在导入路径243、第一分支路径244以及第二分支路径245上配置有由第一驱动马达(未图示)驱动的第一输送辊对254。另外,在第一合流路径246与第二合流路径247以及第一导出路径250a上配置有由第二驱动马达(未图示)驱动的第二输送辊对256。另外,在第二导出路径250b上配置有由第三驱动马达(未图示)驱动的第三输送辊对25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输送辊对254、第二输送辊对256以及第三输送辊对257的数量能够根据各输送路径的形态等任意地设定。而且,通过在中间输送部252的各辊对从正反两侧夹住纸张m而进行支承的状态下,对辊对中的一个辊进行旋转驱动,从而沿输送路径输送纸张m。

另外,在导入路径243设有检测纸张m的导入检测部258。导入检测部258例如是光电断路器,具体的结构与输送检测部199相同。而且,在比导入检测部258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分支点a设有引导活板259。引导活板259被螺线管等驱动,对将在导入路径243中输送的纸张m向第一分支路径244以及第二分支路径245中的哪个路径引导进行切换。

进一步地,在第一分支路径244的下游端设有允许纸张m从第一分支路径244向第一反转路径248的移动、另一方面限制纸张m从第一反转路径248向第一分支路径244的移动的第一限制活板261。而且,在第二分支路径245的下游端设有允许纸张m从第二分支路径245向第二反转路径249的移动、另一方面限制纸张m从第二反转路径249向第二分支路径245的移动的第二限制活板262。这些第一限制活板261及第二限制活板262在施力部件(未图示)的作用力下,被施力以使得封堵第一分支路径244或第二分支路径245的下游端。

另外,在第一分支路径244上配置有检测纸张m的第一检测部281,在第二分支路径245上配置有检测纸张m的第二检测部282。另外,在第一合流路径246上配置有检测纸张m的第三检测部283。进一步地,在第一导出路径250a配置有检测纸张m的第四检测部284,在第二导出路径250b配置有检测纸张m的第五检测部28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检测部~第五检测部281、282、283、284、285例如是光电断路器,具体的结构与输送检测部199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各输送路中的各检测部的数量能够根据各输送路径的形态等任意地设定。

在第一反转部241配置有检测送入到第一反转路径248中的纸张m的第一反转检测部264、以及设于第一反转路径248上的第一反转辊对265(在本实施方式中是2对)。第一反转辊对265基于第一反转检测部264检测到纸张m时发送的信号,通过第一反转马达(未图示)进行正转驱动或逆转驱动。

另外,在第二反转部242配置有检测送入到第二反转路径249中的纸张m的第二反转检测部267、以及设于第二反转路径249上的第二反转辊对268(在本实施方式中是5对)。第二反转辊对268基于第二反转检测部267检测到纸张m时发送的信号,通过第二反转马达(未图示)进行正转驱动或逆转驱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反转检测部以及第二反转检测部264、267例如是光电断路器,具体的结构与输送检测部199相同。

接下来,对后处理装置30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后处理装置300具备大致箱状的框体320。框体320具备后处理供纸口322以及后处理排纸口323。后处理供纸口322以及后处理排纸口323分别形成有开口,后处理供纸口322与中间输送装置200的中间输送路径218的下游端对应地配置,中间输送路径218与下游侧输送路径319连接。而且,下游侧输送路径319从后处理供纸口322遍及至后处理排纸口323而配置,从中间输送装置200输送的纸张m被从后处理供纸口322供给,在对纸张m实施了后处理等之后,从后处理排纸口323排纸。

在框体320的内部配置有堆叠器328以及后处理部325等。堆叠器328暂时地载置纸张m,具有:载置面328a,具有能够载置纸张m的大致平坦面;以及壁面328b,沿与载置面328a的端部大致直角方向而形成。

后处理部325利用适当机构进行对载置于堆叠器328的状态的纸张m进行将纸张m打出穿孔的打孔处理、将纸张m以每预定张数进行装订的装订处理、按照每一种或每一摞将纸张m的宽度方向的位置沿其宽度方向错开来调整的位移处理等后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后处理部325也可以具备进行纸张m的折叠处理的纸张折叠部、能够进行将纸张m裁剪的裁剪处理、将纸张m折叠的折页处理、将纸张m进行装订的装订处理或制册处理等的机构。

