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件袋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0460发布日期:2019-03-16 01:08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文件袋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文件袋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文件袋包装机。



背景技术:

文件袋也叫档案袋,用来存放文件资料,是用量巨大的办公用品。为了保护文件袋在搬运时不受损和污染,文件袋在完成生产后,需要采用薄膜对文件袋进行包装才能进行出售。

目前关于文件袋的包装方式,一般是另外生产相匹配的包装袋,再通过人工方式将文件袋塞入到包装袋中,采用这种方式对文件袋进行包装,生产速度慢,生产成本高,同时包装袋在生产时需要预留较大的装袋空间方便人工装袋,因此文件袋在装袋后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文件袋包装机,这种文件袋包装机能够全自动对文件袋进行包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文件袋包装机,包括机架、放膜机构、薄膜对折机构和薄膜牵引机构,沿薄膜的输送方向,放膜机构、薄膜对折机构、薄膜牵引机构依次安装在机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薄膜储料机构、袋膜联动推送机构、文件袋输送机构、热封机构和成品收集机构,袋膜联动推送机构包括导辊、推膜底板、推膜底板驱动装置和后端压紧单元,推膜底板的后侧边至少开设有一个缺口;薄膜储料机构、导辊、推膜底板驱动装置、推膜底板、热封机构、后端压紧单元、成品收集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沿薄膜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薄膜牵引机构的后方,文件袋输送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并处在袋膜联动推送机构的一侧,推膜底板安装在推膜底板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上。

上述放膜机构一般包括电机和放膜辊,放膜辊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薄膜对折机构一般采用倾斜设置的三角形对折机架;薄膜牵引机构一般采用多个牵引辊,薄膜由放膜辊放出,经过三角形对折机架的对折后形成一边开口、一边封闭的双层薄膜,并通过牵引辊向后方输送。

薄膜在对折后形成一边开口、一边封闭的双层薄膜,上述文件袋输送机构设置在袋膜联动推送机构的一侧并处于薄膜对折后开口的一侧。上述文件袋包装机的工作过程如下:薄膜经过薄膜对折机构的对折后,首先对薄膜后端的上下层边缘进行热封,并使推膜底板处在薄膜的夹层内;文件袋输送机构将文件袋由薄膜对折后的开口处送入两层薄膜的夹层的推膜底板上,随后推膜底板带动文件袋向后输送,使文件袋后端与薄膜后端接触并一起向热封机构移动,当文件袋和薄膜输送到热封机构内时,后端压紧单元通过推膜底板后侧边的缺口将文件袋和薄膜同时压紧在机架的平台上,推膜底板向前移动并回到热封机构前方,热封机构对薄膜的上下层进行热封并切断,使薄膜形成文件袋的包装袋,同时使薄膜后端切断部位的上下层边缘密封,成品收集机构将完成包装的文件袋进行堆垛收集,从而进行文件袋的连续包装,生产效率高。

优选方案中,所述薄膜储料机构包括转轴和滚筒,转轴一端与机架铰接,滚筒安装在转轴的另一端上。薄膜在进行热封时,需要由推膜底板推动到热封机构中,在热封后还需要等待文件袋输送机构将文件袋送入两层薄膜的夹层中才能继续由推膜底板推动,因此薄膜的移动具有间歇性,放膜时需要对放膜速度进行控制,通过设置薄膜储料机构,薄膜经过滚筒向导辊输送,当后端薄膜进行热封时,前端薄膜由于持续放膜长度不断增加,在重力作用下,薄膜向下垂落,此时滚筒以转轴为圆心沿圆周方向向下运动,当推膜底板推动薄膜向后移动时,滚筒被薄膜带动,转轴随之转动,滚筒以转轴为圆心沿圆周方向向上运动,如此循环。通过这种设置,既能有效避免薄膜被扯断,并且无需操作人员频繁调整放膜速度。

