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管或圆棒的上料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4630发布日期:2018-11-23 21:24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管或圆棒的上料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圆形管材或圆形棒材上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管或圆棒的上料架。



背景技术:

现阶段,对圆管或圆棒(下称物料)进行上料的上料架,是将物料防止在上料架上的储料框中,然后,通过设置在上料架上的提升装置将物料提升至输送平台上、并进行后续的工作。

采用该结构的上料架,存在以下缺陷:

1、当储料框内的物料使用完了之后才会发出补货警报,由于补货的时间远远大于一根物料的输送时间,从而影响了上料的连续性和生产的连续性,严重者,会出现停机等待的现象,进而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2、该上料架仅适用于单个规格物料的上料,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圆管或圆棒的上料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料架上料连续性差,造成生产连续性差,进而导致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管或圆棒的上料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侧设有沿所述机架长度方向布置的料框,与所述料框对应位置的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的提升机构,位于所述料框下游的所述机架上还设有与所述提升机构衔接设置的理料平台,与所述理料平台对应位置的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一挡料顶升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挡料顶升机构下游的所述机架上转动安装有多个沿所述机架长度方向布置的托辊,所述托辊与所述第一挡料顶升机构衔接设置;

所述机架的另一侧设有向所述托辊方向倾斜设置的备用储料平台,与所述备用储料平台对应位置的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二挡料顶升机构,所述第二挡料顶升机构与所述托辊衔接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挡料顶升机构和所述第二挡料顶升机构均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挡料板,多个所述挡料板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布置、并倾斜设置,每个所述挡料板上均凸出设置有挡料块;

与每个所述挡料块对应位置的所述机架上设有向所述挡料块方向滑动的顶升板,多个所述顶升板之间设有同步驱动机构。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同步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每个所述顶升板上的顶升齿条和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与所述顶升齿条啮合的同步齿轮,所述同步齿轮在所述转轴设有多个、并与所述顶升齿条一一对应设置;

所有所述顶升板上均设有至少两个长槽,每个所述顶升板上的所有所述长槽均沿同一直线布置,每个所述长槽内均贯穿有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导向件;

其中一所述顶升板上铰接有第一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架铰接。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多个所述挡料板通过同步调节机构调节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上料架还包括横跨所述机架两端、并延伸至所述机架上方的升降调节挡料架,所述升降调节挡料架的两侧分别向所述理料平台和所述备用储料平台方向延伸。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同步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每个所述挡料板上的至少两个调节长孔,每个所述挡料板上的所有所述调节长孔均沿同一直线布置;每个所述调节长孔内均贯穿有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导向件;

还包括设置于每个所述挡料板上的调节齿条和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由第二动力装置驱动,且所述驱动轴上设有与所述调节齿条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在所述驱动轴上设有多个、并与所述调节齿条一一对应设置。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升降调节挡料架包括分布于所述机架两端的立柱,两所述立柱的顶端设有横跨所述机架两端的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与两所述立柱之间均设有高度调节机构;

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横梁上的第三动力装置,所述第三动力装置驱动有向所述立柱方向延伸的丝杠,位于所述丝杠外围的所述横梁上设有向所述立柱方向延伸的滑杆,所述丝杠的长度大于所述滑杆的长度;

所述立柱的顶端设有与所述滑杆进行滑动配合的滑套,位于所述滑套下方的所述立柱上设有与所述丝杠相适配的丝杠螺母;

所述横梁靠近所述机架的一侧设有多个支撑板,多个所述支撑板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向所述理料平台和所述备用储料平台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两个限高块,两所述限高块分别与所述理料平台和所述备用储料平台对应设置,靠近物料来源侧的每个所述限高块上均设有倾斜部;

与所述理料平台对应位置的所述支撑板端部还设有倾斜设置的理料块。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其中一所述立柱上设有物料夹送机构,所述物料夹送机构与所述托辊对应设置。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物料夹送机构包括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转动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并与所述托辊对应设置的主动输送辊,所述第二滑块上转动安装有与所述主动输送辊对应设置的从动输送辊;

所述直线导轨的底部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和第三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通过连杆与所述第一滑块相连,所述第三直线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滑块相连。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多根提升皮带和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滚轮,还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由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的皮带轴,所述皮带轴和多根所述提升皮带均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布置;

所述提升皮带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提升皮带的另一端绕经所述滚轮并与所述皮带轴固定连接。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位于所述机架其中一端部的所述备用储料平台上设有物料端头定位靠板。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