另外,在框体320的内部,沿下游侧输送路径319配置有下游侧输送部335。下游侧输送部335具有由驱动马达(未图示)驱动的输送辊对327。而且,在下游侧输送路径319中的后处理排纸口323的附近配置有排纸辊对329。输送辊对327在下游侧输送路径319中配置于比堆叠器328及后处理部325靠上游侧处,将从后处理供纸口322供给的纸张m向堆叠器328输送。另外,在下游侧输送路径319中的后处理供纸口322附近配置有检测纸张m的输送检测部356。输送检测部356例如是光电断路器,具体的结构与输送检测部199相同。

另外,在框体320的内部设有对沿下游侧输送路径319输送的纸张m进行引导的引导部330。引导部330具有突起部形状。而且,引导部330具备具有大致平坦面的引导面330a,引导面330a与下游侧输送路径319(堆叠器328)相对地配置。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面330a的大致正交于纸张m的输送方向的尺寸宽度与纸张m的大致正交于输送方向的尺寸宽度为几乎相同的尺寸。由此,能够容易地输送纸张m。引导部330配置于下游侧输送路径319中的输送辊对327的下游侧、且排纸辊对329的上游侧处。因而,从输送辊对327输送来的纸张m经由引导部330向堆叠器328输送。

本实施方式的堆叠器328在下游侧输送路径319中配置于比输送辊对327靠下游侧处,暂时载置由后处理部325进行处理的纸张m。而且,将堆叠器328的载置面328a沿倾斜方向配置,以使得载置于堆叠器328的多个纸张m的至少一端边侧对齐。在本实施方式中,堆叠器328的一端配置于后处理排纸口323侧,堆叠器328的另一端(壁面328b)配置于后处理部325侧。后处理排纸口323比后处理部325靠上方地配置,堆叠器328以朝向后处理部325成为下方的方式倾斜地配置。由此,载置于堆叠器328的纸张m的端一端边接触堆叠器328的壁面328b,纸张m的一端边对齐。

图4及图5是用于说明后处理装置300的排纸辊对329的动作的说明图。排纸辊对329配置于堆叠器328的一端侧,并构成为将载置于堆叠器328的纸张m以每1张或者由预定张数构成的每一摞进行排出。排纸辊对329具备第一排纸辊329a与第二排纸辊329b。第一排纸辊329a与第二排纸辊329b沿铅垂方向z排列,第一排纸辊329a配置成比第二排纸辊329b靠上方。而且,第一排纸辊329a与第二排纸辊329b构成为能够分离和压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排纸辊329a构成为能够利用驱动马达相对于第二排纸辊329b移动。

而且,在将从输送辊对327输送来的纸张m载置于堆叠器328时,如图4所示那样将排纸辊对329分离。此时,第一排纸辊329a配置于第一排纸辊329a与第二排纸辊329b的间隔g成为第一间隔g1的第一位置ps1。第一位置ps1是预定的起始位置,第一间隔g1是第一排纸辊329a与第二排纸辊329b的间隔g达到最大的值。需要说明的是,间隔g是用第一排纸辊329a与第二排纸辊329b夹住纸张m的方向上的间隔,并且是第一排纸辊329a的最外周面与第二排纸辊329b的最外周面的最短尺寸。而且,在以该状态使纸张m的一部分通过第一排纸辊329a与第二排纸辊329b之间后,如图5所示,用第一排纸辊329a与第二排纸辊329b以夹住纸张m的方式压接(夹持),使排纸辊对329(第一排纸辊329a、第二排纸辊329b)以向堆叠器328侧拉回的方向旋转。由此,纸张m被载置于堆叠器328。此时,第一排纸辊329a移动到比第一位置ps1靠下方、并且是用第一排纸辊329a与第二排纸辊329b夹持纸张m的夹持位置psn。然后,重复第一排纸辊329a与第二排纸辊329b的分离以及压接动作,直至预定张数的纸张m载置于堆叠器328为止。