优选方案中,所述文件袋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平移单元、第二平移单元、第一压紧单元和第二压紧单元,第一平移单元、第二平移单元和第二压紧单元均安装在机架上,第二平移单元处在第一平移单元的末端,第一压紧单元安装在第二平移单元上,第二压紧单元处在第二平移单元的末端。文件袋输送机构对文件袋进行输送时,由第一平移单元将文件袋送入第二平移单元上,第一压紧单元将文件袋压紧在第二平移单元上并随第二平移单元将文件袋送到推膜底板上,第一压紧单元松开文件袋,第二压紧单元将文件袋压紧在推膜底板上,第二平移单元往回移动继续等待文件袋的送入。

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平移单元包括第一托板、第一水平驱动装置和至少一个导向块,第一托板和第一水平驱动装置分别安装在机架上,第一托板沿横向设有与导向块数量相同的条形孔,导向块安装在第一水平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上,导向块处于条形孔中并露出在条形孔外面;所述第二平移单元包括第二水平驱动装置和第二托板,第二水平驱动装置安装在机架上,第二托板与第二水平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并且第二托板位置与第一托板的末端相对应;所述第一压紧单元包括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和第一压板,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安装在第二托板上,第一压板与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并且第一压板处在第二托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压紧单元包括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和第一压块,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并处在第二平移单元的末端,第一压块与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并且第一压块处在推膜底板的上方。文件袋放置在第一托板上,第一水平驱动装置驱动导向块沿条形孔进行移动,使导向块推动文件袋移动到第二托板上,第一升降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压板下压,将文件袋压紧在第二托板上,避免文件袋在移动过程中掉落,第二水平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托板移动,带动文件袋移动到推膜底板上,第二升降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压块下压,将文件袋压紧在推膜底板上,避免在第二托板往回移动时带动文件袋移动,第一升降驱动装置重新驱动第一压板上升,第二水平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托板往回移动。一般,第二托板的长度比文件袋的长度短,避免影响第二压紧单元的压紧。

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文件袋输送机构还包括限位杆,限位杆沿第二托板的移动方向设置在机架上并处在第二托板的前方。通过这种设置,由第一平移单元送入第二托板上的文件袋在限位杆的作用下两端对齐,保证包装时文件袋的位置不产生偏移,同时限位杆能够撑开薄膜的夹层,更便于文件袋的输送。

优选方案中,所述热封机构包括热封平台、固定单元和热封单元,热封平台安装在机架上,并且热封平台处在袋膜联动推送机构的后方,固定单元和热封单元沿薄膜输送方向依次安装在机架上。进行热封时,固定单元将薄膜的前端固定避免薄膜滑动,热封单元对薄膜进行热封并切断。

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固定单元包括第三升降驱动装置和第二压块,第三升降驱动装置安装在机架上,第二压块与第三升降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热封单元包括第四升降驱动装置、纵向热封切刀和两个第二压板,第四升降驱动装置安装在机架上,纵向热封切刀和两个第二压板分别与第四升降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并且纵向热封切刀处在两个第二压板之间。对薄膜进行热封时,第三升降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压块对文件袋和薄膜的前端进行固定,第四升降驱动装置同时驱动纵向热封切刀和两个第二压板下压,两个第二压板将薄膜待热封处压平,纵向热封切刀对文件袋前端边缘处的薄膜进行热封并切断。

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热封单元还包括第五升降驱动装置、横向热封切刀和两个第三压板,第五升降驱动装置安装在机架上,横向热封切刀和两个第三压板分别与横向热封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并且横向热封切刀处在两个第三压板之间。通过这种设置,第五升降驱动装置同时驱动横向热封切刀和两个第三压板下压,两个第三压板将薄膜待热封处压平,纵向热封切刀对薄膜开口边缘处的薄膜进行热封并切断。进行热封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控制第五升降驱动装置进行工作,将薄膜四边完全热封。

