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装机入口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9843发布日期:2018-12-28 19:0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装机入口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灌装机入口调节装置,属于灌装机入口调节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大型石料粉磨机外设有灌装装置。其结构是两个圆锥形盛料斗通过横向管道连通,横向管道上设有方形出口,方形出口端设有阀板。经粉磨机研磨粉碎的石料粉通过管道送到圆锥形盛料斗上的进料口中,操作工搬动阀板向包装袋中灌装。该种设备适用于小口包装袋的灌装,只要将袋口挂在盛料斗的出料口处即可。

现有技术在安装灌装口时是根据包装袋口径大小来进行悬挂,不具有将包装袋直接套入并通过插销直接扣住的功能,就容易出现包装袋脱落,从而导致包装受到影响,有待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灌装机入口调节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安装灌装口时是根据包装袋口径大小来进行悬挂,不具有将包装袋直接套入并通过插销直接扣住的功能,就容易出现包装袋脱落,从而导致包装受到影响,有待优化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灌装机入口调节装置,其结构包括搅拌电机、控制主机、驱动气缸、气压管、固定底座、灌装器、出料口、蓄料桶,所述的控制主机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固定底座右侧,所述的固定底座顶部右端设有驱动气缸,所述的气压管右端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驱动气缸左侧,所述的蓄料桶底部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固定底座左端顶部,所述的出料口安装于蓄料桶底部左端且与气压管相连接,所述的灌装器上端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出料口底部,所述的搅拌电机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蓄料桶右侧下端,所述的灌装器包括料袋扣入机构、固定机构、顶出机构、灌装一号管、壳体、拆卸控制机构、提升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四传动机构、装配槽,所述的壳体下端设有装设料袋扣入机构的凹槽,所述的固定机构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底部两端,所述的顶出机构共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于壳体中部两端,所述的壳体两侧上端设有拆卸控制机构,所述的拆卸控制机构下端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提升机构相连接,所述的提升机构底部分别通过第四传动机构与固定机构相连接,所述的装配槽设于壳体底部并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料袋扣入机构包括灌装二号管、包装袋套块、固定槽,所述的包装袋套块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灌装二号管中部,所述的固定槽共设有两个且位于包装袋套块两侧中部并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一号弹簧、推杆滑轮、复位板、复位推杆、固定插销、插销联动块,所述的插销联动块设于固定插销末端顶部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固定插销共设有两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底部两端,所述的复位板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固定插销末端底部且与复位推杆相连接,所述的两个复位推杆分别通过一号弹簧与壳体底部相连接,所述的插销联动块与顶出机构下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顶出机构包括二号弹簧、弹簧板滑槽、移动弹簧板、一号联动轮、二号联动轮、一号传动绳、固定绳扣、传动顶杆、三号弹簧,所属的传动顶杆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装配槽顶部两端且通过三号弹簧相连接,所述的固定绳扣共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于传动顶杆外侧上端,所述的二号联动轮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下端两侧,所述的装配槽两侧上端各设有一个一号联动轮,所述的一号传动绳中部与一号联动轮、二号联动轮相啮合且上端与固定绳扣相扣合,所述的移动弹簧板上端与弹簧板滑槽底部相扣合,所述的弹簧板滑槽首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壳体两侧下端,所述的移动弹簧板通过二号弹簧与插销联动块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拆卸控制