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充气双边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7127发布日期:2019-01-04 23:0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充气双边气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充气双边气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产品贮存运输及运动护具均需要气垫填充,然而目前的气囊为多个囊阵列连接成一个平面,气囊耐冲击力差,一旦气囊破裂,产品易受到损失及人身易受到伤害,专利201410358056.4提供了一种包装气垫,该气垫设置了横向气囊和纵向气囊,一定程度提高了抗压性,但在相邻气囊之间设有通气管道,一旦一个气囊刺破,会影响其它气囊的弹性,因此安全性还是不能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充气双边气囊,该气囊耐冲击力好,对身体或产品的保护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免充气双边气囊,包括多个阵列排列且相互连接为平面体的上层气囊、多个阵列排列且相互连接为平面体的下层气囊及设置于上层气囊和下层气囊之间的弹性材料层,所述弹性材料层的上表面与上层气囊连接,所述弹性材料层的下表面与下层气囊连接,相邻所述上层气囊之间及相邻所述下层气囊之间均设有软边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气囊和下层气囊关于弹性材料层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气囊和下层气囊沿弹性材料层错位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气囊的上表面以及下层气囊的下表面均呈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气囊和下层气囊的横截面均呈半个椭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材料层为TPU层、TPE层或PVC层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材料层的厚度为0.3-1.0mm。

进一步的,所述软边连接部的宽度与上层气囊的宽度比为1:1-5,所述软边连接部的宽度与下层气囊的宽度比为1: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层气囊和下层气囊之间设置弹性材料层,使用时,一方面当上层气囊或下层气囊被刺破后,仍能对身体或产品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加入弹性材料层,使得上层气囊或下层气囊受到外界压力时,弹性材料层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能有效减少上层气囊和下层气囊的形变程度,从而有效减小身体或产品受到冲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上层气囊; 2-下层气囊; 3-弹性材料层;

4-软边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附图1-2,一种免充气双边气囊,包括多个阵列排列且相互连接为平面体的上层气囊1、多个阵列排列且相互连接为平面体的下层气囊2及连接于上层气囊1和下层气囊2之间的弹性材料层3,所述弹性材料层3的上表面与上层气囊1连接,所述弹性材料层3的下表面与下层气囊2连接,相邻的所述上层气囊1之间及相邻的所述下层气囊2之间均设有软边连接部4。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层气囊1和下层气囊2之间设置弹性材料层3,使用时,一方面当上层气囊1或下层气囊2被刺破后,仍能对身体或产品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加入弹性材料层3,使得上层气囊1或下层气囊2受到外界压力时,弹性材料层3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能有效减少上层气囊1和下层气囊2的形变程度,从而有效减小身体或产品受到冲击力。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气囊1、下层气囊2及弹性材料层3为整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气囊1和下层气囊2关于弹性材料层3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层气囊1和下层气囊2对称设置,使得上层气囊1和下层气囊2贴合更紧密,可靠性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气囊1和下层气囊2沿弹性材料层3错位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层气囊1和下层气囊2错位设置,使身体或产品受保护面积大,得到全方位的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气囊1的上表面以及下层气囊2的下表面均呈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气囊1和下层气囊2的横截面均呈半个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层气囊1和下层气囊2的横截面均设计为半个椭圆形的形状,使得免充气双边气囊的边缘更圆润,与身体接触时感觉更舒适,与产品接触也能更好的保护产品。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材料层3为TPU层、TPE层或PVC层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材料层3为TPU层、TPE层或PVC层中的一种,弹力强、材料易得且成本低。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材料层3的厚度为0.3-1.0mm。

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材料层3的厚度为0.3-1.0mm,既能很好的起到缓冲作用,又能进一步保证与上层气囊1及下层气囊2很好的连接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软边连接部4的宽度与上层气囊1的宽度比为1:1-5,所述软边连接部4的宽度与下层气囊2的宽度比为1:1-5。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软边连接部4的宽度与上层气囊1的宽度以及下层气囊2的宽度比设计为1:1-5,使得上层气囊1和下层气囊2与弹性材料层3连接更紧密,使用可靠性更好。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