另外,在将由后处理部325实施了后处理的纸张m向排纸盘331侧排出的情况下,夹持预定张数的纸张m,使排纸辊对329(第一排纸辊329a、第二排纸辊329b)以向与堆叠器328侧相反一侧输送方向旋转。由此,能够将纸张m向排纸盘331侧排出。此时,第一排纸辊329a配置于用第一排纸辊329a与第二排纸辊329b夹持载置于堆叠器328的纸张m的夹持位置psn(参照图5)。排纸辊对329(第一排纸辊329a、第二排纸辊329b)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排出辊。另外,在排纸辊对329的下游侧的后处理排纸口323附近配置有检测纸张m的纸张检测器329c(参照图4及图5)。纸张检测器329c例如是光电断路器,具体的结构与输送检测部199相同。纸张检测器329c相当于本发明中的介质检测器。纸张检测器329c的检测结果的信号被送向控制部10(参照图13),用于后述的片材部件340的进退控制。

排纸盘331设于框体320的外侧,堆叠从后处理排纸口323排出的纸张m。排纸盘331具有堆积(载置)纸张m的载置面331a,并朝向框体320的外侧突出。排纸盘331能够利用由马达、齿轮等构成的升降机构332(参照图13)而向铅垂方向上方及下方移动(即升降)。在排纸盘331的载置面331a的附近设有检测载置于载置面331a的纸张m的上表面位置的纸面检测器331b(参照图1)。纸面检测器331b相当于本发明中的介质面检测器。纸面检测器331b的检测结果的信号被发送给控制部10(参照图13),用于排纸盘331的升降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10基于由纸面检测器331b检测出的上表面位置对升降机构332进行控制而使排纸盘331升降,以使处于“推进位置”(后述)的片材部件340的下游端位于比载置于载置面331a的纸张m的上表面靠上方处。

这里,使用图6~图12,对用于抑制从后处理排纸口323排出的纸张m的下部折叠(纸张m的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抵接于先载置于排纸盘331上的纸张m的上表面而在下方弯折)的片材部件340(支承部件)。

如图6所示,在排纸辊对329与排纸盘331的载置面331a之间的空间,设有构成为能够在纸张排出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退避位置”与下游侧的“推进位置”之间进退的片材部件340。片材部件340构成为从片材出入口350向框体320的外侧突出,片材出入口350在铅垂方向z上设于在后处理排纸口323的附近配置的排纸辊对329的压接(夹持)位置与排纸盘331的载置面331a之间。片材部件340是由具有表面的摩擦系数较低的耐摩擦性的材料(例如聚对苯二酸乙二醇酯等树脂材料)构成的、具有可挠性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片材部件340的上表面的摩擦系数设定为排纸盘331的载置面331a的摩擦系数以下。

位于“退避位置”(参照图7)的片材部件340的纸张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的位置,在纸张排出方向上相比于被排出而落下至排纸盘331的纸张m的纸张排出方向上的上游端的位置配置于上游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后处理排纸口323排出而落下至排纸盘331的纸张m的上游端与作为框体320的一部分的铅垂壁320a(参照图6以及图7)抵接。因此,位于“退避位置”的片材部件340的下游端的位置配置于比铅垂壁320a略靠上游侧(即框体320的内部)的位置。

位于“推进位置”(参照图6以及图8)的片材部件340在纸张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的位置,在纸张排出方向上相比于无片材部件340的情况下排出的纸张m的纸张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最初接触于先载置在载置面331a上的纸张m(在先介质)的上表面的位置,配置于下游侧。另外,排出的纸张m的下游端与位于“推进位置”的片材部件340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被设定为,比无片材部件340的情况下排出的纸张m的下游端与先载置在载置面331a上的纸张m(在先介质)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小。

片材部件340如图9所示那样在纸张m的宽度方向上配置有多个。配置于纸张m的宽度方向中心侧的片材部件(中央片材部件)341的进退位置相比于配置于纸张m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片材部件(端部片材部件)342的进退位置配置于铅垂方向上方。另外,如图9所示,中央片材部件341的宽度设定为比端部片材部件342的宽度宽,中央片材部件341的厚度设定为比端部片材部件342的厚度厚。

