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1483发布日期:2019-02-19 19:2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容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容器结构。



背景技术:

容器是用来装载物品的贮存器,然而现有的容器一般只能用来装载物体,功能比较单一,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些需要随身携带的容器,例如水杯来说,单一的功能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容器结构,以解决现有曲面容器(比如水杯)不能实现视频播放功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容器结构,包括:容器体,容器体包括弯曲表面;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固定在容器体的弯曲表面上;容器体还包括防水单元,防水单元用于将显示模组和容器体内的液体隔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容器体包括形成防水单元的具有弯曲表面的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第二壁体包覆第一壁体,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之间设置有容纳空间;显示模组设置在容纳空间内,柔性显示模组中的柔性显示屏与第一壁体和/或第二壁体的弯曲表面相对应,并且具有与对应的弯曲表面相适配的弯曲弧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壁体为一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第一壁体的开口处边缘封闭连接至第二壁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的屏体固定板,屏体固定板包括上、下开口的圆筒,柔性显示屏固定于圆筒的侧壁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屏体固定板和第一壁体为非嵌套位置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的屏体支架,屏体支架设置于柔性显示屏远离屏体固定板的一侧,屏体支架将柔性显示屏加固于屏体固定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PCB固定板,PCB固定板包括圆形底板和固定在圆形底板之上的凸起,屏体固定板的圆筒固定在圆形底板之上,凸起被插入圆筒内部,以和屏体固定板限位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壁体包括底部开口,容器结构进一步包括封闭底部开口的底座。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座包括底盖,底盖包覆柔性显示屏的充电接口,底盖与底座之间采用旋转磁吸结构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驱动功能模块,驱动功能模块包括触发模块和连接至触发模块的控制处理模块,其中触发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包括电感模块和/或光感模块;控制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将容器体和显示模组相结合,并通过防水单元隔离显示模组和容器体内的液体,使容器兼具盛装液体和图像显示的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屏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屏体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d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PCB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旋转底盖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旋转底盖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包括一端开口的圆筒形容器体11、显示模组12和防水单元。其中,容器体11包括弯曲表面,用于承载物品;显示模组12固定在容器体11的弯曲表面上,用于播放图片、视频等显示内容;防水单元用于将显示模组12和容器体11内的液体隔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容器体11设置为双层壁结构,并将显示模组12设置在该双层壁体之间来实现显示模组12防水的效果。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容器体包括形成防水单元的第一壁体111和第二壁体112,第一壁体111和第二壁体112均为一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并且第二壁体112包覆第一壁体111,在第一壁体111和第二壁体112之间设置有容纳空间113,由此结构构成防水单元,显示模组12包括显示屏121、显示支持模块122以及连接显示屏121和显示支持模块122的连接线123。具体地,显示模组12设置于容纳空间113内,并且显示模组12的显示屏121适形贴附于第一壁体111的侧面,显示模组12的显示支持模块122设置于容器体11的底部(即显示支持模块122设置于第一壁体111底面和第二壁体112底面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113内),并且粘附于第一壁体111和/或第二壁体112。

优选地,显示屏121为具有可弯折特性的柔性显示屏。应当理解,柔性显示屏能够提高显示屏121的适应性,使显示屏121能够适形于所贴附的第一壁体111的形状,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适应能力和应用广泛性。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屏121亦可贴附于第二壁体112。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显示屏121所贴附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只要保证显示屏121设置于容纳空间113内并且能够正常呈现显示功能即可。

优选地,显示屏121的贴附操作借助于泡棉胶来实现。由于泡棉胶不仅易于粘接,而且具有较好的防震保护作用,所以泡棉胶能够在实现贴附作用的同时有效保护显示屏121,避免显示屏121的损伤。

优选地,第一壁体111的开口边缘封闭连接至第二壁体112的开口边缘,即如图1所示的第一壁体111的上边缘与对应的第二壁体112的上边缘相互封闭连接。应当理解,将第一壁体111的开口边缘封闭连接至第二壁体112的开口边缘的方式,能够有效防止第一壁体111内承载的物质(比如水)误入到容纳空间113内,进而有效防止承载的物质对显示模组12的损伤。

可理解的,显示支持模块122用于对显示屏121的显示功能提供支持,也就是说,显示支持模块122包括但不限于集成了蓄能模块、处理器模块等必要和/或扩展的功能模块。此外,显示支持模块122亦可集成针对于显示屏121的开关功能和调节功能。优选地,显示支持模块122上所集成的开关功能、调节功能等模块的具体控制过程可借助于无线控制的方式实现,比如,借助于蓝牙遥控装置或红外线遥控装置等实现。

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壁体111的承载空间用于承载物质,比如水、饮料等,设置于第一壁体111和第二壁体112之间的显示模组12用于播放图片、视频等内容。