机构包括传动齿条、传动斜齿、传动皮带、一号直齿、斜齿面、直齿主轴、传动压杆,所述的传动压杆贯穿设于壳体两侧顶部,所述的传动齿条共设有两个且分别与传动压杆末端相扣合且底部与一号直齿上端相啮合,所述的一号直齿表面设有斜齿面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斜齿面下端与传动斜齿相啮合,所述的传动斜齿中部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直齿主轴上端,所述的直齿主轴下端通过传动皮带与第二传动机构上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提升机构包括限位板、四号弹簧、升降导轨架、提升架,所述的限位板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内部两侧上端,所述的升降导轨架顶端分别与限位板底部相扣合,所述的提升架中部与升降导轨架相套合且上端通过四号弹簧与四号弹簧相连接,所述的提升架左端与第二传动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二号齿条、升降滑块、斜形滑槽、蜗杆、蜗杆主轴、定位板、齿条滑轨、固定支架、传动链条、传动凸轮、二号直齿,所述的定位板共设有两个且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壳体左右两侧中部,所述的固定支架底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定位板中部,所述的定位板首端与蜗杆主轴底部相连接,所述的蜗杆与蜗杆主轴中部相套合且表面设有斜形滑槽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齿条滑轨底部与定位板相连接且上端与二号齿条相扣合,所述的二号齿条内侧下端设有两个升降滑块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升降滑块与斜形滑槽相扣合,所述的二号齿条外侧分别与二号直齿相啮合,所述的二号直齿通过传动链条与传动凸轮相连接,所述的传动凸轮通过扣合方式与固定支架上端相连接,所述的蜗杆主轴顶部与传动皮带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四传动机构包括二号传动绳、三号联动轮、四号联动轮、五号联动轮、六号联动轮,所述的三号联动轮、四号联动轮共设有两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分别安装于壳体内部两侧,所述的壳体两侧下端分别设有五号联动轮、六号联动轮,所述的二号传动绳上端与三号联动轮、四号联动轮相啮合且顶端与提升架相扣合,所述的二号传动绳下端啮合五号联动轮、六号联动轮且底部与复位板相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灌装机入口调节装置,将原料放置在蓄料桶内部,在通电的情况下,通过控制主机控制搅拌电机搅拌,而后启动驱动气缸对气压管内部进行气压输入,从而方便灌装器进行灌装,设有的灌装器内部通过包装袋套块套住袋口,并将其扣入装配槽内,从而使灌装二号管与灌装一号管连接,就能够方便进行灌装,当包装袋套块扣入装配槽后上端顶出传动顶杆与固定绳扣提升,进而拖动一号传动绳,并经过一号联动轮、二号联动轮导向联动,最终一号传动绳下端将移动弹簧板向内侧带动,从而拉伸二号弹簧,设有的二号弹簧则带动插销联动块与固定插销推出,并使固定插销扣入固定槽内部,就能够将包装袋套块固定在装配槽内,避免灌装时包装袋出现脱落,在灌装完毕后需要将包装袋套块取下时,使用者可以压入传动压杆,而后带动传动齿条啮合一号直齿,设有的一号直齿通过表面斜齿面与传动斜齿啮合转动,并通过直齿主轴带动传动皮带,从而使蜗杆、蜗杆主轴转动起来,设有的蜗杆表面设有的斜形滑槽根据转动带动升降滑块移动,进而使二号齿条上升,设有的二号齿条外侧啮合二号直齿并通过传动链条带动传动凸轮转动,而后传动凸轮推动提升架上升并挤压四号弹簧,且提升架另一端则带动二号传动绳上升并与三号联动轮、四号联动轮、五号联动轮、六号联动轮导向联动,设有的二号传动绳下端带动复位板与固定插销复位,就能够将包装袋套块取下,通过内部传动,整体使用起来简单快捷。

本实用新型一种灌装机入口调节装置,本实用设有的灌装器内部设有的料袋扣入机构在套入袋口后扣入装配槽,而后通过顶出机构带动固定机构进行固定,当需要取下料袋扣入机构时,通过拆卸控制机构带动第二传动机构将提升机构顶起,而后通过提升机构拖动第四传动机构并带动固定机构进行复位,从而方便将料袋扣入机构取下,整体使用起来既能够将袋口完全套入并扣入,避免了灌装时脱落,更方便包装袋取下,操作简单快捷,使该装置进一步的得到了优化。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灌装机入口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灌装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灌装器第二形态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第一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的第二局部放大图。

