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0477发布日期:2018-09-11 23:1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体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箱。



背景技术:

家庭用收纳盒多用于存放衣物,因其节省空间、存放物品整齐而倍受使用者欢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收纳盒有掀盖式、抽屉式等,其材质有塑料、织布、木板等。

申请号为200420067257.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折叠收纳盒,主要包括折叠式的一外箱及一抽屉式储物盒。虽然此收纳盒存取物品方便,只需拉开抽屉即可,但其结构比较复杂,制作成本较高,且无法根据存放物品的的多少进行体积的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根据需求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可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盒,包括柔性材质的内盒体和柔性材质的外套体;

所述内盒体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外套体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外套体的套接于内盒体外部,所述内盒体的外侧部与外套体的内侧部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体的上部的一边连接有矩形的盒盖,所述盒盖的边缘与外套体的上端边缘通过拉链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盒盖的上部设有第一把手,所述外套体的外侧部设有第二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内盒体的外侧底部连接有手提带,所述手提带与内盒体的连接端位于第二把手的正下方,所述手提带穿设于第二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内盒体上部边缘设置有方形框架,所述方形框架的相对的两边分别铰接有U形支撑件。

进一步的,所述内盒体的底部设有弹性材质的底座,所述底座的边缘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与U形支撑件的下端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内盒体包括多块刚性的支撑板件;所述支撑板件包括底板和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底板的一边铰接于第二侧板的下边;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边铰接于第二侧板的一侧边,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侧边铰接于第三侧板的一侧边,所述第三侧板的另一侧边铰接于第四侧板的一侧边,所述第四侧板的另一侧边铰接于第一侧板的另一侧边;

所述第一侧板由两块矩形板横向铰接而成,所述三侧板的形状和第一侧板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盒结构中,通过在内盒体外部滑动连接有外套体,当收纳盒需要收纳较少物品时,通过向下滑动外套体使外套体与内盒体的侧部重叠,从而方便物品的取放,当收纳盒需要收纳较多物品时,通过向上滑动外套体,根据物品的储放量调节外套体的高度;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收纳盒储物容量的调节,以方便物品的取放,节约储物空间;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收纳盒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由于内盒体和外套体均采用柔性材质,当停止储物时,可进行折叠,适用于居家旅行中的物品储放。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可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可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盒展开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可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盒展开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可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盒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内盒体;2、外套体;3、盒盖;4、第一把手;5、第二把手;6、手提带;7、方形框架;8、U形支撑件;9、底座;10、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第四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向上滑动外套体,根据物品的储放量调节外套体的高度;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收纳盒储物容量的调节,以方便物品的取放,节约储物空间。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盒,包括柔性材质的内盒体1和柔性材质的外套体2;

所述内盒体1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外套体2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外套体2的套接于内盒体1外部,所述内盒体1的外侧部与外套体2的内侧部滑动连接。

上述可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盒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盒结构中,通过在内盒体1外部滑动连接有外套体2,当收纳盒需要收纳较少物品时,通过向下滑动外套体2使外套体2与内盒体1的侧部重叠,从而方便物品的取放,当收纳盒需要收纳较多物品时,通过向上滑动外套体2,根据物品的储放量调节外套体2的高度;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收纳盒储物容量的调节,以方便物品的取放,节约储物空间;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收纳盒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由于内盒体1和外套体2均采用柔性材质,当停止储物时,可进行折叠,适用于居家旅行中的物品储放。

进一步的,上述可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盒结构中,所述外套体2的上部的一边连接有矩形的盒盖3,所述盒盖3的边缘与外套体2的上端边缘通过拉链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可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盒结构中,所述盒盖3的上部设有第一把手4,所述外套体2的外侧部设有第二把手5。

通过设置第一把手4和第二把手5,便于收纳盒的携带或转移。

进一步的,上述可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盒结构中,所述内盒体1的外侧底部连接有手提带6,所述手提带6与内盒体1的连接端位于第二把手5的正下方,所述手提带6穿设于第二把手5。

将手提带6穿设于第二把手5,第二把手5起到了手提袋的定位作用,无论内盒体1与外套体2是否重叠,用户都可通过手提带6携带或转移收纳盒。

进一步的,上述可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盒结构中,所述内盒体1上部边缘设置有方形框架7,所述方形框架7的相对的两边分别铰接有U形支撑件8。

