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容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行业飞速发展,汽车上各个部件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在汽车上有许多模块,这些模块分别负责控制汽车的某种功能,而这些控制器大多是由一些集成电路板、连接器和控制器壳体等零件组成,在生产这些控制器的过程中第一道工序就是将带有电器元件的集成电路板和连接器或电容连接到一起,通常的方法都是将电路板压装到连接器和电容的针中,这道工序也简称压针。
现有的电容上料机构的电容上料速度慢,导致上料耗费的时间长,影响整个工序的完成速度与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电容上料机构上料速度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容上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容上料机构,包括:
底板;
安装在底板上的相互垂直的第一直线导轨和第二直线导轨,第一直线导轨能够在底板上运动,第二直线导轨至少为两个;
设置在第一直线导轨两端、用于限制第一直线导轨运动范围的限位块;
安装第一直线导轨上且设有安装槽的直线导轨连接板;
用于控制直线导轨连接板运动的手柄;
连接底板和直线导轨连接板、用于直线导轨连接板复位的拉簧复位装置;
能在第二直线导轨上运动、用于支撑电容盒的电容盒支撑板;
第二滚珠轴承,组装在电容盒支撑板上,通过安装槽连接直线导轨连接板;
至少为两个且用于压住电容盒的按压装置,所述按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轴承随动板、第一滚珠轴承、光轴连接板、硬光轴和压块,还包括与硬光轴配合的直线轴承、固定在底板上用于支撑直线轴承的直线轴承支撑板和固定在直线导轨连接板上用于限制光轴连接板上翘的限位装置;硬光轴的位于压块与直线轴承支撑板之间的外侧上套有压缩状态的弹簧,轴承随动板设置在直线导轨连接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拉簧复位装置包括拉簧连接板和拉簧,所述拉簧连接板一端固定在底板上另一端连接拉簧,所述拉簧连接拉簧连接板与直线导轨连接板。
更进一步的,所述拉簧连接板上设有多个用于调节拉簧连接位置的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位于直线导轨连接板上的导向滚轮和与导向滚轮连接的滚轮连接板;所述滚轮连接板位于光轴连接板的上方,限制光轴连接板上翘。
进一步的,所述硬光轴和直线轴承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直线导轨运动方向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压块为聚氨酯压块。
进一步的,所述压块的高度与电容盒料箱内下端第二个电容盒的高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手柄的推动与拉簧复位装置的配合,方便生产线人员操作。实现电容快速上料,节省上料时间,
2、通过直线导轨连接板带动按压装置,实现电容快速上料,节省上料时间。
3、本实用新型的成本较低,便于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容上料机构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容上料机构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容上料机构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中:1、聚氨酯压块,2、直线轴承支撑板,3、直线轴承,4、硬光轴,5、光轴连接板,6、轴承随动板,8、导向滚轮,9、导向滚轮连接板,10、直线导轨连接板,11、第一直线导轨,12、第二直线导轨,13、电容盒支撑板,14、拉簧连接板,15、手柄,16、电容盒料箱,17、限位块,18、底板,19、第二滚珠轴承,2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容上料机构,包括底板18、第一直线导轨11、第二直线导轨12,、限位块17、设有安装槽的直线导轨连接板10、手柄15、拉簧复位装置、电容盒支撑板13、第二滚珠轴承19和按压装置。按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轴承随动板6、第一滚珠轴承、光轴连接板5、硬光轴4和压块,还包括直线轴承3、直线轴承支撑板2和弹簧20。
本实施方式中压块选用聚氨酯压块1。
如图1和图2所示底板18上安装第一直线导轨11和第二直线导轨12,第一直线导轨11和第二直线导轨12相互垂直。第一直线导轨11能够在底板18上沿Y轴方向运动,本文中第一直线导轨11运动轨迹称为在Y轴方向,第二直线导轨运动轨迹称为X轴方向。第二直线导轨12至少为两个,本实施方式中选用两个,在第一直线导轨11的导轨运动方向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即根据电容盒的长度布置。
