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车移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台车转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4995发布日期:2020-06-02 19:1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台车移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台车转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轨道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台车移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台车转移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挖设基坑配套转移小车的技术方案,施工效率低,作业周期长,且基坑严重影响所在区域的交通状况,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日常维护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台车移动装置,采用提升台车的方式进行台车的移动,无需挖设地下深坑或沟槽,不影响地面交通,使用灵活,操作简单,同时方便安装、拆卸和维修。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台车移动装置,包括底座和举抬装置,所述底座可沿台车的移动轨道移动,所述举抬装置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举抬装置包括用于举抬的升降部。

根据本发明的台车移动装置,通过设置举抬装置,在台车需要转移时,只需要将所述台车移动装置设置于台车的下部,通过用于抬举的升降部将台车抬升,使得所述台车的车轮不再受到所述台车的行走轨道的限制,也即将所述台车抬升至使所述台车的车轮的最低点高于所述台车的行走轨道的顶面,之后所述底座可带动所述台车沿台车的移动轨道移动,从而实现将所述台车自由转移至相邻行走轨道等目的位置。由于不需要挖设基坑,作业面积小,施工周期短,同时避免了由于基坑开放且深度较大导致人员车辆难以通过的诸多不利影响,而且,所述台车移动装置为外部加装,不影响原有的台车结构和行走轨道结构,方便运输及调用到其它地点重复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举抬装置还包括驱动部和传动部,所述传动部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部用于为所述升降部提供举抬的动力。

驱动部通过传动部将动力传递至升降部,使升降部进行举抬,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且可由标准件组成,节省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举抬装置。

通过支撑部将所述举抬装置的力传递至所述台车,则可以方便地调整所述台车的受力,提高在升降所述台车的过程平稳性,此外,支撑部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举抬装置上,进一步提高了使用的方便灵活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举抬装置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升降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设置有与所述支撑部相适配的凹槽。

通过设置与所述升降部固定连接的连接座可以方便地实现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举抬装置的可拆卸连接,通过在连接座上设置与所述支撑部相适配的凹槽,则可以对支撑部进行限位,防止在升降所述台车或带动所述台车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支撑部出现滑动从而引发安全隐患。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子底座和第二子底座,所述第一子底座与所述第二子底座通过连接杆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底座包括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子底座和第二子底座,可以理解的是,在向所述台车的底部放置所述台车移动装置时,第一子底座和第二子底座可分别从所述台车的两侧插入,再进行连接,便于操作;所述第一子底座和所述第二子底座之间通过连接杆可拆卸地连接,一方面可以使连接的节点都靠近于所述台车的侧部,避免了在台车底部进行操作,方便使用,另一方面,通过不同长度的连接杆的设置,可以使得所述台车移动装置能适应于不同宽度台车的转移,适用性更广。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子底座和所述第二子底座均设置有所述举抬装置。

在所述第一子底座和所述第二子底座上均设置所述举抬装置,则所述台车的抬升是由位于所述台车两侧的两个举抬装置共同作用而实现,受力均匀,升降更加平稳。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升降部包括第一升降部和第二升降部,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部和所述第二升降部之间。

所述升降部包括第一升降部和第二升降部,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部和所述第二升降部之间,换句话说,每个举抬装置有两个升降部同时对所述台车进行抬升,则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台车的升降平稳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传动部包括转向器和传动轴,所述驱动部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向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转向器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轴连接。

通过转向器的设置,可以改变传递动力方向,则可以更灵活地设置所述驱动部、所述传动部和所述升降部的位置和连接,从而使整体所述台车移动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驱动部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向器的输入轴之间以及所述转向器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轴之间均通过梅花联轴器连接。

通过梅花联轴器将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转向器,以及所述转向器与所述传动轴之间连接,结构简单,方便维修和检查,同时梅花联轴器可以吸收振动,补偿径向和角向偏差,保证了传动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传动轴的输出轴通过万向连轴节与所述升降部连接。