进一步的,上述可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盒结构中,所述内盒体1的底部设有弹性材质的底座9,所述底座9的边缘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与U形支撑件8的下端相适配。

上述收纳盒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方式,当收纳盒停用时,可将U形支撑件8折叠至与方形框架7同一平面内,使内盒体1失去纵向支撑,从而将收纳盒纵向折叠;当收纳盒需要储放物品时,将U形支撑件8向下转动,下端通过弹性材质的底座9边缘的条形槽间隙配合,从而支撑起内盒体1。

进一步的,上述可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盒结构中,所述内盒体1包括多块刚性的支撑板件;所述支撑板件包括底板和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10、第二侧板11、第三侧板12和第四侧板13;所述底板的一边铰接于第二侧板11的下边;所述第一侧板10的一侧边铰接于第二侧板11的一侧边,所述第二侧板11的另一侧边铰接于第三侧板12的一侧边,所述第三侧板12的另一侧边铰接于第四侧板13的一侧边,所述第四侧板13的另一侧边铰接于第一侧板10的另一侧边;

所述第一侧板10由两块矩形板横向铰接而成,所述三侧板的形状和第一侧板10相同。

上述收纳盒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方式,当收纳盒停用时,可将底板向第二侧板11方向折叠,使内盒体1底部失去刚性支撑,然后将第一侧板10和第三侧板12的中部同时向内折叠,使内盒体1横向折叠;当收纳盒需要收纳物品时,先将处于折叠状态的第一侧板10和第三侧板12展开,支撑内盒体1的侧部,然后将底板向下移动,支撑收纳盒的底部。

实施例1

一种可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盒,包括柔性材质的内盒体1和柔性材质的外套体2;所述内盒体1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外套体2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外套体2的套接于内盒体1外部,所述内盒体1的外侧部与外套体2的内侧部滑动连接;所述外套体2的上部的一边连接有矩形的盒盖3,所述盒盖3的边缘与外套体2的上端边缘通过拉链连接;所述盒盖3的上部设有第一把手4,所述外套体2的外侧部设有第二把手5;所述内盒体1的外侧底部连接有手提带6,所述手提带6与内盒体1的连接端位于第二把手5的正下方,所述手提带6穿设于第二把手5;所述内盒体1上部边缘设置有方形框架7,所述方形框架7的相对的两边分别铰接有U形支撑件8;所述内盒体1的底部设有弹性材质的底座9,所述底座9的边缘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与U形支撑件8的下端相适配。

实施例2

一种可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盒,包括柔性材质的内盒体1和柔性材质的外套体2;所述内盒体1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外套体2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外套体2的套接于内盒体1外部,所述内盒体1的外侧部与外套体2的内侧部滑动连接;所述外套体2的上部的一边连接有矩形的盒盖3,所述盒盖3的边缘与外套体2的上端边缘通过拉链连接;所述盒盖3的上部设有第一把手4,所述外套体2的外侧部设有第二把手5;所述内盒体1的外侧底部连接有手提带6,所述手提带6与内盒体1的连接端位于第二把手5的正下方,所述手提带6穿设于第二把手5;

所述内盒体1包括多块刚性的支撑板件;所述支撑板件包括底板和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10、第二侧板11、第三侧板12和第四侧板13;所述底板的一边铰接于第二侧板11的下边;所述第一侧板10的一侧边铰接于第二侧板11的一侧边,所述第二侧板11的另一侧边铰接于第三侧板12的一侧边,所述第三侧板12的另一侧边铰接于第四侧板13的一侧边,所述第四侧板13的另一侧边铰接于第一侧板10的另一侧边;所述第一侧板10由两块矩形板横向铰接而成,所述三侧板的形状和第一侧板10相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调节容量的折叠收纳盒结构中,通过在内盒体外部滑动连接有外套体,当收纳盒需要收纳较少物品时,通过向下滑动外套体使外套体与内盒体的侧部重叠,从而方便物品的取放,当收纳盒需要收纳较多物品时,通过向上滑动外套体,根据物品的储放量调节外套体的高度;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收纳盒储物容量的调节,以方便物品的取放,节约储物空间;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收纳盒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由于内盒体和外套体均采用柔性材质,当停止储物时,可进行折叠,适用于居家旅行中的物品储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