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8177发布日期:2019-02-26 19:1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座椅,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各种各样层数较高的居民楼、写字楼、办公楼、商场以及酒店大量建设,为了方便人员上下,超过六层的建筑都设有竖井式电梯;由于年久失修、产品质量等各种原因,极少量的电梯在运行中会突然坠落;电梯突然坠落的原因主要是和限速器和安全钳同时失灵导致的;现有的防范方法是:

1、电梯坠落时保持冷静,利用电梯里面的应急电源按钮,可立即按下,一旦应急电源启动,电梯就会马上停止下落。

2、将电梯的每个楼层按钮都一定要按一遍,而且是要从最底部网上按,就算是按不亮也要接着按,不要放弃任何获救希望。

3、移至电梯的两侧墙壁,如果说电梯里面的人很多,一定要分散站立。动作要慢,不要有多余的动作。

4、如果电梯里面是有扶手的,一定要牢牢抓住,固定好自己的位置,以免摔伤,如果说没有扶手则扶住两边的电梯内墙,头部和背部都要紧贴电梯的内墙,膝盖呈现弯曲状,运用墙体保护人体的脊椎。

5、膝盖弯曲呈现出屈膝姿势,这个防护姿势很重要,韧带是人体最富有弹性的组织,所以需要靠弯曲的膝盖来承受住重击压力,如果说是笔直站立,人体的骨头是很难承受住下降的重击,很可能造成骨骼大断裂,在下降的过程中脚跟也要提起,呈现出垫脚姿势。

6、不要倚靠电梯门,电梯门在中途如果停止降落,电梯门忽然之间打开,很容易造成摔伤,或者是别的电梯门卡住,甚至是跌入井道。如果说在电梯停止降落,电梯门打开了,千万不要急着向外冲,要先检查一下电梯是停在什么位置,防止绊倒,造成二次伤害。电梯如果停下了,一定要小心,要保持长按开门按钮,使用手机或者是电梯内的求救电话求助,千万不要扒开门或者是从电梯的天花板爬出。

以上方法虽然说可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但局限于电梯轿厢内的结构限制,仍然出现少量的伤亡事件;现有的电梯部分设有横杆扶手,具有折叠座椅的电梯几乎没有,不方便老年人或病残人士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的应用,通过设置可折叠的软座,平时可供老年人或病残人士使用,一旦出现电梯坠落事故,软座的座减震弹簧和两管体内的插柱减震弹簧共同作用可有效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的应用,包括管体、手柄杆、下支撑杆、吊杆、套管、软座、伸缩杆和座减震弹簧,两管体间隔设置,所述两管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电梯轿厢除了门的任意一侧轿厢内壁的中部和中下部或地面上,手柄杆两端固定连接两管体的上部,下支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两管体的下部,吊杆上端铰接连接在下支撑杆上,吊杆下端固定连接套管的后端上部,软座固定在套管上前部,套管内设有座减震弹簧,伸缩杆一端顶在所述座减震弹簧上,所述伸缩杆在软座放下后顶在轿厢壁上形成座椅或减震椅。

所述的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的应用,所述吊杆的上端设有半圆板,半圆板上部凸出块的轴孔与半圆环上部凸起的轴孔通过销轴串联形成铰接连接,半圆环和半圆板内形成的圆孔套在下支撑杆上,所述半圆环下部的延伸板贴在吊杆的上端,螺丝a穿过延伸板的孔后连接所述吊杆上端的螺孔。

所述的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的应用,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外缘设有扩径段,套管内的扩径段顶在座减震弹簧上,套管内的腔体前端口部设有封闭所述腔体的板体,套管的后端内壁设有挡环,由多根螺丝b穿过套管外壁环绕设置的光孔后连接挡环外缘面设置的螺孔,挡环内端顶在扩径段与伸缩杆之间形成的台阶上。

所述的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的应用,在两管体内分别设有插柱减震弹簧,两上插柱的下端分别顶在两管体内所述插柱减震弹簧的上端,两上插柱分别固定在两上柱体的外端下部,两上柱体的内端通过焊接连接在轿厢内壁中部;两下插柱的上端分别顶在两管体内所述插柱减震弹簧的下端,两下插柱的下端分别连接两下柱体的外端上部面,两下柱体的内端固定在轿厢内壁下部;或所述两下插柱部固定在轿厢是地板上。

