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快速上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2438发布日期:2019-04-24 00:43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PCB板快速上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CB板快速上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PCB上板形式大多数采用升降,吸盘组吸取板件,横移传统动作形式。此动作使用于产数在15PCS/min以下的情况下。而在包装制程,客户要对包装速度的要求是60PCS/min,甚至更高,若依然采用传统的上料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客户需求。针对PCB板的上板速度的改进,先有的技术中出现了单一的PCB板上板机,但如果PCB板上板机发生故障,则包括PCB板上板机的整条生产线必须全部停止运动,等待维修,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造成相关设备的极大浪费,而且单一的PCB板上板机效率低,想提升上板速率的话需要另外安装上板机,导致所占生产空间大,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的PCB板快速上板装置,实现体积小,节约空间,在同一装置中具有两个工位上板从而提高了上板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CB板快速上板装置,包括:

机架,其从上往下分为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

鼓风机,其安装在所述机架的第三层;

切换盒,其与所述鼓风机的出气口连接;

分流盒,其与所述切换盒的连接;

吸板传动输送机构,其安装在所述机架的第三层底部,其用于将PCB板吸附、输送出装置;

升降输送放置机构,其分为两组均安装在所述机架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用于切换式将PCB板输送至所述吸板传动输送机构

以及双工位交换气机构,其设置在所述鼓风机的下方,用于将切换两组所述升降输送放置机构交替工作;

其中,所述吸板传动输送机构由吸板传输组座板、中心调整马达、同步带、拖链、输送线性滑轨、左右牙滚珠丝杠以及两组传输件组成,所述中心调整马达安装在所述吸板传输组座板的下方,通过所述同步带与所述拖链连接,所述输送线性滑轨具有两组,两组所述输送线性滑轨之间安装有所述左右牙滚珠丝杠,用于根据板件宽度调整两组所述传输件的间距,两组所述传输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吸板传输组座板上表里面的左右两侧,所述传输件与所述吸板传输组座板固定安装端设置有下极限感应器、输送原点感应器、输送上极限感应器、感应片,所述下极限感应器、所述输送原点感应器和所述输送上极限感应器用于感知极限吸板传动输送机构运动的范围。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输件由传输固定座板、侧座板、输送马达、输送主动轮、输送被动轮、支撑板、抽气盒、调整逼紧堕轮以及开孔输送带组成,所述开孔输送带将所述输送主动轮与所述输送被动轮连接起来,所述输送主动轮与所述输送马达连接,所述调整逼紧堕轮设在所述输送主动轮的前端,所述抽气盒安装在所述传输件的中间位置处经所述风管接口与分流盒连接;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抽气盒的左侧,所述传输固定座板与所述侧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侧座板靠近开孔输送带尾端处设置有输送限位感应片和输送限位感应器。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输送放置机构由输送组、中心限位组、限位挡板以及升降组组成,所述输送组嵌套组装在所述中心限位组上,所述限位挡板设置在所述中心限位组的最左侧,所述升降组设在所述中心限位组的下方。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输送组由多根输送滚筒和输送传动机构组成,其中,所述输送传动机构的输送马达输出端与减速机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与主动皮带轮相连接,所述主动皮带轮通过包覆在相邻两个传动皮带轮外侧的传动同步带带动输送滚筒转动以传递物料,在相邻两根所述输送滚筒的中间设置有小板件过桥滚轮,每根所述输送滚筒的两端连接一个所述传动皮带轮,设置在所述输送组最外侧的所述输送滚筒安装有定位感应器。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心限位组由设置在底部带有四个安装脚的限位组座板、安装在所述限位组座板左右两侧的两排限位杆、设置在所述限位组座板的皮带夹紧件和通过中心调整同步带连接的被动件组成;

其中,所述限位组座板其中部为空,其前后边板上设置有连接可将两排所述限位杆来回移动的线性滑轨,所述限位杆安装在横跨在两根所述线性滑轨的滑座上。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升降组的底部为马达固定板,所述马达固定板上可拆卸安装有升降动力件,所述马达固定板上方可拆卸安装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通过多根升降连接杆与固定座板连接,所述升降连接杆伸出所述固定座板的顶部通过直线轴承套入限位PU与轴心座连接,在所述固定座板和所述升降板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滚珠丝杠并通过,用于接收所述升降动力件的传动以升降;

所述升降板的底部靠近中间位置安装有与所述马达固定板连接的连座轴承,还安装有接近开关;

