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缆索吊机的塔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6696发布日期:2019-03-02 03:11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缆索吊机的塔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缆索吊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缆索吊机的塔架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各地正在大规模建设交通路网,而桥梁作为一种常见的跨越江河湖海的结构形式在每条交通路网上也会经常采用,拱桥作为跨越能力较大、耐久性好且养护和维修费用少的桥梁,在各路网中越来越频繁的采用。

国内山区河谷地区的拱桥拱肋吊装一般采取缆索吊机架设或者转体施工,拱桥两岸的地形较为简单。其中,采用常规的缆索吊机施工,主拱跨越河流或山谷,缆索吊机的缆塔高一般不超过100m且两岸的塔架等高,同一侧塔架的承台基础在同一平面标高上,同一侧的塔架包括缆塔和扣塔两个塔架,缆塔和扣塔一前一后分开安装搭设。但是,对于峡谷及陡峭山体区域,地形条件复杂,高差变化大,施工场地空间严重不足,采用常规的缆索吊机施工需要大方量的爆破及出渣,增加人员、机械设备及材料物资投入,工序繁琐,安全风险高且施工周期长,同时扣塔缆塔的安装拆除工作量大,高空作业施工风险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人员、设备和材料投入的以及施工风险低和施工周期短的缆索吊机的塔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缆索吊机的塔架结构,包括塔架,塔架包括扣塔和缆塔,缆塔安装于扣塔的上方,扣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顶部平齐,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底部标高不相等。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塔架有两个,分别位于两岸形成第一塔架和第二塔架,第一塔架的底部标高与第二塔架的底部标高不相等。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塔架的高度与第二塔架的高度不相等。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塔架的顶部标高与第二塔架的顶部标高不相等。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塔架还包括两个承台基础,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安装固定于两个承台基础上,承台基础采用桩承台基础。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缆塔与扣塔通过铰链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扣塔还包括安装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顶部的扣塔横梁,缆塔包括第三立柱、第四立柱、安装于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顶部的缆塔横梁,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底部均设有铰链组,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通过两铰链组与扣塔横梁连接,两铰链组的转动中心轴线相互平行。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铰链组包括三个铰链,三个铰链的转动中心轴线相互平行。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有若干沿高度方向分布的柱间连接系,柱间连接系包括若干沿水平方向分布的相互平行的桁片。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设有对拉拉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缆索吊机的塔架结构,扣塔安装于缆塔的上方,缆塔与扣塔合一,减小缆塔和扣塔的安装场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的底部标高不相等,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底部标高,因地制宜,无需使用爆破等其他方式开辟出一片平地,大大减小了人员、设备和材料的投入,同时降低施工风险和加快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塔架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塔架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缆索吊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缆索吊机的塔架结构,包括塔架1,塔架1包括扣塔11和缆塔12,缆塔12安装于扣塔11的上方,扣塔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的顶部平齐,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的底部标高不相等。

标高指的是建筑物某一部位相对于基准面(标高的零点)的竖向高度,是竖向定位的依据,此处基准面为海平面。

目前常规的缆索吊机施工,缆塔12与扣塔11一前一后相对安装搭设,且第一立柱111与第二立柱112的底部标高相等。在地形条件复杂的地方,使用常规的缆索吊机施工需使用爆破等其他方式开辟出一片平地。

此缆索吊机的塔架结构,扣塔11安装于缆塔12的上方,缆塔12与扣塔11合一,减小缆塔12和扣塔11的安装场地,第一立柱111与第二立柱112的底部标高不相等,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的底部标高,因地制宜,无需使用爆破等其他方式开辟出一片平地,大大减小了人员、设备和材料的投入,同时降低施工风险和加快施工周期。如图1所示,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的底部标高的高差为28m。

优选的,如图3所示,塔架1有两个,分别位于江流或山谷的两岸形成第一塔架2和第二塔架3,第一塔架2的底部标高与第二塔架3的底部标高不相等,第一塔架2的高度与第二塔架3的高度不相等,第一塔架2的顶部标高与第二塔架3的顶部标高不相等。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塔架2和第二塔架3的底部标高、高度和顶部标高,因地制宜,大大减小人员、设备和材料的投入,加快施工周期。如图3所示,第一塔架2高达170m,第二塔架高达62.5m,高度差达107.5m,大大减小材料的投入,加快施工周期。

优选的,塔架1还包括两个承台基础13,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分别安装固定于两个承台基础13上,承台基础13采用桩承台基础。每个承台尺寸为13x16x3m,桩承台基础嵌入完整基岩深度不少于5m,每个桩承台基础采用8根直径为2m的钢筋混凝土桩。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均为顺桥向布置4排钢管,排间距4m,横桥向布置3列钢管,列间距4.5m,共12根钢管,钢管直径为1.02m。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通过预埋件立于两承台基础13上。

此外,缆塔12与扣塔11通过铰链141连接,从而使得扣塔11受到的来自缆塔12的力为竖直向下,使得塔架1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优选的,扣塔11还包括安装于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顶部的扣塔横梁113,缆塔12包括第三立柱121、第四立柱122、安装于第三立柱121和第四立柱122顶部的缆塔横梁123,第三立柱121和第四立柱122的底部均设有铰链组14,第三立柱121和第四立柱122通过两铰链组14与扣塔横梁113连接,两铰链组14的转动中心轴线相互平行,铰链组14包括三个铰链141,三个铰链141的转动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保证施工时第三立柱121和第四立柱122的转动同心,减少第三立柱121和第四立柱122所承受的力矩,从而减小第三立柱121和第四立柱122的截面积以节约材料。

优选的,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之间设有若干沿高度方向分布的柱间连接系114,柱间连接系114包括若干沿水平方向分布的相互平行的桁片。

优选的,第三立柱121和第四立柱122之间设有对拉拉杆124,用以抵抗缆塔12受到的来自上部缆索的水平力,使缆塔12只承受竖向力,结构受力简单,使得结构更加稳固。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