应当理解,所播放的图片和/或视频既可以是预先存储在显示支持模块122内的内容,亦可以是借助于显示支持模块122中设置的联网模块获取的在线实时播放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通过在具有弯曲表面的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之间设置容纳空间,并在该容纳空间内设置与弯曲表面的形状相适配的显示模组的方式,实现了曲面容器播放图片和/或视频等显示画面的功能,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用户体验好感度。

应当理解,容器体11所包含的壁体的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包括但不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两层(即第一壁体111和第二壁体112),以便充分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适应能力和应用广泛性。优选地,当容器体11所包含的壁体的层数大于两层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显示模组12所要放置的具体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2中没有连接线123,显示模组12中的显示屏121和显示支持模块122之间采用无线连接或红外连接等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2中的显示支持模块122设置于显示屏121和第一壁体111之间,并贴附固定于显示屏121和/或第一壁体111。应当理解,将显示支持模块122设置在显示屏121和第一壁体111之间不仅能够提高容器的美观性,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适应能力和应用广泛性。比如,将显示支持模块122设置在显示屏121和第一壁体111之间后,可将第一壁体111的底部和第二壁体112的底部贴合设置,底部相互贴合的第一壁体111和第二壁体112可为后续扩展容器结构的其他功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优选地,为了能够更好地观看显示屏121所显示的内容,第二壁体112与显示屏121所对应的部分为透明材质。

此外,应当理解,第一壁体111和第二壁体112不限定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圆筒形形状,其他具有弯曲表面并且能够实现盛载的形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范围。

图2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包括顶盖21、容器体和底座24,其中,容器体被划分为上半部分的盛载区22和下半部分的显示区23(如图2a所示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底座24的底部设置有旋转底盖241。

图2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a和图2b所示,容器体包括形成防水单元的内壁31(相当于第一壁体111)和外壁32(相当于第二壁体112),其中,内壁31为一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外壁32为两端均开口的筒形结构,外壁32套接内壁31,内壁31的下边缘高于外壁32的下边缘(如图2b所示方位的下边缘),并且外壁32固定连接至底座24,内壁31的底面与底座24之间设置有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显示区23的结构,即容纳空间位于外壁内部、内壁之下,以此形成防水单元。

具体地,显示区23包括筒形的屏体固定板232,屏体固定板232的外围固定有柔性显示屏231,并且在柔性显示屏231未与屏体固定板232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屏体支架233。其中,屏体固定板232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231,屏体支架233用于提高柔性显示屏231和屏体固定板232之间的固定稳定性。

具体地,屏体支架233的上边缘和/或下边缘为工形内扣结构,所设置的工形内扣结构将对应的柔性显示屏231和屏体固定板232的边缘限定在该工形内扣结构内。具体地,屏体支架233包括基础板体,以及设置在基础板体的上边缘和/或下边缘且垂直于基础板体设置的第一延伸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延伸板远离基础板体的边缘且垂直于第一延伸板设置的第二延伸板,并且第二延伸板沿基础板体的外围设置,第二延伸板适形于基础板体的外围形状。也就是说,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与基础板体在基础板体的边缘处形成工形内扣结构,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和基础板体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容纳限位柔性显示屏231和屏体固定板232的边缘等结构。也就是说,屏体支架233利用边缘处的工形内扣结构来提高柔性显示屏231和屏体固定板232之间的固定稳定性。

注意,屏体支架233应当避免遮挡柔性显示屏231的显示区,以提高柔性显示屏231的显示效果。

优选地,用于支持柔性显示屏231实现显示功能的电路板等显示结构设置于屏体支架233内侧,并且上述显示结构对应于柔性显示屏231的非显示区,柔性显示屏231与显示结构之间采用柔性电路板来实现连接。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上半部分(即盛载区22)用于盛载物质,下半部分(即显示区23)用于播放图片和/或视频等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通过将容器结构依次划分为盛载区和显示区,即容器结构的盛载区和显示区为非嵌套位置关系的方式,不仅实现了容器结构的视频播放功能,而且有效提高了容器结构的稳定性,充分避免了盛载区所盛放的物质对显示区的不利影响。比如,当盛载区所盛放的物质为热水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能够充分避免盛载区所盛放的热水对显示区的高温损伤。

图3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延伸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下面着重叙述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

如图3a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包括顶盖21、内壁31、外壁32、屏体支架233、柔性显示屏231、屏体固定板232和底座24,其中,底座24包括PCB固定板242和旋转底盖241,其中,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固定板即电路固定板。

