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粉尘气力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0666发布日期:2019-01-04 23:26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电石粉尘气力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石粉尘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石粉尘气力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PVC)生产工艺路线分为电石法和乙烯法两种。我国电石行业的发展已有5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产能、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并呈高速上升趋势。电石的主要用户是PVC生产企业,其耗用电石占电石产量70%以上。我国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石油储量相对较少,目前以煤、石灰为原料生产电石,再以电石为原料生产PVC的工艺路线在我国仍然占很大比例。在电石法PVC生产过程中,电石破碎是首要工序,为了保证乙炔发生器的安全运行,同时提高电石水解效率,一般要求电石粒径在30~50mm。针对密集分布的电石破碎装置,电石破碎后的物料如何迅速实现收集、输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的电石粉尘气力输送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石粉尘气力输送系统,包括:至少一组并排设置的灰斗组、双轴绞龙、风机和进灰管道、出灰管道,各灰斗组包括第一灰斗、第二灰斗,所述双轴绞龙包括壳体、电机、一对绞龙主轴,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端,两绞龙主轴的两端分别经端部轴承装配在壳体内,其中一个绞龙主轴的一端设置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伸出所述壳体设置且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配合,各绞龙主轴上分别设置啮合齿轮,两绞龙主轴的啮合齿轮相互啮合,使得电机转动时可驱动绞龙主轴在壳体内同步反向转动;所述绞龙主轴的表面固定设置螺旋叶片;所述壳体的上方分别设置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第一灰斗、第二灰斗的出料口分别与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相通,使得灰斗内的电石粉尘可进入双轴绞龙,双轴绞龙壳体的尾端底部设置绞龙出料口,所述绞龙出料口经进灰管道与风机的进风口相通,该风机的出风口经出灰管道与料斗相通,使得灰斗内的电石粉尘进入料斗进行收集;采用风机进行气力输送,气力输送利用气流的能量,在密闭管道内沿气流方向输送颗粒状物料,气力输送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作水平的、垂直的或倾斜方向的输送,在输送过程中还可同时进行物料的加热、冷却、干燥和气流分级等物理操作或某些化学操作。与机械输送相比,气力输送的主要特点是输送量大,输送距离长,输送速度较高。

进一步,电石粉尘气力输送系统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横撑和置于所述灰斗四周的立柱,相邻立柱的顶端经横撑固定相连,且相邻立柱的中部之间固定设置斜撑,所述灰斗固定设置在框架内,使得灰斗可竖直设置在框架内,由框架对灰斗进行支撑。

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置于两绞龙主轴之间中线的上方,以使灰斗内的物料进入壳体内时,落入两绞龙主轴之间。

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电石粉尘气力输送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灰斗成对设置,双轴绞龙上设置两个进料口,使得一个双轴绞龙可对两个灰斗进行收料;(2)双轴绞龙采用啮合齿轮传动,使得双轴绞龙可同步反向转动,可加快电石粉尘在双轴绞龙内的传送速度;(3)采用风机和进灰管道、出灰管道密封配合,实现气力输送,结构简单,输送管道可水平、垂直或倾斜设置,便于灵活布局;且输送量大、输送距离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石粉尘气力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轴绞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灰斗11,第二灰斗12,第三灰斗13,第四灰斗14,第一双轴绞龙2,第二双轴绞龙20,电机21,第一进料口22,第二进料口23,绞龙出料口24,端部轴承25,绞龙主轴26,螺旋叶片27,壳体28,第一风机3,第二风机30,第一进灰管道4,第二进灰管道40,第一出灰管道5,第二出灰管道50,料斗6,框架7,斜撑7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石粉尘气力输送系统包括至2组并排设置的灰斗组、2个双轴绞龙、2个风机和2个进灰管道、2个出灰管道,第一灰斗组包括第一灰斗11、第二灰斗12,第二灰斗组包括第三灰斗13、第四灰斗14,第一灰斗11、第二灰斗12并排设置,第三灰斗13、第四灰斗14并排设置,且第一灰斗11与第二灰斗12的四周、第三灰斗13与第四灰斗14的四周分别设置框架7,框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柱和水平设置的横撑,相邻立柱的顶端经横撑固定相连,且相邻立柱的中部之间固定设置斜撑70,各灰斗固定设置在框架内,由框架7对各灰斗进行支撑。第一灰斗11、第二灰斗12、第三灰斗13、第四灰斗14分别与电石破碎设备相通,用于接收破碎后的电石粉尘。

第一双轴绞龙2、第二双轴绞龙20结构相同,均包括壳体28、电机21、一对绞龙主轴26,电机21固定设置在壳体28的一端,两绞龙主轴26的两端分别经端部轴承25装配在壳体内,其中一个绞龙主轴26的一端设置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伸出壳体28设置且与电机21的输出轴传动配合,各绞龙主轴26上分别设置啮合齿轮,两绞龙主轴26的啮合齿轮相互啮合,使得电机21转动时可驱动绞龙主轴26在壳体28内同步反向转动;绞龙主轴26的表面固定设置螺旋叶片27;壳体28的两侧上方分别设置第一进料口22、第二进料口23,第一进料口22、第二进料口23置于两绞龙主轴26之间中线的上方,以使灰斗内的物料进入壳体28内时,落入两绞龙主轴26之间;第一双轴绞龙2、第二双轴绞龙20壳体的尾端底部分别设置绞龙出料口24,第一灰斗11、第二灰斗12的出料口分别与第一双轴绞龙2的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相通,第三灰斗13、第四灰斗14的出料口分别与第二双轴绞龙21的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相通,使得灰斗内的电石粉尘可进入相应双轴绞龙。

第一双轴绞龙2的绞龙出料口24经第一进灰管道4与第一风机3的进风口相通,第一风机3的出风口设置第一出灰管道5,第二双轴绞龙20的绞龙出料口经第二进灰管道40与第二风机30的进风口相通,第二风机30的出风口设置第二出灰管道50,第一出灰管道5、第二出灰管道50可以分别直接与用于收集存储电石粉尘的料斗6相通,第一灰斗11、第二灰斗12内的电石粉尘经第第一双轴绞龙2、第一风机3、第一出灰管道5进入料斗6,第三灰斗13、第四灰斗14内的电石粉尘经第第二双轴绞龙20、第二风机30、第二出灰管道50进入料斗6,形成并联系统;也可以将第一出灰管道5引入第三灰斗13,第二出灰管道50与料斗6相通,使得第一灰斗11、第二灰斗12、第三灰斗13、第四灰斗14内的电石粉尘都经第第二双轴绞龙20、第二风机30、第二出灰管道50进入料斗6,形成串联系统,可根据灰斗的布局进行灵活布置,以提高效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