通过万向连轴节连接所述传动轴的输出轴和所述升降部,则当所述传动轴的输出轴与所述升降部的输入轴不在同一轴线时,依然可以实现联接两轴的连续回转,可靠地传递扭矩和运动,同时安装所述转向器等原件时不需要保证各轴处于同一轴线,进一步提高了安装和使用的方便性和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驱动部通过固定座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固定座被构造成使所述驱动部的输出轴可直接与所述转向器的输入轴相连接。

通过被构造成使所述驱动部的输出轴可直接与所述转向器的输入轴相连接的固定座的设置,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转向器的动力传递距离,提高了所述举抬装置的效率,同时结构更加紧凑,减少动力传递部件,减少成本,提高了所述举抬装置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安装部和轮组,所述轮组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下部,所述轮组与所述台车的移动轨道相适配。

在所述安装部下部设置与所述台车的移动轨道相适配的轮组则可实现所述底座沿台车的移动轨道移动,结构简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台车转移系统,包括如前所述的台车移动装置,和:台车;移动轨道,所述移动轨道为多组,且相邻两组所述移动轨道的间隔距离小于所述台车的长度。

通过所述台车移动装置的设置,则当所述台车转移时,在所述台车的下部,至少两组移动轨道的上部放置所述台车移动装置,通过举抬装置抬升所述台车,使所述台车的车轮不再受所述台车的行走轨道的限制,从而使得所述台车在所述台车移动装置的带动下沿所述移动轨道移动,从而实现台车的转移。通过所述台车移动装置的设置,台车转移系统也具有相应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台车间隔设置有多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台车移动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适于与所述台车相连接,所述动力装置用于为所述台车移动装置的移动提供动力。

通过动力装置为所述台车移动装置的移动提供动力,方便实现所述台车移动装置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卷扬机和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卷扬机和所述台车相连接。

卷扬机和钢丝绳配合的动力装置,结构简单,可远距离操作,不受场地空间限制,且可将卷扬机等放置于室内,便于卷扬机维护,也不需要配备相应长度的线缆以提供电源及电控,提高所述台车移动装置的安全可靠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台车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台车移动装置中的举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台车移动装置中的举抬装置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台车移动装置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台车移动装置中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台车移动装置中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台车移动装置中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台车转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台车转移系统的部分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a-a面的剖视图。

附图说明:

100:台车移动装置;

10:举抬装置;

11:驱动部;111:电机;112:减速器;12:升降部;121:第一升降部;122:第二升降部;13:传动部;131:转向器;132:传动轴;133:梅花联轴器;134:万向连轴节;14:连接座;141:凹槽;142:第一连接孔;15:固定座;151:固定孔;

20:底座;

21:安装部;22:轮组;23:第一子底座;231:第四连接孔;24:第二子底座;25:连接杆;251:第三连接孔;

30:支撑部;31:第二连接孔;

40:动力装置;41:卷扬机;42:钢丝绳;

200:移动轨道;

300:台车;

310:安装孔;

400:行走轨道;

1000:台车转移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台车移动装置100和台车转移系统1000。

图中的x方向为移动轨道200的延伸方向,y方向为台车300的行走轨道400的方向,z方向为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台车移动装置100,包括底座20和举抬装置10,举抬装置10安装于底座20,举抬装置10包括用于举抬的升降部12,底座20可沿台车300的移动轨道200移动。

通过设置举抬装置10,在台车300需要转移时,将台车300停止于相应的移动轨道200位置,将台车移动装置100设置于台车300的下部,可以理解的是,台车移动装置100放置于移动轨道200上,并位于移动轨道200和台车300之间,通过举抬装置10的升降部12将台车300抬升,使台车300的车轮轮缘不再卡设于台车300的行走轨道400,换句话说,也即升降部12将台车300抬升至一定高度,使得台车300的车轮最低点高于台车300的行走轨道400的顶面,此时,底座20可以带动台车300沿移动轨道200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将台车300自由转移至相邻行走轨道400或其它目的位置。通过用台车移动装置100将台车300抬升的方式可以避免挖设基坑,从而不会对地面以及地面的交通状况造成破坏,同时大大减少了工程量,而且,由于台车移动装置100属于外部加装设备,不影响台车300的原有结构和轨道结构,方便运输及调用至其它地点重复使用。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举抬装置10还包括驱动部11和传动部13,传动部13的输入端与驱动部11的输出端连接,传动部13的输出端与升降部12的输入端连接,传动部13将驱动部11输出的动力传递至升降部12,升降部12用于带动台车300升降。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部11一般包括电机111和减速器112,电机111用于提供原动力,减速器112用于降低转速,增加转矩,电机111和减速器112也可以合并为减速电机111,为台车300升降提供动力。驱动部11、升降部12和传动部13的组合简单,使用灵活,且均可以是标准件或由标准件组成,节省成本。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台车移动装置100还包括支撑部30,支撑部30可拆卸地设置于举抬装置10。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部30可以为杆状或板状,如此,则将传递至升降部12的力传递至支撑部30,再由支撑部30传递至台车300,增大了受力面积,提高了举抬装置10在升降台车300的过程平稳性。

