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以及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5106发布日期:2018-12-21 19:1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把手以及托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把手以及托盘。



背景技术:

被设置于拉出式的托盘的把手仅用于将壳体拉出,其中所述拉出式的托盘内置于收容电子设备等的机架或机壳等外壳。因此,优选为,在不拉出壳体的情况下,把手不从外部突出而为被收容的状态。

收容式的把手例如一般具有通过铰链而以自由折叠的方式被安装于壳体,或者通过弹簧的弹力,被拉入壳体的内部的结构。

然而,这种把手大多数情况下由用于折叠把手的铰链、用于拉动把手的弹簧等各种零部件构成。因此,把手的结构变得复杂。另外,向壳体的安装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事情而完成的,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安装的把手及具有该把手的托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把手以能够沿第1轴出入的方式被设置于托盘。把手由具有弹性的部件构成,具有把持部、臂部、卡止部和滑动部。把持部位于托盘的外侧,能够沿第1轴移动。臂部,其位于把持部的两端部,被插入沿与第1轴垂直相交的第2轴而形成于托盘的两个长孔,能够沿第2轴滑动。卡止部位于托盘的内侧,从臂部的侧端沿第2轴的第1方向延伸。滑动部位于托盘的内侧,沿设置于托盘的引导件,以规定的行程进行滑动。另外,把持部向第1方向移动,在把持部的两端部位于长孔的第一方向的端部的状态下,滑动部以可滑动的方式卡止于引导件。

另一实施方式的托盘以可出入的方式被收容于机架,包括:把手,其以能够沿第1轴出入的方式被设置于托盘,其由具有弹性的部件构成,具有:把持部,其位于托盘的外侧,能够沿第1轴移动;臂部,其位于把持部的两端部,被插入沿与第1轴垂直相交的第2轴而形成于托盘的两个长孔,能够沿第2轴滑动;卡止部,其位于托盘的内侧,从臂部的侧端沿第2轴的第1方向延伸;滑动部,其位于托盘的内侧,沿设置于托盘的引导件,以规定的行程进行滑动,把持部向第1方向移动,把持部的两端部位于长孔的第1方向的端部的状态下,滑动部以可滑动的方式卡止于引导件。

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化把手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托盘和把手的立体图;

图1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托盘和把手的立体图;

图2是把手的立体图;

图3A是托盘的立体图;

图3B是托盘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托盘的内部的图;

图5A是用于说明将把手安装于托盘的步骤的图;

图5B是用于说明将把手安装于托盘的步骤的图;

图5C是用于说明将把手安装于托盘的步骤的图;

图5D是用于说明将把手安装于托盘的步骤的图;

图5E是用于说明将把手安装于托盘的步骤的图;

图5F是用于说明将把手安装于托盘的步骤的图;

图6A是表示托盘的内部的图;

图6B是表示托盘的内部的图;

图7A是表示托盘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7B是表示托盘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8A是托盘的立体图;

图8B是托盘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托盘进行说明。在说明中,适当地参照由相互垂直相交的X轴、Y轴、Z轴构成的正交坐标系。

图1A、图1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托盘2的立体图。如图1A、图1B所示,在托盘2上设置有自由收容的把手1。托盘2例如以可出入的方式被收容于服务器的机架或机壳等外壳。如图1A所示,通过将把手1从托盘2拉出,并将该把手1向+Y方向拉动,能够将托盘2从外壳拉出。上述是“以沿第1轴出入的方式被设置于托盘”的一个例子。另外,当托盘2被收容于外壳时,如图1B所示,把手1被收容于托盘2。托盘2例如用于收容硬盘驱动器(HDD)。

图2是表示把手1的立体图。把手1通过将SUS430、钢琴丝等具有弹力的直径为2~3毫米左右的圆形杆折弯而形成。把手1通过在六处折弯成直角,来形成把持部13、臂部12、14、卡止部11、15、连结部16、滑动部17这7部分。