由于该上料架包括机架,机架的一侧设有沿机架长度方向布置的料框,与料框对应位置的机架上设有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的提升机构,位于料框下游的机架上还设有与提升机构衔接设置的理料平台,与理料平台对应位置的机架上设有第一挡料顶升机构,位于第一挡料顶升机构下游的机架上转动安装有多个沿机架长度方向布置的托辊,托辊与第一挡料顶升机构衔接设置;机架的另一侧设有向托辊方向倾斜设置的备用储料平台,与备用储料平台对应位置的机架上设有第二挡料顶升机构,第二挡料顶升机构与托辊衔接设置,基于上述结构,该上料架在工作中,通过提升机构对物料进行提升、并往理料平台方向输送物料,在输送中通过第一挡料顶升机构对输送的物料进行阻挡,之后逐一对物料向托辊方向顶送,之后通过其他机构将物料带走;在上述过程中,通过第二挡料顶升机构对放置于备用储料平台上的物料进行阻挡,当料框内的所有物料输送完成后,通过第二挡料顶升机构对备用储料平台上的物料向托辊方向进行逐一顶送,在该过程中,往料框内补充物料。

综上所述,采用该上料架,通过料框和备用储料平台在工作中的交叉配合,保证了物料上料的连续性和生产的连续性,使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而且,该上料架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充分利用了机架的闲置空间。

由于第一挡料顶升机构和第二挡料顶升机构均包括多个设置于机架上的挡料板,多个挡料板沿机架的长度方向布置、并倾斜设置,每个挡料板上均凸出设置有挡料块;与每个挡料块对应位置的机架上设有向挡料块方向滑动的顶升板,多个顶升板之间设有同步驱动机构,从而在工作中,通过挡料块对物料进行阻挡,之后通过同步驱动机构带动顶升板向挡料块方向滑动、并完成对物料的顶送,结构简单,多个顶升板的同步动作性高,对物料的顶送效果好。

由于同步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每个顶升板上的顶升齿条和转动安装于机架上的转轴,转轴上设有与顶升齿条啮合的同步齿轮,同步齿轮在转轴设有多个、并与顶升齿条一一对应设置;所有顶升板上均设有至少两个长槽,每个顶升板上的所有长槽均沿同一直线布置,每个长槽内均贯穿有与机架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导向件;其中一顶升板上铰接有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另一端与机架铰接,从而在顶升物料时,第一直线驱动装置驱动一顶升板动作(顶升板的滑动是通过长槽与第一支撑导向件的配合来实现的),进而通过顶升齿条与转轴上同步齿轮的配合,来实现所有顶升板的同步动作结构简单,为所有的顶升板进行高效的同步动作提供了保证;在上述过程中,通过两个长槽和第一支撑导向件的配合,来保证顶升板在顶升物料时动作的直线性。

由于多个挡料板通过同步调节机构调节安装于机架上;上料架还包括横跨机架两端、并延伸至机架上方的升降调节挡料架,升降调节挡料架的两侧分别向理料平台和备用储料平台方向延伸,通过挡料板的调节、以及与升降调节挡料架的配合,来迎合不同规格物料的上料,大大提高了该上料架的适用范围。

由于同步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每个挡料板上的至少两个调节长孔,每个挡料板上的所有调节长孔均沿同一直线布置;每个调节长孔内均贯穿有与机架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导向件;还包括设置于每个挡料板上的调节齿条和转动安装于机架上的驱动轴,驱动轴由第二动力装置驱动,且驱动轴上设有与调节齿条啮合的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在驱动轴上设有多个、并与调节齿条一一对应设置,从而在调整挡料板的位置时,第二动力装置带动驱动轴、及其上的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带动调节齿条和挡料板(沿两第二支撑导向件)进行直线移动,以保证顶送板能有效的对物料进行顶送,在上述过程中,通过两个调节长孔和第二支撑导向件的配合,来保证挡料板在调整位置时动作的直线性,结构简单,多个挡料板的位置调节快速方便,为不同规格的物料进行有效顶送奠定了基础。

由于升降调节挡料架包括分布于机架两端的立柱,两立柱的顶端设有横跨机架两端的横梁,横梁的两端与两立柱之间均设有高度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横梁上的第三动力装置,第三动力装置驱动有向立柱方向延伸的丝杠,位于丝杠外围的横梁上设有向立柱方向延伸的滑杆,丝杠的长度大于滑杆的长度;立柱的顶端设有与滑杆进行滑动配合的滑套,位于滑套下方的立柱上设有与丝杠相适配的丝杠螺母;横梁靠近机架的一侧设有多个支撑板,多个支撑板沿横梁的长度方向布置,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向理料平台和备用储料平台方向延伸;支撑板上设有两个限高块,两限高块分别与理料平台和备用储料平台对应设置,靠近物料来源侧的每个限高块上均设有倾斜部;与理料平台对应位置的支撑板端部还设有倾斜设置的理料块,从而在工作中,上料的物料规格发生变化时,第三动力装置驱动丝杠旋转,由于丝杠螺母是固定在立柱上的,进而丝杠转动的过程就是横梁竖向移动的过程,在横梁竖向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滑套和滑杆的滑动配合,保证横梁移动的稳定性;通过与理料平台和备用储料平台对应的限高块来保证物料进行单个通过,通过倾斜部来对叠加的物料进行梳理,为物料单个通过奠定了基础;通过理料块来对提升的物料进行梳理,保证物料在理料平台上呈单排布置,为后续单个输送物料提供了保障。