优选方案中,所述后端压紧单元包括第六升降驱动装置和第三压块,第六升降驱动装置安装在机架上,第三压块与第六升降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推膜底板推动文件袋和薄膜输送到热封机构内时,第六升降驱动装置驱动第三压块下压,第三压块通过推膜底板后侧边的缺口将文件袋和薄膜同时压紧在机架上。

优选方案中,所述成品收集机构包括成品输送带、第三平移单元和至少一个夹具,成品输送带和第三平移单元均安装在机架上并处在热封机构后方,第三平移单元处在成品输送带上方,夹具与第三平移单元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文件袋在热封机构上完成包装后,第三平移单元驱动夹具前移,随后夹具将完成包装的文件袋夹住,第三平移单元驱动夹具后移,夹具将文件袋松开,文件袋落到成品输送带上并随成品输送带输送出去。夹具一般包括两个能够自动开合的夹爪,属于现有技术,在这里不在详述。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三平移单元包括两条纵向导轨、横向导轨和第三水平驱动装置,两条纵向导轨安装在机架上,横向导轨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条纵向导轨上并能够沿两条纵向导轨移动,横向导轨与第三水平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夹具安装在横向导轨上。

上述的前、后是沿薄膜的输送方向,先到达为前,慢到达为后。

上述推膜底板驱动装置、第一水平驱动装置、第二水平驱动装置、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第三升降驱动装置、第五升降驱动装置、第六升降驱动装置和第三水平驱动装置既可采用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作为动力输出端,也可采用电机、同步轮、同步带相配合的结构,齿条作为动力输出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这种文件袋包装机能够连续不断地将文件袋送入薄膜的夹层中,并将文件袋和薄膜进行热封,从而对文件袋进行包装,同时包装袋袋内的边缘能与文件袋边缘紧密贴合,其生产效率高,产品更加美观,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文件袋包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文件袋包装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袋膜联动推送机构、文件袋输送机构和热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文件袋输送机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的一种文件袋包装机,包括机架1、放膜机构2、薄膜对折机构3、薄膜牵引机构4、薄膜储料机构5、袋膜联动推送机构6、文件袋输送机构7、热封机构8和成品收集机构9,袋膜联动推送机构6包括导辊601、推膜底板602、推膜底板驱动装置603和后端压紧单元604,推膜底板602的后侧边开设有两个缺口6021,沿薄膜的输送方向,放膜机构2、薄膜对折机构3、薄膜牵引机构4、薄膜储料机构5、导辊601、推膜底板驱动装置603、推膜底板602、热封机构8、后端压紧单元604、成品收集机构9依次安装在机架1上;文件袋输送机构7安装在机架1上并处在袋膜联动推送机构6的一侧,推膜底板602安装在推膜底板驱动装置603的动力输出端上。

上述放膜机构2一般包括电机和放膜辊,放膜辊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薄膜对折机构3一般采用倾斜设置的三角形对折机架301;薄膜牵引机构4一般采用多个牵引辊,薄膜由放膜辊放出,经过三角形对折机架301的对折后形成一边开口、一边封闭的双层薄膜,并通过牵引辊向后方输送。

薄膜在对折后形成一边开口、一边封闭的双层薄膜,上述文件袋输送机构7设置在袋膜联动推送机构6的一侧并处于薄膜对折后开口的一侧。上述文件袋包装机的工作过程如下:薄膜经过薄膜对折机构3的对折后,首先对薄膜后端的上下层边缘进行热封,并使推膜底板602处在薄膜的夹层内;文件袋输送机构7将文件袋由薄膜对折后的开口处送入两层薄膜的夹层的推膜底板602上,随后推膜底板602带动文件袋向后输送,使文件袋后端与薄膜后端接触并一起向热封机构8移动,当文件袋和薄膜输送到热封机构8内时,后端压紧单元604通过推膜底板602后侧边的缺口6021将文件袋和薄膜同时压紧在机架1的平台上,推膜底板602向前移动并回到热封机构8前方,热封机构8对薄膜的上下层进行热封并切断,使薄膜形成文件袋的包装袋,同时使薄膜后端切断部位的上下层边缘密封,成品收集机构9将完成包装的文件袋进行堆垛收集,从而进行文件袋的连续包装,生产效率高。

