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集装箱快速平移转接装卸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8890发布日期:2018-12-18 21:27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集装箱快速平移转接装卸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装箱装卸车,具体是一种智能集装箱快速平移转接装卸车。



背景技术:

集装箱装卸作业作为集装箱运输环节中的关键一环,对提高整个铁路货场、港口货场和公路运输物流系统的效率十分重要。现有集装箱装卸作业由装载机械完成,装载机械基本为龙门吊、正面吊、集装箱叉车和集装箱跨运车,其将集装箱从托箱平台上卸下后由吊装式、滚装式、侧式、回转式与公铁两用集装箱运输车进行集装箱的运输。然而,整个集装箱的装卸、存储和运输均需依靠人工操作来完成。整个货场集装箱运转的效率基本取决于工人操作技术水平的熟练度和现场调度的管理方法。

现有集装箱运转作业方式的缺陷主要有:

1.铁路货场、港口货场等集装箱集散地需配备大量的集装箱装卸机械,前期投入成本和后期设备的维护成本较大;

2.需配备大量的人力来协调集装箱装卸机械的操作和现场吊运协作,人力成本大;

3.由于人力和设备的数量的庞大,现场管理调度系统臃肿繁琐;

4.有人工操作失误和现场调度混乱的潜在安全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投入及维护成本,现场管理调度简捷,装卸速度快,人力成本低的智能集装箱快速平移转接装卸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集装箱快速平移转接装卸车,包括车体、控制器和平移机构;

所述车体的底部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车体升降的举升装置,所述车体上安装有用于获取车体所处高度的距离传感器,所述控制器通过获取所述距离传感器反馈的距离信号控制所述举升装置的运转;

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所述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均横跨所述车体顶部并固定于所述车体顶部,所述第一固定臂的一端可水平转动地连接有第一摆动臂,所述第二固定臂对应所述第一摆动臂的一端可水平转动地连接有第二摆动臂;

所述第一摆动臂与所述车体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装置,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摆动臂的侧壁可水平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体顶部可水平转动地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伸缩装置伸缩以驱动所述第一摆动臂张开至与所述第一固定臂延伸方向一致或者向所述第二固定臂方向收叠至所述车体顶部;

所述第二摆动臂与所述车体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二伸缩装置,所述第二伸缩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摆动臂的侧壁可水平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体顶部可水平转动地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伸缩装置伸缩以驱动所述第二摆动臂张开至与所述第二固定臂延伸方向一致或者向所述第一固定臂方向收叠至所述车体顶部;

所述第一摆动臂上安装有第一集装箱传动装置,所述第二摆动臂上安装有第二集装箱传动装置,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集装箱传动装置和第二集装箱传动装置的同步运转。

工作原理: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车体顶部与托箱平台表面齐平的高度设置一触发控制所述举升装置停止举升的高度数值,当本装卸车行驶到指定装卸位置,集装箱被提升一定距离与托箱平台之间留出间隙(集装箱的提升由吊装机械提升或者自身安装举升油缸来提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举升装置运转驱动所述车体上升,当所述距离传感器反馈的所述车体所处高度数值抵达上述高度数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举升装置停止举升,同时控制所述第一伸缩装置和第二伸缩装置同步伸出,从而驱动所述第一摆动臂张开至与所述第一固定臂延伸方向一致和所述第二摆动臂张开至与所述第二固定臂延伸方向一致,此时所述第一摆动臂和第二摆动臂均伸入集装箱与托箱平台之间的间隙,并靠在所述托箱平台上,而后集装箱下降放到所述第一摆动臂和第二摆动臂上,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集装箱传动装置和第二集装箱传动装置同步运转,将集装箱传输到所述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上,而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集装箱传动装置和第二集装箱传动装置停止运转,并控制所述第一伸缩装置和第二伸缩装置同步缩回,从而驱动所述第一摆动臂向所述第二固定臂方向收叠至所述车体顶部和所述第二摆动臂向所述第一固定臂方向收叠至所述车体顶部,而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举升装置下降回初始位置,而后本装卸车即可载着集装箱转运,装卸转运一步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免去了大量的集装箱装卸机械的配备,从而降低了投入及维护成本;由所述控制器控制各个结构件运转完成本装卸车对集装箱的装卸,显著提高货场集装箱运转效率,进而使整个铁路物流运输效率提升,显著降低了货场、港口工人工作强度,大幅减少人力成本;装卸速度快,减少了集装箱在货场、港口占用的存放时间和空间,减少集装箱存放费用;现场管理调度简捷,降低了由于工人疲劳或现场调度混乱而造成的集装箱运转事故的潜在风险。