由于其中一立柱上设有物料夹送机构,物料夹送机构与托辊对应设置,从而通过物料夹送机构来对托辊上的物料进行夹送,夹送的完整性高,有效防止了物料夹送不完整,而影响下一个物料往托辊上的输送。

由于物料夹送机构包括与立柱固定连接的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上转动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并与托辊对应设置的主动输送辊,第二滑块上转动安装有与主动输送辊对应设置的从动输送辊;直线导轨的底部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和第三直线驱动装置,第二直线驱动装置通过连杆与所述第一滑块相连,第三直线驱动装置与第二滑块相连,从而在夹送物料前,根据物料的规格,通过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和第三直线驱动装置带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滑动至合适的位置,之后驱动装置带动主动输送辊转动,通过摩擦力,使位于主动输送辊和从动输送辊之间的物料进行移动,结构简单,对物料的输送效果好,且能输送不同规格的物料。

由于提升机构包括多根提升皮带和转动安装于机架上的滚轮,还包括转动安装于机架上、并由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的皮带轴,皮带轴和多根提升皮带均沿机架的长度方向布置;提升皮带的一端设置于机架上,提升皮带的另一端绕经滚轮并与皮带轴固定连接,从而在提升物料时,第一动力装置带动皮带轴转动,皮带轴的旋转会拉动提升皮带动作,进而料框内的物料便会被提升皮拉动、并沿料框进行向上移动,结构简单,对物料的提升效果好。

由于位于机架其中一端部的备用储料平台上设有物料端头定位靠板,从而通过物料端头定位靠板便于对齐料框内的物料,为后续的正常工作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升降调节挡料架的剖视图;

图6是图2中物料夹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料框;3-提升机构;301-第一动力装置;302-滚轮;303-提升皮带;304-皮带轴;4-理料平台;5-第一挡料顶升机构;501-挡料板;502-挡料块;503-顶升板;504-同步驱动机构;505-顶升齿条;506-转轴;507-同步齿轮;508-长槽;509-第一支撑导向件;510-第一直线驱动装置;6-托辊;7-备用储料平台;701-物料端头定位靠板;8-第二挡料顶升机构;9-同步调节机构;901-调节长孔;902-第二支撑导向件;903-驱动轴;904-调节齿条;905-第二动力装置;906-驱动齿轮;10-升降调节挡料架;1001-立柱;1002-横梁;1003-高度调节机构;1004-第三动力装置;1005-丝杠;1006-滑杆;1007-滑套;1008-丝杠螺母;1009-支撑板;1010-限高块;1011-倾斜部;1012-理料块;11-物料夹送机构;1101-支撑架;1102-直线导轨;1103-第一滑块;1104-第二滑块;1105-主动输送辊;1106-从动输送辊;1107-安装架;1108-第二直线驱动装置;1109-第三直线驱动装置;1110-连杆;1111-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一种圆管或圆棒的上料架,包括机架1,该机架1的一侧设有沿机架1长度方向布置的料框2,与料框2对应位置的机架1上设有第一动力装置301驱动的提升机构3,在本方案中,该第一动力装置301为电动机驱动的带传动机构或链传动机构;位于料框2下游的机架1上还设有与提升机构3衔接设置的理料平台4,与理料平台4对应位置的机架1上设有第一挡料顶升机构5,位于第一挡料顶升机构5下游的机架1上转动安装有多个沿机架1长度方向布置的托辊6,该托辊6与第一挡料顶升机构5衔接设置;该机架1的另一侧设有向托辊6方向倾斜设置的备用储料平台7,与备用储料平台7对应位置的机架1上设有第二挡料顶升机构8,该第二挡料顶升机构8与托辊6衔接设置;位于机架1其中一端部的备用储料平台7上设有物料端头定位靠板701。

如图1至图4共同所示,该第一挡料顶升机构5和第二挡料顶升机构8均包括多个设置于机架1上的挡料板501,多个挡料板501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布置、并倾斜设置,相邻两挡料板501之间均设有间距,每个挡料板501的上表面上均凸出设置有挡料块502;与每个挡料块502对应位置的机架1上设有向挡料块502方向滑动的顶升板503,多个顶升板503之间设有同步驱动机构504;作为优选,该顶升板503处于上极限位置时,该顶升板503的上表面高于挡料块502的上表面。