所述薄膜储料机构5包括转轴501和滚筒502,转轴501一端与机架1铰接,滚筒502安装在转轴501的另一端上。薄膜在进行热封时,需要由推膜底板602推动到热封机构8中,在热封后还需要等待文件袋输送机构7将文件袋送入两层薄膜的夹层中才能继续由推膜底板602推动,因此薄膜的移动具有间歇性,放膜时需要对放膜速度进行控制,通过设置薄膜储料机构5,薄膜经过滚筒502向导辊601输送,当后端薄膜进行热封时,前端薄膜由于持续放膜长度不断增加,在重力作用下,薄膜向下垂落,此时滚筒502以转轴501为圆心沿圆周方向向下运动,当推膜底板602推动薄膜向后移动时,滚筒502被薄膜带动,转轴501随之转动,滚筒502以转轴501为圆心沿圆周方向向上运动,如此循环。通过这种设置,既能有效避免薄膜被扯断,并且无需操作人员频繁调整放膜速度。

所述文件袋输送机构7包括第一平移单元701、第二平移单元702、第一压紧单元703和第二压紧单元704,第一平移单元701、第二平移单元702和第二压紧单元704均安装在机架1上,第二平移单元702处在第一平移单元701的末端,第一压紧单元703安装在第二平移单元702上,第二压紧单元704处在第二平移单元702的末端。文件袋输送机构7对文件袋进行输送时,由第一平移单元701将文件袋送入第二平移单元702上,第一压紧单元703将文件袋压紧在第二平移单元702上并随第二平移单元702将文件袋送到推膜底板602上,第一压紧单元703松开文件袋,第二压紧单元704将文件袋压紧在推膜底板602上,第二平移单元702往回移动继续等待文件袋的送入。

所述第一平移单元701包括第一托板7011、第一水平驱动装置7012和三个导向块7013,第一托板7011和第一水平驱动装置7012分别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托板7011沿横向设有与导向块7013数量相同的条形孔7014,导向块7013安装在第一水平驱动装置7012的动力输出端上,导向块7013处于条形孔7014中并露出在条形孔7014外面;所述第二平移单元702包括第二水平驱动装置7021和第二托板7022,第二水平驱动装置7021安装在机架1上,第二托板7022与第二水平驱动装置702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并且第二托板7022位置与第一托板7011的末端相对应;所述第一压紧单元703包括第一升降驱动装置7031和第一压板7032,第一升降驱动装置7031安装在第二托板7022上,第一压板7032与第一升降驱动装置703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并且第一压板7032处在第二托板7022的上方;所述第二压紧单元704包括第二升降驱动装置7041和第一压块7042,第二升降驱动装置7041安装在机架1上并处在第二平移单元702的末端,第一压块7042与第二升降驱动装置704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并且第一压块7042处在推膜底板602的上方。文件袋放置在第一托板7011上,第一水平驱动装置7012驱动导向块7013沿条形孔7014进行移动,使导向块7013推动文件袋移动到第二托板7022上,第一升降驱动装置7031驱动第一压板7032下压,将文件袋压紧在第二托板7022上,避免文件袋在移动过程中掉落,第二水平驱动装置7021驱动第二托板7022移动,带动文件袋移动到推膜底板602上,第二升降驱动装置7041驱动第一压块7042下压,将文件袋压紧在推膜底板602上,避免在第二托板7022往回移动时带动文件袋移动,第一升降驱动装置7031重新驱动第一压板7032上升,第二水平驱动装置7021驱动第二托板7022往回移动。一般,第二托板7022的长度比文件袋的长度短,避免影响第二压紧单元704的压紧。

