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包装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1689发布日期:2019-02-22 21:16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餐具包装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餐具包装内盒,可用于刀叉、碗碟或酒杯等餐具的包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刀叉、碗碟或酒杯等餐具的包装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以泡沫、吸塑材料作缓冲包材,但是这些材料环保性差,消耗量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此外,吸塑材料通常需要相应设备模具来加工成型,结构复杂;另一种则是通过在碗碟等餐具之间采用环保型的瓦楞纸进行防震缓冲,然而单纯添加瓦楞纸片进行隔离防震,效果不佳;若将瓦楞纸设计成适应产品形状的盒体,虽防震功能得以加强,但是其工艺结构较复杂,费时费事费力。并且,这些放置在包装盒内的泡沫、塑料或者瓦楞纸等材料由于使用量大,在使用前占用生产厂家较大库存空间,使用时需要人工进行放置或者包装,运输完成后这些包装材料亦特别占地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餐具包装内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包装材料消耗量大、工艺结构复杂、环保性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餐具包装内盒,其为中空的长方体,包括前板、后板、左端板、右端板、盖板、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设有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所述第一凹口形成于左端板与前板连接处,从左端板与后板连接处横跨左端板并延伸至前板,第一凹口在前板的终点处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垂直于前板并从前板延伸至后板,所述第二凹口形成于右端板与前板连接处,从右端板与后板连接处横跨右端板并延伸至前板,第二凹口在前板的终点处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垂直于前板并从前板延伸至后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口与第二凹口形状尺寸相同,并沿前板的中线左右对称。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口上边缘与盖板的距离、下边缘与底板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凹口上边缘与盖板的距离、下边缘与底板的距离也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口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之间的距离与前板的高度的比值范围为1:6至1:2,所述第二凹口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之间的距离与前板的高度的比值范围为1:6至1:2。

优选地,所述的餐具包装内盒由单张纸模切形成,在所述的单张纸上,前板的左侧与左端板的右侧相连,并在连接处形成折线,前板的右侧与右端板的左侧相连,并在连接处形成折线,前板的下端连接有底板,并在底板与前板的连接处形成折线,左端板的左侧与后板的右侧连接,且连接处形成折线,后板的左侧连接有粘合襟片,粘合襟片粘接至右端板,粘结后右端板的右边缘与后板的左边缘相重合,并且在右端板与后板之间形成折线,后板的上端连接有盖板,盖板与后板的连接处形成有折线;所述单张纸上还设有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前板与左端板之间折线的第一模切线和第二模切线,且第一模切线和第二模切线从左端板与后板的折线处向右延伸跨过前板与左端板的折线,并继续向前板延伸一定长度,该长度对应左端板的宽度,所述第一模切线与第二模切线的左端点位于左端板与后板的折线上,右端点位于前板上,并且第一模切线与第二模切线的右端点的连线形成折线,该折线为山线,前板与左端板之间的折线穿过第一模切线、第二模切线,并在第一模切线与第二模切线之间形成折线,该折线为谷线;当盒体粘合成长方体后,前板和左端板处于第一、第二模切线之间的区域向盒体内部移动,直至处于第一、第二模切线之间的左端板与前板之间的折线落在后板上,形成第一凹口;所述单张纸上还设有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前板与右端板之间折线的第三模切线和第四模切线,且第三模切线、第四模切线穿过右端板,并切断粘合在右端板上的襟片的相应部位,第三模切线、第四模切线的右端点位于右端板与后板粘结后形成的折线上,左端点的位于前板上,其连线形成折线,该折线为山线,前板与右端板之间的折线穿过第三模切线、第四模切线,并在第三模切线、第四模切线之间形成折线,该折线为谷线;当盒体成型时,前板和右端板处于第三模切线、第四模切线之间的区域向盒体内部移动,直至处于第三、第四模切线之间的右端板与前板之间的折线落在后板上,形成第二凹口;前板位于第一模切线、第二模切线之间的部分以及第三模切线、第四模切线之间的部分垂直于前板折叠,左右端板分别位于第一模切线、第二模切线之间的部分以及第三模切线、第四模切线之间的部分落在后板上并与之贴合。

所述盖板与其插入襟片翻折处的中部模切形成锁孔,相应地,在所述前板与所述锁孔位置相对处模切设有前板锁扣。

所述底板与其插入襟片翻折处的中部模切形成锁孔,相应地,在所述后板与所述锁孔位置相对处模切设有后板锁扣。

所述餐具包装内盒的材料为硬纸板或者薄瓦楞纸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餐具包装内盒,可以一纸成型,结构和生产工艺简单,不需要太多的加工程序;使用前,可以以平面展开图的形式堆叠,使用后可以拆开,占用空间较少。

2.通过设置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本实用新型具有防震缓冲性能,保护性好;并且由单张纸模切形成凹口,不再需要额外的包装材料或者隔板用于缓冲或者分隔产品,节省资源,也利于环保。