具体地,屏体支架233、柔性显示屏231和屏体固定板232形成嵌套结构,屏体支架233嵌套至屏体固定板232的外围,柔性显示屏231设置于屏体支架233和屏体固定板232之间;内壁31的下边缘与屏体支架233的上边缘卡合固定连接,屏体固定板232的下边缘嵌合至屏体支架233,并且屏体支架233嵌合连接至底座24;外壁32套接内壁31并周向包覆内壁31、屏体支架233、柔性显示屏231和屏体固定板232,并且外壁32的下边缘亦固定连接至底座24。

应当理解,零部件之间的固定连接包括但不限于为卡扣连接和/或榫卯连接、螺纹连接、螺钉连接等连接方式。

注意,主要部件的具体结构及相互连接方式详见下述实施例。具体地,详见下述针对于图3b至图3d所描述的实施例。

图3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屏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b所示,屏体支架233包括圆环形状的环状支撑2331,以及沿环状支撑2331的边缘延伸的加固支脚,其中,加固支脚包括间隔分布于环状支撑2331边缘的第一加固支脚2332和第二加固支脚2333,第一加固支脚2332和第二加固支脚2333垂直于环状支撑2331所在的平面,并且第一加固支脚2332和第二加固支脚2333投射到环状支撑2331所在平面的投影重叠至环状支撑2331。此外,加固支脚远离环状支撑2331的边缘的内侧设置有板状凸起,板状凸起所在的平面与环状支撑2331所在的平面平行。

图3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屏体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c所示,屏体固定板232包括两端开口的筒形基板2321,还包括贯穿筒形基板2321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缺口2322,只贯穿筒形基板2321的下边缘的第二缺口2323,此外,靠近筒形基板2321上边缘的内侧设置有承载台2324。其中,第一缺口2322用于与屏体支架233的第一加固支脚2332插接固定;第二缺口2323用于与屏体支架233的第二加固支脚2333插接固定;承载台2324用于与图3d所示的PCB固定板242的凸起2424实现限位固定。

图3d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PCB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d所示,PCB固定板242包括圆形底板2421,以及设置于圆形底板2421靠近屏体固定板232的表面的第一凹槽2422和第二凹槽2423,以及设置于该表面的凸起2424,并且凸起2424垂直于圆形底板2421设置。其中,第一凹槽2422用于与屏体支架233的第一加固支脚2332插接固定;第二凹槽2423用于与屏体支架233的第二加固支脚2333插接固定;凸起2424被插入屏体固定办232的圆筒内,用于与屏体固定板232的承载台2324实现限位固定。

应当理解,图3a至图3d所示的容器结构的各零部件之间的固定连接,需要实现固定连接的各零部件的位置能够匹配对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叙述。

图4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旋转底盖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旋转底盖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如图3a、图4a和图4b所示,底座24包括旋转底盖241,其中,旋转底盖241为圆形盖板,圆形盖板靠近底座24一侧的近边缘处设置有底盖磁铁块2411,远离底座24一侧的近边缘处设置有扣手槽2412,扣手槽2412为圆形凹槽,并且圆形盖板的边缘处外围设置有滑轨2413。此外,在图4a中,附图标记243所示位置为底座磁铁块(图中未示出)所处位置,附图标记244所示位置为设置于底座24上并与滑轨2413配合以实现旋转底盖241的旋转滑动的旋转槽244。

具体地,在第一状态中(即底盖磁铁块2411与底座磁铁块处于脱离状态),旋转底盖241的底盖磁铁块2411未与底座磁铁块重叠吸附,此时旋转底盖241与底座24未实现固定;在第二状态中(即底盖磁铁块2411与底座磁铁块处于吸附状态),旋转底盖241的底盖磁铁块2411与底座磁铁块重叠吸附,此时旋转底盖241与底座24实现固定。

应当理解,底座24靠近旋转底盖24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蓄能模块和/或充电接口(图中未示出)。也就是说,旋转底盖241包覆第一蓄能模块和/或充电接口。设置的第一蓄能模块和/或充电接口能够充分满足柔性显示屏231的能量需求,此外,旋转底盖241不仅能够有效保护所设置的第一蓄能模块和充电接口,而且能够美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容器结构。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用户借助于旋转底盖241上的扣手槽2412转动旋转底盖241,当旋转底盖241处于第一状态时,顺时针旋转旋转底盖241并使底盖磁铁块2411与底座磁铁块重叠吸附,即旋转底盖241呈现第二状态。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旋转磁吸机构实现旋转底盖241与底座24之间的固定。应当理解,通过利用旋转磁吸机构将旋转底盖241固定至底座24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旋转底盖241脱落现象,而且与传统的卡扣、螺丝连接相比,使用过程更简单、方便,极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好感度。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通过在底座设置充电接口和包覆充电接口的旋转底盖,并且设定底座与旋转底盖之间采用旋转磁吸结构固定的方式,不仅充分满足了显示模组的能量需求,而且实现了对所设置的第一蓄能模块和/或充电接口的有效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旋转底盖241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优选地,该预设角度范围由旋转槽244进行限位。举例说明,设定预设角度范围为0°至70°,当预设角度等于0°时,底盖磁铁块2411与底座磁铁块处于吸附状态,即旋转底盖241与底座24借助于相互吸附的底盖磁铁块2411与底座磁铁块实现固定;当预设角度等于70°时,底盖磁铁块2411与底座磁铁块处于脱离状态,即借助于相互脱离的底盖磁铁块2411与底座磁铁块解除旋转底盖241与底座24之间的固定,解除固定后,旋转底盖241可轻易打开,从而被旋转底盖241包覆的充电接口或蓄能模块等亦可以被使用。