所述的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的应用,在两上柱体的内端分别设有上固定盘,所述上固定盘通过焊接连接在轿厢内壁中部。

所述的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的应用,两下插柱的下端分别连接两下柱体的外端上部面,两下柱体的内端分别设有下固定盘,两下固定盘分别固定在轿厢内壁下部。

所述的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的应用,所述手柄杆包括端部杆a、端部杆b、前凸出a、前凸出b和后凹陷,端部杆a和端部杆b的后端分别固定在两管体的上前部,端部杆a和端部杆b的前端分别设有内折弯形成的前凸出a和前凸出b,前凸出a和前凸出b之间设有后凹陷,在下支撑杆上设置的吊杆和软座形成的座椅或减震椅为一个,软座上部对应后凹陷。

所述的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的应用,所述手柄杆的端部杆a和端部杆b的后端分别固定在两管体的上前部,端部杆a和端部杆b的前端分别设有内折弯形成的前凸出a和前凸出b,在前凸出a和前凸出b之间设有两个后凹陷,两个后凹陷之间设有中部前凸出,在下支撑杆上设置的吊杆和软座(9)形成的座椅或减震椅为两个,两软座的上部分别对应两后凹陷。

所述的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的应用,所述软座为三角形结构,在三角形结构的软座上部包裹有海绵,在海绵外部包裹有布或皮革。

所述的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的应用,:在所述两管体中部分别设有隔离杆,在隔离杆中部外缘分别设有扩径环,由两隔离杆分别将两管体分割成上下两个独立的管体,在两管体的隔离杆上下管体内分别设有插柱减震弹簧。

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的应用,平时将软座抬起,使软座处于手柄杆的后凹陷下部,占用较小的电梯轿厢空间,基本不影响电梯的载客和使用,手柄杆可方便乘客手扶;遇有老人或病残人乘坐电梯时,将软座放下,这时软座受吊杆的牵引,而软座下部的伸缩杆顶在电梯轿厢壁上形成座椅供老人或病残人乘坐;当发生电梯坠落事故时,乘客将软座放下背朝轿厢壁坐在软座上,双手抓住手柄杆后凹陷两侧与前凸出部分,双脚抬起,这样便可通过软座的座减震弹簧和两管体内的插柱减震弹簧共同作用获取最佳减震效果,由于身体所有部位不与电梯轿厢硬性接触和弹簧的减震可有效减少电梯坠落时落地瞬间对人体的伤害;本发明结构较为小巧,利于推广普及,可有效减低电梯坠落时对乘坐者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半圆环和半圆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两管体上单个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手柄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在两管体上两个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上柱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管体中插柱减震弹簧和隔离杆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在图中:1、凸出块;2、销轴;3、凸起;4、半圆环;5、半圆板;6、螺丝a;7、延伸板;8、吊杆;9、软座;10、扩径段;11、挡环;12、座减震弹簧;13、伸缩杆;14、腔体;15、套管;16、螺丝b;17、上固定盘;18、上柱体;19、上插柱;20、后凹陷;21、前凸出a;22、前凸出b;23、管体;24、下支撑杆;25、下插柱;26、下柱体;27、下固定盘;28、端部杆a;29、端部杆b;30、插柱减震弹簧;31、中部前凸出;32、扩径环;33、隔离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并不是对于本发明的限定,仅作为支持实现本发明的方式,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框架内的任意等同结构替换,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结合附图1~7中所述的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的应用,包括管体23、手柄杆、下支撑杆24、吊杆8、套管15、软座9、伸缩杆13和座减震弹簧12,两管体23间隔设置,所述两管体23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电梯轿厢除了门的任意一侧轿厢内壁的中部和中下部或地面上,手柄杆两端固定连接两管体23的上部,下支撑杆24的两端固定连接两管体23的下部,所述吊杆8的上端设有半圆板5,半圆板5上部凸出块1的轴孔与半圆环4上部凸起3的轴孔通过销轴2串联形成铰接连接,半圆环4和半圆板5内形成的圆孔套在下支撑杆24上,所述半圆环4下部的延伸板7贴在吊杆8的上端,螺丝a6穿过延伸板8的孔后连接所述吊杆8上端的螺孔,吊杆8上端铰接连接在下支撑杆24上,吊杆8下端固定连接套管15的后端上部,软座9固定在套管15上前部,所述软座9为三角形结构,在三角形结构的软座9上部包裹有海绵,在海绵外部包裹有布或皮革,套管15内设有座减震弹簧12,伸缩杆13的一端外缘设有扩径段10,套管15内的扩径段10顶在座减震弹簧12上,套管15内的腔体14前端口部设有封闭所述腔体14的板体,套管15的后端内壁设有挡环11,由多根螺丝b16穿过套管15外壁环绕设置的光孔后连接挡环11外缘面设置的螺孔,挡环11内端顶在扩径段10与伸缩杆13之间形成的台阶上。