本实施方式中的片材部件340由牵引单元360驱动。牵引单元360具有与以往的打印机中的输送折叠纸(fan-foldpaper)时使用的牵引单元类似的结构。如图10及图11所示,牵引单元360具有插入设于片材部件340的定位孔(sprockethole)345的牵引销361、设有牵引销361的牵引带362、供牵引带362架设的驱动轴363及从动轴364、产生旋转驱动力的牵引马达365、将牵引马达365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驱动轴363的齿轮组366等。牵引马达365的驱动由控制部10(参照图13)控制,牵引马达365的旋转驱动力经由齿轮组366及驱动轴363传递到牵引带362,由安装于牵引带362的牵引销361的片材部件340进行进退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片材部件340的推进方向上的上游侧(例如,中央下半分)的部分设有多个定位孔345,这些定位孔345中插入有牵引单元360的牵引销361。由此,片材部件340能够以推进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部分被牵引销361支承的状态沿铅垂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在片材部件340的推进方向上的下游侧(例如,从中央起上半部分)的部分未设置定位孔345。至少在比在无片材部件340的情况下排出的纸张m的纸张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最初接触先载置在载置面331a上的纸张m(在先介质)的上表面的位置靠下游侧处,不设置定位孔345。由此,能够防止排出的纸张m的下游端钩挂于定位孔345。另外,片材部件340的推进的方向上的下游侧被设于牵引单元360的上方(片材部件340的推进的方向上的下游侧)的方向转换部367限制,在相对于铅垂方向z呈预定的角度的方向上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的(a)所示,在后处理装置300的框体320的前面设有能够拆下的罩部件370。拆下罩部件370需要将排纸盘331下降至比罩部件370的设置范围低的位置。通过如图12的(b)所示那样将罩部件370取下,如图12的(c)所示那样,从牵引销361取下片材部件340,将牵引销361插入新的片材部件340的定位孔345,通过这一步骤能够容易地更换片材部件340。在安装罩部件370之后,基于纸面检测器331b的检测结果调整排纸盘331的高度位置。

片材部件340被控制部10控制成,在由排出辊对329排出的纸张m的下游端被排出时,向“推进位置”推进。具体而言,片材部件340经由牵引单元360被控制部10控制成,在排出的纸张m的下游端被纸张检测器329c检测到之后、且在排出的纸张m的下游端接触片材部件340的上表面之前,向“推进位置”推进。

另一方面,片材部件340被控制部10控制成,在由排出辊对329排出的纸张m的上游端被排出时,向“退避位置”退避。具体而言,片材部件340经由牵引单元360被控制部10控制成,在排出的纸张m的上游端被纸张检测器329c检测出之后、且在排出的纸张m落下至排纸盘331的载置面331a之前,向“退避位置”退避。

接下来,使用图13的框图,对印刷装置1的控制部10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3中,仅示出了后处理装置300的片材部件340以及排纸盘331的控制相关的结构,关于图像形成装置100以及中间输送装置200的各种部件(辊等)的控制相关的结构,省略了图示。

控制部10具备cpu、作为存储机构的rom、ram以及输入输出接口,cpu基于rom、ram的数据处理经由输入输出接口输入的各种信号,经由输入输出接口对各驱动部输出控制信号。cpu例如基于存储于rom的控制程序进行各种控制。

控制部10与各检测部(喷出量传感器112、纸张检测器329c、纸面检测器331b等)连接,从各检测部发送检测数据。另外,在控制部10与各驱动源(牵引马达365、升降机构332等)连接,从控制部10对各驱动源发送基于检测数据生成的驱动控制信号,对各驱动源进行驱动控制。然后,伴随着各驱动源的驱动,连接于各驱动源的部件(片材部件340、排纸盘331等)进行驱动。

接着,使用图14的流程图,对后处理装置300的片材部件340的进退控制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控制部10判定由排出辊对329排出的纸张m的下游端(前端)是否被纸张检测器329c检测到(前端判定工序:s1),当检测到时,经由牵引单元360对片材部件340进行控制,由此使片材部件340向“推进位置”推进(片材推进工序:s2)。此时,控制部10在排出的纸张m的下游端(前端)接触片材部件340的上表面之前,使片材部件340向“推进位置”推进。

接着,控制部10判定由排出辊对329排出的纸张m的上游端(后端)是否被纸张检测器329c检测到(后端判定工序:s3),当检测到时,经由牵引单元360对片材部件340进行控制,由此使片材部件340向“退避位置”退避(片材退避工序:s4)。此时,控制部10在排出的纸张m落下到排纸盘331的载置面331a之前,使片材部件340向“退避位置”退避。