第一直线导轨11的两端均安装一个限位块17,用于限定第一直线导轨11的运动范围。第一直线导轨11上安装直线导轨连接板10,直线导轨连接板10能够和第一直线导轨11一起在Y轴方向运动。每个第二直线导轨12上设有用于托住电容盒的电容盒支撑板13,电容盒支撑板13和第二滚珠轴承19组装在一起后,安装到第二直线导轨12上。直线导轨连接板10的两侧设有两个斜的安装槽,第二滚珠轴承19连接在安装槽中;直线导轨连接板10沿Y轴运动,通过第二滚珠轴承19带动电容盒支撑板13在第二直线导轨12上运动,即实现电容盒支撑板13的伸缩,伸出状态时能够托住电容盒,缩回状态时不能托住电容盒进而释放电容。
手柄15的作用是用来实现直线导轨连接板10的移动并控制移动速度,进而实现电容盒支撑板13的伸缩。手柄15连接直线导轨连接板10。
直线导轨连接板10连接拉簧,底板18上安装拉簧连接板14,拉簧的一端连接直线导轨连接板10另一端连接拉簧连接板14。拉簧复位装置包括拉簧连接板14和拉簧。优选的是,在拉簧连接板14上设有多个连接孔,拉簧通过连接孔连接在拉簧连接板14上,通过不同的连接孔来调节拉簧与拉簧连接板14的连接位置,进而根据拉簧弹力的大小调节拉簧与拉簧连接板14的连接位置。拉簧与拉簧连接板14为直线导轨连接板10提供复位的作用力。
直线导轨连接板10的上面安装有轴承随动板6和导向滚轮8。轴承随动板6连接第一滚珠轴承,第一滚珠轴承连接光轴连接板5,光轴连接板5连接硬光轴4。硬光轴4配合连接直线轴承3,直线轴承3位于直线轴承支撑板2上,直线轴承支撑板2固定在底板18上,用于支撑直线轴承3。硬光轴4的一端固定连接光轴连接板5、另一端固定连接聚氨酯压块1,硬光轴4的中部配合直线轴承3。在聚氨酯压块1与直线轴承支撑板2之间安装有弹簧20,弹簧20套在硬光轴4的外侧(当安装在直线轴承支撑板2的直线轴承3的轴承长度达到聚氨酯压块1时,弹簧20位于的直线轴承3外侧;当直线轴承3的轴承长度未超过直线轴承支撑板2边缘时,弹簧20位于的硬光轴4外侧;当直线轴承3的轴承长度处于直线轴承支撑板2边缘与聚氨酯压块1之间时,弹簧20套在硬光轴4与直线轴承3的外侧),初始状态弹簧20处于压缩状态,弹簧20的作用为在硬光轴4推动聚氨酯压块1至电容盒,压缩状态的弹簧20的弹力加速聚氨酯压块1向电容盒的运动,且在接触电容盒后作为聚氨酯压块1对电容盒的压力。优选的是弹簧20在接触电容盒时,仍为压缩状态。导向滚轮8上组装滚轮连接板9,导向滚轮8上组装滚轮连接板9称为限位装置,导向滚轮8和导向滚轮连接板9的作用是防止光轴连接板5向上翘起,具体为滚轮连接板9位于光轴连接板5的上方,紧挨着光轴连接板5,不接触或接触均可,导向滚轮8和滚轮连接板9这一组装件仅为限制光轴连接板5的位置高度以防止其上翘(即升高高度)。
其中按压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组按压装置中的硬光轴4、直线轴承3和弹簧20可以为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按压装置,每组按压装置中的硬光轴4、直线轴承3和弹簧20均为2个,聚氨酯压块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推手柄15,直线导轨连接板10带动第一直线导轨11在底板18上运动,直线导轨连接板10的运动带动另外四处共同运动,分别为一、导向滚轮8和滚轮连接板9这一限位装置;二、轴承随动板6、第一滚珠轴承、光轴连接板5、硬光轴4和聚氨酯压块1和弹簧20;三、第二滚珠轴承19和电容盒支撑板13在第二直线导轨12上运动;四、拉簧和拉簧连接板14运动,其中拉簧对应伸长或收缩。直线导轨连接板10沿Y轴运动,轴承随动板6与导向滚轮8也沿Y轴运动,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二滚珠轴承19滚动,光轴连接板5、硬光轴4和聚氨酯压块1一起沿X轴运动,弹簧20沿X轴方向收缩。若拉簧和拉簧连接板14设置在第一直线导轨11的中心线上,则拉簧和拉簧连接板14在垂直于X轴的平面上运动。
使用过程如下: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放置在电容盒料箱16的上料面一侧,将电容盒放入电容盒料箱16中,电容盒料箱16的容量在10-12盒之间,当最下端的电容盒里的电容全部取出后,开始进行上料。
其上料过程为:手动拉动手柄15,使直线导轨连接板10向Y轴方向滑动,运动方向为使拉簧伸长的方向(下文称为Y轴负方向)。
在滑动的过程中,手动拉手柄15的时候,直线导轨连接板10向Y轴负方向运动,轴承随动板6随着直线导轨连接板10运动,第一滚珠轴承随着轴承随动板6运动,轴承随动板5也跟着移动,这时光轴连接板5上的硬光轴4推动聚氨酯压块1,聚氨酯压块1和直线轴承支撑板2之间的弹簧20得到释放,给聚氨酯压块1一定的力进而迅速压住下端第二个电容盒。下端第一个(最下端)的电容盒不受到上层重力影响,在第二个电容被压缩固定后,电容盒支撑板13在直线导轨连接板10和第二滚珠轴承19的带动下在第二直线导轨12运动,电容盒支撑板13向远离电容盒料箱16方向收缩,当收缩到不能支撑电容盒时(缩回状态),电容盒支撑板13不再支撑电容盒,最下端电容盒落下,落到电容盒料箱16的下层支撑板上,通过电容盒料箱16的出口滑出,这时操作者在缓慢松开手柄15,直线导轨连接板10受到拉簧的作用复位,电容盒支撑板13随着第二直线导轨12运动而伸出(复位),聚氨酯压块1复位,从而使下端第二个电容盒不在受力,所有电容盒受重力落到电容盒支撑板13上,完成一次上料。其中由于直线导轨连接板10运动通过第二滚珠轴承19传动到电容盒支撑板13导致的滞后和聚氨酯压块1距离电容盒的短时间实现压缩固定电容盒,所以为在第二个电容盒被压缩固定后,电容盒支撑板13开始运动。
最下端电容盒均位于到伸出的电容盒支撑板13上,电容盒支撑板13支撑所有的电容盒,当聚氨酯压块1固定下端第二个电容盒后,电容盒支撑板13才能收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