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吊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1237发布日期:2018-08-14 19:58阅读:11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具索具,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吊环。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模具业的发展,吊环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主要用于模具厂和机械厂,能够实现水平360度旋转和上下180度旋转,根据起吊角度可分为:直拉吊环,直侧拉通用型吊环。

现有的技术吊环由两部分通过硬连接进行组合连接为一体,具体方式分为积压实台的固定方式或卡片的固定方式,这种实现方式使得两部分在使用中旋转时,易造成接触面磨损较快,旋转效果会差,同时积压实台及卡片连接方式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也会磨损,两部分易脱落,脱落后使用时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吊环,能够降低接触面的磨损,提高旋转效果,同时两部分不易脱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旋转吊环,用于在起重作业中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环、螺栓及滚珠,所述螺栓沿垂直方向卡合于所述吊环底部,所述螺栓与所述吊环底部卡合的部位的厚度由上至下递减,所述吊环底部内形成有环形第一凹槽,所述螺栓上对位于所述环形第一凹槽形成有环形第二凹槽,所述环形第一凹槽与所述环形第二凹槽构成滚珠腔,所述吊环侧面形成有连通于所述环形第一凹槽的安装孔,用于将滚珠进入或取出所述滚珠腔内,所述滚珠位于所述滚珠腔内。

较优的,所述吊环底部形成有容置通道,所述环形第一凹槽位于所述容置通道外侧,所述螺栓卡合于所述容置通道内,所述螺栓上部位于所述容置通道内,所述螺栓上部卡合于所述容置通道,所述螺栓下部位于所述容置通道的下方。

较优的,所述容置通道具有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一安装部、过渡部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厚度比所述第二安装部大,所述过渡部厚度由上至下递减,所述环形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

较优的,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纵向截面为长方形。

较优的,所述过渡部的上端通过一弧面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底部,所述过渡部的下端通过另一弧面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顶端,所述过渡部的纵向截面为倒梯形。

较优的,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纵向截面为长方形。

较优的,所述螺栓顶端开设有放置扳手位的卡槽。

较优的,旋转吊环还包括螺丝,所述螺丝螺接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螺丝为基米螺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吊环的螺栓沿垂直方向卡合于吊环底部,螺栓与吊环底部卡合的部位的厚度由上至下递减,吊环底部内形成有环形第一凹槽,螺栓上对位于环形第一凹槽形成有环形第二凹槽,环形第一凹槽与环形第二凹槽构成滚珠腔,吊环侧面形成有连通于环形第一凹槽的安装孔,用于将滚珠进入或取出所述滚珠腔内,滚珠位于滚珠腔内。则,其中,螺栓沿垂直方向卡合于吊环底部,螺栓与吊环底部卡合的部位的厚度由上至下递减,实现旋转吊环100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螺栓与吊环底部的卡合部位受力,使得滚珠不受力,只起到支撑的作用,再者,吊环底部内形成有环形第一凹槽,螺栓上对位于环形第一凹槽形成有环形第二凹槽,环形第一凹槽与环形第二凹槽构成滚珠腔,同时,滚珠位于滚珠腔内,使得吊环与螺栓可以360°旋转且不易造成接触面磨损,另一方面,吊环侧面形成有连通于环形第一凹槽的安装孔,方便将滚珠进入或取出滚珠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吊环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旋转吊环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旋转吊环的俯视图。