进一步,所述举升装置包括四支在所述车体底部呈矩形分布的液压举升油缸,在所述车体底部对应每支所述液压举升油缸分别固定有方钢,所述液压举升油缸固定于对应的所述方钢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确保所述举升装置举升可靠性的同时,利用所述方钢保护所述液压举升油缸,确保所述液压举升油缸稳定运转。

进一步,所述第一摆动臂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一固定臂可水平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摆动臂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二固定臂可水平转动地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确保所述第一摆动臂与所述第一固定臂可水平转动地连接的可靠性以及所述第二摆动臂与所述第二固定臂可水平转动地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车体顶部、所述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之间并列固定有至少一根加固梁,各根所述加固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所述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在所述车体顶部固定的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伸缩装置和第二伸缩装置均为液压伸缩油缸。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确保所述第一伸缩装置和第二伸缩装置的伸缩稳定性。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摆动臂连接所述第一伸缩装置一端的位置安装有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一伸缩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摆动臂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转动座可水平转动地连接;在靠近所述第一摆动臂的一根所述加固梁上对应所述第一伸缩装置连接所述车体顶部一端的位置安装有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一伸缩装置连接所述车体顶部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转动座可水平转动地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摆动臂和车体顶部可水平转动地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在所述第二摆动臂连接所述第二伸缩装置一端的位置安装有第三转动座,所述第二伸缩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摆动臂的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三转动座可水平转动地连接;在靠近所述第一摆动臂的一根所述加固梁上对应所述第二伸缩装置连接所述车体顶部一端的位置安装有第四转动座,所述第二伸缩装置连接所述车体顶部的一端通过第四转轴与所述第四转动座可水平转动地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所述第二伸缩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摆动臂和车体顶部可水平转动地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集装箱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链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传动链安装于所述第一摆动臂远离所述第一伸缩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摆动臂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摆动臂相背于所述第一传动链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第一摆动臂,并安装有一与所述第一传动链啮合的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链条上安装有一凸块A;所述第二集装箱传动装置包括第二传动链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传动链安装于所述第二摆动臂远离所述第二伸缩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摆动臂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摆动臂相背于所述第二传动链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第二摆动臂,并安装有一与所述第二传动链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链条上安装有一凸块B;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同步运转。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所述凸块A和凸块B抵紧集装箱的底部,使集装箱随第一传动链条和第二传动链条的同步行进在所述第一摆动臂和第二摆动臂上行进至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上,确保集装箱从托箱平台上稳定可靠的平移至本装卸车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集装箱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丝杠和第一直角电机,所述第一丝杠安装于所述第一摆动臂远离所述第一伸缩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摆动臂的一侧,所述第一直角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摆动臂相背于所述第一丝杠的一侧,所述第一直角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丝杠的丝杆,所述第一丝杠的螺母上固定有一凸块C;所述第二集装箱传动装置包括第二丝杠和第二直角电机,所述第二丝杠安装于所述第二摆动臂远离所述第二伸缩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摆动臂的一侧,所述第二直角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摆动臂相背于所述第二丝杠的一侧,所述第二直角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丝杠的丝杆,所述第二丝杠的螺母上固定有一凸块D;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直角电机和第二直角电机同步运转。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所述凸块C和凸块D抵紧集装箱的底部,使集装箱随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的螺母的同步行进在所述第一摆动臂和第二摆动臂上行进至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上,确保集装箱从托箱平台上稳定可靠的平移至本装卸车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摆动臂上表面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导向槽A,所述第一固定臂上表面沿其延伸方向对应所述导向槽A开设有导向槽B;所述第二摆动臂上表面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导向槽C,所述第二固定臂上表面沿其延伸方向对应所述导向槽C开设有导向槽D。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底部具有滚轮或导向轨的集装箱利用本装卸车进行平移装卸,快速可靠。

进一步,所述车体包括挂车骨架总成和安装于所述挂车骨架总成底部的行走车轮,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挂车骨架总成底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所述车体的结构可靠性和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一摆动臂和第二摆动臂张开);

图2为图1的俯视图(第一摆动臂和第二摆动臂收叠);

图3为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一摆动臂和第二摆动臂张开);

图4为图3的俯视图(第一摆动臂和第二摆动臂收叠);

附图标记:

1-车体;2-第一固定臂;3-举升装置;4-导向槽B;5-加固梁;6-控制器;7-行走车轮;8-第二固定臂;9-导向槽D;10-第二驱动电机;11-第二传动链条;12-导向槽C;13-凸块B;14-第二摆动臂;15-第三转动座;16-第二伸缩装置;17-第四转动座;18-第二转动座;19-第一伸缩装置;20-第一驱动电机; 21-第一转动座;22-导向槽A;23-第一摆动臂;24-凸块A;25-第一传动链条; 26-凸块D;27-凸块C;28-第二丝杠;29-第一丝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智能集装箱快速平移转接装卸车,包括车体1、控制器6和平移机构;

车体1的底部安装有用于驱动车体1升降的举升装置3,车体1上安装有用于获取车体1所处高度的距离传感器,控制器6通过获取距离传感器反馈的距离信号控制举升装置3的运转;

平移机构包括第一固定臂2和第二固定臂8,第一固定臂2和第二固定臂8 均横跨车体1顶部并固定于车体1顶部,第一固定臂2的一端可水平转动地连接有第一摆动臂23,第二固定臂8对应第一摆动臂23的一端可水平转动地连接有第二摆动臂14;

第一摆动臂23与车体1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装置19,第一伸缩装置 19的一端与第一摆动臂23的侧壁可水平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车体1顶部可水平转动地连接,控制器6控制第一伸缩装置19伸缩以驱动第一摆动臂23张开至与第一固定臂2延伸方向一致或者向第二固定臂8方向收叠至车体1顶部;

第二摆动臂14与车体1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二伸缩装置16,第二伸缩装置 16的一端与第二摆动臂14的侧壁可水平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车体1顶部可水平转动地连接,控制器6控制第二伸缩装置16伸缩以驱动第二摆动臂14张开至与第二固定臂8延伸方向一致或者向第一固定臂2方向收叠至车体1顶部;

第一摆动臂23上安装有第一集装箱传动装置,第二摆动臂14上安装有第二集装箱传动装置,控制器6控制第一集装箱传动装置和第二集装箱传动装置的同步运转。

本实施例中,举升装置3包括四支在车体1底部呈矩形分布的液压举升油缸,在车体1底部对应每支液压举升油缸分别固定有方钢,液压举升油缸固定于对应的方钢内。第一摆动臂23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一固定臂2可水平转动地连接,第二摆动臂14通过第二销轴与第二固定臂8可水平转动地连接。车体1 顶部、第一固定臂2和第二固定臂8之间并列固定有至少一根加固梁5,各根加固梁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臂2和第二固定臂8固定连接。第一伸缩装置 19和第二伸缩装置16均为液压伸缩油缸。在第一摆动臂23连接第一伸缩装置 19一端的位置安装有第一转动座21,第一伸缩装置19连接第一摆动臂23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转动座21可水平转动地连接;在靠近第一摆动臂23的一根加固梁5上对应第一伸缩装置19连接车体1顶部一端的位置安装有第二转动座18,第一伸缩装置19连接车体1顶部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二转动座 18可水平转动地连接。在第二摆动臂14连接第二伸缩装置16一端的位置安装有第三转动座15,第二伸缩装置16连接第二摆动臂14的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三转动座15可水平转动地连接;在靠近第一摆动臂23的一根加固梁5上对应第二伸缩装置16连接车体1顶部一端的位置安装有第四转动座17,第二伸缩装置16连接车体1顶部的一端通过第四转轴与第四转动座17可水平转动地连接。第一集装箱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链和第一驱动电机20,第一传动链安装于第一摆动臂23远离第一伸缩装置19连接第一摆动臂23的一侧,第一驱动电机20安装于第一摆动臂23相背于第一传动链的一侧,第一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穿过第一摆动臂23,并安装有一与第一传动链啮合的第一驱动齿轮,第一传动链条25上安装有一凸块A24;第二集装箱传动装置包括第二传动链和第二驱动电机10,第二传动链安装于第二摆动臂14远离第二伸缩装置16连接第二摆动臂14的一侧,第二驱动电机10安装于第二摆动臂14相背于第二传动链的一侧,第二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穿过第二摆动臂14,并安装有一与第二传动链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第二传动链条11上安装有一凸块B13;控制器6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0和第二驱动电机10同步运转。第一摆动臂23上表面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导向槽A22,第一固定臂2上表面沿其延伸方向对应导向槽A22开设有导向槽B4;第二摆动臂14上表面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导向槽C12,第二固定臂8上表面沿其延伸方向对应导向槽C12开设有导向槽D9。车体1包括挂车骨架总成和安装于挂车骨架总成底部的行走车轮7,控制器6安装于挂车骨架总成底部。