此外,支撑部30可拆卸地设置于举抬装置10上,则当台车移动装置100使用时,支撑部30可以与举抬装置10固定,当台车移动装置100拆除时,支撑部30可以拆卸放置,进一步提高了实用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举抬装置10设置有连接座14,连接座14与升降部12固定连接,连接座14设置有与支撑部30相适配的凹槽141。

通过设置连接座14可以方便地实现支撑部30与举抬装置10的快速可拆卸连接,可以想到的是,连接座14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42,如图3所示,支撑部30在相应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孔31,如图6所示,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孔142和第二连接孔31固定支撑部30和举抬装置10。

可以理解的是,在连接座14上设置与支撑部30相适配的凹槽141,可以对支撑部30进行限位,一方面便于对支撑部30的定位连接,一方面可以防止在台车300升降或台车300移动的过程中支撑部30出现滑动从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20包括第一子底座23和第二子底座24,第一子底座23和第二子底座24通过连接杆25可拆卸地连接。

底座20包括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子底座23和第二子底座24,可以理解的是,当台车300需要转移,在台车300的底部放置所述台车移动装置100时,第一子底座23和第二子底座24可分别从所述台车300的两侧插入,再进行连接,便于操作。

第一子底座23和第二子底座24之间通过连接杆25可拆卸地连接,一方面通过中间的连接杆25可以使连接点,也即连接杆25的一端与第一子底座23的连接点和连接杆25的另一端与第二子底座24的连接点,都靠近于所述台车300的侧部,从而避免了人员在台车300底部进行操作,方便使用;另一方面,通过不同长度的连接杆25的设置,可以使得所述台车移动装置100能适应于不同宽度台车300的转移,适用性更广,换句话说,对于较宽的台车300,可以配备较长的连接杆25,对于较窄的台车300,可以配备较短的连接杆25,因此只需要换用不同长度的连接杆25即可适用不同长度的台车300,方便实用。

可以想到的是,连接杆25与第一子底座23和第二子底座24连接的位置可以设置第三连接孔251,如图5所示,第一子底座23和第二子底座24的相应位置可以设置第四连接孔231,如图4所示,以方便连接杆25的定位连接。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底座23和第二子底座24均设置有举抬装置10。

在第一子底座23和第二子底座24上均设置举抬装置10,则台车300的抬升是由位于台车300左右两侧的两个举抬装置10共同作用而实现,换句话说,台车300沿x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举抬装置10,两个举抬装置10共同提供台车300升降的动力,台车300的受力更加均匀,升降更加平稳。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升降部12包括第一升降部121和第二升降部122,驱动部11设置于第一升降部121和第二升降部12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升降部121和第二升降部122沿y方向间隔,也即第一升降部121和第二升降部122分布于台车300前后两侧,如此,每个举抬装置10均有两个升降部同时对台车300进行抬升,则进一步提高了台车300的受力均匀性,增强了台车300的升降平稳性。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部13包括转向器131和传动轴132,驱动部11的输出轴与转向器131的输入轴连接,转向器131的输出轴与传动轴132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驱动部11沿z方向的下部为驱动部11的输出轴,转向器131z方向的上部为转向器131的输入轴,转向器131沿y方向的两端均为转向器131的输出轴。通过转向器131的设置,可以改变动力的传递方向,使动力由驱动轴输出的z方向改变至转向器131输出的y方向,以便于更灵活地设置驱动部11、传动部13和升降部12的位置,从而使台车移动装置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可以理解的是,转向器131可以是90°斜齿轮转向器等,或是蜗轮蜗杆机构,当然也可以是其它角度或其它类型的转向器,只要实现改变动力传递方向使得台车移动装置100更加紧凑即可。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部11的输出轴与转向器131的输入轴之间以及转向器131的输出轴与传动轴132之间均通过梅花联轴器133连接。