应当理解,预设角度从0°至70°或从70°至0°的变化可借助于旋转底盖241在旋转槽244内的旋转动作来实现。

注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对旋转底盖241的旋转角度进行预设的方式,为及时、快速地实现底盖磁铁块2411与底座磁铁块的吸附状态和/或脱离状态提供了优良条件,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好感度。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预设角度的限位可由旋转槽244内设置的限位桩(图中未示出)来实现。应当理解,增加限位桩结构不但能够进一步有效防止旋转底盖241跑脱旋转槽244的情况发生,而且能够充分防止在进行固定时,旋转底盖241在旋转槽244内做无用滑程的情况,比如不能及时快速地将底盖磁铁块2411与底座磁铁块吸附固定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充电接口为DC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蓄能模块和/或第一蓄能模块采用无线充电方式实现蓄能,比如,磁场无线充电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容器结构包括驱动功能模块,该驱动功能模块用于实现对容器结构的智能控制。其中,驱动功能模块包括触发模块和控制处理模块,触发模块用于接收外界的控制信号,并将所接收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控制处理模块,控制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且执行对应的处理操作。

应当理解,驱动功能模块的设置位置(包括触发模块的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比如,将触发模块设置在内壁31或外壁32上,以便于检测控制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触发模块为电感模块,该电感模块用于通过接收外界的触碰信号来实现对容器结构的智能控制,从而实现简化容器结构的操作步骤,使容器结构的操作方式更加多样化的目的。比如,将触发模块设置在内壁31或外壁32上,借助于设置的电感模块来控制柔性显示屏231的开启和/或关闭操作。

应当理解,可根据电感模块的触碰时间长短的不同来对应控制容器结构的不同功能。比如,当判断触碰时间为第一预设时长时,执行开启柔性显示屏231操作;当判断触碰时间为第二预设时长时,执行柔性显示屏231的亮度调节操作等。

此外,应当理解,可根据电感模块的触碰次数的不同来对应控制容器结构的不同功能。比如,当判断触碰次数为一次时,执行开启柔性显示屏231操作;当判断触碰次数为两次时,执行柔性显示屏231的对比度调节操作;当判断触碰次数为三次时,执行关闭柔性显示屏231或切换显示内容等操作。

优选地,在判断触碰次数的过程中,亦进行了时间阈值的限定,以便能够更加准确的区分计算触碰次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时间阈值的具体设置方式不再详细赘述。

容易理解的,电感模块对容器结构的智能控制不仅仅局限于柔性显示屏231,亦可以控制容器结构的其他操作。比如,打开或闭合顶盖21等。当然,如要实现诸如打开或闭合顶盖21等控制操作,还需要设置电连接顶盖21与杯体的连接结构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进行详细限定,只需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即可。

此外,应当理解,电感模块的具体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包括但不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触发模块为光感模块,该光感模块用于通过接收外界的光信号变化来实现对容器结构的智能控制,从而实现简化容器结构的操作步骤,使容器结构的操作方式更加多样化的目的。

优选地,光信号为光强度信号,即根据检测到的光强度变化来实现对容器结构的控制。比如,可采用身体遮挡或物品遮挡的方式来改变光强度信号的变化。

应当理解,光感模块亦可以根据遮挡次数和遮挡时长的不同来分别对应实现对容器结构不同的控制动作,以便能够充分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适应能力和应用广泛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详细叙述。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光感模块包括光电二极管。

应当理解,光感模块无需用户身体接触容器结构,与按键式控制和电感模块控制相比,光感模块的适应能力更强,控制方式也更加灵活。

此外,应当理解,光信号亦可以为根据光波长信号,即根据入射光的波长的不同来对应执行不同的操作,以便进一步丰富光感模块的操作多样性。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容器结构,均可为水杯、鱼缸、花瓶等容器,以便充分提高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结构的应用广泛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统一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