工作方式:控制器6根据挂车骨架总成顶部与托箱平台表面齐平的高度设置一触发控制举升装置3停止举升的高度数值,当本装卸车行驶到指定装卸位置,集装箱被提升一定距离与托箱平台之间留出间隙(集装箱的提升由吊装机械提升或者自身安装举升油缸来提升),控制器6控制液压举升油缸运转驱动挂车骨架总成上升,当距离传感器反馈的挂车骨架总成所处高度数值抵达上述高度数值时,控制器6控制举升装置3停止举升,同时控制第一伸缩装置19和第二伸缩装置16同步伸出,从而驱动第一摆动臂23张开至与第一固定臂2延伸方向一致和第二摆动臂14张开至与第二固定臂8延伸方向一致,此时第一摆动臂23和第二摆动臂14均伸入集装箱与托箱平台之间的间隙,并靠在托箱平台上,而后集装箱下降放到第一摆动臂23和第二摆动臂14上,控制器6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0和第二驱动电机10同步运转以带动第一传动链条25和第二传动链条11同步运转,利用凸块A24和凸块B13抵紧集装箱的底部,使集装箱随第一传动链条25和第二传动链条11的同步行进在第一摆动臂23和第二摆动臂 14上行进至第一固定臂2和第二固定臂8上,而后控制器6控制第一驱动电机 20和第二驱动电机10停止运转,并控制第一伸缩装置19和第二伸缩装置16 同步缩回,从而驱动第一摆动臂23向第二固定臂8方向收叠至挂车骨架总成顶部和第二摆动臂14向第一固定臂2方向收叠至挂车骨架总成顶部,而后控制器 6控制液压举升油缸下降回初始位置,而后本装卸车即可载着集装箱转运。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1的区别在于:第一集装箱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丝杠29和第一直角电机,第一丝杠29安装于第一摆动臂23远离第一伸缩装置19连接第一摆动臂23的一侧,第一直角电机安装于第一摆动臂23 相背于第一丝杠29的一侧,第一直角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丝杠29的丝杆,第一丝杠29的螺母上固定有一凸块C27;第二集装箱传动装置包括第二丝杠28 和第二直角电机,第二丝杠28安装于第二摆动臂14远离第二伸缩装置16连接第二摆动臂14的一侧,第二直角电机安装于第二摆动臂14相背于第二丝杠28 的一侧,第二直角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丝杠28的丝杆,第二丝杠28的螺母上固定有一凸块D26;控制器6控制第一直角电机和第二直角电机同步运转。

工作方式:控制器6根据挂车骨架总成顶部与托箱平台表面齐平的高度设置一触发控制举升装置3停止举升的高度数值,当本装卸车行驶到指定装卸位置,集装箱被提升一定距离与托箱平台之间留出间隙(集装箱的提升由吊装机械提升或者自身安装举升油缸来提升),控制器6控制液压举升油缸运转驱动挂车骨架总成上升,当距离传感器反馈的挂车骨架总成所处高度数值抵达上述高度数值时,控制器6控制举升装置3停止举升,同时控制第一伸缩装置19和第二伸缩装置16同步伸出,从而驱动第一摆动臂23张开至与第一固定臂2延伸方向一致和第二摆动臂14张开至与第二固定臂8延伸方向一致,此时第一摆动臂23和第二摆动臂14均伸入集装箱与托箱平台之间的间隙,并靠在托箱平台上,而后集装箱下降放到第一摆动臂23和第二摆动臂14上,控制器6控制第一直角电机和第二直角电机同步运转以带动第一丝杠29和第二丝杠28的丝杆同步旋转,利用凸块C27和凸块D26抵紧集装箱的底部,使集装箱随第一丝杠 29和第二丝杠28的螺母的同步行进在第一摆动臂23和第二摆动臂14上行进至第一固定臂2和第二固定臂8上,而后控制器6控制第一直角电机和第二直角电机停止运转,并控制第一伸缩装置19和第二伸缩装置16同步缩回,从而驱动第一摆动臂23向第二固定臂8方向收叠至挂车骨架总成顶部和第二摆动臂 14向第一固定臂2方向收叠至挂车骨架总成顶部,而后控制器6控制液压举升油缸下降回初始位置,而后本装卸车即可载着集装箱转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