3.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拆内盒的情况下清晰地看到所包装的餐具,如餐具的类型、餐具上的图案或者商标等。这不仅便于分拣餐具,还有利于销售的时候顾客挑选其喜爱的餐具,促进销售。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餐具包装内盒的平面展开图,图中实线为模切线,虚线为折线;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餐具包装内盒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图中实线为模切线,虚线为折线,图示观察方向为从纸盒外观察。术语“山线”是指以此线为界,将这条线两侧的纸向远离观察者的方向折,折成的状态为折线在顶部,两侧在下方,形似山峰;术语“谷线”是指以此线为界,将这条线两侧的纸向靠近观察者的方向折,折成的状态为折线在底部,两侧在上方,形似山谷,如无特殊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折线均为山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餐具包装内盒由单张纸模切而成,包装内盒的外观大致为长方体,其包括前板1、后板2、左端板3、右端板4、盖板5、底板6,前板1的左侧与左端板3的右侧相连,并在连接处形成折线,前板1的右侧与右端板4的左侧相连,并在连接处形成折线,前板的下端连接有底板6,并在底板6与前板1的连接处形成折线,左端板3的左侧与后板2的右侧连接,且连接处形成折线d1,后板2的左侧连接有粘合襟片7,粘合襟片7粘接至右端板4,粘结后右端板4的右边缘与后板2的左边缘相重合,并且在右端板4与后板2之间形成折线d2,后板2的上端连接有盖板5,盖板5与后板2的连接处形成有折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前板1与左端板3之间折线的第一模切线a1、第二模切线b1从左端板3与后板2的折线d1处向右延伸跨过前板1与左端板3的折线,并继续向前板1延伸一定长度,该长度对应左端板的宽度,a1、b1之间高度、a1距离盖板的高度、b1距离底板的高度之比为2:1:1至1:2:2之间,a1、b1的左端点位于左端板3与后板2的折线d1上,右端点位于前板1上,并且a1、b1的右端点的连线形成折线c1,折线c1为山线,前板1与左端板3之间的折线穿过a1、b1并在a1、b1之间形成折线e1,折线e1为谷线,其折叠方向不同于前板1与左端板3之间的折线的其他部分。当盒体粘合成长方体后,折线c1、d1形成山峰,折线e1形成山谷,由此,前板1和左端板3处于两条模切线a1、b1之间的区域向盒体内部移动,直至处于两条模切线a1、b1之间的左端板3与前板1之间的折线e1落在后板2上,形成第一凹口8。同样地,前板1与右端板4间形成第二凹口9,第二凹口9与第一凹口8结构相同且轴对称,但是右端板4与后板2通过襟片7粘结,因此形成第二凹口9的第三模切线a2、第四模切线b2穿过右端板4,并切断粘合在右端板4上的襟片7的相应部位,a2、b2的右端点位于右端板4与后板2粘结后形成的折线上。a2、b2的左端点的位于前板1上,其连线形成折线c2,前板1与右端板4之间的折线穿过a2、b2并在a2、b2之间形成折线e2,折线e2为谷线,其折叠方向不同于前板1与右端板4之间的折线的其他部分。当盒体成型时,前板和右端板4处于两条模切线a2、b2之间的区域向盒体内部移动,直至折线e2落在后板2上,形成第二凹口9。前板1位于a1、b1之间以及a2、b2之间的部分折叠垂直于前板1,左右端板3、4分别位于a1、b1之间以及a2、b2之间的部分落在后板2上并与之贴合。

使用该包装内盒时,打开盖板,将刀叉勺等餐具沿着平行于d1、d2的方向放入盒体两侧,并使餐具可以刚好被两个凹口卡住固定,而盒体两个凹口之间由折线c1、e1、c2、e2形成隔离区域,隔离区域的宽度与前板的宽度之比约为1:3。隔离区域不仅可以将餐具分隔开,还可作为所包装的餐具运输途中的缓冲区域,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晃动、损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区域的尺寸以及第一、第二凹口形状可根据需包装的餐具类型及尺寸通过调整内盒尺寸及第一、二、三、四模切线a1、b1、a2、b2位置及形状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盖板5可以连接在前板1或后板2的上端,连接处有折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底板6可以连接在前板1或后板2的下端,连接处有折线。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包装内盒可以通过调整内盒尺寸、隔离区域的尺寸以及第一、第二凹口形状,用于包装碗、盘或酒杯。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模切线a1、a2到盖板的距离与b1、b2到底板的距离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左右端板3、4分别位于a1、b1之间以及a2、b2之间的部分与后板贴合,并通过黏贴固定,以增强纸盒的稳定性。

左端板3、右端板4在靠近盖板及底板两端分别设有防尘襟片10、12及11、13,防尘襟片与左端板3、右端板4相连处均形成有折线。将餐具放入盒体之后,可将左端板3、右端板4上的防尘襟片10、11、12、13翻折,然后盖上盖板5、或者底板6,防尘襟片用于防止外界的灰尘等轻易进入纸盒内部。

盖板5、底板6上分别设有插入襟片14、15,盖板5、底板6与插入襟片14、15相连处均形成有折线,盖板5、底板6的插入襟片14、15翻折插入盒内,并位于防尘襟片与前板1或后板2之间,分别抵靠于前板1、后板2的内壁;插入襟片14、15与盖板5、底板6之间的折线两端可切开少许,便于插入襟片14、15插入和取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盖板5、底板6与相应插入襟片之间折线的中间段进行模切形成锁孔17、19,相应地,在前板1、后板2上与锁孔17、19位置相对处分别模切设有前板锁舌16、后板锁舌18,锁舌包括从前板1或后板2上切出的弯折部以及延伸超出前板1或后板2的锁定部,弯折部的左右两侧从前板1或后板2上模切形成,弯折部与前板1或后板2相连处形成有折线,该折线为谷线,弯折部与锁定部相连处形成有折线,该折线与前板1的上边缘或后板2的下边缘大致重合。当盖板5、底板6的插入襟片14、15翻折插入盒内之后,可分别将前板1、后板2上的前板锁舌16、后板锁舌18折起插入模切形成的锁孔17、19中固定盖板5、底板6,以防止其松开。同时,当需要取出盒内的餐具时,可以从顶部或者底部的任意一端打开盒体,并取出餐具,非常方便。

优选地,所述包装内盒的材料为硬纸板或者薄瓦楞纸板。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