图4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旋转吊环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吊环100,用于在起重作业中连接设备,包括吊环10、螺栓20及滚珠30,螺栓20沿垂直方向卡合于吊环10底部,螺栓20与吊环10底部卡合的部位的厚度由上至下递减,吊环10底部内形成有环形第一凹槽11,螺栓上20对位于环形第一凹槽11形成有环形第二凹槽21,环形第一凹槽11与环形第二凹槽21构成滚珠腔(图中为标注),吊环10侧面形成有连通于环形第一凹槽11的安装孔12,用于将滚珠30进入或取出滚珠腔内,滚珠30位于滚珠腔内。则,其中,螺栓20沿垂直方向卡合于吊环10底部,螺栓20与吊环10底部卡合的部位的厚度由上至下递减,实现旋转吊环100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螺栓20与吊环10底部的卡合部位受力,使得滚珠30不受力,只起到支撑的作用,再者,吊环10底部内形成有环形第一凹槽11,螺栓20对位于环形第一凹槽11形成有环形第二凹槽21,环形第一凹槽11与环形第二凹槽21构成滚珠腔,同时,滚珠30位于滚珠腔内,使得吊环10与螺栓20可以360°旋转且不易造成接触面磨损,另一方面,吊环10侧面形成有连通于环形第一凹槽11的安装孔12,方便将滚珠30进入或取出滚珠腔内。当然,位于吊环10侧面的安装孔12的位置可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故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3至图4,吊环10底部形成有容置通道13,环形第一凹槽11位于容置通道13外侧,螺栓20卡合于容置通道13内,螺栓20上部位于容置通道13内,螺栓20上部卡合于容置通道13,螺栓20下部位于容置通道13的下方。螺栓20通过卡合于容置通道13内,使得螺栓20上部更好地贴合于吊环10底部,更进一步实现滚珠30不受力,只起到支撑的作用。

其中,容置通道13具有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一安装部131、过渡部132及第二安装部133,第一安装部131厚度比第二安装部133大,过渡部132厚度由上至下递减,环形第一凹槽11位于第二安装部133上。通过过渡部132厚度由上至下厚度递减,能够承托起螺栓20且进一步使得螺栓20更好地卡合于容置通道13内,同时,螺栓20更好地贴合第一安装部131及第二安装部133,当旋转吊环100进行侧吊时,通过螺栓20与第一安装部131和螺栓20与第二安装部133贴合的部分受力,使得滚珠30不受力,只起到支撑的作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31及第二安装部133的大小可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而灵活进行设计,故在此不再赘述。

较优者,第一安装部131的纵向截面为长方形。结构更为合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31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

可选择的,过渡部132的上端通过一弧面结构连接于第一安装部131的底部,过渡部132的下端通过另一弧面结构连接于第二安装部133的顶端,过渡部132的纵向截面为倒梯形。过渡部132的纵向截面为倒梯形,使得旋转吊环100在使用的过程螺栓20与吊环10底部的卡合部位的承托效果更好。

较优者,第二安装部133的纵向截面为长方形。结构更为合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133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

同时,螺栓20顶端开设有放置扳手位的卡槽22。方便用扳手进行松退或拧紧,结构更为合理紧凑。

可选择的,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吊环100还包括螺丝(图中未示),螺丝螺接于安装孔12内,螺丝为基米螺丝。能够防止滚珠30意外脱落导致吊环10与螺栓20脱落后使用不便,当需安装或取出滚珠30时,将螺丝取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吊环100的螺栓20沿垂直方向卡合于吊环10底部,螺栓20与吊环10底部卡合的部位的厚度由上至下递减,吊环10底部内形成有环形第一凹槽11,螺栓上20对位于环形第一凹槽11形成有环形第二凹槽21,环形第一凹槽11与环形第二凹槽21构成滚珠腔,吊环10侧面形成有连通于环形第一凹槽11的安装孔12,用于将滚珠30进入或取出滚珠腔内,滚珠30位于滚珠腔内。则,其中,螺栓20沿垂直方向卡合于吊环10底部,螺栓20对应于与吊环10底部卡合的部位的厚度由上至下递减,实现旋转吊环100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螺栓20与吊环10底部的卡合部位受力,使得滚珠30不受力,只起到支撑的作用,再者,吊环10底部内形成有环形第一凹槽11,螺栓20对位于环形第一凹槽11形成有环形第二凹槽21,环形第一凹槽11与环形第二凹槽21构成滚珠腔,同时,滚珠30位于滚珠腔内,使得吊环10与螺栓20可以360°旋转且不易造成接触面磨损,另一方面,吊环10侧面形成有连通于环形第一凹槽11的安装孔12,方便将滚珠30进入或取出滚珠腔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