把持部13作为把手的手柄来发挥作用。把持部13具有人的手指能够把持的程度的长度。

把持部13的两端部成为向-Y方向延伸的臂部12、14。如图1A所示,臂部12、14具有当把手1从托盘2被拉出时,人的手指进入把手1与托盘2之间的程度的长度。

在臂部12、14的-Y侧端设置向+X方向延伸设置的卡止部11、15。+X方向是“第1方向”的一个例子。如图1A所示,卡止部11、15在把手1从托盘2被拉出时抵接于托盘2,由此,作为限制把手1的拉出量的限位部来发挥作用。

在卡止部15的+X侧端,设有向-Y方向延伸设置的连结部16,在连结部16的-Y侧端,形成有向-X方向延伸的滑动部17。滑动部17相对于后述的引导件沿Y轴进行往复移动。上述是“滑动部沿设置于托盘的引导件,以规定的行程进行滑动”的一个例子,Y轴是“第1轴”的一个例子。连结部16形成为比滑动部17的移动行程长。

图3A、图3B是托盘2的立体图。托盘2例如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部件。托盘2由底板27和沿底板27的外缘设置的侧壁20构成。

在+Y侧的侧壁20上形成有2个长孔21、22。长孔21将X轴方向作为长度方向,X轴是“第2轴”的一个例子,宽度(Z轴方向上的尺寸)变为把手1能够插入的大小。长孔21的X轴方向上的长度比把手1的卡止部11的长度长。

长孔22被设置于长孔21的-X侧。长孔22也将X轴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宽度(Z轴方向上的尺寸)变为把手1能够插入的大小。长孔22的X轴方向上的长度比卡止部15的长度长。

从长孔21的+X侧端到长孔22的+X侧端的距离与把持部13的X轴方向上的长度相等。

在底板27的+Y侧设置有引导件23、24。引导件23、24通过由钣金加工切出底板27的一部分来形成。引导件23成型为ZX截面为L字形,具有与YZ面平行的侧壁部和与XY面平行的上部面。在引导件23的侧面部形成有将Y轴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引导孔26。另外,在引导件23设置有通过切割侧面部而形成的爪部25。爪部25位于引导孔26的+Y侧。

图4是表示引导件23的侧面的图。另外,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引导件23的形状等,图4、后述的图6A以及图6B显示为+X侧的侧壁20是透明的。如图4所示,引导孔26成型为L字形,-Y侧端为向下方形成切口的切口部26a。引导孔26成型为,弯曲90度的角部26b的+Y侧变为下方弯曲的弯曲部26c。因此,角部26b作为把手1的滑动部17嵌合的嵌合部来发挥作用。另外,引导孔26的弯曲部26c的+Y侧为与Y轴平行的滑动槽26d,+Y侧端变为终端26e。

如图3A、图3B所示,引导件24被设置于长孔22的附近。引导件24成型为ZX截面为L字形,并且具有与YZ面平行的侧壁部和与XY面平行的上部面。

接着,对将把手1安装于托盘2的步骤进行说明。图5A至图5F表示直到把手1被安装到托盘2上的把手1与托盘2的关系。在图5A至图5F中,为了便于说明,被侧壁20遮挡的部分也显示为侧壁20为透明的。

如图5A、图5B所示,首先,从托盘2的外侧,将把手1的滑动部17以及连结部16插入设置于构成托盘2的侧壁20的长孔22。当为该状态时,如图5B所示,把手1的卡止部11变为位于长孔21的-X侧的状态。

接着,如图5C所示,将臂部14插入长孔22,并且使把手1向+X方向移动,将把手1的卡止部11向长孔21的前方(+Y侧)移动。并且,如图5D所示,将卡止部11以及臂部12插入长孔21。

接着,如图5E所示,使把手1的臂部14之前的卡止部15、连结部16、滑动部17弯曲。并且,如图5F所示,在连结部16位于引导件23的爪部25的下方的状态下,将滑动部17插入引导件23的引导孔26。上述是“把手以当滑动部卡止于引导件前,产生将滑动部向第1方向按压,并且将滑动部向引导件按压的弹力的方式变形”的一个例子。