在安装所述升降动力件的两侧可拆卸安装有将所述马达固定板和固定座板连接的支撑柱,在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极限开关。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动力件的升降马达通过减速机与设置在逼紧块中的主动链轮连接,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与被动链轮连接,所述被动链轮与伸出升降板的滚珠丝杠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在于升降输送放置机构和吸板传动输送机构;升降输送放置机构有含升降组和输送组,输送组放置于升降组上,与PCB板一起升降;而且升降输送放置机构具体中心限位组,防止板件吸取时位置偏移;吸板传动输送机构含有两组吸板传输带,有左右牙滚珠丝杆根据板件宽度调整间距,传输带上有开孔,配合鼓风机一起吸取板件;另外,吸板传动输送机构输送带组可摆动,防止升降时板件超过最高位时,升降机构与吸板传动输送机构撞击问题,此外,本上板方式采用双工位,可实现连续上板的功能,板件在上板时,另一工位可备好板,等需要上料时,通过气缸切换工位即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实现体积小,节约空间,在同一装置中具有两个工位上板从而提高了上板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PCB板快速上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板传动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板传动输送机构的传输件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板传动输送机构的传输件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输送放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输送放置机构的输送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输送放置机构的中心限位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输送放置机构的升降组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输送放置机构的升降组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升降组的升降动力件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2-鼓风机,3-切换盒,4-分流盒,5-吸板传动输送机构,6-双工位交换气缸,7-升降输送放置机构,8-行走轮,9-机脚;

51-吸板传输组座板,52-下极限感应器,53-中心调整马达,54-输送原点感应器,55-输送上极限感应器,56-感应片,57-同步带,58-拖链,59-输送线性滑轨,591-左右牙滚珠丝杠,592-传输件

5921-传输固定座板,5922-侧座板,5923-输送马达,5934-输送主动轮,5925-输送被动轮,5926-支撑板,5927-抽气盒,5928-风管接口,5929-输送限位感应片,5930-输送限位感应器,5931-调整逼紧堕轮,5932-开孔输送带。

71-输送组

711-输送滚筒,712-小板件过桥滚轮,713-定位感应器,714-传动皮带轮,715-传动同步带,716-主动皮带轮,717-减速机,718-输送马达,719-入料感应器

72-中心限位组,723-皮带夹紧件,

724-限位杆,725-线性滑轨,726-限位组座板,727-上极限感应器,728-中心调整同步带,729-原点感应器,730-下极限感应器,

731-被动件,

73-限位板,

74-升降组

741-固定座板,742-马达固定板,743-升降板,744-升降连接杆,

745-升降动力件,

7451-升降马达,7452-减速机,7453-逼紧块,7454-链条,7455-主动链轮,7456-被动链轮;

746-滚珠丝杠,747-滚珠轴承,748-极限开关,749-接近开关,750-连座轴承,751-直线轴承,752-限位PU,753-轴心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PCB板快速上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PCB板快速上板装置,包括:机架1、鼓风机2、切换盒3、分流盒4、吸板传动输送机构5、升降输送放置机构7以及双工位交换气机构6

如图1所示,机架1,其从上往下分为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机架1的底部四角还设置有一组行走轮8和机脚9,用以方便移动本装置;

鼓风机2,其安装在机架1的第三层;切换盒3,其与鼓风机2的出气口连接;分流盒4,其与切换盒3的连接;吸板传动输送机构5,其安装在机架1的第三层底部,其用于将PCB板吸附、输送出装置;升降输送放置机构7,其分为两组均安装在机架1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用于切换式将PCB板输送至吸板传动输送机构5以及双工位交换气机构6,其设置在鼓风机2的下方,用于将切换两组升降输送放置机构7交替工作;

其中,如图2所示,吸板传动输送机构5由吸板传输组座板51、中心调整马达53、同步带57、拖链58、输送线性滑轨59、左右牙滚珠丝杠591以及两组传输件592组成,中心调整马达53安装在吸板传输组座板51的下方,通过同步带57与拖链58连接,输送线性滑轨59具有两组,两组输送线性滑轨59之间安装有左右牙滚珠丝杠591,用于根据板件宽度调整两组传输件592的间距,两组传输件592分别安装在吸板传输组座板51上表里面的左右两侧,传输件592与吸板传输组座板51固定安装端设置有下极限感应器52、输送原点感应器54、输送上极限感应器55、感应片56,下极限感应器52、输送原点感应器54和输送上极限感应器55用于感知极限吸板传动输送机构运动的范围。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传输件592由传输固定座板5921、侧座板5922、输送马达5923、输送主动轮5934、输送被动轮5925、支撑板5926、抽气盒5927、调整逼紧堕轮5931以及开孔输送带5932组成,开孔输送带5932将输送主动轮5934与输送被动轮5925连接起来,输送主动轮5934与输送马达5923连接,调整逼紧堕轮5931设在输送主动轮5934的前端,抽气盒5927安装在传输件592的中间位置处经风管接口5928与分流盒4连接;支撑板5926设置在抽气盒5927的左侧,传输固定座板5921与侧座板5922可拆卸连接,侧座板5922靠近开孔输送带5932尾端处设置有输送限位感应片5929和输送限位感应器5930。进一步,优选的两组传输件592分别正对设置在其下方的两组升降输送放置机构7,以便更有效吸板升降输送放置机构7输送上来的PCB板。