结合附图1、2或3,在所述两管体23中部分别设有隔离杆33,在隔离杆33中部外缘分别设有扩径环32,由两隔离杆33分别将两管体23分割成上下两个独立的管体23,在两管体23的隔离杆33上下管体23内分别设有插柱减震弹簧30,两上插柱19的下端分别顶在两管体23内所述插柱减震弹簧30的上端,在两上柱体18的内端分别设有上固定盘17,所述上固定盘17通过焊接连接在轿厢内壁中部,两上插柱19分别固定在两上柱体18的外端下部,两上柱体18的内端通过焊接连接在轿厢内壁中部;两下插柱25的上端分别顶在两管体23内所述插柱减震弹簧30的下端,两下插柱25的下端分别连接两下柱体26的外端上部面,两下柱体26的内端固定在轿厢内壁下部;或所述两下插柱25部固定在轿厢是地板上;或两下插柱25的下端分别连接两下柱体26的外端上部面,两下柱体26的内端分别设有下固定盘27,两下固定盘27分别固定在轿厢内壁下部。

结合附图3和4给出的手柄杆实施列,所述手柄杆包括端部杆a28、端部杆b29、前凸出a21、前凸出b22和后凹陷20,端部杆a28和端部杆b29的后端分别固定在两管体23的上前部,端部杆a28和端部杆b29的前端分别设有内折弯形成的前凸出a21和前凸出b22,前凸出a21和前凸出b22之间设有后凹陷20,在下支撑杆24上设置的吊杆8和软座9形成的座椅或减震椅为一个,软座9上部对应后凹陷20。

结合附图5给出的手柄杆另一实施列,所述手柄杆的端部杆a28和端部杆b29的后端分别固定在两管体23的上前部,端部杆a28和端部杆b29的前端分别设有内折弯形成的前凸出a21和前凸出b22,在前凸出a21和前凸出b22之间设有两个后凹陷20,两个后凹陷20之间设有中部前凸出31,在下支撑杆24上设置的吊杆8和软座9形成的座椅或减震椅为两个,两软座9的上部分别对应两后凹陷20。

实施本发明所述的适用于电梯坠落时的座椅的应用,安装过程如下:

结合附图1至6,首先将软座9固定在套管15前部的上部面上,吊杆8的下端通过焊接连接在套管15后部的上部面上,把半圆板4上部的凸起3与半圆板5上部的凸出块1通过销轴2连接;将座减震弹簧12装入套管15中,然后使用伸缩杆13的扩径段10端部压在座减震弹簧12上,使用挡环11套在伸缩杆13上并推送至套管15口内,使用多个螺丝b16将穿过套管15外缘设置的孔后连接挡环11使挡环11固定;将两上固定盘17通过焊接固定在电梯轿厢的墙壁中部,这时的软座9放下处于坐的位置高度控制在距离地面四十五厘米较为合适,手柄杆的高度控制在距离地面八十至九十厘米较为合适;

使用时,平时可将软座9抬起,使软座9处于手柄杆的后凹陷20下部“结构如附图3或5”,这样便可控制本申请占用较小的电梯轿厢空间,手柄杆可方便乘客乘坐时的手扶;当出现电梯失控坠落事故时,乘客将软座9放下,这时伸缩杆13顶在轿厢壁上“附图1中给出的结构受到吊杆8的作用”,乘客背朝轿厢壁坐在软座9上,

抬起双手抓住手柄杆后凹陷20两侧的前伸直杆体,双脚抬起脱离地面,这样在电梯落地瞬间便可借用软座9的座减震弹簧12减轻腰部骨骼的震动,而两管体23内的插柱减震弹簧30同时作用获取最佳的双减震效果,本发明由于身体所有部位不与电梯轿厢硬性接触,座减震弹簧12和插柱减震弹簧30的共同减震可有效减少电梯坠落时落地瞬间对人体各部位骨骼的伤害。

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