控制部10重复这些前端判定工序s1、片材推进工序s2、后端判定工序s3以及片材退避工序s4,直到印刷结束为止(结束判定工序:s5),在印刷结束后,结束片材部件340的进退控制。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300中,片材部件340在排出辊对329与排纸盘331的载置面331a之间的空间中构成为,能够在纸张排出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退避位置”与下游侧的“推进位置”之间进退,片材部件340的上表面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载置面331a的摩擦系数以下,位于“推进位置”的片材部件340的下游端的位置,配置于比无片材部件340情况下排出的纸张m(后续介质)的下游端最初接触在先介质(先载置在排纸盘331的载置面331a上的纸张m)的上表面的位置靠下游侧处,因此能够使后续介质的下游端先于在先介质的上表面地接触具有相对较小的摩擦系数的片材部件340的上表面。因而,能够防止后续介质的下游端抵接于在先介质的上表面而在下方弯折。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300中,由于排出的纸张m(后续介质)的下游端与位于“推进位置”的片材部件340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比无片材部件340情况下排出的纸张m(后续介质)的下游端与在先介质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小,因此能够使后续介质的下游端相比于接触在先介质的上表面的情况、更加以锐角接触片材部件340的上表面。因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后续介质的下游端的向下方的弯折。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300中,位于“退避位置”的片材部件340的下游端的位置配置于比排出而落下至排纸盘331的纸张m的上游端的位置靠上游侧处,因此纸张m向排纸盘331的落下不会被片材部件340妨碍。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300中,由于将配置于纸张m的宽度方向中心侧的片材部件(中央片材部件)341的进退位置配置于比配置于纸张m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片材部件(端部片材部件)342的进退位置靠铅垂方向上方,因此即使在被实施了印刷的纸张m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部分以向上方抬起的方式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这种弯曲,能够抑制后续介质接触在先介质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部分。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300中,由于加宽了配置于纸张m的宽度方向中心侧的片材部件(中央片材部件)341的宽度(并且加厚了厚度),因此能够以相对较高的强度支承纸张m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纸张m的下游端的向下方的弯折。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300中,能够基于由纸面检测器331b检测到的纸张m的上表面位置,使排纸盘331升降。因而,即使在排纸盘331的载置面331a层叠了很多纸张m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基于纸张m的上表面位置使排纸盘331下降,使位于“推进位置”的片材部件340的下游端始终位于比载置于载置面331a的纸张m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基于纸张检测器329c的检测结果进行了片材部件340的进退控制的例子,但片材部件340的进退控制的方法并不限于此。例如,也能够由控制部10控制成,在排出的纸张m的下游端在片材部件340上开始向纸张排出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移动之后、且在排出的纸张m落下到排纸盘331的载置面331a之前,使片材部件340向“退避位置”退避。该控制在发出纸张m的排出指示后而将纸张m输送了预定距离(预定时间)时,使片材部件340退避,在不使用纸张检测器329c的情况下便能够实现。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在进行装订处理等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300中应用本发明,从而防止后续的“介质摞”的下游端接触在先的“介质摞”的上表面而向下弯折的例子,但本发明并非仅应用于形成“介质摞”的后处理装置300中。

例如,也可以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逐张排出纸张m的输送辊对131的铅垂方向下方安装排纸盘109(图2),在排出辊对131与排纸盘109的载置面之间的空间中,设置构成为能够在纸张排出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退避位置”与下游侧的“推进位置”之间进退的片材部件。而且,也可以是,将该片材部件的上表面的摩擦系数设定为排纸盘109的载置面的摩擦系数以下,使位于“推进位置”的片材部件的纸张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的位置,在纸张排出方向上配置于比无片材部件的情况下排出的纸张m的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最初接触先载置在载置面上的纸张m的上表面的位置靠下游侧处。这样,能够防止后续的一张介质(纸张m)的下游端接触在先的介质的上表面而向下弯折。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地对该实施方式进行设计上变更,只要具备本发明的特征,就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中。即,上述实施方式所具备的各要素以及其配置、材料、条件、形状、尺寸等并不限定于例示,而是能够适当变更。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具备的各要素能够在技术上的可能范围内组合,组合而得的方案只要包含本发明的特征,就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