图中:搅拌电机-1、控制主机-2、驱动气缸-3、气压管-4、固定底座-5、灌装器-6、出料口-7、蓄料桶-8、料袋扣入机构-601、固定机构-602、顶出机构-603、灌装一号管-604、壳体-605、拆卸控制机构-606、提升机构-607、第二传动机构-608、第四传动机构-609、装配槽-610、灌装二号管-6011、包装袋套块-6012、固定槽-6013、一号弹簧-6021、推杆滑轮-6022、复位板-6023、复位推杆-6024、固定插销-6025、插销联动块-6026、二号弹簧-6031、弹簧板滑槽-6032、移动弹簧板-6033、一号联动轮-6034、二号联动轮-6035、一号传动绳-6036、固定绳扣-6037、传动顶杆-6038、三号弹簧-6039、传动齿条-6061、传动斜齿-6062、传动皮带-6063、一号直齿-6064、斜齿面-6065、直齿主轴-6066、传动压杆-6067、限位板-6071、四号弹簧-6072、升降导轨架-6073、提升架-6074、二号齿条-6081、升降滑块-6082、斜形滑槽-6083、蜗杆-6084、蜗杆主轴-6085、定位板-6086、齿条滑轨-6087、固定支架-6088、传动链条-6089、传动凸轮-60810、二号直齿-60811、二号传动绳-6091、三号联动轮-6092、四号联动轮-6093、五号联动轮-6094、六号联动轮-609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灌装机入口调节装置:其结构包括搅拌电机1、控制主机2、驱动气缸3、气压管4、固定底座5、灌装器6、出料口7、蓄料桶8,所述的控制主机2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固定底座5右侧,所述的固定底座5顶部右端设有驱动气缸3,所述的气压管4右端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驱动气缸3左侧,所述的蓄料桶8底部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固定底座5左端顶部,所述的出料口7安装于蓄料桶8底部左端且与气压管4相连接,所述的灌装器6上端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出料口7底部,所述的搅拌电机1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蓄料桶8右侧下端,所述的灌装器6包括料袋扣入机构601、固定机构602、顶出机构603、灌装一号管604、壳体605、拆卸控制机构606、提升机构607、第二传动机构608、第四传动机构609、装配槽610,所述的壳体605下端设有装设料袋扣入机构601的凹槽,所述的固定机构602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605底部两端,所述的顶出机构603共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于壳体605中部两端,所述的壳体605两侧上端设有拆卸控制机构606,所述的拆卸控制机构606下端通过第二传动机构608与提升机构607相连接,所述的提升机构607底部分别通过第四传动机构609与固定机构602相连接,所述的装配槽610设于壳体605底部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料袋扣入机构601包括灌装二号管6011、包装袋套块6012、固定槽6013,所述的包装袋套块6012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灌装二号管6011中部,所述的固定槽6013共设有两个且位于包装袋套块6012两侧中部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固定机构602包括一号弹簧6021、推杆滑轮6022、复位板6023、复位推杆6024、固定插销6025、插销联动块6026,所述的插销联动块6026设于固定插销6025末端顶部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固定插销6025共设有两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605底部两端,所述的复位板6023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固定插销6025末端底部且与复位推杆6024相连接,所述的两个复位推杆6024分别通过一号弹簧6021与壳体605底部相连接,所述的插销联动块6026与顶出机构603下端相连接,所述的顶出机构603包括二号弹簧6031、弹簧板滑槽6032、移动弹簧板6033、一号联动轮6034、二号联动轮6035、一号传动绳6036、固定绳扣6037、传动顶杆6038、三号弹簧6039,所属的传动顶杆6038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装配槽610顶部两端且通过三号弹簧6039相连接,所述的固定绳扣6037共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于传动顶杆6038外侧上端,所述的二号联动轮6035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605下端两侧,所述的装配槽610两侧上端各设有一个一号联动轮6034,所述的一号传动绳6036中部与一号联动轮6034、二号联动轮6035相啮合且上端与固定绳扣6037相扣合,所述的移动弹簧板6033上端与弹簧板滑槽6032底部相扣合,所述的弹簧板滑槽6032首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壳体605两侧下端,所述的移动弹簧板6033通过二号弹簧6031与插销联动块6026相连接,所述的拆卸控制机构606包括传动齿条6061、传动斜齿6062、传动皮带6063、一号直齿6064、斜齿面6065、直齿主轴6066、传动压杆6067,所述的传动压杆6067贯穿设于壳体605两侧顶部,所述的传动齿条6061共设有两个且分别与传动压杆6067末端相扣合且底部与一号直齿6064上端相啮合,所述的一号直齿6064表面设有斜齿面6065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