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加工过程中的皮带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2312发布日期:2018-11-02 20:2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输送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加工过程中的皮带输送机。



背景技术:

加气混凝土是以硅质材料(砂、粉煤灰及含硅尾矿等)和钙质材料(石灰、水泥)为主要原料,掺加发气剂(铝粉),通过配料、搅拌、浇注、预养、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过程制成的轻质多孔硅酸盐制品。在加气混凝土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将主要原料运输至加工搅拌站,一般情况下使用皮带输送机来进行运输。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313348Y,公告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平斜皮带机一体式结构,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主站、平斜皮带机和配料机构成,骨料输送系统采用平皮带和斜皮带组合在一起的方式,使之成为一条平斜皮带机,在交接处设置压带轮,机架设计成一体。现有技术解决了混凝土搅拌站占地面积大,消耗能源多,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具有生产率高,质量好,能耗低,操作简单,占地小,维修方便,机动灵活等特点,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现代商品混凝土及工程项目所用混搅拌搅拌和铁路专线专用设备。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通过平皮带和斜皮带组合在一起的方式,形成平斜皮带机,解决了混凝土搅拌站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减少了能源消耗,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平斜皮带机上的皮带较长,容易松弛,对混凝土生产原料的传送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加工过程中的皮带输送机,具有改变皮带的张紧力,提高效率,节约能源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加工过程中的皮带输送机,包括机架、传送辊和皮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辊包括驱动组和调节组;

所述驱动组包括分别设置在机架两端的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调节组包括位于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固定辊、位于所述固定辊下方的活动辊以及套接在所述活动辊两端的轴承座;皮带依次绕过所述主动辊、从动辊、固定辊和活动辊;

所述主动辊、从动辊和固定辊的两端分别与机架两侧转动连接;所述活动辊两端分别与轴承座转动连接,轴承座置于所述机架第二横直部上,且所述轴承座连接有驱动轴承座沿所述第二横直部长度方向位移的驱动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庄主调节活动辊左右位移,从而使活动辊对皮带施加不同的压力,保证皮带在输送原料过程中可以拥有适当的张紧力,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轴承座底部固定连接的滑块,以及与所述滑块螺纹连接的丝杆;所述丝杆沿所述第二横直部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丝杆驱动滑块位移,从而使固定连接该滑块的轴承座发生位移,进而使活动辊左右位移调节皮带的张紧力。

进一步,所述机架上还固定有托辊组,所述托辊组由三个托辊组成,三个托辊设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三个托辊的位置关系为两端高中间低,形成下凹的弧形托举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皮带在运输原料的过程中,由于原料的重力使得越靠近中部的皮带受力下沉弯曲越严重,影响原料的运输效率,通过托辊组与皮带的上层抵接,使得皮带受向上的托力,减小下沉弯曲的弧度,提高输送效率;同时两端高中间低的托辊组使得原料在输送途中不易落料,进一步地提升输送效率。

进一步,所述皮带表面设有防滑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皮带表面设置防滑纹,增大皮带与原料的接触摩擦力,防止落料。

进一步,所述丝杆一端突出所述竖直部且固定连接有手柄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柄部方便工人转动丝杆,实用性强。

进一步,所述手柄部包括连接于丝杆上的摇杆,所述丝杆与所述摇杆连接的端部设有凹槽,所述摇杆与所述丝杆连接的端部设有设有使丝杆沿丝杆轴向自转的凸块,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块卡接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杆与摇杆之间可拆卸连接,在需要调节皮带松紧度时,通过凸块与凹槽的卡接配合,转动摇杆便可使丝杆转动;在不需要调节皮带松紧度时,可将摇杆拆下,避免工作人员因误碰到摇杆使摇杆发生转动,进而改变了皮带调节好的松紧度。

进一步,所述竖直部侧壁上设有容纳所述摇杆的安置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需要使用摇杆时,可将摇杆放置于安置盒内,方便摇杆的取放。

进一步,所述第二横直部背向活动辊一侧面设有与丝杆平行的刻度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刻度条便于工作人员在调节皮带松紧度时判断调节间距的大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摇杆转动丝杆,进而调节活动辊左右位移,使活动辊对皮带施加不同的压力,保证皮带在输送原料过程中可以拥有适当的张紧力,提高工作效率;

