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自动中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7576发布日期:2018-09-14 23:33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PCB板输送的自动中转装置。



背景技术:

PCB板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工序繁多,特别是印刷电路板过程中,要求精度高,通常在高温烘干定型前需人工进行检测,筛选出存在印刷缺陷的PCB板。目前在上述人工检测工序中,需要人工从输送带上拿起PCB板,并对PCB板的两面印刷电路进行检查,检查时需人手翻板,劳动强度较大,检查完成后将PCB放置在手推车上,待手推车上存放一定量的PCB板后,再通过手推车将PCB板送进烘干炉中,操作效率较低,费时费力,不利于节省人力成本,且在利用手推车转送PCB板时容易造成损伤,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检查PCB板的自动中转装置,大大降低人工操作强度,提高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方案之功能要求,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PCB自动中转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电机、驱动轴轮和输送带,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轴轮带动输送带转动,所述输送带上设有多块定位板,所述定位板沿输送带等间隔排列且排列间隔0.5-2cm。

优选的,所述定位板包括内层的金属板和包裹在金属板外侧的塑胶层。

优选的,所述定位板的高度不小于3cm。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还设有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操作面板,所述驱动电机受控于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用于计量PCB板数量的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PCB自动中转装置利用驱动电机驱动输送带转动,通过输送带输送待检查PCB板,其中在输送带上设置沿输送带宽度方向等间隔排列的多块定位板,这样相邻定位块之间隔开形成用于夹紧PCB板的插槽,PCB板运送至自动中转装置时刚好插入两定位板之间,同时输送带转动时定位板便夹紧并带动PCB板竖起来,更好地便于检查PCB板的两面,另外,定位板起到分隔定位作用,也大大减少PCB板的碰撞,结构实用可靠,操作更简便灵活,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PCB自动中转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自动中转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驱动电机、驱动轴轮2和输送带3,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轴轮2带动输送带3转动,在输送带3上设有多块定位板4,定位板4沿输送带3宽度方向等间隔排列,且排列间隔0.5-2cm,这样相邻定位块之间隔开形成用于夹紧PCB板的插槽5,该自动中转装置可应用于连接两个不同工序,方便工人能够快捷地检查PCB板,附图中未示出驱动电机的结构图。使用时,输送带3的一端与前一工序输送线连接,另一端与后一工序的输送线连接,当PCB板被运送至自动中转装置时刚好插入两定位板4之间,同时输送带3转动时两定位板4便夹紧并带动PCB板竖起来,这样便于检查PCB板的两面;当PCB板输送至输送带3另一端时,PCB板便落下至下一工序输送线上,同时被送走。输送带3循环转动,保证不间断输送PCB板。另外,定位板4起到分隔定位作用,也大大减少PCB板的碰撞,结构实用可靠,操作更简便灵活,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中,定位板4包括内层的金属板和包裹在金属板外侧的塑胶层,这样在定位板4夹持PCB板时,塑胶层与PCB板接触,避免碰撞损伤PCB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实施例中,定位板4的高度不小于3cm,即两定位板4之间形成的插槽5足够深,更容易夹紧PCB板。

另外,机架1上还设有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操作面板6,驱动电机受控于控制器,可通过操作面板6设置运行参数,如运输速度、运行时间、反向输送等,实现自动化控制。为了方便统计输送PCB板的数量,在机架上设有光电传感器,该光电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通过光电传感器计量通过输送带的PCB板,光电传感器将信号输送至控制器。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比较典型的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技术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