所述文件袋输送机构7还包括限位杆705,限位杆705沿第二托板7022的移动方向设置在机架1上并处在第二托板7022的前方。通过这种设置,由第一平移单元701送入第二托板7022上的文件袋在限位杆705的作用下两端对齐,保证包装时文件袋的位置不产生偏移,同时限位杆705能够撑开薄膜的夹层,更便于文件袋的输送。

所述热封机构8包括热封平台801、固定单元802和热封单元803,热封平台801安装在机架1上,并且热封平台801处在袋膜联动推送机构6的后方,固定单元802和热封单元803沿薄膜输送方向依次安装在机架1上。进行热封时,固定单元802将薄膜的前端固定避免薄膜滑动,热封单元803对薄膜进行热封并切断。

所述固定单元802包括第三升降驱动装置8021和第二压块8022,第三升降驱动装置8021安装在机架1上,第二压块8022与第三升降驱动装置802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热封单元803包括第四升降驱动装置8031、纵向热封切刀8032和两个第二压板8033,第四升降驱动装置8031安装在机架1上,纵向热封切刀8032和两个第二压板8033分别与第四升降驱动装置803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并且纵向热封切刀8032处在两个第二压板8033之间。对薄膜进行热封时,第三升降驱动装置8021驱动第二压块8022对文件袋和薄膜的前端进行固定,第四升降驱动装置8031同时驱动纵向热封切刀8032和两个第二压板8033下压,两个第二压板8033将薄膜待热封处压平,纵向热封切刀8032对文件袋前端边缘处的薄膜进行热封并切断。

所述热封单元803还包括第五升降驱动装置8034、横向热封切刀8035和两个第三压板8036,第五升降驱动装置8034安装在机架1上,横向热封切刀8035和两个第三压板8036分别与横向热封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并且横向热封切刀8035处在两个第三压板8036之间。通过这种设置,第五升降驱动装置8034同时驱动横向热封切刀8035和两个第三压板8036下压,两个第三压板8036将薄膜待热封处压平,纵向热封切刀8032对薄膜开口边缘处的薄膜进行热封并切断。进行热封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控制第五升降驱动装置8034进行工作,将薄膜四边完全热封。

所述后端压紧单元604包括第六升降驱动装置6041和第三压块6042,第六升降驱动装置6041安装在机架1上,第三压块6042与第六升降驱动装置604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推膜底板602推动文件袋和薄膜输送到热封机构8内时,第六升降驱动装置6041驱动第三压块6042下压,第三压块6042通过推膜底板602后侧边的缺口6021将文件袋和薄膜同时压紧在机架1上。

所述成品收集机构9包括成品输送带901、第三平移单元902和两个夹具903,成品输送带901和第三平移单元902均安装在机架1上并处在热封机构8后方,第三平移单元902处在成品输送带901上方,夹具903与第三平移单元902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文件袋在热封机构8上完成包装后,第三平移单元902驱动夹具903前移,随后夹具903将完成包装的文件袋夹住,第三平移单元902驱动夹具903后移,夹具903将文件袋松开,文件袋落到成品输送带901上并随成品输送带901输送出去。夹具903一般包括两个能够自动开合的夹爪,属于现有技术,在这里不在详述。

所述第三平移单元902包括两条纵向导轨9021、横向导轨9022和第三水平驱动装置9023,两条纵向导轨9021安装在机架1上,横向导轨902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条纵向导轨9021上并能够沿两条纵向导轨9021移动,横向导轨9022与第三水平驱动装置9023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夹具903安装在横向导轨9022上。

上述的前、后是沿薄膜的输送方向,先到达为前,慢到达为后。

上述推膜底板驱动装置603、第一水平驱动装置7012、第二水平驱动装置7021、第一升降驱动装置7031、第二升降驱动装置7041、第三升降驱动装置8021、第五升降驱动装置8034、第六升降驱动装置6041和第三水平驱动装置9023既可采用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作为动力输出端,也可采用电机、齿轮、齿条相配合的结构,齿条作为动力输出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