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桌子的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9494发布日期:2018-11-13 22:59阅读:8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桌子的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体包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桌子的包装箱。



背景技术:

桌子在搬运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搬运过程中桌子所占的体积,通常需要先将桌子分解成桌面、圆形和弯形的支撑杆、以及圆形铁饼等各个部件,再将这些部件放置在包装箱内,搬运至指定位置后,再从包装箱内取出部件重新拼接。

现有的包装箱如公告号为CN2756573Y的一种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包装箱,包括下箱体、与下箱体配合的上盖,上盖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下箱体,上盖的上表面具有用于打开或关闭上盖的开口。

若桌子分解后的各个部件装入上述的包装箱后,由于下箱体内部呈中空状,仅仅将部件放入下箱体后,部件之间会留有可碰撞的间隙,而在运输的过程中,包装箱会产生震动,进而导致部件之间相互碰撞,产生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桌子的包装箱,其具有固定桌子部件,减少部件之间相互磨损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桌子的包装箱,包括外箱、以及设置于外箱内的内衬箱,所述内衬箱包括底板、折叠设置于底板一边的第一侧板、以及折叠设置于底板上与第一侧板相对的第二侧板,所述内衬箱上与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边相邻的两个侧壁之间的长度与外箱相同;

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侧边、以及连接底板与第一侧边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二侧边、以及连接底板与第二侧边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依次相对设置有限制圆形铁饼运动的第一卡孔、限制圆形支撑杆运动的第二卡孔、以及限制弯形支撑杆运动的第三卡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运输桌子时,将桌子分解成桌面、支撑杆等各部分后,将桌面先放置在外箱的底部,再将圆形的铁饼放置在内衬箱底板的两个第一卡孔之间,圆形铁饼的端部突出于第一卡孔,使得圆形铁饼卡合在第一卡孔内,以限制圆形铁饼的移动,再将圆形的支撑杆插入两个第二卡孔,使得圆形的支撑杆卡合在第二卡孔内,然后将弯形的支撑杆插入两个第三卡孔,使得弯形的支撑杆卡合在第三卡孔内,最后将内衬箱上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翻折相互贴合后,将内衬箱放入外箱内,底板位于桌面的上方,内衬箱的外侧壁与外箱的内侧壁相抵,进而可限制桌子各分解部分在包装箱内的运动,有利于减少部件之间相互碰撞与磨损。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卡孔、以及两个所述第三卡孔均呈相对倾斜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卡孔与第三卡孔限制支撑杆运动时,通过将两个第二卡孔与第三卡孔设置为倾斜状态,以增加两个第二卡孔、以及两个第三卡孔之间的长度,以便于放置更长的支撑杆,同时可增强对支撑杆的限制力。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第一侧板相邻的一侧折叠设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的两端抵紧于外箱的内侧壁,且所述抵接板翻折至竖直状态后与所述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相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铁饼卡合于两个第一卡孔之间后,铁饼的外侧壁可同时与翻折后抵接板的内侧壁相接触,以便于更好对铁饼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抵接板包括第一板、以及连接第一板与底板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长于第二板,且第一板的两端与外箱的内侧壁相抵接,所述第二板翻折后贴合于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抵接板经过翻折后,铁饼与第二板相接触,而第一板的两端抵接于外箱的内侧壁上,以增加内衬箱与外箱之间的抵紧力,进而可提高内衬箱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第二板的两端均设有抵触板,两个所述抵触板延伸至与外箱的内侧壁相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内衬箱经过翻折后放置在外箱内时,两个抵触板的端部与外箱的内侧壁相抵接,以限制内衬箱的移动。

优选的,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抵接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背离第二侧板方向延伸至与外箱内侧壁相抵接,所述底板位于第一卡孔与第二卡孔之间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二卡板延伸至与外箱内侧壁相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内衬箱经过翻折后放置在外箱内时,在抵触板的两端抵接于外箱内侧壁上后,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也可同时与外箱的内侧壁相抵接,以进一步限制内衬箱的移动,保证内衬箱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靠近第二侧板的端面上设有卡合块,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卡合块卡接配合的卡合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经过翻折后,使第一侧板远离第一翻边的端面与第二侧板远离第二翻边的端面相互贴合时,卡合块进入到卡合槽内以实现相互卡接,有利于增强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相对牢固性。