斜齿面6065下端与传动斜齿6062相啮合,所述的传动斜齿6062中部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直齿主轴6066上端,所述的直齿主轴6066下端通过传动皮带6063与第二传动机构608上端相连接,所述的提升机构607包括限位板6071、四号弹簧6072、升降导轨架6073、提升架6074,所述的限位板6071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605内部两侧上端,所述的升降导轨架6073顶端分别与限位板6071底部相扣合,所述的提升架6074中部与升降导轨架6073相套合且上端通过四号弹簧6072与四号弹簧6072相连接,所述的提升架6074左端与第二传动机构608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608包括二号齿条6081、升降滑块6082、斜形滑槽6083、蜗杆6084、蜗杆主轴6085、定位板6086、齿条滑轨6087、固定支架6088、传动链条6089、传动凸轮60810、二号直齿60811,所述的定位板6086共设有两个且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壳体605左右两侧中部,所述的固定支架6088底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定位板6086中部,所述的定位板6086首端与蜗杆主轴6085底部相连接,所述的蜗杆6084与蜗杆主轴6085中部相套合且表面设有斜形滑槽6083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齿条滑轨6087底部与定位板6086相连接且上端与二号齿条6081相扣合,所述的二号齿条6081内侧下端设有两个升降滑块6082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升降滑块6082与斜形滑槽6083相扣合,所述的二号齿条6081外侧分别与二号直齿60811相啮合,所述的二号直齿60811通过传动链条6089与传动凸轮60810相连接,所述的传动凸轮60810通过扣合方式与固定支架6088上端相连接,所述的蜗杆主轴6085顶部与传动皮带6063相啮合,所述的第四传动机构609包括二号传动绳6091、三号联动轮6092、四号联动轮6093、五号联动轮6094、六号联动轮6095,所述的三号联动轮6092、四号联动轮6093共设有两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分别安装于壳体605内部两侧,所述的壳体605两侧下端分别设有五号联动轮6094、六号联动轮6095,所述的二号传动绳6091上端与三号联动轮6092、四号联动轮6093相啮合且顶端与提升架6074相扣合,所述的二号传动绳6091下端啮合五号联动轮6094、六号联动轮6095且底部与复位板6023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灌装机入口调节装置,其工作原理为:将原料放置在蓄料桶8内部,在通电的情况下,通过控制主机2控制搅拌电机1搅拌,而后启动驱动气缸3对气压管4内部进行气压输入,从而方便灌装器6进行灌装,设有的灌装器6内部通过包装袋套块6012套住袋口,并将其扣入装配槽610内,从而使灌装二号管6011与灌装一号管604连接,就能够方便进行灌装,当包装袋套块6012扣入装配槽610后上端顶出传动顶杆6038与固定绳扣6037提升,进而拖动一号传动绳6036,并经过一号联动轮6034、二号联动轮6035导向联动,最终一号传动绳6036下端将移动弹簧板6033向内侧带动,从而拉伸二号弹簧6031,设有的二号弹簧6031则带动插销联动块6026与固定插销6025推出,并使固定插销6025扣入固定槽6013内部,就能够将包装袋套块6012固定在装配槽610内,避免灌装时包装袋出现脱落,在灌装完毕后需要将包装袋套块6012取下时,使用者可以压入传动压杆6067,而后带动传动齿条6061啮合一号直齿6064,设有的一号直齿6064通过表面斜齿面6065与传动斜齿6062啮合转动,并通过直齿主轴6066带动传动皮带6063,从而使蜗杆6084、蜗杆主轴6085转动起来,设有的蜗杆6084表面设有的斜形滑槽6083根据转动带动升降滑块6082移动,进而使二号齿条6081上升,设有的二号齿条6081外侧啮合二号直齿60811并通过传动链条6089带动传动凸轮60810转动,而后传动凸轮60810推动提升架6074上升并挤压四号弹簧6072,且提升架6074另一端则带动二号传动绳6091上升并与三号联动轮6092、四号联动轮6093、五号联动轮6094、六号联动轮6095导向联动,设有的二号传动绳6091下端带动复位板6023与固定插销6025复位,就能够将包装袋套块6012取下,通过内部传动,整体使用起来简单快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号直齿6064是齿轮的一种分类方式,按照一对齿轮轴线的相对位置和齿向分为平面齿轮转动和空间齿轮转动,按照齿轮的工作条件不同可分为开式传动和闭式传动,按照轮齿或齿廓的形状分为直齿、斜齿、人字齿、或直齿、曲齿。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在安装灌装口时是根据包装袋口径大小来进行悬挂,不具有将包装袋直接套入并通过插销直接扣住的功能,就容易出现包装袋脱落,从而导致包装受到影响,有待优化,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既能够将袋口完全套入并扣入,避免了灌装时脱落,更方便包装袋取下,操作简单快捷,使该装置进一步的得到了优化。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