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型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9958发布日期:2018-11-13 23:0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装箱型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型材结构。



背景技术:

集装箱作为一种能反复使用、可装卸和移动、能装载货物进行运输的组成工具,广泛应用于工地、船舶、港口、航线以及中转站等领域,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更是堪称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伟大奇迹之一。

集装箱主要由框架、墙板、顶板以及地板组成,其中,顶板主要包括顶棚和吊顶板,框架主要包括主梁和型材,型材的结构决定了框架的组装方式以及框架与其它部件的连接方式。组装时如何确保框架同墙板、顶板以及地板之间的密封性一直是集装箱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型材结构的改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现有型材的结构,一般采用长条管,其沿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采用这种截面封闭式的长条管型材,螺纹需从型材外侧开孔,不仅欠缺外观美感,而且长条管型材同其他部件连接时,需要涂覆密封胶的接触面的面积大,导致材料消耗量大、作业时间长,并且密封效果也难以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集装箱型材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装箱型材结构,其创新点在于:所述集装箱型材的横截面包括设有敞口的长方形以及分别设于所述敞口两端的上折弯部和下弯折部,所述敞口设于所述长方形的一条长边上,且所述敞口的长度小于所述长方形的长边长,所述上折弯部长于所述下弯折部;

所述上折弯部包括第一横板、第一竖板、第一斜板和支撑板,所述第一横板的一端设于所述敞口的上端,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竖板的下端,所述第一斜板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竖板的上端,另一端设于第一横板上形成三角结构,所述支撑板为“┓”型结构,且下端与第一斜板固定连接;

所述下弯折部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二横板、第二竖板、第三横板、第三竖板和第二斜板,所述第二横板的一端设于所述敞口的下端,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竖板的下端,所述第三横板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竖板的上端,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三竖板的下端,所述第二斜板设于第三竖板的上端,另一端设于第二横板上,且与第二竖板及第三横板交汇处相接触,与第二横板及第二竖板及第三横板及第三竖板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折弯部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下弯折部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板与第一竖板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横板与第二竖板相互垂直,第三横板与第三竖板相互垂直。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敞口式的型材结构,且敞口两端设置有形状不同的上折弯部和下弯折部,大大改善了型材与其它部件的连接方式,显著提高了各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和防水性,且型材整体尺寸增大,使得安装完成后的箱体稳固性得到明显增强,同时型材的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加工精确度高,且富于美感,同时各部件形成的三角形结构能够增加型材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位于吊顶板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位于地板处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长方形、11敞口、2上折弯部、21第一横板、22第一竖板、23第一斜板、24支撑板、3下弯折部、31第二横板、32第二竖板、33第三横板、34第三竖板、35第二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一种集装箱型材结构,集装箱型材的横截面包括设有敞口11的长方形1以及分别设于敞口11两端的上折弯部2和下弯折部3,敞口11设于长方形1的一条长边上,且敞口11的长度小于长方形1的长边长,上折弯部2长于下弯折部3;

上折弯部2包括第一横板21、第一竖板22、第一斜板23和支撑板24,第一横板21的一端设于敞口11的上端,另一端设于第一竖板22的下端,第一斜板23的一端设于第一竖板22的上端,另一端设于第一横板21上形成三角结构,支撑板24为“┓”型结构,且下端与第一斜板22固定连接;第一横板21的顶端低于长方形1的顶端,上折弯部2与长方形1之间形成了一条凹槽,此凹槽可将雨水引流至主梁内的水管中,此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使地板的高度同下型材顶端(即长方形的上端面)持平,这样在搭建多间不间隔集装箱时,不再需要因为地板和型材的高度不一致而铺设覆盖件,节省了零配件的使用,降低了箱体安装成本。

下弯折部3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二横板31、第二竖板32、第三横板33、第三竖板34和第二斜板35,第二横板31的一端设于敞口11的下端,另一端设于第二竖板32的下端,第三横板33的一端设于第二竖板32的上端,另一端设于第三竖板34的下端,第二斜板32设于第三竖板34的上端,另一端设于第二横板31上,且与第二竖板32及第三横板33交汇处相接触,与第二横板31及第二竖板32及第三横板33及第三竖板34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下弯折部3可用于吊顶板的插入和固定,且此弯折部的尺寸与吊顶板的横截面尺寸相适应,有利于吊顶板的稳定固定。

本实施例中,上折弯部2一体成型,确保结构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下弯折部3一体成型,确保结构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板21与第一竖板22相互垂直,两者之间的尺寸与墙体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第二横板31与第二竖板32相互垂直,两者之间的尺寸与墙体相匹配;第三横板33与第三竖板34相互垂直,两者之间的尺寸与地板相匹配。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