如图5所示,升降输送放置机构7由输送组71、中心限位组72、限位挡板73以及升降组74组成,输送组71嵌套组装在中心限位组72上,限位挡板73设置在中心限位组72的最左侧,升降组74设在中心限位组72的下方。

如图6所示,输送组71由多根输送滚筒711和输送传动机构组成,其中,输送传动机构的输送马达718输出端与减速机717的的输入端连接,减速机717的输出端与主动皮带轮716相连接,主动皮带轮716通过包覆在相邻两个传动皮带轮714外侧的传动同步带715带动输送滚筒711转动以传递物料,在相邻两根输送滚筒711的中间设置有小板件过桥滚轮712,每根输送滚筒711的两端连接一个传动皮带轮714,设置在输送组71最外侧的输送滚筒711安装有定位感应器713。

如图7所示,中心限位组72由设置在底部带有四个安装脚的限位组座板726、安装在限位组座板726左右两侧的两排限位杆724、设置在限位组座板726的皮带夹紧件723和通过中心调整同步带728连接的被动件731组成;其中,限位组座板726其中部为空,其前后边板上设置有连接可将两排限位杆724来回移动的线性滑轨725,限位杆724安装在横跨在两根线性滑轨725的滑座上。优选的皮带夹紧件723中设有设计在连接固定板中心的并分别置于上下两端面的主动同步轮中心调整马达,为便于安装在限位组座板726而在主动同步轮一侧的连接固定板上的四角设置了夹紧件连接固定杆;皮带夹紧件723和被动件731的相互作用使得两排限位杆724牢固保持在位置上,防止板件吸取时位置偏移。

如图8和图9所示升降组74的底部为马达固定板742,马达固定板742上可拆卸安装有升降动力件745,马达固定板742上方可拆卸安装有升降板743,升降板743通过多根升降连接杆744与固定座板741连接,升降连接杆744伸出固定座板741的顶部通过直线轴承751套入限位PU752与轴心座753连接,在固定座板741和升降板743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滚珠丝杠746并通过,用于接收升降动力件745的传动以升降;

升降板743的底部靠近中间位置安装有与马达固定板742连接的连座轴承750,还安装有接近开关749;在安装升降动力件745的两侧可拆卸安装有将马达固定板742和固定座板741连接的支撑柱,在支撑柱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极限开关748。优选的,如图10所示,升降动力件745的升降马达7451通过减速机7452与设置在逼紧块7453中的主动链轮7455连接,主动链轮7455通过链条7454与被动链轮7456连接,被动链轮7456与伸出升降板743的滚珠丝杠746连接,以实现升降送板。

在本实施例中,双工位交换气机构中6设置有双工位交换气缸(在图中未标识出),在使用本装置时,两个双工位交换气缸通过伸出和缩回,实现两组相连的升级输送机构切换,其切换工位的原理和过程为公知常识,在本实施例中不再累述。

使用时,首先,人工将一堆PCB板放置在升降输送放置机构其中一个工位上,具体是放在升降输送组上;双工位交换气机构将该工位切换到上料位;升降输送放置机构7的升降组启动升降,升至上料最高位(由极限开关和接近开关相互感应控制);PCB板件升被送至最高位置时(吸板传动输送机构输送马达和鼓风机事先开启),吸板传动输送机构将板件吸取到输送带上,复位回到起始位置,此时另一个工位的开始重复前一工位的上板步骤,以此循环上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在于升降输送放置机构和吸板传动输送机构;升降输送放置机构有含升降组和输送组,输送组放置于升降组上,与PCB板一起升降;而且升降输送放置机构具体中心限位组,防止板件吸取时位置偏移;吸板传动输送机构含有两组吸板传输带,有左右牙滚珠丝杆根据板件宽度调整间距,传输带上有开孔,配合鼓风机一起吸取板件;另外,吸板传动输送机构输送带组可摆动,防止升降时板件超过最高位时,升降机构与吸板传动输送机构撞击问题,此外,本上板方式采用双工位,可实现连续上板的功能,板件在上板时,另一工位可备好板,等需要上料时,通过气缸切换工位即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实现体积小,节约空间,在同一装置中具有两个工位上板从而提高了上板效率。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