该同步驱动机构504包括设置于每个顶升板503上的顶升齿条505和转动安装于机架1上的转轴506,该转轴506上设有与顶升齿条505啮合的同步齿轮507,该同步齿轮507在转轴506设有多个、并与顶升齿条505一一对应设置;所有顶升板503上均设有至少两个长槽508,每个顶升板503上的所有长槽508均沿同一直线布置,每个长槽508内均贯穿有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导向件509;其中一顶升板503上铰接有第一直线驱动装置510,该第一直线驱动装置510的另一端与机架1铰接,在本方案中,该第一直线驱动装置510为气缸,该第一支撑导向件509为螺栓,螺栓与顶升板503之间设有垫片。

多个挡料板501通过同步调节机构9调节安装于机架1上;该同步调节机构9包括设置于每个挡料板501上的至少两个调节长孔901,每个挡料板501上的所有调节长孔901均沿同一直线布置;每个调节长孔901内均贯穿有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导向件902;还包括设置于每个挡料板501上的调节齿条904和转动安装于机架1上的驱动轴903,该驱动轴903由第二动力装置905驱动,且驱动轴903上设有与调节齿条904啮合的驱动齿轮906,该驱动齿轮906在驱动轴903上设有多个、并与调节齿条904一一对应设置,在本方案中,该第二动力装置905为电动机驱动的减速机,该该第二支撑导向件902为螺栓,螺栓与挡料板501之间设有垫片。

如图1、图2、图3和图5共同所示,该上料架1还包括横跨机架1两端、并延伸至机架1上方的升降调节挡料架10,该升降调节挡料架10的两侧分别向理料平台4和备用储料平台7方向延伸;该升降调节挡料架10包括分布于机架1两端的立柱1001,两立柱1001的顶端设有横跨机架1两端的横梁1002,该横梁1002的两端与两立柱1001之间均设有高度调节机构1003,该高度调节机构1003包括设置于横梁1002上的第三动力装置1004,该第三动力装置1004为电动机驱动的减速机;该第三动力装置1004驱动有向立柱1001方向延伸的丝杠1005,位于丝杠1005外围的横梁1002上设有向立柱1001方向延伸的滑杆1006,该丝杠1005的长度大于滑杆1006的长度;该立柱1001的顶端设有与滑杆1006进行滑动配合的滑套1007,位于滑套1007下方的立柱1001上设有与丝杠1005相适配的丝杠螺母1008。

该横梁1002靠近机架1的一侧设有多个支撑板1009,多个支撑板1009沿横梁1002的长度方向布置,该支撑板1009的两端分别向理料平台4和备用储料平台7方向延伸;该支撑板1009上设有两个限高块1010,两限高块1010分别与理料平台4和备用储料平台7对应设置,靠近物料来源侧的每个限高块1010上均设有倾斜部1011;与理料平台4对应位置的支撑板1009端部还设有倾斜设置的理料块1012。

如图1、图2和图6共同所示,其中一立柱1001上设有物料夹送机构11,该物料夹送机构11与托辊6对应设置;该物料夹送机构11包括与立柱1001固定连接的支撑架1101,该支撑架1101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直线导轨1102,该直线导轨1102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1103和第二滑块1104,该第一滑块1103上转动安装有驱动装置1111驱动、并与托辊6左右对应设置的主动输送辊1105,该第二滑块1104上转动安装有与主动输送辊1105上下对应设置的从动输送辊1106;该直线导轨1102的底部设有安装架1107,该安装架1107上设有第二直线驱动装置1108和第三直线驱动装置1109,该第二直线驱动装置1108通过连杆1110与第一滑块1103相连,该第三直线驱动装置1109与第二滑块1104相连;在本方案中,该第二直线驱动装置1108和第三直线驱动装置1109均为气缸,该驱动装置1111为电动机。

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该提升机构3包括多根提升皮带303和转动安装于机架1上的滚轮302,还包括转动安装于机架1上、并由第一动力装置301驱动的皮带轴304,该皮带轴304和多根提升皮带303均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布置;该提升皮带303的一端设置于机架1上,该提升皮带303的另一端绕经滚轮302并与皮带轴304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提到的气缸和电机等执行装置均为目前的常规技术,在2008年4月北京第五版第二十八次印刷的《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中详细的公开了气缸、电机以及其他传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和原理和其他的设计,属于现有技术,其结构清楚明了,2008年08月01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实用气动技术第3版SMC培训教材中就详细的公开了真空元件、气体回路和程序控制,表明了本实施例中的气路结构也是现有的技术,清楚明了,在2015年07月01日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电机驱动与调速》书中也详细的介绍了电机的控制以及行程开关,因此,电路、气路连接都是清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造,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