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类收纳蜂蜜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1399发布日期:2019-02-10 23:54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分类收纳蜂蜜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分类收纳蜂蜜罐。



背景技术:

现有的蜂蜜罐一般都采用玻璃材质,不但不具有美观性,同时也为运输和转运带来的不便,在运输和转运过程中容易造成破损,增加经济损失,而使用完成的蜂蜜一般可作为收纳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分类收纳蜂蜜罐。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分类收纳蜂蜜罐,包括罐体,内罐,上盖,旋转盖,隔板一,隔板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罐固定在罐体内,所述的上盖安装在罐体上,所述的罐体内设有T型槽一,T型槽二,T型槽三,T型槽四,所述的T型槽一,T型槽二,T型槽三,T型槽四环形阵列在罐体内,所述的罐体上设有环槽一和环槽二,所述的隔板一安装在T型槽一和T型槽三上,所述的隔板二设有安装槽,所述的隔板一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的隔板二安装在T型槽二和T型槽四上,所述的旋转盖上设有弧形缺口和凸环,所述的旋转盖可安装在环槽一或环槽二上。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上盖上设有提绳。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内罐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的上盖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的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内罐为玻璃材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罐体与上盖为木材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可分类收纳蜂蜜罐的设置,实现了蜂蜜罐的二次利用,通过了满足了分类收纳的要求。

同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分类收纳蜂蜜罐的正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分类收纳蜂蜜罐的罐体的局部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分类收纳蜂蜜罐的局部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分类收纳蜂蜜罐的上盖的局部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分类收纳蜂蜜罐的内罐的局部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分类收纳蜂蜜罐的旋转盖的局部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分类收纳蜂蜜罐的隔板一的局部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分类收纳蜂蜜罐的隔板二的局部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分类收纳蜂蜜罐的隔板一、隔板二的安装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分类收纳蜂蜜罐的罐体的俯视图。

图中:1、罐体,2、内罐,21、T型槽一,22、T型槽二,23、T型槽三,24、T型槽四,25、环槽一,26、环槽二,27、外螺纹,3、上盖,31、与内螺纹,4、旋转盖,41、弧形缺口,42、凸环,5、隔板一,6、隔板二,61、安装槽,7、提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10所示,一种可分类收纳蜂蜜罐,包括罐体1,内罐2,上盖3,旋转盖4,隔板一5,隔板二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罐2固定在罐体1内,所述的上盖3安装在罐体1上,所述的罐体2内设有T型槽一21,T型槽二22,T型槽三23,T型槽四24,所述的T型槽一21,T型槽二22,T型槽三23,T型槽四24环形阵列在罐体1内,所述的罐体1上设有环槽一25和环槽二26,所述的隔板一5安装在T型槽一21和T型槽三23上,所述的隔板二6设有安装槽61,所述的隔板一5安装在安装槽61内,所述的隔板二6安装在T型槽二22和T型槽四24上,所述的旋转盖4上设有弧形缺口41和凸环42,所述的旋转盖4可安装在环槽一25或环槽二26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盖3上设有提绳7,通过提绳7的设置,方便了携带。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罐2外侧设有外螺纹27,所述的上盖3内侧设有内螺纹31,所述的外螺纹27与内螺纹31配合,通过外螺纹27与内螺纹31的配合,实现了内罐2和上盖3的安装,将内罐2取出后可以作为收纳罐进行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罐2为玻璃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的罐体1与上盖3为木材质,通过将罐体1与上盖3设置为木头材质,不但防摔,同时也提高了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中,将内罐2安装在罐体1内,将蜂蜜灌装在内罐2内,再将上盖3盖上,实现蜂蜜罐的包装,当内罐2内蜂蜜食用完毕后,将内罐2取出,与上盖3配合,组装成收纳罐,将旋转盖4在环槽一25上取出,随后将隔板一5安装在T型槽一21和T型槽三23内,将罐体1内部分成两个半圆的隔断,满足分类收纳,随后再将旋转盖4安装在环槽二26内,通过旋转旋转盖4,实现隔断后的收纳空间内物品的倒出。同时也可以将隔板二6安装在隔板一上,实现了将罐体4内部分成四个四分之一圆的隔断,满足分类收纳,随后再将旋转盖4安装在环槽二26内,通过旋转旋转盖4,实现隔断后的收纳空间内物品的倒出。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可分类收纳蜂蜜罐的设置,实现了蜂蜜罐的二次利用,通过了满足了分类收纳的要求。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