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头式隔离衣的折叠方法以及基于该折叠方法的穿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46536发布日期:2019-04-29 15:40阅读:38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头式隔离衣的折叠方法以及基于该折叠方法的穿戴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隔离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头式隔离衣的折叠方法以及基于该折叠方法的穿戴方法。



背景技术:

隔离衣的结构基本上包括大身结构、左右衣袖及左右腰带结构,现有的折叠基本上都是左右大身对折,将后背折在里面,其中大身部分和左右衣袖为关键区域,在接触病人时需要保持其无菌性,以免交叉感染。但是左右大身对折将后背折在里面的折叠方法,会导致使用者在穿衣时双手接触关键区域,从而破坏衣服整体的无菌性,而且在穿衣时需要将衣服完全打开后才能完成穿衣动作,穿衣效率低,且现有的折叠方法不利于机械自动化的实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戴方便、节省穿戴和脱衣时间,不会破坏隔离衣的整体无菌性、避免交叉感染的隔离衣的折叠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套头式隔离衣的折叠方法,所述套头式隔离衣包括大身、头挡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大身上部左右两侧的衣袖、设置在所述大身侧边的绑带,所述大身位于正面,所述头挡部位于背面,从正面看,所述衣袖包括位于所述大身左侧的左衣袖和位于所述大身右侧的右衣袖,所述左衣袖包括位于正面的左前衣袖以及位于背面的左后衣袖,所述右衣袖包括位于正面的右前衣袖以及位于背面的右后衣袖,所述大身和头挡部相连接的中间位置还开设有供使用者头部穿过的套头孔,所述左前衣袖和左后衣袖之间形成用于容纳使用者左臂的左臂空间,所述右前衣袖和右后衣袖之间形成用于容纳使用者右臂的右臂空间,所述大身与所述头挡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使用者肩部的肩部空间,所述左臂空间、右臂空间和肩部空间相互贯通,所述左后衣袖和所述右后衣袖之间连接的部位形成所述头挡部,所述头挡部具有头挡部下边缘线,其高于所述大身的中间位置,所述折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衣袖、绑带以及所述头挡部下边缘线以下的部分大身折叠并包裹至所述大身的正面,所述头挡部下边缘线裸露在外,所述头挡部下边缘线与所述大身之间形成供使用者穿戴的入口。通过特殊的折叠方式将大身的正面、衣袖的正面等关键区域折叠并包裹至内侧,不会破坏衣服整体的无菌性,减少和避免交叉感染;且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的头挡部的下边缘线裸露在外,其与大身的背面之间形成穿戴入口,这个入口与衣袖内的空间相互贯通,在穿衣时只需要将手放入该入口后向内沿着衣袖的空间展开,就可以自行完成穿衣动作,不需要其他人的协助,穿戴方便。

优选地,所述绑带包括位于所述大身左侧边的左绑带以及位于所述大身右侧边的右绑带。

更加优选地,所述折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大身右侧约五分之一的部分以及右衣袖和右绑带折叠至所述大身的正面;

(2)将经步骤(1)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的所述左衣袖和左绑带左侧约三分之一的部分分别折叠至所述左衣袖右侧和左绑带右侧的上方;

(3)将经步骤(2)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的所述左衣袖和左绑带以及所述大身左侧约五分之一的部分折叠至所述大身的正面上方,此时所述衣袖和绑带均位于所述大身正面的上方,所述套头式隔离衣形成类似第一矩形;

(4)将经步骤(3)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沿中间位置的竖直线进行对折,将所述衣袖和所述绑带包裹在内,所述头挡部以及所述大身的部分背面裸露在外,头挡部下边缘线与所述大身之间形成供使用者穿戴的入口,此时所述套头式隔离衣形成类似第二矩形,所述类似第二矩形的面积为所述类似第一矩形的一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折叠方法还包括将经步骤(4)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的下部逐渐折叠至所述套头式隔离衣的上部,且使得部分所述头挡部下边缘线始终裸露在外。

还优选地,所述折叠方法包括步骤(5):将经步骤(4)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沿竖直方向约三等分或四等分或五等分或六等分后按每等分逐渐向上折叠,折叠完后使得部分所述头挡部下边缘线裸露在外,与所述大身背面形成供使用者穿戴的所述入口。

优选地,所述头挡部的下边缘线高于所述衣袖与所述大身连接最下端的位置;所述左前衣袖和左后衣袖的下边缘连接在一起,所述右前衣袖和右后衣袖的下边缘连接在一起。绑带的与大身之间连接的位置低于衣袖与大身之间连接的位置,且头挡部的下边缘线高于衣袖与大身连接位置的最下端,这样在保证头挡部下边缘裸露在外的条件下可以将套头式隔离衣折叠的尺寸更小,节省空间,降低了运输和储藏成本,取用也更加方便。

优选地,所述头挡部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撕裂线。由于隔离衣多为一次性用品,增加撕裂线可以让使用者在套头式隔离衣使用完毕后直接从撕裂线的位置撕开,使套头式隔离衣的脱除更方便。在一些实施例中,绑带与大身连接的部位也可设置有撕裂线。