优选的,所述卡合块为梯形状,且所述卡合块的小头端朝向第一侧板方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卡合块与卡合槽相互卡接后,通过将卡合块设置为梯形状,以增加卡合块侧壁与卡合槽槽壁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限制卡合块与卡合槽之间的相对移动,进而可进一步增强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贴合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第一卡孔、第二卡孔以及第三卡孔以限制桌子各分解部分在包装箱内的运动,有利于减少部件之间相互碰撞与磨损;

2、通过设置抵触板、第一卡板、第二卡板与外箱内侧壁之间的抵接,以限制内衬箱的移动,有利于提高内衬箱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外箱打开时的整体结构图,用于重点展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

图2为实施例中内衬箱的展开图,用于重点展示内衬箱的展开结构;

图3为实施例中内衬箱的折叠图,用于重点展示内衬箱的折叠结构。

附图标记:1、外箱;2、内衬箱;21、第一卡孔;22、第二卡孔;23、第三卡孔;3、底板;31、第一卡板;32、第二卡板;33、抵触板;4、第一侧板;41、第一侧边;42、第一翻边;43、卡合块;5、第二侧板;51、第二侧边;52、第二翻边;53、卡合槽;6、抵接板;61、第一板;62、第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桌子的包装箱,包括外箱1、以及设置于外箱1内的内衬箱2,内衬箱2用于放置桌子拆解后的各部分部件。

参见图2、图3,内衬箱2包括底板3、折叠设置于底板3一边的第一侧板4、以及折叠设置于底板3另一边与第一侧板4相对的第二侧板5,第一侧板4与第二侧板5折叠成竖直状态后的高度相同,内衬箱2上与第一侧板4以及第二侧边51相邻的两个侧壁之间的长度与外箱1相同。

第一侧板4包括第一侧边41、以及连接底板3与第一侧边41底部的第一翻边42,第二侧板5包括第二侧边51、以及连接底板3与第二侧边51底部的第二翻边52;第一侧边41与第二侧边51之间沿底板3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两个限制圆形铁饼运动的第一卡孔21、两个限制圆形支撑杆运动的第二卡孔22、以及两个限制弯形支撑杆运动的第三卡孔23,其中两个第一卡孔21呈对称设置,而两个第二卡孔22、以及两个第三卡孔23均呈相对倾斜设置,以增加两个第二卡孔22、以及两个第三卡孔23之间的长度,进而可便于放置更长的支撑杆。

第一侧边41远离第一翻边42的端面上设有两个呈梯形状的卡合块43,两个卡合块43沿底板3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呈对称设置,且卡合块43的小头端朝向第一侧边41方向,第二侧边51远离第二翻边52的端面上设有与卡合块43卡接配合的卡合槽53;当第一侧板4与第二侧板5经过翻折后,使得第一翻边42与第二翻边52均垂直于底板3,第一侧边41垂直于第一翻边42,第二侧边51垂直于第二翻边52后,卡合块43与卡合槽53相互卡接,以增强第一侧板4与第二侧板5之间的相对牢固性。

底板3上与第一侧板4以及第二侧板5相邻的端面上折叠设有抵接板6,抵接板6包括第一板61、以及连接第一板61与底板3的第二板62,第一板61的长度大于第二板62的长度,且第一板61的两端可与外箱1的内侧壁相抵接;抵接板6翻折至垂直于底板3的状态后,第二板62可贴合于第一侧板4以及第二侧板5的侧壁。

底板3靠近第二板62的两端均背离底板3方向延伸有抵触板33,两个抵触板33沿底板3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对称设置,且两个抵触板33远离底板3的端部与外箱1的内侧壁相抵接;底板3远离第二板62的一侧背离底板3方向延伸有第一卡板31,第一卡板31背离底板3的端部可延伸至与外箱1的内侧壁相抵接,底板3位于第一卡孔21与第二卡孔22之间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卡板32,第二卡板32背离底板3的端部同样可延伸至与外箱1的内侧壁相抵接;当内衬箱2折叠后放置在外箱1中,两个抵触板33以及第一卡板31、第二卡板32的端部均可与外箱1的内侧壁相抵接,以限制内衬箱2的移动,有利于提高内衬箱2的放置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