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芯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1462发布日期:2018-10-31 00:04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打包带缠绕的芯筒,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芯筒。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用于PP打包带的缠绕芯筒大多为纸芯卷筒,近年来,随着纸的成本增加,纸芯卷筒的成本也跟着增加,为了降低成本,需改变缠绕芯筒的材质,如采用塑料材质,另外由于缠绕芯筒为筒状,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其包装体积大,单位运程的运输数量有限,使得缠绕芯筒的运输成本非常大,导致本公司的销售市场受到严重限制,为了解决此问题,特设计一种新型芯筒,将其分割成若干个单元,可明显降低其包装体积,从而降低运输成本,便于打开市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芯筒,由至少三个弧形单元可拆卸连接而成,从而解决现有芯筒包装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芯筒,包括:至少三个结构相同的弧形单元;所述弧形单元的第一侧边作为首部,其第二侧边作为尾部相连,且各弧形单元首尾相连以围成所述芯筒;以及各弧形单元两两之间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弧形单元的首部设有卡槽,其尾部设有与相邻弧形单元中卡槽相适配的卡块,该卡块适于卡入卡槽内,以使各弧形单元首尾依次相连。

进一步,所述弧形单元的第一侧边沿该弧形单元的外弧面延伸出第一台阶;所述弧形单元的第二侧边沿该弧形单元的内弧面延伸出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在两弧形单元首尾相连时进行拼接;并且所述第一台阶侧设有所述卡槽;以及所述第二台阶的台阶面上设有所述卡块。

进一步,所述卡块的一端部露出所述第二台阶,以形成卡接头部;在所述首部相对于第一台阶的内边沿上设有与所述卡槽相连通的缺口;所述缺口的一端与所述卡槽的一端齐平,且所述缺口的高度小于所述卡槽的高度,以使位于所述缺口另一端与所述卡槽另一端之间的内边沿部分形成卡边;以及当所述卡块经所述缺口水平进入所述卡槽,并移动至所述卡槽的另一端时,所述卡接头部适于与所述卡边相抵。

进一步,所述卡边靠近所述卡槽的一侧设有斜面;所述卡接头部面向第二台阶台阶面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斜面相适配的导向斜面;以及所述导向斜面适于引导所述卡块沿所述卡边的斜面向所述卡槽另一端移动。

进一步,所述卡槽和卡块的数量均不少于两个,且至少有两个卡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边的两端;以及至少有两个卡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侧边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芯筒是将芯筒分割成多个弧形单元,能够减少芯筒的包装体积,从而增加了单位运程的芯筒运输数量,大大降低芯筒的运输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芯筒可拆卸,便于循环使用,大大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芯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芯筒中弧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芯筒中弧形单元的卡块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芯筒中弧形单元的缺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芯筒中弧形单元的卡槽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芯筒中弧形单元的卡块卡入卡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弧形单元1、卡槽2、卡块3、卡接头部31、导向斜面310、第一台阶4、第二台阶5、内边沿6、缺口61、卡边62、斜面620。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芯筒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芯筒,包括:至少三个结构相同的弧形单元1;所述弧形单元1的第一侧边作为首部,其第二侧边作为尾部相连,且各弧形单元1首尾相连以围成所述芯筒;以及各弧形单元1两两之间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将芯筒分割成多个弧形单元1,能够减少芯筒的包装体积,从而增加了单位运程的芯筒运输数量,大大降低芯筒的运输成本;而且各弧形单元1也方便人工搬运,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另外,本实施例的芯筒用完后,还可以再拆卸,闲置时,堆放也不会占用很大的空间,便于循环使用,大大节约成本。

可选的,所述弧形单元1例如但不限于为三个、四个或五个,优选为三个,既能大幅度减少包装体积,还同时能够减少人工连接各弧形单元1的工作量。

可选的,所述弧形单元1例如但不限于采用塑料材质。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芯筒中弧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所述弧形单元1的首部设有卡槽2,其尾部设有与相邻弧形单元1中卡槽2相适配的卡块3,该卡块3适于卡入卡槽2内,以使各弧形单元1首尾依次相连。

具体的,本实施例以三个弧形单元为例,首尾依次相连即:第一弧形单元的卡块3卡入相邻的第二弧形单元1的卡槽2内,第二弧形单元的卡块3卡入相邻的第三弧形单元的卡槽2内,以及第三弧形单元的卡块3卡入相邻的第一弧形单元的卡槽2内。

所述弧形单元1的第一侧边沿该弧形单元1的外弧面延伸出第一台阶4;所述弧形单元1的第二侧边沿该弧形单元1的内弧面延伸出第二台阶5;所述第一台阶4与第二台阶5在两弧形单元1首尾相连时进行拼接;并且所述第一台阶4侧设有所述卡槽2;以及所述第二台阶5的台阶面上设有所述卡块3。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芯筒中弧形单元的卡块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芯筒中弧形单元的缺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芯筒中弧形单元的卡槽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芯筒中弧形单元的卡块卡入卡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6所示,所述卡块3的一端部露出所述第二台阶5,以形成卡接头部31;在所述首部相对于第一台阶4的内边沿6上设有与所述卡槽2相连通的缺口61;所述缺口61的一端与所述卡槽2的一端齐平,且所述缺口61的高度小于所述卡槽2的高度,以使位于所述缺口61另一端与所述卡槽2另一端之间的内边沿部分形成卡边62;以及当所述卡块3经所述缺口61水平进入所述卡槽2,并移动至所述卡槽2的另一端时,所述卡接头部31适于与所述卡边62相抵。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卡块3和卡槽2结构简单,便于人工卡装连接各弧形单元。

具体的,所述缺口61的高度不小于卡块3的宽度,且所述卡槽2的高度大体为所述缺口61的高度的两倍,当所述卡接头部31与所述卡边62相抵时,从所述缺口61的正面看向卡边62时,所述卡块3未露出所述卡边62,以确保所述卡接头部31牢牢抵在所述卡边62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从所述卡边62滑出。

所述卡边62靠近所述卡槽2的一侧设有斜面620;所述卡接头部31面向第二台阶5台阶面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斜面620相适配的导向斜面310;以及所述导向斜面310适于引导所述卡块3沿所述卡边62的斜面620向所述卡槽2另一端移动。

具体的,所述斜面620与导向斜面310的倾斜角度相同;通过所述斜面620与导向斜面310的配合,可以更加方便人工卡接各弧形单元,提高卡接效率。

具体的,需拆卸时,按照卡块3卡入卡槽2内的相反步骤操作即可,拆卸时,同样通过所述斜面620与导向斜面310的配合,可以方便人工拆卸各弧形单元。

所述卡槽2和卡块3的数量均不少于两个,且至少有两个卡槽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边的两端;以及至少有两个卡块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侧边的两端。

具体的,由于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本实施例的芯筒,需要人工卡接或拆卸,在人工卡接或拆卸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卡块3容易被破坏,而无法继续使用,因此为了提高本实施例的芯筒的使用寿命,所述卡槽2和卡块3的数量均不少于两个;可选的,所述卡槽2和卡块3的数量例如但不限于均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2和卡块3的数量均为五个,这样在人工卡接或拆卸过程中,除了位于第二侧边两端的两个卡块3,其余卡块3被破坏时,不会影响芯筒的使用,大大延长了芯筒的使用寿命。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