优选地,所述左前衣袖向外延伸至所述左后衣袖的外侧形成遮挡使用者手部的左遮手部,所述右前衣袖向外延伸至所述右后衣袖的外侧形成遮挡使用者手部的右遮手部;所述左遮手部和右遮手部上开设有供使用者手指穿过的握孔。设置遮手部可以更加全面对使用者起到隔离的效果,在遮手部上开设握孔可以方便使用者使用套头式隔离衣。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套头式隔离衣的穿戴方法,具体如下:使用者的双手从位于所述大身与所述头挡部之间的所述入口插入后向两侧延伸,套头式隔离衣也会自动展开,进而使用者的左手进入所述左臂空间,使用者的右手进入所述右臂空间,使用者的头部进入肩部空间后穿过套头孔,使用者的左手穿过所述左臂空间以及右手穿过所述右臂空间后系住绑带,完成穿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套头式隔离衣的折叠方法,是将大身部位和左右衣袖部位等关键区域折叠包裹在里面,不会破坏衣服整体的无菌性,减少和避免交叉感染,在穿衣时只需要将手放入头挡部的下边缘线与大身背面之间形成的入口后向内沿着衣袖的空间展开,就可以自行完成穿衣动作,不需要其他人的协助,穿戴方便;且本发明中的折叠方法可配合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套头式隔离衣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套头式隔离衣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经步骤一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经步骤二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经步骤三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经步骤四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经步骤四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经步骤五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经步骤六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经步骤七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主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经步骤八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主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使用者穿戴经折叠完后的套头式隔离衣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经步骤四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主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经步骤五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主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经步骤六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主视图;

附图中:大身-1,大身下边缘线-11,头挡部-2,头挡部下边缘线-21,左衣袖-31,右衣袖-32,套头孔-4,左绑带-51,右绑带-52,左遮手部-61,右遮手部-62,握孔-7,撕裂线-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目的在于便于区分多个对象,没有限定作用。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下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叙述和理解,限定了“左”和“右”,但是在实际使用情况下,“左”和“右”可以相对互换,所以“左”和“右”没有具体的限定意义。

实施例1套头式隔离衣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套头式隔离衣包括大身1、头挡部2以及设置在大身1上部左右两侧的衣袖和设置在大身1侧边的绑带。正常穿戴的时候,大身1位于使用者的正面,头挡部2位于使用者的背面,和图1相一致。

从图1看,衣袖包括位于大身1左侧的左衣袖31和位于大身1右侧的右衣袖32,左衣袖31包括位于正面的左前衣袖以及位于背面的左后衣袖,右衣袖32包括位于正面的右前衣袖以及位于背面的右后衣袖,左前衣袖和左后衣袖的下边缘连接在一起,右前衣袖和右后衣袖的下边缘连接在一起。左前衣袖和左后衣袖之间形成用于容纳使用者左臂的左臂空间,右前衣袖和右后衣袖之间形成用于容纳使用者右臂的右臂空间。大身1和头挡部2相连接的中间位置还开设有供使用者头部穿过的套头孔4。大身1与头挡部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使用者肩部的肩部空间。左臂空间、右臂空间和肩部空间相互贯通。

头挡部2即为左后衣袖和右后衣袖之间连接的部位。头挡部2具有头挡部下边缘线21,其高于大身1的中间位置。

绑带包括位于大身1左侧边的左绑带51以及位于大身1右侧边的右绑带52。本实施例中绑带的与大身1之间连接的位置低于衣袖与大身1之间连接的位置,且头挡部下边缘线21高于衣袖与大身1连接位置的最下端,这样在保证头挡部下边缘21裸露在外的前提下可以使得套头式隔离衣折叠后的尺寸更小,节省空间,降低了运输和储藏成本,取用也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头挡部2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撕裂线8。由于隔离衣多为一次性用品,增加撕裂线8可以让使用者在套头式隔离衣使用完毕后直接从撕裂线8的位置撕开,让套头式隔离衣的脱除更方便,且在本实施例中绑带与大身1连接的部位也可设置有撕裂线8。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左前衣袖向外延伸至左后衣袖的外侧形成遮挡使用者手部的左遮手部61,右前衣袖向外延伸至右后衣袖的外侧形成遮挡使用者手部的右遮手部62,且左遮手部61和右遮手部62上开设有供使用者手指穿过的握孔7。设置遮手部可以更加全面对使用者起到隔离的效果,在遮手部上开设握孔7可以方便使用者使用套头式隔离衣。

实施例2折叠方法

基于实施例1中的套头式隔离衣,本实施例的套头式隔离衣的折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衣袖、绑带以及头挡部下边缘线21以下的部分大身1折叠并包裹至大身1的正面,头挡部下边缘线21裸露在外,下边缘线与大身1之间形成供使用者穿戴的入口。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套头式隔离衣的折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参照图1和图3-12,附图中的箭头方向表示为折叠方向:

步骤一:折叠线a、b、c将大身1沿水平方向分为四份,折叠线d将左衣袖和左绑带分为两份。如图1所示,将大身1右侧约五分之一的部分以及右衣袖32和右绑带52即折叠线a右侧的部分折叠至大身1的正面,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如图3所示。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将左衣袖61、右衣袖62以及位于左衣袖61和右衣袖62之间的大身看成一个整体,折叠线a以及c位于这个整体约三分之一的位置,第一次折叠即将套头式隔离衣右侧约三分之一的部分即折叠线a的部分向左折叠。本实施例中,套头式隔离衣约三分之一的部分与大身下部约五分之一的部分是相对应的。

步骤二:如图3所示,将经步骤一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的左衣袖31和左绑带51左侧约三分之一的部分即折叠线d左侧的部分别分折叠至左衣袖31和左绑带51右侧的上方,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如图4所示。

步骤三:如图4所示,将经步骤二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的左衣袖31和左绑带51以及大身1左侧约五分之一的部分即折叠线c左侧的部分折叠至大身1的正面上方,此时衣袖和绑带均位于大身1正面的上方,套头式隔离衣形成类似第一矩形,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如图5所示。类似第一矩形的形状如图5所示,其左边、右边和顶边均为直线,下边对应大身1的下边缘线11,为弧形。

步骤四:如图5所示,将经步骤三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沿中间位置的竖直线即折叠线b进行对折,将衣袖和绑带包裹在内,头挡部2以及大身1的部分背面裸露在外,此时套头式隔离衣形成类似第二矩形,类似第二矩形的面积为类似第一矩形的一半,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如图6-7所示。类似第二矩形的形状如图6-7所示,其左边、右边和顶边均为直线,下边对应大身1的下边缘线11,为弧形。

步骤五:如图6-7所示,将类似第二矩形沿竖直方向约五等分,形成折叠线e、f、g、h。将经步骤四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的最下部约五分之一的部分即折叠线h下方的部分向上折叠,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大身1的下边缘线11位于头挡部下边缘线21的下方,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如图8所示。

步骤六:如图8所示,将经步骤五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下部约四分之一的部分即折叠线g下方的部分向上折叠,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如图9所示。

步骤七:如图9所示,将经步骤六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下部约三分之一的部分即折叠线f下方的部分向上折叠,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如图10所示。

步骤八:如图10所示,将经步骤七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下部约二分之一的部分即折叠线e下方的部分向上折叠,折叠完成,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如图11所示。此时部分头挡部下边缘线21裸露在外,与大身1背面形成供使用者穿戴的入口,衣袖、绑带以及大身正面等关键区域完全包裹在内。

通过上述特殊的折叠方式将大身1的正面、衣袖的正面等关键区域折叠并包裹至内侧,不会破坏衣服整体的无菌性,减少和避免交叉感染;且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的头挡部的下边缘线裸露在外,其与大身1的背面之间形成穿戴入口,这个入口与衣袖内的空间相互贯通,在穿衣时只需要将手放入该入口后向内沿着衣袖的空间展开,如图12所示,就可以自行完成穿衣动作,不需要其他人的协助,穿戴方便。

实施例3折叠方法

如图1和图3-6以及图11-15所示,本实施例中套头式隔离衣的折叠方法与实施例2中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将经实施例2步骤四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的下部逐渐折叠至套头式隔离衣的上部的具体操作过程不同。具体如下:

步骤一至四与实施例2完全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五:如图6和13所示,将类似第二矩形沿竖直方向约五等分,形成折叠线e、f、g、h。将经步骤四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的下部约五分之二的部分即折叠线g下方的部分向上折叠,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大身1的下边缘线11位于头挡部下边缘线21的下方,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如图14所示。

步骤六:如图14所示,将经步骤五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下部约三分之一的部分即折叠线f下方的部分向上折叠,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如图15所示。

步骤七:如图15所示,将经步骤六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下部约二分之一的部分即折叠线e下方的部分向上折叠,折叠完成,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如图11所示。此时部分头挡部下边缘线21裸露在外,与大身1背面形成供使用者穿戴的入口。

即本实施中的步骤五将实施例2中的步骤五和步骤六合并,减少了折叠步骤,更加方便迅速。

本实施例中折叠后的套头式隔离衣的穿戴方法也与实施例2相同,如图12所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套头式隔离衣的折叠方法,是将大身部位和左右衣袖部位等关键区域折叠包裹在里面,不会破坏衣服整体的无菌性,减少和避免交叉感染,在穿衣时只需要将手放入头挡部的下边缘线与大身背面之间形成的入口后向内沿着衣袖的空间展开,就可以自行完成穿衣动作,不需要其他人的协助,穿戴方便;且本发明中的折叠方法可配合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施例4穿戴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如上所述的套头式隔离衣以及其折叠方法的穿戴方法,具体如下:使用者的双手从位于大身1与头挡部2之间的入口插入后向两侧延伸,套头式隔离衣会自动展开,进而使用者的左手进入左臂空间,使用者的右手进入右臂空间,使用者的头部进入肩部空间后穿过套头孔,使用者的左手穿过左臂空间以及右手穿过右臂空间后系住绑带,完成穿戴。整个穿戴过程方便快速,且完全不会触碰到大身正面、衣袖正面等关键部位,不会破坏衣服整体的无菌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