2、皮带在运输原料的过程中,由于原料的重力使得越靠近中部的皮带受力下沉弯曲越严重,影响原料的运输效率,通过托辊组与皮带的上层抵接,使得皮带受向上的托力,减小下沉弯曲的弧度,提高输送效率;同时两端高中间低的托辊组使得原料在输送途中不易落料,进一步地提升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加工过程中的皮带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送辊与皮带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活动辊与第二横直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手柄部与丝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托辊组与机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托辊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机架;101、第一横直部;102、第二横直部;1021、滑槽;103、托辊组;104、托轮;105、竖直部;200、传送辊;201、主动辊;202、从动辊;203、电机;204、固定辊;205、轴承座;2051、滑块;206、活动辊;300、皮带;301、防滑纹;400、丝杆;401、摇杆;402、凹槽;403、凸块;500、刻度条;600、安置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加工过程中的皮带输送机,参见图1和图2,包括机架100、传送辊200和皮带300,传送辊200包括:用于驱动皮带300转动的驱动组和用于调节皮带300松紧程度的调节组;驱动组包括主动辊201和从动辊202,调节组包括固定辊204、活动辊206和轴承座205;皮带依次绕过主动辊201、从动辊202、固定辊204和活动辊206,且皮带300表面设有防滑纹301。

具体地说,主动辊201和从动辊202分别设置在机架100两端,且主动辊201和从动辊202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机架100两侧转动连接;驱动组还包括固定在机架100上且靠近主动辊201一端的电机203,电机203的输出轴与主动辊201固定连接;

固定辊204两端分别与机架100两侧的第一横直部101转动连接,且固定辊204位于主动辊201和从动辊202之间;

活动辊206位于固定辊204下方且两端分别与轴承座205转动连接;具体的,参见图3,轴承座205底面与第二横直部102上表面抵触,且轴承座205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2051,第二横直部102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与滑块2051相互配合的滑槽1021,该滑块2051嵌于滑槽1021内。

参见图3和图4,调节组还包括驱动轴承座205沿第二横直部102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以及设置在第二横直部102背向活动辊206一侧面且与丝杆400平行的刻度条500。

该驱动装置包括上述滑块2051、与滑块2051螺纹连接的丝杆400以及用于转动该丝杆400转动的手柄部;具体的,丝杆400沿第二横直部102长度方向贯穿滑槽1021,且丝杆400分别转动连接于相邻两根竖直部105;其中,丝杆400靠近从动辊202的一端突出竖直部105,上述手柄部连接于突出竖直部一端的丝杆400上。

参见图4,手柄部包括连接于丝杆400上的摇杆401,丝杆400与摇杆401连接的端部设有正六边形凹槽402,摇杆401与丝杆400连接的端部设有正六边形凸块403,凹槽402与凸块403卡接配合。

通过转动摇杆401使丝杆400驱动滑块2051沿丝杆400长度方向位移,从而使固定连接该滑块2051的轴承座205发生位移,进而使活动辊206左右位移调节皮带300的张紧力;刻度条500便于工作人员在调节皮带300张紧力时判断调节间距的大小;

丝杆400与摇杆401之间可拆卸连接,在需要调节皮带300松紧度时,通过凸块403与凹槽402的卡接配合,转动摇杆401便可使丝杆400转动;在不需要调节皮带300松紧度时,可将摇杆401拆下,避免工作人员因误碰到摇杆401使摇杆401发生转动,进而改变了皮带300调节好的松紧度;并且竖直部105侧壁上设有容纳摇杆401的安置盒600,在不需要使用摇杆401时,可将摇杆401放置于安置盒内,方便摇杆401的取放。

参见图5和图6,机架100上还固定有多个托辊组103,托辊组103与位于上层的皮带300抵接,具体的,托辊组103由三个托轮104组成,三个托轮104设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三个托轮104的位置关系为两端高中间低,形成下凹的弧形托举状;皮带300在运输原料的过程中,由于原料的重力使得越靠近中部的皮带300受力下沉弯曲越严重,影响原料的运输效率,通过托辊组103与皮带300上层抵接,使得皮带300受向上的托力,减小下沉弯曲的弧度,提高输送效率;同时两端高中间低的托辊组103使得原料在输送途中不易落料,进一步地提升输送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