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传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3549发布日期:2018-11-16 23:0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送带,尤其涉及了一种新型传送带。



背景技术:

传送带是一种很重要的货物转送部件,现有的传送带大多结构单一,采用单一的材料制成,重量大,不具备节能的效果,货物在运送时容易打滑,造成能量进一步的浪费,另外,现有的传送带在使用中产生的静电大多无法消除,也无法对传送带进行检测和监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传送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新型传送带,其包括包裹层和骨架,骨架为中间层,上层与下层将骨架包裹形成包裹层,包裹层为为橡胶制成的,骨架包括三层,中间层为芳纶骨架,上下层为交织的网格状的金属丝线,骨架的部分空隙间设有柱状的石墨柱,石墨柱延伸到传送带的上下表面与表面平齐。

传送带的上表面均布有多个避免货物打滑的凸起,相邻的凸起间形成凹槽,石墨柱延伸到凹槽的底面与其平齐。

凸起包括圆台形的固定部和半球形的摩擦部,固定部位于传动带表面,摩擦部包括多个且均布于摩擦部顶面。

骨架的空隙间还设有纽扣电池,纽扣电池用于防止静电。

骨架与包裹层间设有RFID标签,RFID标签沿传动带长度方向等距设置,RFID标签与外置的数据写入和数据读取装置配合使用。

传送带两侧边缘的包裹层上设有开口,RFID标签设置于开口内侧,开口外侧设有胶水层。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骨架具有高强度低延伸、曲折性良好,耐冲击、防穿刺及撕裂,高耐热及防火性能,轻量化、节省能耗,芳纶带芯薄且密度小,此外通过设置的金属丝线进一步增大其强度,同时配合石墨柱和纽扣电池进行静电防护;在输送带的边缘设置RFID标签,进行数据的存储,以便对输送带状态进行检测监控;输送带表面的凸起可以增大摩擦,避免货物打滑,浪费能量;覆盖胶节能橡胶采用低滚动阻力LLR橡胶,具有高弹性高耐磨的优势,节省电能达到10%-20%,经第三方结构检测,黏弹系数小于0.1,具备较好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骨架的排布图。

图4是传送带侧面开口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包裹层、2—骨架、21—芳纶骨架、22—金属丝线、3—凸起、31—固定部、32—摩擦部、4—石墨柱、5—RFID标签、6—开口、7—胶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一种新型传送带,如图1-图4所示,其包括包裹层1和骨架2,骨架2为中间层,上层与下层将骨架2包裹形成包裹层1,包裹层1为为橡胶制成的,骨架2包括三层,中间层为芳纶骨架21,上下层为交织的网格状的金属丝线22,骨架2的部分空隙间设有柱状的石墨柱4,石墨柱4延伸到传送带的上下表面与表面平齐。通过石墨柱4与金属丝线22配合中和产生的静电。

传送带的上表面均布有多个避免货物打滑的凸起3,相邻的凸起3间形成凹槽,石墨柱4延伸到凹槽的底面与其平齐。凸起3用于避免货物打滑,石墨柱4延伸到凹槽处可以防止石墨柱4与货物产生摩擦而被磨耗。

凸起3包括圆台形的固定部31和半球形的摩擦部32,固定部31位于传动带表面,摩擦部32包括多个且均布于摩擦部32顶面。通过两级增大摩擦,进一步避免了货物打滑。

骨架2的空隙间还设有纽扣电池,纽扣电池用于防止静电。纽扣电池进一步的防止静电,且其设置于传动带的边缘处,便于更换。

骨架2与包裹层1间设有RFID标签5,RFID标签5沿传动带长度方向等距设置,RFID标签5与外置的数据写入和数据读取装置配合使用。通过将数据输入到RFID标签5中,可以对传动带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并可以记录传送带的传输速度。

传送带两侧边缘的包裹层1上设有开口6,RFID标签5设置于开口6内侧,开口6外侧设有胶水层7。开口6与胶水层7的设置便于RFID标签5的安装与拆卸,便于更换与维护。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