按照以上的要领,将把手1安装于托盘2。当为该状态时,把手1的臂部14变为从下方被支承于引导件24的状态。因此,把手1整体成为以向上方凸起的方式略微地变形的状态。由此,把手1的臂部14与长孔22之间、把手1的连结部16与引导件23的爪部25之间、以及把手1的滑动部17与引导件23之间的游隙消失,其结果,把手1成为在不晃动的状态下被安装于托盘2的状态。

如上所述,安装于托盘2的把手1在图6A所示的从托盘2拉出的位置和图6B所示的被收容于托盘2的位置之间,沿Y轴进行移动。

当把手1从托盘2被拉出时,如图7A所示,把手1的卡止部11、15抵接于托盘2的侧壁20。另外,如图6A所示,把手1的滑动部17位于设置于引导件23的引导孔26的+Y侧端。在为该状态时,如图7A所示,把手1的卡止部11、15卡止于构成托盘2的侧壁20。因此,通过将把手1向+Y方向拉动,能够将托盘2从外壳拉出。

另一方面,当把手1被收容于托盘2时,如图7B所示,把手1的卡止部11、15离开托盘2的侧壁20,并且把持部13抵接于托盘2的侧壁20。另外,如图6B所示,把手1的滑动部17位于设置于引导件23的引导孔26的角部26b。当为该状态时,通过引导孔26的弯曲部26c,把手1的滑动部17变为嵌合于角部26b的状态。因此,只要没有有意地将把手1拉出,把手1就保持被收容于托盘2的状态。

把手1通常如图6B所示,为被收容于托盘2的状态。当将把手1拉出时,将把手1向+Y方向拉伸。直到滑动部17通过弯曲部26c,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强力地拉伸把手1。当通过弯曲部26c时,滑动部17沿图6A所示的滑动槽26d滑动。当滑动部17沿滑动槽26d滑动时,能够用轻轻的力将把手1向+Y方向拉出。如图6A所示,在把手1被拉出之后,能够通过进一步拉伸该把手1,来将托盘2从外壳拉出。

另一方面,在将把手1收容于托盘2的情况下,与上述的步骤相反,对把手1施加-Y方向上的力,将把手1压入托盘2。由此,把手1如图6B所示,被收容于托盘2。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1由具有弹性的部件构成。因此,通过将把手1在变形的状态下安装于托盘2,能够将把手1在不发生晃动的情况下收容于托盘2。另外,将把手1组装于托盘时,能够使把手1弯曲。因此,把手的固定不需要螺钉等,能够简单地将其安装于托盘。

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1既是把手主体又兼备将把手主体定位的弹簧的功能。因此,不需要用于收容把手的铰链、和用于将把手拉入托盘的弹簧。因此,能够简化把手1的结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被上述实施方式限定。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使1根圆形杆折弯来形成把手1。上述是“把手由单根线材形成”的一个例子。但并不限于此,把手1也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另外,把手1的把持部13、臂部12、14、卡止部11、连结部16、滑动部17的尺寸能够任意地设定。

另外,在把持部13细的情况下,存在难以把持该把持部13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为了将把手1容易地拉出,例如,如图8A所示,也可以在把手1的把持部13安装片状或绳状的舌片3等。通过将该舌片3向+Y方向拉,如图8B所示,能够从把手1被收容的状态变为把手1被拉出的状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把手1的把持部13略微地从侧壁20突出,但例如也可以为,在侧壁20形成收容把手1的凹进,将把持部13收容于该凹进。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把手1以及引导件23、24配置于托盘2的内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在构成托盘2的底板27的下表面设置引导件23、24,以使得在托盘2的内部不存在突起物。

另外,托盘2是收容硬盘的托盘是作为示例,但收容于托盘2的对象并不限定于硬盘。另外,托盘2的结构和尺寸也能够任意地确定。引导件23、24通过切割托盘2的底板27而形成。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其他步骤形成引导件23、24。

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都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要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实用新型及其均等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