通过梅花联轴器133连接驱动部11与转向器131,以及转向器131和传动轴132,结构简单,方便维修和检查,同时梅花联轴器133可以吸收振动,补偿径向和角向偏差,从而保证传动的可靠性,进而保证举抬装置10的可靠性。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轴132的输出轴通过万向连轴节134与升降部12连接。

通过万向连轴节134连接传动轴132的输出轴和升降部12,则当传动轴132的输出轴与升降部12的输入轴不在同一轴线时,依然可以实现联接两轴的连续回转,可靠地传递扭矩和运动,同时安装转向器131等原件时不需要保证各轴处于同一轴线,进一步提高了安装和使用的方便性和可靠性。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部11通过固定座15安装于底座,固定座15被构造成使驱动部11的输出轴可直接与转向器131的输入轴相连接。

在这里,驱动部11的输出轴可直接与转向器131的输入轴相连接,是指驱动部11的输出轴与转向器131的输入轴位于同一直线,且驱动部11的输出轴与转向器131的输入轴距离很近,可以直接连接或通过联轴器直接连接。通过固定座15的设置,使得驱动部11的输出轴直接与转向器131的输入轴相连接,最大限度地减小了驱动部11与转向器131的动力传递距离,提高了举抬装置10的效率,同时减少动力传递部件,结构更加紧凑,减少成本,提高了所述举抬装置10的可靠性。

可以想到的是,固定座15上可以设置用于固定驱动部11的固定孔151,如图7所示,从而方便驱动部11的快速定位固定。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20包括安装部21和轮组22,轮组22设置于安装部21的下部,轮组22与台车300的移动轨道200相适配。

在安装部21的下部设置与所述台车300的移动轨道200相适配的轮组22则可实现所述底座20沿台车300的移动轨道200移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台车转移系统1000,如图8-9所示,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台车移动装置100、台车300和移动轨道200,移动轨道200为多组,且相邻两组移动轨道200的间隔距离小于台车300的长度。

通过台车移动装置100的设置,则当台车300转移时,在台车300的下部、多组移动轨道200的上部放置台车移动装置100,通过举抬装置10抬升台车300,使台车300的车轮不再受台车300的行走轨道400的限制,从而可使台车300在台车移动装置100的带动下沿移动轨道200移动,从而实现台车300的转移。通过台车移动装置100的设置,台车转移系统1000无需挖设基坑,不会对地面及地面的交通状况造成破坏,同时减少台车转移系统1000的工程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台车300间隔设置有多组安装孔310,所述安装孔310用于安装所述台车移动装置100。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孔310是用于安装台车移动装置100中的支撑部30,故安装孔310可以与支撑部30相适配,由支撑部30穿过台车300的安装孔310并与举抬装置10固定,如此,则支撑部30可以支撑于台车300的中心或中心等更加利于抬升的位置,如图9-11所示,支撑部30与台车300的配合更加稳定,举抬装置10的效率更高,升降部12的设计高度也更加灵活。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310内设置有套筒,以方便台车移动装置100的安装。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还包括动力装置40,所述动力装置40适于与所述台车300相连接,所述动力装置40用于为所述台车移动装置100的移动提供动力。

通过动力装置40为所述台车移动装置100的移动提供动力,方便实现所述台车移动装置100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动力装置40包括卷扬机41和钢丝绳42,所述钢丝绳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卷扬机41和所述台车300相连接。

卷扬机41和钢丝绳42配合的动力装置40,结构简单,可远距离操作,不受场地空间限制,且可将卷扬机41等放置于室内,便于卷扬机41维护,也不需要配备相应长度的线缆以提供电源及电控,提高所述台车转移系统1000的安全可靠性。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